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合作

搜索文档
新型工业化迎来更多金融活水
经济日报· 2025-08-20 06:09
政策支持框架 - 七部门联合推出18条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举措 目标2027年建成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成熟金融体系 [1] - 政策旨在提升金融支持强度 精度和效度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 产融合作成效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 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 [3] - 平台支撑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专项政策落地 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 - 上半年A股市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 同比增长51.6% [3] 重点产业赋能案例 - 商业航天领域实现突破 民营公司银河航天首次批量研制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2] -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成3万多平方米CDMO平台 8年间引育50余个全球顶尖项目 [4] - 中国银行为创新中心提供固定资产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及跨境并购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 [5] 金融服务创新方向 - 需建立耐心资本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4][6] - 应发挥保险 担保及供应链金融作用分散企业创新风险 [6] - 需完善中长期贷款 信用贷款和股权投资等多元化金融供给体系 [8] 现存挑战与改进方向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偏低 信用贷款支持不足 部分高端制造企业融资难题突出 [7] - 金融产品在科技研发 中试验证等关键环节覆盖不足 资金链与创新链适配性待增强 [7] - 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 重点引导银行提供制造业中长期融资 [7] 未来工作重点 - 将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 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及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 [8] - 深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 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8] - 在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先行先试 建设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田 [8]
七部门: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 防止“内卷式”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6:13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融合作,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1] - 政策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提升金融支持的强度、精度和效度 [1] - 目标为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1] -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的原则,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 [1]
中行四川省分行:分层施策精准服务 助力川企共生共荣
四川日报· 2025-07-30 06:02
中行四川省分行金融服务成果 - 2025年上半年中行四川省分行"五篇大文章"及重点领域贷款全部实现份额提升 通过差异化服务赋能大中小各类企业 [2] - 该行对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授信余额近600亿元 其中向通威集团累计投放贷款43亿元 [3][5] - 创新推出"天府外贸贷"和"天府科创贷"产品 分别为进出口企业和科创企业提供200万元、1000万元信用贷款 [6] 龙头企业金融服务案例 - 向通威集团授信100亿元 协助其完成全省首个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超4亿元 [3][4] - 支持新希望集团发行5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覆盖集团及70余家成员企业 [5] - 本外币资金池使通威集团外债资金结算效率从3天缩短至1小时 显著降低融资成本并优化资金配置 [4] 中型企业金融支持举措 - 通过"商行+综合化公司"模式提供债贷投股保租一体化解决方案 支持15个新兴产业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 [7] - 联合十省市分行推出"算力贷" 与中国人保合作推出"中试保融通"服务方案 解决科创企业早期融资难题 [8] - 设立科创母基金并拟组建AIC直投基金 聚焦发电设备、氢能、储能装备等产业链投资 [8] 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实践 - 2025年向阿坝州基础设施投放18亿元贷款 发放6000万元普惠贷款支持冰雪经济等特色产业 [9] - "酒链e贷"业务累计为20户白酒经销商提供4000万元授信 解决下游经销商融资难点 [10] - 为恒星食品提供利率下调、费用减免等支持 保障其旺季生产需求 服务周期持续8年 [10]
提升产业链与金融服务融合度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6
产融合作规模与成效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参与,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1] - 产业链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核心企业交易数据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核验成本 [1] -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成熟,中小企业通过质押应收账款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凭借供应链链主孵化背景及实收资本等信息获得早期贷款支持 [1] 产业链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需深挖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增信潜力,通过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为上游企业提供担保,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2] - 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依赖核心企业确权,部分核心企业因流程繁琐不愿配合,成为融资卡点 [3] - 供应链"脱核"模式无需核心企业担保,金融机构通过订单及贸易背景数据直接为中小企业放贷,提升效率与信贷可得性 [3] - 商业银行可探索将"脱核"模式应用于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提供线上化、批量化金融服务 [3]
