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鞋

搜索文档
36氪X尼尔森IQ|寻找「国货未来超级品牌」
36氪· 2025-06-22 21:27
中国消费市场升级 - 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量"到"质"的结构性升级,未来十年有望诞生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超级品牌 [1][16] - 国货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文化赋能"突破传统成本优势路径,实现从产品力到品牌价值的跃迁 [4] - 本土快消品牌数量爆发式增长,76%快速增长的中小型快消品牌来自本土,但具备长期价值的超级品牌仍稀缺 [16] 中国品牌全球化案例 - 《黑神话:悟空》凭借文化底蕴和视觉效果在全球游戏市场掀起热潮 [2] - DeepSeek R1推理模型以低算力高性价比重新定义AI商业化路径 [3] - 《哪吒2》采用自主研发"伏羲"渲染技术创159亿元票房,位列全球影史第5 [4] - 泡泡玛特LABUBU在纽约、伦敦等国际都市引发抢购热潮,展现文化创意产品吸引力 [4] 品牌价值演进历程 - 19世纪品牌作为质量承诺和身份标签出现,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同质化问题 [6] - 20世纪70年代后品牌转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载体,如耐克"Just Do It"和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 [7] - 中国企业品牌意识觉醒,1985年海尔砸毁缺陷冰箱成为质量立命标志性事件 [8] 当前品牌建设挑战 - 直播电商GMV达5.86万亿元(2024年+19.1%),但存在虚假宣传、数据注水等问题 [9] - 每年超2万款新品涌入市场,同质化严重且缺乏权威评估标准 [17] - 中国品牌在全球高端市场认知度和溢价能力不足 [18] 国货超级品牌评选 - 评选设置6大类别:影响力品牌、新势力品牌、科技创新品牌、文化共鸣品牌、用户忠诚品牌、Gen-Z Favorite品牌 [18] - 定量指标包括品牌认知度、推荐度、溢价能力及尼尔森IQ零售数据(销额份额、价格指数等) [25][27] - 定性指标涵盖生态力、智能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25][28] - 尼尔森IQ监测覆盖全球90多国97%GDP及7.2万亿美元消费者支出,涉及1800多个品类 [19] 品牌建设战略方向 - 需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建设,平衡短效增长与长期品牌资产 [13] - 数字化基建降低国际化门槛,国家文化自信为"Brand from China"提供依托 [13] - 向上突破的企业需构建技术壁垒和文化叙事,避免陷入价格战同质化 [13]
港股概念追踪|耐克将对多种产品提价 体育运动服饰国牌强势崛起(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5-22 07:52
耐克产品涨价 - 耐克将对大范围产品进行涨价,预计最快本周实施 [1] - 售价100-150美元的鞋类产品涨价5美元,超过150美元的运动鞋涨价10美元 [1] 政策支持体育产业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1] - 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 [1] - 聚焦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 [1] - 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1] 运动服饰行业趋势 - 摩根士丹利研报称年初至今中国运动服饰需求出现温和改善 [1] - 产业折扣预计从第二季开始改善 [1] - 2025年第二季度市场库存清理基本完成后行业价格将回升 [1] - 预计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将持续复苏 [1] - 小众及高端品牌表现可能继续超越主流品牌 [1] - 耐克在中国的去库存化预计4月左右完成 [1] - 花旗预计投资者将在二季度轮动配置非必需消费板块,尤其是运动服饰行业 [1] 运动鞋履市场格局 - 2022年我国运动鞋履市场CR10较2015年增长18.6%至36.8%,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2] - 国际头部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 [2] - 国牌在国潮风影响下快速发展,头部国牌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2] - 国内运动鞋履市场呈现国牌崛起及市场份额向头部品牌集中趋势 [2] 相关概念股 - 安踏体育(02020)、李宁(02331)、特步国际(01368)、滔搏(06110) [3] - 代工厂:申洲国际(02313) [3]
