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类产品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多元资产配置新探索,银行理财收益延续回升——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4-2025.8.10)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13 21:17
分析师:蔡梦苑 登记编号:S0890521120001 分析师:周佳卉 登记编号:S0890525040001 投资要点 风险提示: 本报告部分数据基于数据供应商,可能为市场不完全统计数据,旨在反映市场趋势 而非准确数量,所载任何意见及推测仅反映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及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推介。 01 要闻提炼 监管和行业动态 8月7日,招商银行在深圳举办"财富启新程湾区共潮生——2025财富合作伙伴论坛"。 作为市场关注 的明星银行之一,招行这一年度论坛已成为观察财富管理市场变化的重要窗口。据上海证券报梳 理,业内共识显示,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但正面临"低利率、低增长、低风险偏好"的环境制约, 机构亦遭遇多重结构性挑战:盈利模式承压、资产配置难度攀升、业务转型存在能力缺口。对此, 行业需在长期投资理念培育、科技赋能深化、资产配置优化及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招行 行长王良在论坛上提出多项发展倡议:一是聚焦长期价值创造,规避短期化与同质化竞争;二是提 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三是深化AI与金融的融合创新;四是坚持市场规范化发展。在具体发展方 向上,需 ...
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8.4-2025.8.10):多元资产配置新探索,银行理财收益延续回升-20250813
华宝证券· 2025-08-13 16:4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3] 核心观点 - 财富管理市场潜力巨大但面临"低利率、低增长、低风险偏好"环境制约 机构需在长期投资理念培育、科技赋能深化、资产配置优化及客户体验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 [4][11] - 招行提出发展倡议:聚焦长期价值创造 提升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 深化AI与金融融合创新 坚持市场规范化发展 [11] - 理财公司普遍迈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 徽银理财构建"策略→指数→产品"转化路径提升投研资源复用效率 [12] - 兴银理财完成福建省首笔认股权登记业务 覆盖生物医药、半导体、国产超算、高端制造等多个领域 [13]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4% 环比下行2BP 货币型基金收益率1.21% 环比持平 二者收益差收窄2BP [5][14][18] - 各期限纯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多数回升 1个月以上期限产品回升显著:1-3个月期从2.15%升至2.30% 3-6个月期从2.22%升至3.05% [15][22] - 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回升 1个月以上期限回升明显:1-3个月期从2.22%升至2.45% 3-6个月期从2.54%升至3.41% [15][23] - 债市震荡格局源于央行流动性呵护与股债跷跷板效应角力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于1.69% 信用利差小幅收窄 [5][15]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91% 环比下行1.44个百分点 信用利差同步收窄1.81BP至62.22BP [5][24][26]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 当前信用利差处于2024年9月以来低位 性价比有限 [24] 同业创新动态 - 徽银理财推出"星徽+"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 整合七大系列构建"投资策略化—策略指数化—产品标签化"闭环 [4][12] - 兴银理财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合作落地福建省首单认股权登记项目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 [4][13]
【银行理财】债市情绪边际改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回暖——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28-2025.8.3)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06 19:14
监管和行业动态 - 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银行理财产品持有相关债券的利息收入将按3%缴纳增值税 [3][7] - 截至8月3日,银行理财子公司存续的46只公募权益类产品中43只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为正,其中17只收益率超10%,华夏理财以5只高收益产品居首 [3][8] - 华夏理财旗下"天工日开6号(微盘成长低波指数)"表现突出,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达30.51% [8] 同业创新动态 - 宁银理财在10天内参与3次IPO网下打新,涉及3只产品,包括宁赢平衡增利国企红利混合类日开理财6号等 [9][10] - 苏银理财推出"理财+慈善"模式产品"恒源封闭债权公益主题1期",将超额收益捐赠用于白血病患儿随访资助,预计帮助30名患儿 [11]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8%,环比上行3BP,货币型基金收益率1.21%持平,两者收益差扩大3BP [13] - 纯固收、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回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环比下行3BP至1.70%,信用利差走扩幅度收窄 [16][17] 破净率跟踪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2.22%,环比上升0.17个百分点,信用利差同步走扩1.28BP [20]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若信用利差持续走扩可能进一步推高破净率 [20]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点评:30万亿的理财市场有何新特点?
