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工厂贷
icon
搜索文档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
经济日报· 2025-09-17 06:16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挑战,存在中小微企业绿色融资难等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创新特色产 品,积极落地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生态产品价值抵质押贷款,推出碳表现、碳足迹挂钩贷款等 特色产品,积极发放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转型金融贷款,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国农业科学 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谢红玲说。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可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基金,重点投向储能、氢能、碳捕集等技 术研发,对绿色中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与担保补贴;推动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数字金融融合发展,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效率;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结构性存款、绿色资产证 券化等,推出碳期货期权、气候保险等工具,试点"绿色信贷+碳资产质押"模式,支持企业将碳配额转 化为融资信用,满足不同类型绿色项目的需求。 "财税、金融政策加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更强的政策合力。探索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绿色项目提 供增信。金融领域应全面发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加快推进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碳 交易等直接融资市场建设,出台政策支持绿色发展的债券、保险、基金、投行、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灵 活组合应用。"招 ...
锚定主航道 江苏银行多维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10:52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通过产业链金融、绿色金融和综合化金融服务等多维度举措,深度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业务高速增长和资产质量优化 [1][2][3][4][6][7] 产业链金融服务 - 公司以数字化"苏银e链"平台为核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场景化金融服务,覆盖钢铁、机械、粮棉等重点行业 [2] - 供应链业务融资规模突破3800亿元,通过订单、存货等场景创新"苏链贷"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融资(例如常州某企业获300万元融资且30分钟放款) [2] - 构建"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协同生态,有效缓解下游企业采购资金压力并加速核心企业销售资金回笼 [2]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融资余额达72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1%,支持领域包括生态修复(如徐州潘安湖湿地2.4亿元授信)和工业绿色转型 [3][4] - 创新"绿色工厂贷"机制,将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赋码、ESG评价挂钩,激励企业向"零碳工厂"目标迈进 [4] - 成为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体现国际绿色金融领域领导力 [4] 综合化金融服务 - 对公贷款余额162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0%,通过政银联动推出"苏科贷""人才贷"等专项产品 [1][6] - 开展"百业千渠万企"等专项活动破解企业首贷难题,推动金融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转变 [6]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48.64亿元,归母净利润202.38亿元,不良率0.84%,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6] 创新项目实践 - 牵头组建7.6亿元银团授信支持全球首艘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预计年产三文鱼8000吨并实现24小时内产品投放市场 [1] - 通过跨领域协同(政府、院所、园区)构建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运用"苏创融"等政策工具提升服务质效 [6]
做优绿色金融大文章!上半年江苏银行业新增绿色贷款8830亿元——余额5.37万亿、占比19.11%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19:14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完善 - 江苏金融监管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体系 强化监管引领 连续五年将绿色金融纳入服务实体经济专项行动[2] - 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 出台专门文件支持绿色建筑和分布式光伏发展[2] - 2023年组织121家银行保险机构开展绿色金融自评估 2024年制定绿色金融评价实施方案 2025年建立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并组织31家银行开展评价[2] - 与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共享机制 累计共享企业信息407万次 推动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2] 绿色金融机制建设 - 法人银行董事会承担绿色金融主体责任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设立战略与ESG委员会负责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3] - 大型银行分支机构制定具体发展目标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提出四项发展目标 上半年新增绿色贷款1591亿元[3]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发布三年发展规划 上半年新增绿色贷款732亿元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新增绿色贷款914亿元[3] - 银行机构通过考核激励和资源倾斜支持绿色金融 苏州银行给予绿色业务内部经济资本7折优惠 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提供30BP的FTP补贴[3] 专业能力提升措施 - 主要银行建立跨部门绿色金融工作机制 设立百余个特色机构 南京银行在多地设立九家绿色支行[4] - 落实差异化信贷政策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设定行业限额和负面清单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绿色行业授信审批策略[4] -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将ESG风险分类纳入信贷全流程 贷前融入ESG风险因子 贷中划分"四色五类" 贷后定期评估高风险客户[4][5] 创新产品与服务 - 银行创新推出用水权 排污权 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发放"VEP生态修复贷"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落地"竹林碳汇贷"[6] - 南京银行开发"碳表现挂钩"贷款 江苏银行推出"绿色工厂贷"和钢铁 造纸 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6] - 南京银行发行全国首单100亿元境内主题绿色金融债券 多家银行为企业提供绿色债券承销服务[6] - 江苏银行构建涵盖50余项产品的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 南京银行和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为客户提供碳核算等增值服务[6] 风险管控流程 - 贷前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多家银行制定ESG风险尽职调查制度 贷后动态监测客户风险[7] - 兴业银行南京分行对高碳行业客户分层分类制定管控策略[7] - 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开展碳核算 提升数字化水平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绿色金融数据监控和自动化提醒系统[7]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和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展绿色金融专项检查 