Workflow
白开水
icon
搜索文档
运动之后,如何进食
人民日报· 2025-10-07 09:52
运动后进食时机 - 运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是较为适宜的进食时段 因肠胃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且骨骼肌细胞为营养素打开通道 [2] - 若在晚上运动 建议避免在睡前4小时内过量进食 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和运动效果 [2] 运动后营养摄入类型与比例 - 运动类型决定能量消耗比例 高强度短时间运动以糖原为主 中低强度长时间运动脂肪供能比例更高 蛋白质在特定情况下少量参与供能 [3] - 每1公斤体重摄入0.8克至1.2克碳水化合物与0.2克至0.4克蛋白质较为合适 [3] - 应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荞麦面包、香蕉、燕麦以快速补充能量 [3] - 运动后可适当摄入坚果、牛油果等脂肪以维护机体免疫系统 [3] - 应补充鸡蛋蛋白、精瘦肉等优质蛋白以促进肌肉恢复和提升身体机能 [3] 运动后水分与电解质补充 - 运动后需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普通运动爱好者饮用矿泉水或白开水即可 [4] - 若出汗量较大 可补充淡盐水或椰子水 [4] - 补水需注意少量多次、温度适宜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贪食冷饮导致身体机能紊乱 [4]
运动之后,如何进食(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运动后营养补充的重要性 - 运动在促进新陈代谢和燃烧热量的同时会消耗大量营养 运动后饮食不当会显著影响运动效果 [2] 运动后进食的适宜时间 - 运动后30分钟至1小时内是理想的进食时段 此时骨骼肌细胞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吸收通道开放 有利于肌肉修复和增长 [3] - 若在晚上运动 应避免在睡前4小时内过量进食 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和运动效果 [3] 运动后营养摄入的类型与比例 - 运动类型决定能量消耗比例 短时高强度运动主要消耗糖原 中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则更多消耗脂肪 蛋白质在特定情况下少量供能 [4] - 根据《国际运动营养学会杂志》建议 每公斤体重应摄入0.8克至1.2克碳水化合物和0.2克至0.4克蛋白质 [4] - 补充碳水化合物应选择荞麦面包、香蕉、燕麦等食物以快速补充能量 出于维护免疫系统考虑 可适当摄入坚果、牛油果等脂肪 [4] - 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蛋白、精瘦肉可促进肌肉恢复和提升身体机能 科学减重和增肌人群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设计饮食计划 [4] 运动后的水分与电解质补充 - 运动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损失 普通运动爱好者补充矿泉水或白开水即可 出汗量大时可补充淡盐水或椰子水 [5] - 补水需遵循少量多次和温度适宜的原则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冷饮导致身体机能紊乱 [5]
假期吃多了怎么办?收藏这份“科学补救指南”
央视网· 2025-10-06 10:29
假期饮食注意事项 - 外出就餐应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餐饮具洁净且量化分级级别高的餐饮单位 [1] - 暴饮暴食易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并增加心脏病急性发作的危险 [2] - 过量饮酒会造成肠黏膜损伤、肝脏功能损害并可能引发急性酒精中毒或胰腺炎 [3] - 秋干气燥需注意补水 每天至少饮水1500毫升 茶水或白开水是健康选择 [4] 肠胃不适应对措施 - 出现肠胃不适时应少食辛辣食物 适当控制饮酒量 少食咸鱼腊肉等腌制食物 [6] - 饱食后轻度胃肠不适可通过散步或腹部按摩缓解 避免连续多餐饱食 [6] - 若腹胀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检查 [6] 节后上班饮食调节 - 三餐应规律 早餐时间为6:30至8:30 午餐为11:30至13:30 晚餐为18:00至20:00 [7] - 每餐需包含谷薯类主食 并在动物性食物、蔬菜、大豆或奶类中至少选择两类 做到荤素搭配 [8] - 