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中办、国办重磅发布!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
天天基金网· 2025-08-26 14:08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 布。 这份意见明确,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 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 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这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 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全文如下: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025年5月24日)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建 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经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7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 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 经济发展需要,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加 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有计划分步骤扩大实施范围、扩展参与主体,营造更加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 环境,努力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 力,激发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重要支撑。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 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经党中央、国务 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 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8-25 19:2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025年5月24日)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 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 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 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二、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一)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 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二)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考虑 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点、低碳转型成本等,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 排放双控要求,处理好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的关系,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 控制。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稳妥 ...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25 18:57
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主要目 标是: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 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 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意见》提出,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根据行业发展状况、降碳减污贡献、数据质量 基础、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建立预期 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行业特 点、低碳转型成本等,明确市场中长期碳排放配额控制目标。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及碳排 放双控要求,处理好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民生保障的关系,科学设定配额总量,逐步由 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意见》还提到,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统筹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 有关地方 ...
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中办、国办重磅文件对外公布
券商中国· 2025-08-25 18:55
政策核心目标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3] - 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 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并形成减排效果明显 规则体系健全 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3] - 碳市场定位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 旨在实现碳排放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并培育新质生产力[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 有序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根据行业发展状况 降碳减污贡献 数据质量基础及碳排放特征[4] - 科学设定配额总量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到2027年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行业优先实施配额总量控制[4] - 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 并建立配额储备和市场调节机制[4] - 统筹全国市场与地方试点市场 鼓励试点在扩大覆盖范围 完善调节机制及创新碳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市场[5]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 -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加快重点领域方法学开发 强化项目开发 审定 实施及减排量核查全链条管理[6] - 倡导党政机关 企业及社会团体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碳排放 完善抵销规则并提高国际认可度[6] - 逐步引入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参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8] 碳市场活力提升措施 - 稳慎推进金融机构开发与碳排放权及核证自愿减排量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8] - 建立完善碳质押 碳回购等政策制度 规范开展碳排放权相关金融活动[8] - 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 适时引入其他非履约主体[8] - 加强交易行为监管 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和操纵市场行为 建立履约风险评估预警制度[8] 能力建设与监管体系 - 推动建设全链条 数字化 智能化的全国碳市场管理系统 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9] - 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 实施碳排放核算分类管理[10] - 完善重点行业核查技术规范 推动审定核查机构遵循客观独立 诚实守信原则[11] - 压实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数据质量主体责任 运用大数据 区块链等技术提升监管水平[12] - 对核查机构实施认证资质管理 建立违规机构清出机制 培育第三方技术服务市场[13] -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重点排放单位 交易机构等公开排放 履约 交易等相关信息[14] 组织实施与国际合作 - 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碳市场建设提供法律支撑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16] - 加强全国碳市场与绿电 绿证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和制度衔接[16] - 积极参与《巴黎协定》碳市场机制规则制定 推动技术 方法 标准国际互认[17]
中办、国办重磅发布!事关全国碳市场建设!
证券时报· 2025-08-25 18:36
新华社权威快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绿色《版转型 加强合国际市场建设的意见》 8月25日对外公布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8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对外公 布。 这份意见明确,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 工具。目前,我国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 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这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 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成诚信透明、方法统一、参与广泛、与国际接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 排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 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2025年5月24日)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我国已 ...
国开行:金融活水润泽绿水青山 为美丽中国添彩
人民网· 2025-08-06 09:13
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电流仅用7毫秒跨越2290公里,配套电源点新能源装机达1020万千瓦,占比超70% [1] - 国开行新疆分行为电源点项目提供高效金融服务,项目并网后缓解重庆供电压力 [1] - 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发电站项目获国开行青海分行42亿元信贷支持,每年节约标准煤46万吨 [5] 绿色交通体系发展 - 国开行河北分行发放8805万元贷款支持唐山重型卡车换电项目,计划新建90座换电站,支撑2万辆车辆换电需求 [2] - 电动重卡运营成本显著降低,每公里电费1.8元(燃油车2.8元),年收入增加数万元 [2] - 燃油重卡占汽车保有量3%但贡献道路交通43%碳排放,换电模式通过"电池银行"降低融资成本 [3] 生态治理与产业协同 - 西安沣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获国开行陕西分行2.7亿元贷款,新建6座污水处理站及246公里管网,日处理能力2500立方米 [9] - 浙江洞头区EOD项目通过生态修复带动紫菜机械化养殖、大黄鱼声波围养,促进传统养殖升级 [11][12] - 共和光伏产业园区"牧光互补"模式使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风速降低50%,牧民年增收超3.6万元 [6]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 - 国开行重点支持"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龙羊峡项目实现水光互补联动,光伏板下植被覆盖率提升 [4][5] - 塔拉滩光伏园区防风固沙效果显著,冷凝水与清洗废水利用率提升,草场恢复面积扩大 [6] - 红原安曲光伏项目每年碳减排40万吨,同步带动牦牛养殖增收,形成生态民生双赢 [6]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绿色金融赋能区域经济低碳转型
齐鲁晚报网· 2025-05-23 20:05
日照市绿色发展战略 - 日照市坚定推行"生态立市"战略 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生态之城、低碳之城" [1] - 日照市依山傍海 生态资源禀赋优越 以"生态立市"为战略核心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1]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绿色金融举措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日照的重要抓手 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1] - 截至2024年末 该分行在日照市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5.3亿元 较年初新增7.5亿元 增幅达42% [1] - 2024年为日照当地某企业发放10年期固定资产贷款6.36亿元 用于钢铁基地烧结、球团烟气脱硫脱硝项目 为兴业银行首笔钢铁行业低碳转型贷款 [1] - 成立绿色金融工作专班 统筹全行绿色金融业务推动工作 明确绿色金融业务方向、产品和服务要求 [2] - 紧紧围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 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2]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 日照市钢铁产业规模较大 环保治理投入规模和需求逐年攀升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1] - 钢铁行业是日照市减污降碳重点领域 通过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钢铁企业进行低碳循环改造 是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积极探索 [1] 政银企协同合作 - 深化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合作 精准对接绿色产业发展需求 为绿色企业、项目、产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 [2] - 以绿色金融为纽带 与地方同频共振 金融赋能生态文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