资本“活水”为何涌入这座城? “政策+产品+平台”组合拳培育产业矩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6 11:17
产融合作大会与宜宾模式 - 深交所与北交所高层同时出席四川宜宾产融合作大会,凸显该城市作为国家级产融合作示范城市的地位[1] - 宜宾工业总量居四川省第2位,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构建白酒+数字经济+绿色新能源的多元化产业体系[1] - 金融资本被视为产业革命加速器,银河航天创始人提出产业、技术、金融为科创时代新三角[1][11] 交易所支持专精特新企业 - 深交所与四川省联合推出国内首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系统,实现企业-政府-交易所数字化协同[3] - 创业板注册制下90%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60%属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组披露增长215%[3] - 北交所268家上市公司中超50%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超5%,四川企业占比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6] 金融数据与政策支持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14.9万亿元,增速高于整体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助企融资超1.2万亿元,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8500亿元[6] - 科创板、创业板为硬科技主引擎,北交所专注专精特新,制造业上市公司占A股总量超2/3[6] 宜宾产业转型实践 - 动力电池产业依托宁德时代形成完整生态链,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国份额16%、全球10%[7] - 宜宾上市公司总数28家,五粮液占市值90%以上,但新兴产业布局提升未来权重预期[7] - 实施"政策+产品+平台"组合拳,包括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科创贷"等创新金融工具[8][10] 资本运作与基金矩阵 - 宜宾通过"宜融通"平台服务52万市场主体,促成600多个项目融资超千亿元[10] - 建立600亿元基金矩阵,发布首期190亿元合作榜单,形成全国最活跃的产业基金布局之一[10] - 成立资本招商合伙人联盟,吸引中金、中信证券、IDG等顶级机构,推动"4+4+N"产业体系发展[10] 工业革命与金融体系演进 - 历史经验显示工业革命需匹配金融体系支撑,当前需数字革命、区块链、稳定币构成的新金融体系[11] - 产业、技术、金融被定义为科创时代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12]
南安召开产业基金发展座谈会
搜狐财经· 2025-07-26 07:02
产业基金发展座谈会 - 南安市召开产业基金发展座谈会,探讨发展思路、模式与路径,寻找合作机遇 [1] - 13个国内知名基金机构代表与南安商协会代表参与讨论,基金机构代表介绍重点投资方向并提出建议,商协会代表分享融资需求和技术升级痛点 [3] 南安市产业基金发展现状 - 南安市积极推进产业基金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4] - 目前形成"1+6"产业基金布局,包括自主设立基金1支,参与泉州市级基金5支,参与龙头企业发起的基金1支,累计规模52.22亿元 [4] - 打造"成功基金汇"金融服务平台,引入优质资本与资源,支持基金设立运营与发展,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4]
引来金融“活水”助力产业“向新”
四川日报· 2025-07-26 06:08
专精特新企业现状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3000余户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5 2% [6] - 100余户企业年生产规模超过10亿元 [6] - 全省179个A股上市公司中有46家是专精特新企业 [6] - 上半年专精特新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 2% 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 9个百分点 [6]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四川省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发起3支基金 规模合计30亿元 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 [2] - 四川未来创兴股权投资基金规模5亿元 投资方向为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航空航天 生物制造 [2] - 上半年四川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13% [5] 产融合作案例 - 辰显光电获省市国有投资运营平台近11亿元投资 实现TFT基Micro-LED量产线突破 [3] - 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定制金融产品和优惠利率 [6] - 工商银行"制造e贷" 农业银行"先进制造业贷"等15款金融产品发布 [7] 产融合作平台建设 - 大会发布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信息系统 [6] - 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推出"中试保融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助推中试加速 [7] - 四川省科创投资集团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引链主和链属企业入川 [7]
宜宾实施“产业链+基金+场景”协同发展战略 探索更多良性循环的“宜宾方案”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22:09