5月22日电,耐克价格将在本周上涨,耐克售价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的鞋类产品将涨价5美元,而售价超过150美元的运动鞋将涨价10美元。
快讯· 2025-05-22 04:48
产品定价策略调整 - 耐克将对多个产品进行提价 [1] - 售价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的鞋类产品将涨价5美元 [1] - 售价超过150美元的运动鞋将涨价10美元 [1]
“对等关税”落地观察,亚洲内转口贸易与美国库存情况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全球货运、汽车制造、零售、电商、海运、海事物流 - **公司**: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东方海外、中远航运、CMA CGM、ZIM、天猫、拼多多、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Target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货运市场的影响 - 2025 年 4 月美国关税政策升级,3 月底至 4 月初一周内订舱量下降 40%-60%,美线货量急剧下降,东南亚订单量下降 20%-30% [2] - 特朗普宣布 90 天宽限期后,东南亚货量有所回升,但仅适用于中国之外国家,中国出口北美货物仍受限制 [1][2] - 汽车零部件等特定领域受影响小,因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依赖中国供应链,特朗普政府考虑豁免部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 [1][2][5] 中美贸易战对亚洲内部贸易流向的影响 - 贸易战升级后部分贸易流向日韩和东南亚,泰越航线出现爆仓现象,企业利用宽限期加紧出运 [1][4] - 中国部级官员或正接洽解决 301 调查问题,逐步开放承诺领域,90 天宽限期后可能面临窗口期关闭 [1][4] 特朗普政府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政策的调整 - 考虑豁免部分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因美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施压,高额关税会使他们在巴西和南美洲工厂运营成本骤增 [5] - 中国出口北美的大量汽车零部件未受明显影响,因其对美国制造业至关重要 [1][5] 美国零售联合会对未来几个月货物到港量的预测 - 到 2025 年 6 月底,美国港口货物到港量预计减少 10%,7 月份进一步减少 15%-20% [1][6] 贸易谈判周期对订单和生产线恢复的影响 - 即使达成贸易协议,订单暂停和生产线重启需过渡期,恢复正常出货仍需时间,如国内家具公司订单暂停 [7] - 电商领域因毛利高,即使税率超 100%,也只是毛利减少,维持出货率 [7] 毛利率不同的产品在当前环境下受影响情况 - 毛利率低的零售、衣物等产品受影响较大,毛利率高的小包裹电商产品继续出货 [1][8] - 出口商利用 90 天窗口期,通过东南亚转口贸易出口已生产产品,规避潜在高关税 [1][8] 转口贸易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 面临政策限制和严格查验,美国可能实施 100%开箱查验,查实不合规将面临最高 300%惩罚性关税 [9] - 美国商务部将非法转口贸易追究刑事责任,包括冻结企业账户、追溯前十年利润和追究法人刑事责任 [10] 美国对转口贸易的监管措施 - 要求货物溯源文件、材料购买凭证和工厂能耗数据,部署 AI 系统自动鉴别可疑货物流 [11] 企业应对美国新转口贸易监管政策的措施 - 合规地将产业转移到东南亚或拉丁美洲,大型出口客户考察当地投资环境及合作可能性 [12] - 调整产线和模块化生产,符合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框架协议下规定的增值比例或实质性变化标准 [12] 东南亚订单恢复情况及未来趋势 - 2025 年 4 月第二周开始,东南亚订单陆续恢复,运价上涨,预计六七月份持续向上 [13] - 因船只容量有限,可能出现瓶颈现象,部分货物需滞留两三个礼拜才能运送 [13] 确保第三国转口贸易合规的条件 - 符合第三国与美国之间区域性贸易协议中的原产地证明要求,如在泰国深加工增加值达 35%-40% [14] - 经过加工后产品海关报关码发生实质性变化 [14] 美国海运运价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 2025 年初以来,美国海运运价大幅下跌,因部分航次取消,船公司平衡供需动态 [15] - 2025 年美国长期合同签约率不足 60%,客户选择短约,价格影响不大,基于去年长约价格,到美国运价有所上涨 [15] 301 行动法案对中国海事物流的影响 - 2025 年 10 月 14 日实施,对中国籍船只或中国运营商靠泊美国口岸征收巨额码头靠泊费 [17] - 影响中国船公司及部分外企,许多厂商减少订单以避免潜在费用波动风险 [17] 美国市场库存情况及对海运需求的影响 - 美国市场库存较高,大型客户库存充足,可支撑至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中小型客户利用关税截止日前后 90 天补货 [18] - 库存高导致 2023 年运输需求下降,2024 年第四季度因补货热潮运输需求达全年最高峰 [18]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对未来几个月出口的预期 - 受压制的出口货物未来可能爆发,若国内出口商能忍受一定成本压力,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出口增长 [19] 中国工厂成本控制能力及成本分担情况 - 中国工厂成本控制能力强,关税在 40%以内可与进口商谈判成本分担或小幅提价,超过 40%需寻找其他途径 [19] 中国货主应对美国海关审查及东南亚严查原产地的措施 - 未来 90 天大量货物从东南亚出口北美,企业利用现有灰色区域出口,直到新贸易协议实施 [19] - 合规大型生产企业考虑在东南亚扩产,评估当地物流基础设施能否满足出口需求 [20] 东南亚能否替代中国成为主要生产基地 - 东南亚物流基础设施不及中国,无法完全替代中国成为主要生产基地,大型企业需战略性调整 [20] 全球各国应对中美贸易关系变化的挑战 - 各国在选择进入美国市场还是接受中国技术扶持上面临困境,需权衡利弊做出战略决策 [21] 出口企业应对中美贸易脱钩的策略 - 出口企业在 90 天宽限期内制定应对策略,确保生存和发展,完成 2025 年目标并维持未来三至五年生计 [22] 东南亚海运市场预期及货运费与货值比例 - 2025 年东南亚海运市场预计全年上升,货量增加,但基础设施需提升以适应增长需求 [22] - 从马来西亚到美国洛杉矶或长滩港口费用与中国上海出发相差不大,全球集装箱指数为 480 多点且持续上升 [22] 红海局势对全球航运及欧洲经济的影响 - 红海局势延续至 2025 年,前往欧洲和地中海的船只绕行非洲,亚洲到北欧及地中海航线运费维持高位 [23] - 2025 年第三、四季度欧洲西行航线运费预计保持平衡 [24] 东南亚地区在全球逆全球化趋势中的角色 - 东南亚将成为热门投资热点,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新市场并受益 [25] 亚洲内部船舶活跃度及其发展趋势 - 关注跨太平洋航线上的 G7 运费和全球集装箱指数,东南亚转口至美国货物增加将带动亚洲内部船舶活跃度 [26] - 这一趋势预计在 2025 年第二、三、四季度持续增长 [26] 中国到东南亚转口贸易的货值占比和运价敏感性 - 中国转移到东南亚的产品多为非核心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零部件出口在东南亚组装成成品再出口美国 [28] - 高附加值产品运价敏感度低,低毛利品牌海运费和关税费敏感度高 [28] 东南亚航线中低附加值货种占比情况 - 高附加值货种占比超过 60%,低附加值货种对海运费和关税费更敏感,但具体比例未明确 [29] 电商平台在北美市场的表现 - 天猫和拼多多在北美市场逐渐崛起,在服装零售市场表现突出,主打低价策略,占比可能低于 20% [29][30] 美国海关检查东南亚货物情况及影响 - 美国海关有能力实现 100%检查东南亚到美国的货物,坚持查验会导致放行时间延迟,基本能实现 90%查验目标 [31] 东南亚港口运力限制对美线贸易的影响及船公司应对措施 - 东南亚港口运力有限,船公司根据航线规划选择直航或转运枢纽,货主更倾向直航 [32] - 贸易合同要求尽量减少转运次数以降低延误风险 [32] 东南亚地区性港口无法停靠大船对美线贸易的影响及船舶部署 - 美线可能将节约下来的干线上较小或中型船舶部署到东南亚,优化运输资源 [33] 中国到北美航线受贸易谈判结果的影响及船舶部署 - 若贸易谈判未达预期,中国到北美的小型船舶可能部署到东南亚,大型船舶可能部署到南美和非洲 [33] 东南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 - 未来一到两年保持良好行情,吸收小型船舶,长期来看东南亚时代到来,中国将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34][35] 南美和非洲市场对中国航运业的潜力 - 未来两年对中国航运业具有最大增长潜力,中国企业考虑重新部署船舶至这些地区 [36] 欧洲市场对大型船舶需求的变化 - 欧洲市场对大型船舶需求大,2025 年有新交付大型船舶,排除使用小型船舶可能性较大 [3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海运到西岸运价为 1,500 美元,到东岸增加 800 - 900 美元 [15] - 菲律宾无法处理超过 17,000 标准箱船只 [22] - 东南亚大部分船舶容量在 5,000 箱以下,多为 1,000 - 2,000 箱小型船舶,美线主要使用 6,000 - 8,000 箱中型船舶,有时用四五千箱小型船舶 [32][33] - 五六千吨级别快船适合东南亚航线,超过一万吨大型船舶除少数港口外不适合东南亚港口 [33]