三餐食物量可按全天25%-30%、30%-40%、30%-35%分配 按蔬菜、动物性食物、主食顺序进餐有助于血糖平稳 [8] - 主食中粗杂粮如糙米绿豆应占1/4至1/3 薯类如土豆红薯每日摄入50-100克 约半个中等土豆重量 [9] - 每日蔬菜摄入量最好达500克并分至三餐 深色蔬菜重量应占蔬菜总量一半 [9] - 每周至少吃2次水产品 增加其占比 畜肉以瘦肉为主 少吃肉皮和五花肉 [9] - 多选择不额外添加糖的纯奶、鲜奶或酸奶等奶制品 [10] - 饮食清淡指少油少盐少糖 烹调方式多蒸煮少煎炸 [11] - 注意粗细荤素搭配 少选择油炸腌制等高油高盐食品 [12] - 若午餐蔬菜不足 晚餐应多吃蔬菜进行补充 [13] - 每人每天需饮水1500-1700毫升 首选白开水或淡茶水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14] - 控制体重每月减重速度以2-4千克为宜 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实现 [15] - 每餐做到七分饱 即感觉不饿时即可停止进食 [16] - 工作间隙可进行椅子操、肩部拉伸、抬腿举臂等办公室小运动以增加活动量 [16]
一个简单动作有效改善血压!6个“降压秘诀”,快收藏
央视新闻· 2025-08-26 09:40
多起身活动降血压效果 - 增加坐站切换次数比单纯减少久坐时间更能有效降低血压[1] - 频繁坐站交替可增加肌肉激活并促进血液循环类似微型运动[1] - 建议久坐时每小时起身2~3次例如倒水或上厕所[1] 白开水摄入与高血压风险 - 每天饮用约6~8杯白开水(每杯240毫升)相比不超过1杯者高血压风险显著降低[3] - 多喝白开水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风险基于2024年湘雅二医院研究[3] 全谷物摄入对高血压影响 - 全谷物摄入量最高群体相比最低群体高血压风险降低26%[4] - 每天多吃90克全谷物(一碗半糙米饭或三片全麦面包)高血压风险降低14%[4] - 每天摄入200克全谷物相比完全不摄入者高血压风险降低22%[4] - 常见全谷物包括糙米全麦燕麦荞麦玉米小米等[6] 低钠盐使用效果 - 低钠盐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死亡[6] - 数据显示低钠盐使用显著降低血压5.2/1.5毫米汞柱[6] 鸡蛋食用与高血压关联 - 每周食用五个或更多鸡蛋者高血压风险降低32%[7] - 与其他健康饮食模式结合时鸡蛋食用益处更强[7] 西红柿摄入降压作用 - 每天食用超过110克西红柿者高血压风险降低36%[8] - 相比西红柿摄入最少群体每日一西红柿可减少高血压风险[8] 豆制品健康效益 - 多吃豆类食物可改善血脂血压血糖及预防心血管疾病[10] - 总豆类食用与高血压风险负相关尤其对65岁以上人群影响显著[10] 高盐饮食风险 - 钠摄入过量是高血压首要危险因素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压力升高[10] - 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10] 吸烟对血压影响 - 尼古丁刺激心脏和肾上腺导致血压升高并损伤血管内皮[11] - 吸烟者血压心率普遍高于非吸烟者且二手烟同样增加高血压风险[11] - 强烈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12] 饮酒与血压升高关系 - 即使少量饮酒(每天12克酒精)也使收缩压上升1.25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1.14毫米汞柱[13] - 每天饮用48克酒精时收缩压上升4.9毫米汞柱舒张压上升3.1毫米汞柱[13] -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25克女性<15克最佳为零饮酒[14] 久坐不动危害 - 久坐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和脂肪堆积形成肥胖高血压恶性循环[15] - 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30分钟选择快走或骑车等适度运动[16] 睡眠不足影响血压 - 熬夜导致内分泌失调和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舒张异常及血压升高[17] - 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18] 长期压力与血压关联 - 长期焦虑紧张或情绪暴躁使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导致血压升高[19] - 可采用冥想瑜伽渐进式肌肉放松或听音乐等方法缓解压力[19]
长期喝白开水VS长期喝茶,对身体都有什么好处?
