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债理财
icon
搜索文档
“双节”期间,如何让闲置资金“活”起来?
搜狐财经· 2025-09-30 06:16
假期理财营销活动概况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假期推出“假期收益”营销活动,宣传话术包括“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 [1] - 机构通过发布理财攻略和推出专属产品等方式争抢投资者闲置资金 [1] - 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已上线假期专属理财方案,核心逻辑为“提前布局、节前确认” [1] 主要机构产品策略 - 工银理财在9月25日发布“节前理财攻略”,投资者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买入指定产品可在9月30日确认份额,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共9天假期收益 [1] - 招银理财在9月24日公告建议通过“现金理财+短债理财”组合实现收益,9月29日24:00前买入现金类产品可多享9天收益,9月30日17:00前买入短债理财可覆盖假期收益周期 [1]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南银理财等机构推出“节前买入、假期计息”同类产品,涵盖现金管理和短期纯债等多种类型 [2] 替代投资方案 - 部分理财公司和银行提供“延时申赎”类产品,将申购赎回时间延长至每日20点或24点,投资者在9月30日交易时间外买入仍有机会享受假期收益 [2] - 东方证券等机构推荐“国债逆回购+场内流动性理财”组合,9月29日15:30前买入国债逆回购产品获取收益,9月30日15:00前将资金买入T+0类ETF叠加享受假期票息收益 [2] - 通知存款和国债逆回购为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方向,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约0.65%,显著高于0.25%的活期存款利率 [3] 假期理财核心原则 - 假期理财核心在于“提前规划、精准匹配”,投资者需结合资金闲置时长、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选择合适产品 [4]
假期理财热来袭!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公布“钱生钱”攻略
环球网· 2025-09-29 09:48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中秋国 庆假期临近,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围绕"假期理财"展开的营销活动愈发火 热。 具体而言,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理财方案。投资者若想在假期获取收益,需提前规 划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动作。从各机构推荐的产品来看,大多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为主, 产品类型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以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 如工银理财9月25日发布"节前理财攻略",推荐了现金管理类及开放式产品,合计6只,还有2只新发的固收封闭式 产品。再者,招银理财于9月24日发文称,国 庆中秋双节理财可提前配置现金理财与短债理财。在现金理财方 面,9月29日24:00前买入24小时营业现金理财,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 理财方面,9月30日17:00前买入招银短债理财,可多享假期收益机会;9月24日17: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 益。此外,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等多家机构也纷纷推出相关理财产品。 在各家机构推出的假期理财产品中,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业绩表现突出。不过,产品 的宣传页同时提示"理 ...
“双节”将至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8 15:11
行业营销动态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密集发布理财攻略,以“9天收益计息”、“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投资攻略,推荐产品多为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等产品以满足不同流动性需求 [2] - 具体案例如工银理财要求最晚于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以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益,招银理财则设定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2]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机构也推出类似“节前完成买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理财产品 [3] - 国庆前夕投资者的资金沉淀(如节前奖金、回款)带来的短期理财需求,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推介产品的契机 [3] 产品收益表现 -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假期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业绩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历史业绩可达12%左右 [4] - 工银理财一款风险等级为R2、最短持有期30天的理财产品,其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2.0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8.42% [4] - 工银理财另一款最低持有期270天的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94%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收益表现亮眼,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64%、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84%,另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5.6%、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5.96% [4] 投资者配置策略 - 针对保守型投资者,可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的产品以保障资金安全并获取稳定收益 [6] - 针对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在控制回撤风险的前提下通过配置多元资产追求收益增强 [6] - 针对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以博取更高收益 [6]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7 06:43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假期营销活动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密集发布理财攻略 通过"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假期理财方案 推荐产品以低风险等级和稳健风格为主 涵盖开放式 封闭期 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 [2] - 具体案例包括工银理财要求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产品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假期收益 招银理财现金理财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 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 [2] 假期理财产品特点 - 平安理财 民生理财 杭银理财 江苏银行和苏州银行等机构推出"节前完成买入 假期9天享受收益"产品 丰富投资者选择 [3] - 部分理财子公司推出业绩比较基准突出的产品 工银理财R2风险等级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2.01% 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表现亮眼 其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 近三个月5.09% 成立以来5.84% 另一款近一个月5.6% 近三个月5.18% 近六个月5.98% 今年以来5.96% [4] 投资者资金需求与机构机遇 - 国庆前夕投资者有资金沉淀需求 包括节前奖金和回款等短期理财需求 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双节”将至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花式营销“抢闲钱”
证券日报· 2025-09-26 23:52
行业营销策略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围绕中秋国庆黄金周推出假期收益营销活动,使用"9天收益计息"和"14天收益连享"等话术争抢闲置资金 [1] - 多家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假期投资攻略,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并在假期开始前完成投资以获取收益 [2] - 推荐产品以风险等级低、风格稳健的类型为主,涵盖开放式、封闭期、现金管理类及有持有期限要求的产品,满足不同流动性需求 [2] - 工银理财要求最晚在9月29日交易时间内购买,9月30日确认份额即可享受9月30日至10月8日的假期收益 [2] - 招银理财规定现金理财在9月29日24:00前买入可多享9天收益,9月24日24:00前买入可连享14天收益;短债理财在9月30日17:00前买入可享假期收益 [2] - 平安理财、民生理财、杭银理财、江苏银行及苏州银行等机构均推出"节前完成买入、假期9天享受收益"的理财产品 [3] - 国庆前夕投资者的资金沉淀(如节前奖金、回款)形成短期理财需求,成为理财子公司拓展客户和推介产品的契机 [3] 产品收益表现 - 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或历史表现突出,部分产品历史业绩达12%左右 [4] - 