将高中风险客户纳入检查要点[7]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聚焦长江大保护 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9512亿元 较年初增长13% 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新增长江大保护贷款782亿元[8] -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牵头27亿元银团贷款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水源建设[8] - 聚焦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产业贷款余额4555亿元 较年初增长23% 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投放5.8亿元贷款修复矿坑面积5600余亩[8] -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发放3.79亿元贷款支持企业污染防治项目[8] - 聚焦双碳目标 节能降碳产业贷款余额3325亿元 较年初增长21.2%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贷款余额6964亿元 较年初增长18%[8]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为452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授信22.5亿元 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支持75个农村清洁能源项目 累放贷款157亿元[9] -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为碳捕集联产技术应用提供融资2亿元[9]
威海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超1353亿元
齐鲁晚报· 2025-08-27 15:29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 威海市绿色贷款余额达1353.12亿元 同比增长35.49% 占全部贷款比重21.8% [1] - 创新推出"绿色工厂贷"及碳汇质押贷款等10款特色金融产品 [1] - 绿色金融数智化平台"绿e融"正式上线 整合11类部门数据覆盖14万户企业 [2] 数字化平台建设 - "绿e融"平台实现蓝绿项目一键认定及环境效益自动测算 集成143款绿色金融产品 [2] - 平台入驻31家银行及53家保险机构 通过智能引擎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产品双向匹配 [2] - 碳信用平台接入129家规上企业 累计处理数据180万条 为40余家企业完成碳足迹核算 [3] 蓝色金融体系创新 - 建立全国首个蓝色投融资项目库 首批入库71个项目 涵盖海工装备及海上风电等领域 [4] - 蓝色项目已获授信159亿元 其中海洋生态修复贷款65.2亿元 海上清洁能源贷款37.6亿元 [4] - 蓝色贷款余额达284.7亿元 占绿色贷款总量21.4% 180笔贷款获政策性激励 [4] 碳汇交易突破 - 开发全省首个牡蛎碳汇核算标准 年均减排量达130.77万吨CO?当量 [6] - 完成全省首笔1500吨牡蛎碳汇交易 涉及5家企业用于自身碳中和 [6] - 探索碳汇保险及质押融资产品 将碳汇概念融入生态旅游项目 [6] 金融机构专业化建设 - 全省首创绿色支行"认定+考核"体系 已评定21家绿色支行 [7] - 绿色支行累计授信565.96亿元 发放贷款350.42亿元 其中绿色贷款占比83% [7] - 创新推出55款特色产品包括"碳效贷"等 精准支持50余个绿色项目 [7]
江苏银行业上半年新增绿色贷款8830亿元
中证网· 2025-08-26 23:02
绿色贷款增长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省银行业新增绿色贷款8830亿元 推动绿色贷款余额增至5.37万亿元 [1] - 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9.7% 同比增长24.2% [1] - 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达19.1% 较2023年末提升2.5个百分点 [1] 政策制度框架 - 连续五年将绿色金融纳入服务实体经济年度行动 逐年确定工作重点 [2] - 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深化绿色金融服务行动方案》提出18项重点工作任务 [2] - 建立绿色金融评价复核及绿色银行评价机制 在全国率先组织31家银行机构开展评价 [2] - 累计向银行机构共享企业环保信用信息407万(户)次 推动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 [2] 机构机制建设 - 南京银行董事会下设战略与ESG委员会 每季度听取绿色金融专题汇报并将绿色贷款占比纳入分行行长KPI [3] - 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制定《绿色金融三年发展规划(2024-2026年)》 上半年新增绿色贷款732亿元 [3] - 苏州银行对绿色信贷给予内部经济资本7折优惠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单列清洁能源贷款专项额度 [3] 产品创新实践 - 落地全国首单竹林碳汇贷 VEP生态修复贷 钢铁转型金融贷等20余项创新产品 [4] -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发放"VEP生态修复贷"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创新实现 [4] -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落地"竹林碳汇贷" 南京银行开发"碳表现挂钩"贷款产品 [4] - 江苏银行创新"绿色工厂贷" 率先落地钢铁 造纸 化工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4] 多元化融资工具 - 南京银行发行全国首单符合《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100亿元境内主题绿色金融债券 [5] - 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为企业提供绿色资产支持票据 项目收益票据 中期票据等承销服务 [5]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业将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 加大绿色贷款投放 积极发展转型金融 为全省绿色转型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5]
江苏银行 “绿色工厂贷”赋能企业转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4 22:50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向某世界500强企业发放2亿元绿色工厂贷 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1] - 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赋码及ESG评价联动 企业提升绿色表现可获更优惠利率 [2] - 通过总分支联动机制3天内完成贷款投放 体现高效专业服务水平 [1] 产品创新 - 绿色工厂贷实现利率与绿色工厂等级、ESG评价结果双向联动 [2] - 企业持续提升绿色工厂建设水平和ESG表现可获得融资成本优势 [2] - 创新机制激励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资源高效利用投入 [2] 战略定位 - 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转型发展重要抓手 [2] - 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 [2] - 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服务地方绿色经济 [1] 客户案例 - 贷款对象为中外合资重卡汽车制造企业 主营制造与销售业务 [1] - 企业已实施多项环保节能技改项目 在减排降耗方面成效显著 [1] - 资金用于扩大绿色产能和升级生产工艺 [1] 服务模式 - 通过主动走访对接深入了解企业资金缺口及项目特点 [1] - 依托绿色工厂贷产品体系量身制定融资方案 [1] - 总分支联动研判机制提升服务效率 [1]
江苏银行“绿色工厂贷”解码企业转型新路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19:39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向某世界500强企业发放2亿元绿色工厂贷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1] - 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等级及ESG评价联动 将绿色绩效转化为融资成本优势 [2] - 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服务绿色企业超12000家 绿色贷款占比居24家直管银行前列 [2] 政策背景 - 国家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 为绿色工厂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1] 产品创新 - 绿色工厂贷实现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赋码、企业ESG评价的有效联动 [2] - 企业提升绿色工厂建设水平和ESG表现可获得更优惠利率 [2] - 创新机制激励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资源高效利用等投入 [2] 案例企业 - 北京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重卡制造领域具有绿色生产代表性 [1] 战略定位 - 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转型发展重要抓手 [2] - 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金融品牌 [2] - 2023年1月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 [2] 业务规模 - 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2] - 服务绿色企业数量超过12000家 [2]