一万家美国鞋厂,也追不上一个莆田港
凤凰网财经· 2025-04-25 20:56
全球鞋业格局与莆田崛起 - 莆田在全球亚马逊卖家数量排名中位列第三 超越布鲁克林和迈阿密等国际城市 [3][7] - 2024年前10个月莆田外贸出口总值达280.2亿元 其中鞋靴出口112.3亿元 占比40% 同比增长8.2% [6] - 美国市场72%的鞋类产品来自中国 莆田已成为美国鞋业资本的重要支柱节点 [20][22] 产业转移与代工历史 - 上世纪80年代起承接台湾制鞋产业转移 高峰期6双耐克鞋中就有1双产自莆田 [10] - 2007年纽约警方查获30万双中国假鞋 2010年《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每3双耐克中就有1双莆田造 [10][12] - 耐克 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在莆田设立OEM工厂 代工厂长期占据当地纳税榜单前列 [10] 产业转型与技术创新 - 2017年建立"莆田好鞋"认证体系 2022年获国家集体商标注册 完成从仿制到自主品牌转型 [27][40][41] - 开发125克旧衣再造鞋面 5个矿泉水瓶生产鞋面等环保技术 石墨烯抗菌技术反哺意大利 [44][45] - 2023年产业规模达1400亿元 年产鞋超16亿双 拥有4000余家鞋企和50万从业人员 [47][48] 市场影响与竞争格局 - 莆田低价鞋导致美国Payless ShoeSource两次破产 最终关闭全美2300家门店 [16][18] - 2019年170多家美国鞋企联合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指出中国供应链不可替代 [22] - 自主品牌产品在抖音莆田鞋真香话题获80亿播放量 NBA球星穿着引发市场关注 [35][49] 制造能力与质量突破 - 制鞋工艺达到"刀劈不烂 火烧不坏"水平 形成"穿一年不开胶就是莆田鞋"的市场认知 [32][34] - 部分仿制品早于正品半年上市 如NIKE Zoom All Out系列 质量超越越南代工厂产品 [29][31] - 利用超临界发泡新材料等技术 实现高性能环保轻弹鞋底等创新突破 [44]
104%关税落地!国货替代机会又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4-10 19:15
国际贸易摩擦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 对等关税落地导致进出口企业面临空前压力,反制政策升级[1] - 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440亿美元,美国是其最大市场[4] - 胡志明指数在关税宣布后五天内跌幅近20%[6] - 耐克越南产能占比从2019年的12%激增至51%,越南工厂生产其一半鞋子和四分之一服装[8] - 美国服饰集团Deckers Brands在越南拥有68家供应链合作伙伴[9] - 美国仅2.5%服装和1%鞋类为本土制造[10] 国际品牌面临的挑战 - 关税导致耐克在越南、印尼和中国工厂产品成本飙升超过30%[14] - 关税成本主要由品牌方承担,制造商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16] - 阿迪达斯中国区营收从2018年45.46亿元降至2024年30.97亿元,占比从20.74%降至13.08%[18] - 耐克亚太地区收入同比下滑10.07%,大中华地区批发渠道收入下滑16.8%[20] 国内品牌的发展机遇 - 2018年78.2%消费者经常购买国货,中国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成为国货代表[29] - 李宁2019年营收同比增长31.85%至138.80亿元,净利润翻倍增长113.93%至14.36亿元[31] - 李宁股价三年内从5港元/股涨至102港元/股,涨幅近20倍[33] - WIND港股品牌服装指数2018-2021年从1161.75点涨至3457.52点,涨幅近300%[35] - 2024年李宁中国大陆营收占比达98.15%,受海外市场波动较小[47] 国内体育产业发展前景 - 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达5万亿元,占GDP比重2%[41] - 中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目前仅1%,相比发达国家2-3%有较大发展空间[42] - 李宁成为国内跑鞋矩阵最全厂家,核心IP销售突破1060万双[45] - 李宁获得洛杉矶奥运周期中国奥委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身份[45] 企业发展战略建议 - 专注本土市场、提升创新能力、创造品牌溢价将成为企业发展主线[50] - 投资者应关注核心收入来源高度本土化且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