工银理财R2级中低风险产品(最短持有30天)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12.01%,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8.42%;另一款最低持有270天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5.9%,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5.94% [4] - 平安理财两款日开型产品中,一款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5.64%、近三个月5.09%、成立以来5.84%;另一款近一个月5.6%、近三个月5.18%、近六个月5.98%、今年以来5.96% [4] - 所有产品宣传页均明确标注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计算方式,并提示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4] 投资者配置策略 - 保守型投资者可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产品,保障资金安全的同时获取稳定收益 [5] - 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通过控制回撤风险和配置多元资产平衡风险与收益 [5] - 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博取更高收益,但需做好风险承受准备 [5]
国庆小长假,3招钱生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2:46
假期理财策略概述 - 国庆中秋A股市场自10月1日至10月8日休市,10月9日开市,9月28日和10月11日为周末休市 [2] - 针对假期理财,建议选择按日计息理财产品、通知存款或国债逆回购等方式管理闲置资金 [2][3] - 按日计息产品需在9月29日前买入,30日确认持有即可享受整个假期收益,但收益率普遍在1.5%-1.6%左右 [2][3] - 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约0.65%,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可设置为10月9日到期取出 [2][3] 国债逆回购操作分析 - 国债逆回购形式近似短期贷款,投资者借出资金获得固定利息,借款方以国债为抵押,产品安全性高、风险较低 [4] - 其T+0清算、T+1交收的制度特点,可在节前特定时点操作实现长假期间多日计息 [4] - 节前操作时机关键:9月25日操作7天期逆回购可享14天利息;9月26日操作4天期和7天期分别可享10天和11天利息;9月29日操作1天期逆回购可享9天利息 [4] - 9月30日作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参与逆回购无法享受假期收益,资金实际占款天数仅为7天却只能获得1天利息,性价比大打折扣 [5][7] - 截至9月25日下午,上交所GC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5730%,当日下跌11.51bp;GC002报1.5620%,下跌14.33bp [7][8] - 国债逆回购收益率与市场资金供需高度相关,节前、季末、税期资金面紧张时年化收益率越高,机构出于持券过节等需求易在假期前最后一交易日收盘出现跳涨 [8] 固收类基金限购动态 - 国庆长假前,多家基金公司对货币型、同业存单型和债券型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实行限购 [10]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发稿时当日有28只固收类基金发布限购公告,24日有31只、23日有4只、22日有10只,自15日启动以来节前累计已有75只固收类基金实施限购 [10] - 例如浦银安盛基金于9月29日暂停部分销售渠道对其中短债基金的申购、转换转入等业务;万家基金自9月29日至10月8日暂停其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多数渠道的申购业务 [11][13][14] - 货币基金在节前限购已成惯例,旨在避免假期前后资金集中进出引发规模剧烈波动,影响存量持有人收益及产品运作稳定,防止原持有人收益被摊薄 [14] 短债基金市场表现 - 债券型基金尤其是短债基金近期市场表现受到关注,机构投资者密切关切证监会发布的《基金费用新规》对债基赎回费率的影响 [15] - 新规鼓励长期持有,调整了不同期限赎回费率,导致依赖短债基金进行流动性管理和频繁申赎的机构资金收益下降,波段操作性价比大幅降低 [15] - 9月以来市场处于机构行为调整期、行情单日涨跌幅度较大,短债基金不再如以往同期稳健,投资者需做好波动应对准备 [15]
假期“钱生钱”:按日型理财、通知存款、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8:57
假期理财市场概况 - 国庆中秋A股市场休市时间为10月1日至10月8日,10月9日起照常开市,9月28日和10月11日为周末休市 [1] - 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密集推出假期理财攻略,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与资金使用需求灵活配置产品 [1] 假期主流理财方式 - 按日计息理财产品需在9月29日前买入,30日确认持有即可享受整个国庆假期收益 [1] - 通知存款作为一种保本稳健的选择,7天期利率约0.65%,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可设置为10月9日到期取出 [1] - 按日型产品虽然灵活,但收益率普遍不高,约在1.5%-1.6%左右 [1] 国债逆回购操作策略 - 国债逆回购形式近似短期贷款,安全性高、风险较低,适合管理股票账户闲置资金 [2] - 节前特定时点操作可充分利用T+0清算、T+1交收制度实现长假多日计息,9月25日操作7天期逆回购可享14天利息,9月26日操作4天期和7天期分别可享10天和11天利息 [2] - 9月29日操作1天期、2天期、3天期、4天期或7天期品种均可享受假期利息,其中1天期逆回购可享9天利息 [2] - 9月30日作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参与逆回购无法享受假期收益,资金实际占款天数仅为7天却只能获得1天利息,性价比大打折扣 [2] 国债逆回购市场表现 - 截至9月25日下午发稿,上交所GC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5730%,当日下跌11.51bp,GC002报1.5620%下跌14.33bp,GC003报1.6038%下跌11.62bp,GC004报1.6270%下跌9.15bp [3] - 深交所R-001报1.5560%下跌10.90bp,R-002报1.5970%下跌11.00bp,R-003报1.5990%下跌11.80bp,R-004报1.6150%下跌9.50bp [3] - 投资者当日进行逆回购操作仍可获取高于1.55%的收益率,国债逆回购品种收益率普遍小幅下行 [4] - 市场越需要钱,资金面越紧张时逆回购年化收益率越高,尤其在节前、季末、税期资金面紧张时价格往往急剧飙升 [4] 机构资金行为与市场动态 - 机构出于持券过节需求、对账户平头寸、保障跨季资金平稳的需要,资金行情容易在跨季和假期前最后一交易日收盘最后时段出现一轮跳涨 [5] - 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3] 组合投资策略与产品限购 - 招商银行理财推荐国庆提前配置现金理财和短债理财,东方证券推荐国债逆回购+场内流动性理财的组合策略,建议9月29日15:30前买入国债逆回购,9月30日15:00前买入T+0类ETF [6] - 国庆长假前多家基金公司对货币型、同业存单型和债券型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实行节前限购 [6] - 截至9月25日发稿时当日有28只固收类基金发布限购公告,24日有31只、23日有4只、22日有10只,自15日启动以来节前累计已有75只固收类基金实施国庆节前限购 [6] - 浦银安盛基金浦银中短债A和浦银中短债C自9月29日暂停通过部分销售机构的申购业务,万家基金万家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自9月29日至10月8日暂停直销渠道和代销渠道的申购业务 [7] 债券基金市场变化 - 机构投资者密切关切9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基金费用新规对债基赎回费率的影响,新规鼓励长期持有,调整了不同期限赎回费率 [8] - 依赖短债基金进行流动性管理和频繁申赎的机构资金收益下降,波段操作性价比大幅降低,若公募费率新规正式实施,委外业务交易成本将明显上升 [8] - 9月以来市场处于机构行为调整期,短债基金不再如以往同期稳健,行情单日涨跌幅度较大 [8]
薛洪言:净值化时代需接受“收益非线性增长”,含权理财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新浪财经· 2025-08-04 10:30
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与市场格局重塑 - 净值化彻底打破刚兑预期 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 对混合类及权益类等高波动产品接受度明显提升 为居民财富入市创造更好条件 [1][3] - 利率下降环境倒逼理财机构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重构投研体系与产品结构 具备权益投资和风险管控优势的机构有望脱颖而出 [3] - 2025年下半年理财市场面临资金充裕与优质资产荒的结构性矛盾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储蓄搬家提速 理财规模预计持续增长 但高息资产稀缺导致配置压力加大 [3] 产品创新与资产配置策略 - 固收+产品因风险等级适中且收益弹性较高 成为平衡收益与波动的重要工具 含权理财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4] - 通过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分散的合理配比实现风险分散 另类资产涵盖REITs及黄金等低相关性工具 [2][5] - 配置压力倒逼行业产品创新 在稳净值同时增收益 权益资产估值中枢有望抬升 为港股基石投资及红利低波组合等提供时间窗口 [4] 投资者资产配置框架 - 年轻群体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比例 借助含权理财或指数增强产品博取长期收益 临近退休者则以固收类及低波资产为主 [5] - 采用三笔钱框架优化配置:短期资金(1年内)配置短债及同业存单理财 中期资金(1-3年)配置混合型产品 长期资金(3年以上)配置权益资产或养老主题产品 [5] - 建立季度检视+年度再平衡机制 当权益资产占比偏离预设区间时及时逆向调整 资金使用节点前3-6个月需降低权益比例 [5] 人工智能在理财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 AI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现智能投顾全流程覆盖 依据用户风险特征动态生成资产配置方案 大幅拓宽服务半径 [7] - 面临数据安全与算法可靠性挑战 金融数据需严格脱敏 市场突发波动可能导致依赖历史数据的模型失效 [8] - 技术投入与人才缺口加剧行业分化 AI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复合型人才严重稀缺 [8] 个人养老理财市场发展机遇 - 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催生庞大养老财富管理需求 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覆盖范围从36个城市扩展至全国 [10] - 产品供给持续丰富 形成涵盖储蓄及理财等超千只产品的多元货架 金融机构通过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提升服务体验 [10] - 税收优惠政策灵活性不足且领取阶段税率设计未体现缴费年限差异 需通过阶梯式税率等政策优化释放市场潜力 [12] ESG投资发展趋势 - ESG公募基金及绿色债券发行量显著攀升 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保持高速增长 [13] - ESG表现优异银行更易获得低成本资金 绿色债券发行利率普遍低于同类普通债券 [14] - 面临数据基础薄弱挑战 范围3碳排放披露覆盖率低且缺乏统一核算方法 企业实践存在漂绿风险 [13] 固收类基金策略调整 - 实施风险因子分层拆解 将久期风险细分为利率久期和信用久期 开放式产品严控信用久期 [15] - 短债产品聚焦票息安全边际 中长期纯债产品侧重利率债与信用债价值挖掘 固收+产品实施股债动态平衡 [15] - 增配可转债及公募REITs等另类资产 利用5%-20%权益仓位参与市场上涨红利 [15] 市场风险特征与防御体系 - 利率风险敏感性上升 信用风险敞口扩大 流动性风险易触发赎回-抛售-折价的负反馈循环 [16] - 需构建全流程防御体系:事前通过风险平价模型优化资产配比 事中实施阶梯式仓位管理 事后建立分级止损机制 [16] - 监管政策处于动态优化阶段 产品净值化转型等调整可能短期冲击市场结构 [16] 理财行业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理财业务通过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消费形成直接拉动 稳定投资收益可增强家庭消费能力 [17] - 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 间接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 形成正向循环 [17] - 消费金融产品需依托场景融合与客群定制实现创新 针对绿色消费等领域开发专项信贷产品 [18]
债市收益率回调 理财公司发“定心丸”
北京商报· 2025-08-01 00:47
债市调整与理财产品表现 - 7月以来债券市场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7月15日的1.6653%上行至7月30日的1.7578%,后回落至7月31日的1.7144% [3] - 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2.81%,环比下跌0.23个百分点 [3] - 债券市场调整传导至固收类理财产品,部分产品收益下滑引发投资者赎回考虑 [3] 调整原因分析 - 政策层面:"反内卷"政策超预期出台、稳增长方案密集落地、重大项目启动提升需求侧乐观预期,资金转向高风险资产 [4] - 市场基本面:上半年GDP增速和出口韧性降低经济下行风险预期,债券市场重新计价基本面因素 [4] - 交易结构:债券市场交易拥挤、久期和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信用利差压缩至低位,脆弱性加剧 [4] 机构对债市的中长期观点 - 浦银理财认为短期情绪扰动但趋势性回调风险低,经济偏缓修复逻辑未变,基本面仍是债市主要支撑 [5] - 平安理财指出债市中期偏多方向未逆转,超七成固收产品在两个月内完成净值修复 [7] - 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债市回调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回撤,纯固收产品收益率下行更明显 [6] 政策与市场流动性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7月25日开展7893亿元逆回购操作,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呵护流动性 [7] - 浦银理财预测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5%以上上行动力减弱,1.8%为短期波动上沿 [7] - 信用债利差走阔10bps左右,但配置盘资金稳定,债市进入适合投资布局区间 [7] 投资者配置建议 - 招银理财建议"小钱博收益,大钱压舱底"思路,短债理财可捕捉高性价比资产增厚收益 [8] - 当前银行理财破净率远低于2022年赎回潮水平,赎回压力较小 [8] - 债基赎回主要为预防性减持,未触发负反馈循环,债市仍具配置价值 [8]
收益率回调别慌!理财公司齐发“定心丸” 债市调整下投资者如何布局
北京商报· 2025-07-31 23:40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当前市场状况、理性看待收益波动并做出合适的投资决策,多家理财公司也从各自的视角给出了分析。机构多认为,此轮调整并 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层面看,7月上旬"反内卷"政策超预期出台,多领域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密集落地,叠加雅江基建等重大项目启动,提升了 市场对需求侧刺激的乐观预期。这种预期变化直接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发生转向,资金转向股市、商品等高风险资产,债券类资产短期承压。从市场基本面来 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和出口韧性显示经济下行风险降低,部分投资者对"低通胀、弱复苏"的原有逻辑产生动摇,导致债券市场重新计价基 本面因素。 中邮理财指出,此前债券市场交易拥挤,久期水平处于历史高位,杠杆率接近历史高点,信用利差被压缩至低位,市场脆弱性加剧。利空因素背景下,经历 前期上涨的投资者止盈情绪上升,引发连锁抛售,加剧波动。南银理财认为,债券市场此前预期过于一致,机构持仓集中,当利空因素出现时,部分资金选 择获利了结,加剧波动。 尽管当前债市面临调整压力,但浦银理财对中长期走势仍抱有信心。该公司表示,短期债市受到情绪扰动,但趋势性回调的风险仍然较低。从基本面看,年 内经济偏缓修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