华源证券· 2025-07-30 13: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或稳定在30万亿以上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预计持续回升 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转移趋势明显 公募基金占比或继续提高 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债市无趋势性行情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与结构 - 截至25H1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较24年末增加0.72万亿元 超过21 - 24年H1平均变动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4万亿元 占比降至20.87% 固定收益类(不含现金类)/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23.4/0.8/0.1万亿元 占比分别较2024年底提升3.38pct/0.07pct/0.02pct [2] - 预计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稳定在30万亿以上 因21 - 24年H2平均增量为1.15万亿元 且预计下半年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持续回升 [2] 理财机构情况 - 25H1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大幅下降 市场朝理财公司集中 预计至26年底理财市场持续向理财公司转移 截至25H1 全市场有226家理财机构 其中银行机构194家 理财公司32家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24家、增加1家;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产品存续数量分别为1.39万只和2.79万只 较上年末分别减少0.21万只、增加0.36万只;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3.19万亿和27.48万亿 同比分别下降24.0%、增长13.0% [2] 理财产品资产配置 - 25H1理财增配公募基金 减配债券和同业存单 从24年末至25H1 债券和同业存单规模分别从13.03/4.31万亿元降至12.82/4.23万亿元 利率债配置比例从2.33%升至3.01% 规模达0.99万亿元 信用债配置比例从41.11%降至38.79% 规模至12.79万亿元 公募基金配置增加0.42万亿元至1.29万亿元 占比4.2% 较24年末提升1.3pct 预计25H2公募基金占比持续提高 [2] - 25H1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债权类资产占比分别为24.8%/5.5% 较2024年末分别提升0.9pct/0.1pct [2] 理财产品收益率 - 低利率时代 25H1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走弱 25年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 较24年全年收益率下降0.53pct 理财公司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24Q1的3.21%降至25Q2的2.56% 预计基准下限走向2.0% [2] 债市行情与投资建议 - 阶段性看多债市 10Y国债可能重回1.65%左右 调整后建议重视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债及资本债、保险次级债 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长久期资本债 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 关注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 [2] - 预判下半年10Y国债在1.6% - 1.8%区间震荡 无趋势性行情 债市大幅走熊可能性低 大幅走牛也难 建议做区间波段 [2]
建行江苏省分行:小微企业财富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4 16:38
小微企业财富管理现状 - 小微企业财富管理是指将小微企业不同形式的财富予以专业化管理,通过挖掘客户需求开展理财规划、投资管理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资产配置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1] - 江苏地区市场资源禀赋丰富、资金富集,客户资产保值增值需求高 [1] - 近三年建行对公财富管理持续深入广大小微企业,在客户数和业务规模两方面均取得一定突破 [1] - 苏南地区对公财富管理服务客户数量较多,民企是最核心的力量 [1] - 对公财富管理小微客户中位居行业前五位的分别是零售业、批发业、商务服务业、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小微客户投资偏好以低风险和中低风险等级产品为主,投资风格偏保守 [1] 小微企业财富管理存在的问题 - 响应小微企业财富配置需求不够迅速 [2] - 运用数字化平台获客活客效率不高 [2] - 产品配置方案不够综合化多元化个性化 [2] - 对公财富管理业务人员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小微企业财富管理发展建议 - 紧跟国家战略,全面深化对公财富管理服务普惠金融理念,搭建小微企业智能投资场景 [3] - 细化产品策略,用好对公财富管理全品类货架,针对小微客户财富配置需求集中于低波动、低风险、收益稳健型产品 [3] - 对于极低风险偏好客户,主推现金管理类、按日及按周低波动开放式理财及大额度货币基金 [3] - 对于稳健收益偏好客户,主推R1极低风险、R2较低风险定制化资管产品或按周、按月周期型理财产品和小额度高收益货币基金 [3] - 强化营销业务协同和联动,建立客户分层精准服务体系,深化营销走访和差异化服务 [4] - 加强各级队伍建设,培养条线专业能力,扎实推进"省分行-市分行-支行"三级营销队伍建设 [4]