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主题为"产融联动创新合作共创价值",聚焦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2] - 参会方包括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共同探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路径 [1] - 大会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等金融工具包,并签约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3] 宜宾经济与产业表现 - 宜宾2024年GDP突破4000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三,工业总量全省第二,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1][4] - 四大主导产业:优质白酒产值超千亿、动力电池连续两年产值超千亿(占全球产量10%)、晶硅光伏建成全省最完备产业链、数字经济引进150家头部企业(智能终端占全省产量超50%) [6] - 未来产业布局: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2024年有望突破百亿,拓展AI、低空经济等新赛道 [6] 金融支持措施 - 宜宾创新"产业链+基金+场景"模式,建立超600亿元基金矩阵,2024年首期发布190亿元合作榜单,吸引60余家上市公司及30余家世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 [6] - 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科创贷""碳账户低息贷款"等,全市上市企业6家,总市值超5000亿元 [5] - 政策支持: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撬动金融资源 [5] 全国产融合作进展 - 截至2024年6月,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增至8000亿元 [2]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800多项服务产品,试点城市通过路演活动年均授信超1万亿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中长期贷款投放,推进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3] 宜宾招商引资成果 - 2024年7月北京推介会签约122个数字经济、新型储能项目,投资额超400亿元 [7] - 营商环境优化:实施"一对一"包干服务,建立观察员制度,存贷款余额增速连续全省第一,年均增量超千亿元 [6]
四川宜宾:深化产融合作 加速新型工业化升级
新华财经· 2025-07-25 20:17
产融合作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省宜宾市举行,主题为"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吸引国家部委、金融机构、产业龙头等千余名代表参与 [1] - 宜宾作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宜宾方案,采取"政策+产品+平台"组合策略 [1]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措施 - 四川成为全国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8个省市之一,宜宾出台《产融合作试点实施方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通过担保补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撬动金融资源 [1] - 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点 [1] - 为绿色项目打造"碳账户"低息贷款,全市共有6家上市企业,市值超5000亿元 [1] 产业基金与投资布局 - 宜宾与中金、IDG等头部资本合作,打造超600亿元的基金矩阵,首期总规模196亿元的基金合作榜单,重点投向新型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 [2] - 累计落地基金项目52个、协议投资额超100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2] 金融服务平台与企业对接 - 搭建"宜融通"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全市52万市场主体,常态化举办产融对接会,累计帮助600多个项目对接超千亿元融资 [2] - 宁德时代配套集群、英发德耀光伏项目快速建成,通过供应链金融、设备融资租赁等工具赋能传统产业(如白酒、化工)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2] 产融合作新模式 - 以"基金+产业"为引擎,吸引优质项目和企业落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2] - 以"基金+场景"为抓手,依托新能源应用等专项基金,搭建场景供需对接平台,构建"场景生成应用—应用生成项目—基金保障项目"新模式 [2] - 以"基金+科技"为驱动,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加大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力度,为新质生产力注入资本动能 [2] 大会签约与项目合作 - 大会以"产融联动创新、合作共创价值"为主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四川省10余个重点产融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3] - 为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和光同程、三江绿城等企业注入金融支持,推动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
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召开,宜宾谋求城市能级再突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5 17:33
产融合作大会概况 - 2025(第二届)产融合作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主题为"产融联动创新 合作共创价值",旨在推动城市发展能级跃升和产业与资本双向赋能 [1] - 大会成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间交流、产业与金融两端对接的平台 [1] 宜宾产业发展现状 - 宜宾是四川省GDP第三城,工业总量位列全省第二,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 - 传统优势产业为白酒,新兴产业包括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其中动力电池产业链已集聚120个配套项目,形成全产业生态 [2] - 产业快速发展导致金融需求"大爆发",新兴制造业需长期资金投入,传统制造业转型需差异化融资服务 [2] 宜宾产融合作举措 - 创新打造基金矩阵,规模超600亿元,2025年首期基金合作榜单达190亿元 [3] - 吸引60余家上市公司、10余家世界500强、2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 [3] - 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量超千亿元,贷款增速连续位居四川省第一 [3] - 注入低成本资金超100亿元,建立以宜发展集团为核心的产融服务体系 [3] - 成为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地区 [3] 全国产融合作试点背景 - 全国66座城市入围第三批产融合作试点,宜宾为其中之一 [4] - 试点城市需根据产业禀赋联合金融、科技资源,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相互赋能的生态系统 [4] 政策支持与金融工具 - 工信部通过搭建产融合作平台、实施科产金一体化、建设试点城市三大手段推动产融合作 [4][5] - 过去5年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远超同期贷款增速 [5] - 大会发布"支持新型工业化创新金融产品矩阵"、"中试保融通"等金融工具包,签约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