央视新闻· 2025-08-21 17:48
长期饮用白开水的好处 - 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和保障细胞正常功能 是体温调节 营养物质运输以及废物排出等生理过程的关键参与者[4] - 不含任何添加剂 不会对身体产生额外负担且最安全[3][4] - 促进新陈代谢过程 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体型[5] - 每天补充足够水分可降低患心衰风险并减缓心脏功能下降[6] - 降低血液中的血清钠 更有利于心脏健康[7] - 大口快速喝水可刺激肠蠕动 改善便秘症状[9] - 长期保持健康喝水习惯能有效预防各类结石 多喝水能冲洗尿路并促使尿石排出[10] - 对预防痛风起关键作用 有利于尿酸排出并预防尿酸肾结石[11] - 感冒时补充体液流失避免虚脱 并通过出汗排尿加速体内细菌病毒排出[12][13] 长期喝茶的好处 - 调节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 茶叶中多酚类物质如儿茶素具有抗氧化 降低血压 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脂水平 减少体脂形成等诸多功效[15] - 长期饮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更慢 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8%[17] - 与不喝茶的人相比 喝茶可使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16%[18]
最新研究证实:咖啡、茶和白开水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GLP1减重宝典· 2025-07-16 12:12
全球糖尿病现状与挑战 - 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达5.37亿,预计2045年将飙升至7.83亿 [9] - 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过早死亡风险 [9] - 饮食干预在血糖管理中扮演关键角色,但普通人群饮食建议未必适用 [9] 饮品选择与糖尿病健康关联 - 含糖饮料(SSBs)高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结局上升显著相关 [6][10] - 咖啡、茶、白开水及低脂牛奶展现出保护性效应,与全因死亡率降低存在明确关联 [6][10] - 人工甜味饮料(ASBs)作为SSBs替代品曾被推荐,但全面证据仍需探索 [10] 突破性研究核心发现 - 研究追踪15,486名2型糖尿病患者长达38年,中位随访18.5年 [6][12] - 最高摄入组全因死亡风险比:SSBs 1.20、咖啡0.74、茶0.79、白开水0.77 [13] - SSBs摄入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HR=1.25)和死亡率(HR=1.29)呈正相关 [13] - 诊断后增加咖啡、茶或低脂牛奶摄入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 [13] 饮料替代效应量化 - 用人工甜味饮料替代SSBs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13] - 用咖啡、茶或白开水替代SSBs、果汁或全脂牛奶均带来统计学意义的生存获益 [13] 临床实践启示 - 减少SSBs摄入并增加咖啡、茶或白开水等健康饮品消费是改善长期预后的可行策略 [14] - 研究填补了糖尿病营养干预领域重要知识空白,为个体化饮食指导提供循证依据 [14]
翠园广州门店被质疑收“白开水费”不合理
北京商报· 2025-07-03 10:57
收费争议事件 - 消费者投诉广州翠园(太古汇店)在2人就餐时收取58元陈皮水费用后额外加收11元白开水费,并叠加10%服务费,总消费达500多元[1] - 公司解释白开水收费为11元/份,若点茶后添加白开水则免费,但每壶茶标价仅含对应人数茶水费(58元陈皮水仅含1人份),共享茶壶的额外人员需单独支付白开水费[1] - 公司强调所有收费项目(白开水费和服务费)均在菜单明码标价,大众点评消费者上传的菜单证实存在11元/位白开水费及10%服务费标注[1] 监管回应 - 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确认商家明码标价行为合规,未标价收费可拨打12345投诉[2] - 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点餐前需确认收费标注,已标注情况下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2] 品牌背景 - 翠园为香港美心集团旗下粤菜品牌,创立于1971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