【银行理财】合资理财规模高增,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分化——银行理财周度跟踪(2025.7.14-2025.7.20)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7-23 17:05
监管和行业动态 - 合资理财规模今年以来增长显著,截至7月23日,5家合资理财公司产品存续规模达1917亿元,较年初增加逾50% [2][5] - 法巴农银理财管理规模达611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管理规模为428亿元,均实现大幅增长 [2][6] - 法巴农银理财以固收为核心策略,产品以R2风险等级为主,注重稳定回报;贝莱德建信理财侧重多策略和产品全覆盖,覆盖R1到R5风险等级 [6] 同业创新动态 - 民生理财活钱现金产品与活钱现金+产品赎回到账速度升级,普通赎回最快T+1个开放日早9:00前到账,较此前提速明显 [2][7] 收益率表现 - 上周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37%,环比下行3BP;货币型基金近7日年化收益率报1.22%,环比下行1BP [3][8] - 纯固收产品中,6个月以下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6个月以上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固收+产品中,1年以下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上升,1年以上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 [3][9] - 央行借助OMO、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对冲流动性扰动,带动利率债短端收益率小幅下行,长端收益率保持震荡态势 [11] 信用利差与破净率 - 信用利差持续收敛,处于2024年9月以来的历史低位区间,环比继续收窄 [11][15] - 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0.84%,环比下行0.02个百分点,持续位于低位 [3][15] - 破净率与信用利差呈正相关,若信用利差持续走扩,可能令破净率承压上行 [15] 行业趋势与挑战 - 理财公司普遍下调业绩比较基准,预示理财产品收益率中长期或承压,配置重心或向低波动、高流动性资产倾斜 [12] - 加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布局,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是理财公司破局的关键路径 [12]
【招银研究|固收产品月报】债市波动或加大,重视回调机遇(2025年7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18 17:49
核心观点 - 债市短期波动或加大但中长期牛市未逆转,10年国债利率中枢预计在1.5%-1.8%区间[31][39] - 固收产品收益分化:含权债基近1月收益0.89%领跑,中长期债基0.22%次之,现金管理类收益0.11%垫底[3][9] - 信用债表现强于利率债,3年期AAA中票利率下行3bp至1.80%,信用利差收窄至近10年7.8%分位值[18][22] - A股三大指数普涨,创业板指近1月涨幅达10.4%,股债共振下固收+策略配置价值凸显[28][42] 固收产品收益回顾 - 产品收益排序:含权债基(0.89%)>中长期债基(0.22%)>短债基金(0.19%)>高等级同业存单指基(0.17%)>现金管理类(0.11%)[3] - 细分资产表现:中证转债指数近1月涨4.11%领跑,长债指数涨0.63%优于短债指数(0.16%),信用债指数(0.29%)跑赢利率债指数(0.19%)[9] - 期限利差走阔:10年-1年国债利差扩大至30bp,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5] 债市运行特征 - 资金面:DR007一度跌破1.5%,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中枢降至1.63%,央行通过MLF净投放维持流动性宽松[11][13] - 利率债:1年期国债利率下行1bp至1.36%,10年期上行2bp至1.66%,期限利差走阔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15][16] - 信用债:3年期AAA中票信用利差收窄6bp至38bp,5年期AAA中票利差收窄4bp至36bp,均处于历史低位[18][22] 行业政策与市场展望 - 监管动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2026年2月起强化投资者分类与风险提示功能[37] - 债市展望:短期受"反内卷"政策扰动或波动加大,但低通胀环境下10年国债利率中枢或维持在1.7%附近,若降息可能触发利率向下突破[31][39] - 配置建议:现金管理类产品可转向短债基金;稳健型投资者可在10年国债利率回升至1.7%-1.8%时增配中长期债基;进阶投资者可布局含转债/权益的固收+产品[40][41][42] 股债联动分析 - A股表现:万得全A指数近1月涨5.9%,创业板指涨10.4%,股市风险偏好抬升对长端利率形成压制[28][36] - 固收+策略:含权债基年内收益达2.06%,显著高于纯债类产品,建议通过"量化中性+多资产"策略增强收益[9][42] - 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年内累计涨8.42%,流动性宽松环境下偏股型转债配置价值突出[9][36]
存款“搬家”趋势再延续,银行理财打出揽客“组合拳”|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17 17:54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与理财市场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居民储蓄资金加速流向资产管理市场,银行理财成为主要承接阵地之一 [1][2] - 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7%,恢复至赎回潮前水平 [1][6] - 固收类产品因替代银行存款效应显著,上半年扩容表现突出,而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收缩 [1][9] 银行理财市场格局与机构表现 - 