江苏银行绿色工厂贷解码企业转型新路径
中金在线· 2025-08-15 16:02
核心观点 - 江苏银行向某世界500强企业发放2亿元绿色工厂贷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 [1] - 贷款利率与绿色工厂赋码及ESG评价联动 将绿色绩效转化为融资成本优势 [2] - 绿色金融成为银行战略重点 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 服务企业超12000家 [2] 政策背景 - 国家出台《关于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绿色工厂提供制度支撑 [1] 产品创新 - 贷款机制激励企业提升绿色工厂建设水平和ESG表现 以获取更优惠利率 [2] - 推动企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 资源高效利用和废物综合利用投入 [2] - 引导企业向零碳工厂和超级能效工厂目标迈进 [2] 案例企业 - 北京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重卡制造领域具有绿色生产代表性 [1] 银行战略 - 江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转型发展重要抓手 [2] - 2023年1月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单位 系唯一入选的中国银行机构 [2] - 绿色贷款占比在央行直管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2]
汇聚澎湃力量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 透视重磅数据 深度看中国经济“答卷”
央视网· 2025-07-19 11:37
工业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3][14]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5.5%,拉动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16][18] - 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2万户,较上年底增加8000多户,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10][14] 装备制造业与重点产品 - 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51.7%、68.3%、64.9%[5][20] - 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25.5%[20]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车、通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20] 制造业投资与智能化升级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4.5个百分点[8][2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6%[22] - 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提升,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工程[6][8] 数字技术与5G应用 - 前5个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11][16] - 5G融合应用融入国民经济86个大类,建设超1.8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13][45] - 移动用户上网流量连续6个月两位数增长,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用户普及率超79%[44][45] 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业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高于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29] - 1-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利润总额6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2.8%[30]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开发者超720万[31] 绿色转型与资源利用 - 聚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行业推进绿色转型,目标2027年废钢、废铜、废铝再生资源比重分别提至22%、30%、25%[24][26] - 加快氢能应用与革新性工艺攻关,扩大绿色产品供给[28] 产融合作与金融支持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支持[37] - 上半年A股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51.6%[41] - 新增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绿色工厂贷等产品累计支持融资超1500亿元[41] 政策与未来规划 - 将出台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48] - 2025年底前培育5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储备库已纳入2400余家中试平台[32][34] - 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业重点行业落地部署[49]
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7-19 04:59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 工信部将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1] -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1] - 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打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1]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800余项产品,累计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融资 [1] - 上半年A股市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1] 金融政策创新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研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放宽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2] - 联合23家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产品,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超42%,最长贷款期限达10年 [2] - 推出"中试险+研发贷"、科创贷支持产业科技,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累计融资超1500亿元 [2] 工业经济运行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5.7% [2] - 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5.5%和16.4% [3] - 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10% [3] 重点行业布局 - 将实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3] - 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培育新增长点并促进产业转型 [3] 新兴技术发展 -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 [3] - 国内企业发布多款"全球首款"硬件产品,覆盖安全芯片、高端处理器、AI一体机等领域,AI终端已超百款 [4]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用户11.18亿户,在用算力标准机架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748EFLOPS [4] - 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培育面向6G的应用生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