国有及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合计存续规模24.19万亿元,占市场份额超80%,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增速放缓,建信理财收缩7.2% [6] - 中邮理财和交银理财增速较快,分别达16.5%和8.0%,股份行中恒丰理财、渤银理财增速迅猛,分别为29.0%和22.4% [6] - 招银理财规模收缩1%,但仍以2.41万亿元保持市场最大理财子公司地位 [6]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需求 - 固收类产品因收益稳定、风险可控成为存款转移资金的主要选择,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普遍下降 [9] - 新发封闭式产品占比达75.44%,平均业绩基准2.54%,成为吸纳存款转移的主力 [13] - 头部机构重点布局3-12个月中短期限固收类产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13] 理财子公司战略转型与创新举措 - 优化费率机制: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推出"零费率"策略,通过减免认购费、赎回费提升竞争力 [13] - 产品创新:推出"微含权"结构、阶梯式管理费及"贴息理财"模式,增强吸引力 [14] -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兴起:采用"基础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结构,招银理财相关产品10分钟内售罄,市场反响热烈 [14][15]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浮动费率产品推动理财子公司向主动管理转型,促进多元资产配置升级,与公募基金形成差异化竞争 [16] - 低利率环境下,定制化理财需求上升,部分机构通过灵活配置底层资产优化收益表现 [14]
从“卖产品”转向“选产品” 监管新规筑牢风险防线
中国经营报· 2025-07-16 22:36
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2026年2月1日起施行,共五章四十九条,核心是规范金融机构适当性管理义务,要求其了解产品、了解客户,将适当产品通过适当渠道销售给适合客户 [1] -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推动金融机构从"卖产品"向"选产品"转变,重塑金融市场生态与竞争格局 [1] 金融机构义务与投资者保护 - 金融机构需划分产品风险等级并动态管理,区分专业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对普通投资者强化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履行告知义务和风险提示 [2] - 禁止金融机构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客户承受能力的产品,禁止通过操纵业绩或不当展示误导客户 [2] - 对金融消费者有助于识别风险、减少超能力支出,对金融机构可提升合规能力、优化服务、树立专业形象 [2] 监管落地措施与市场影响 - 监管总局将指导行业自律组织建立规范,加强金融机构落实监督,培育消费者风险意识 [3] - 截至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23万只,规模30.97万亿元 [3] - 银行理财中现金管理类、短债类低风险产品将成冲规模利器,含非标、衍生策略的R4/R5产品预计发行规模下降30%-50% [3] 长期市场效应与竞争格局 - 短期复杂产品发行遇冷、销售成本上升,长期投资者-产品-机构匹配更透明,扭转"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4] - 率先完成合规升级、重塑客户信任的机构将在财富管理竞赛中赢得先机 [4] 中小银行转型机遇与挑战 - 中小银行面临合规压力,但也是破解"规模焦虑""客户流失""价值空心化"的转型机遇 [5] - 需构建以适当性管理为核心的买方服务体系,改变"重销售轻需求匹配"的卖方思维惯性 [5] - 2024年上半年监管检查中67%城商行存在"风险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提示不充分"问题,处罚金额同比增230% [6]
今年二季度理财公司新发产品环比增加286款
证券日报· 2025-07-16 00:47
银行理财市场运行情况 - 2025年二季度全市场新发7941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332款,其中开放式产品1939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08%,封闭式产品6002款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7% [1] - 理财公司新发5658款产品环比增286款,开放式产品占比32.7%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07%环比降0.17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占比67.3%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63%环比降0.12个百分点 [1] - 理财公司产品收益率显著分化,短期收益普遍上扬,中长期收益持续走低 [1] 收益率变动原因分析 - 短期收益上扬主因债市阶段性走强,利率债和信用债价格上涨,部分产品通过拉长债券期限或增配中低评级债券放大收益 [2] - 中长期收益走低源于新配资产收益率系统性下降叠加"存款搬家"效应导致增量资金被迫配置低收益资产 [2] -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下滑0.13个百分点,因同业存单利率下行及避险资金涌入导致规模膨胀摊薄收益 [2] 行业产品策略调整 - 多家理财公司加大对稳健低波产品的发行力度以应对低利率环境 [2] - 理财公司通过资产配置降低组合波动,坚持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方向 [2] - 投资者对低风险较高收益产品需求强烈,需深化"固收+"策略并配置权益类资产、黄金及衍生品对冲波动 [3] 产品创新方向 - 关注长期限封闭式产品发行与分红机制创新 [3] - 推出按月或按季分红产品增强投资者持有体验,降低资金频繁申赎带来的波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