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电系统

搜索文档
西藏创博通航:“苍鹰”起飞 为高原儿女送来福祉
中国青年报· 2025-07-20 20:45
公司概况 - 西藏创博通航是一家拥有全球领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无人机飞行器控制系统、民用/工业/军用级无人机整机和航电系统以及无线图传通信系统 [2] - 公司于2023年在山南市乃东区产城一体示范园区落地,总投资1亿元,核心技术来自北航、哈工大及国防重点实验室等顶尖团队 [2] - 自主研发方舟、苍鹰、羚羊和雪豹等系列产品,取得国际发明专利3项、国内发明专利34项 [2] 核心技术 - 拥有四大核心技术:飞控技术(最关键)、高原适配发动机技术、抗干扰加密协同组网能力、高效信息采集系统 [12] - 专门针对高原环境研制无人机,解决低温缺氧、大风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飞行问题 [12] - 在定日地震救援中出动了三款机型:方舟-360(物资运输)、苍鹰-39(夜间搜救侦查)、方舟-18(房屋建模评估) [10] 业务应用 - 参与定日6.8级地震救援,出动60多台设备完成探查搜救、物资投送、遥感数据采集和灾情评估等任务 [8][14] - 参与山火扑救,用重型直升机载水泼洒扑灭十多处火点 [16] - 开展边境物资投送、南北山绿化、应急演练、雅江生态环境监测等项目 [6][18] - 应用于播种、施肥、种树、铁路安检、河道巡检等领域,大幅提升效率(如百公里巡检一天完成) [16] 行业前景 - 西藏地广人稀,陆地交通成本高,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18] - 低空经济成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无人机在物资投递、巡边巡防、航拍测绘、高原科考等领域广泛应用 [1][18] - 西藏自治区出台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支持行业发展 [18] 发展战略 - 与山南第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计划与本地高校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20] - 完善自身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在西藏形成产业集群 [20] - 未来将拓展造林绿化、森林防火、防灾救灾等应用场景,举办学术会议搭建行业交流平台 [20] - 目标创建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助力山南高质量发展 [20]
低空经济研究报告之制造篇:低空制造重点环节价值量、技术趋势及国产替代进度分析
粤开证券· 2025-06-16 17: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低空制造环节约占总体规模的50 - 80%,动力、航电等高价值量稀缺环节估值更高,2024年动力系统环节龙头企业平均PE(不计算负值)为214,航电飞控系统环节平均PE为69,能源系统电池企业平均PE为30 [3] - 电池、碳纤维材料等环节供应成熟,动力、航电、飞控等环节国内研制及供应加速推进,航电系统国产供应链建设逐步成熟,动力、能源系统航空级别产品突破和飞控航电国产化替代是产业链发展重点 [4] - 消费、工业无人机与eVTOL基本采用纯电驱动,通航飞机及长航时高载重无人机采用燃油驱动,国内燃油发动机技术及生产有突破,国产替代进度良好 [5][73] - 固态电池等技术发展革新赋能低空航空器,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企业布局,部分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400 - 500Wh/kg,部分电池企业进入接样送样、适航认证阶段 [6][79] - 飞控系统是低空航空器核心,eVTOL、无人机等飞控系统集成化程度更高,国内飞控系统及核心硬软件供应初具规模 [6][88] - 低空经济为碳纤维复材带来新增长驱动力,我国T800/IM7级别生产体系基本健全,已进入供应链企业壁垒强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低空制造占总体产值规模的50 - 80%,动力、航电系统等是高价值稀缺环节 - 低空制造占低空经济总体产值规模的50 - 80%,动力、航电、能源系统合计占低空航空器总成本的1/2 - 2/3,机身、内部结构占比约1/5 - 1/3,碳纤维材料用量最高 [15] - 动力航电等环节国产替代尚在起步,优质企业稀缺,2024年行情中给予较高估值,动力系统环节龙头企业平均PE(不计算负值)为214,航电飞控系统环节平均PE为69,能源系统电池企业平均PE为30 [3][18] - 通航飞机单机价值量跨度大,消费、工业无人机单机价值量几千到几十万元,eVTOL单机价值量百万至千万不等,不同类型航空器各部分成本占比不同 [16][17] 二、航电系统:国产化替代伴随C919大飞机及北斗星通的研制应用取得显著进展,具备航电研制供应能力的厂商逐步成长 - 航电系统呈现综合化、集成化等发展趋势,此前被国外巨头垄断,国产化替代伴随C919及北斗星通取得进展,eVTOL兴起提供新机遇,国内供应链建设逐步成熟 [23] - 航电系统先后经历四个发展阶段,第四代先进综合航空电子系统高度综合化与模块化,融合多种功能 [25] - 国际航电系统市场欧美企业占主导,全球交付量排名靠前的通航飞机制造商多采用其产品,国外eVTOL主机厂航电系统主要由霍尼韦尔和佳明等提供 [29][34] - 国产大飞机带动国内航电供应商技术突破,北斗研发应用带动国内通信导航企业成长,部分企业已供应航电用设备 [35][36] - 国内无人机与eVTOL发展为供应商提供新机会,部分企业探索关键技术国产化,国内主要整机厂商与国内航电供应商合作,航电系统国产供应链建设逐步成熟 [37][39] 三、动力系统:消费、工业无人机与eVTOL基本采用纯电驱动,电机、电控、旋翼为核心组成,通航飞机及长航时高载重无人机仍采用燃油驱动 (一)电推进系统:无人机通常采用直流无刷电机 + 电调,eVTOL载重更大、安全要求更高,多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 - 高功率、高效率、大扭矩电推进是核心方向,永磁同步电机是eVTOL常用动力源方案,国内代表电机电控企业部分产品进入整机厂商小批量供样及适航认证流程,但独立适航取证进度需加强 [47] - 电推进系统由电机、电控等部件构成,eVTOL电推进系统功率、可靠性、续航和航程要求更高,通常采用分布式电推进系统,具有安全冗余等优势 [48][53] - eVTOL电机扭矩密度和功率密度要求高于新能源车,永磁同步电机适合分布式推进系统,电推进系统电机持续升级,未来在eVTOL上应用潜力大 [56][57] - 此前eVTOL整机公司多自研或从欧美购买电机和驱动,国内代表电机电控企业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入,有望在国内市场占据份额 [62] - 卧龙电驱产品布局完善,与多家整机企业合作;英博尔落地多家低空客户;天津松正推出航空产品定制服务 [63][64] - 电机电控产品拓展商业化应用需通过适航认证,国内供应商需加速推进单独适航认证,提升定制化研发和生产能力 [65] (二)燃油发动机:国内涡桨、重油活塞等燃油发动机技术及生产突破,多家供应商已经相继供应翼龙、彩虹等系列无人机,国产替代进度喜人 - 航空燃油发动机类型有活塞、涡桨等,可满足大型无人机长续航高载重需求,涡桨和活塞式发动机推进效率高且耗油率低 [73][75] - 欧美燃油动力系统制造领先,国内涡桨、重油活塞等燃油发动机技术及生产有突破,多家供应商供应翼龙、彩虹等系列无人机 [77] 四、能源系统:固态电池等技术发展革新,赋能长航程和高载重突破,部分电池企业已经进入接样送样、适航认证阶段 - 电动无人机、eVTOL能源系统主要是电池,锂电池应用广泛,eVTOL等对电池性能要求提升,固态电池等技术发展革新赋能低空航空器 [79][80] - 新能源汽车电池龙头企业布局,部分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400 - 500Wh/kg,各整机厂商寻找合作企业,部分电池企业进入接样送样、适航认证阶段 [83][84] 五、飞控系统:eVTOL、无人机等低空航空器飞控系统集成化程度更高,飞控系统及飞控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核心硬软件国产供应初具规模 - 飞控系统是低空航空器核心,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eVTOL、无人机等飞控系统集成化程度更高,欧美企业起步早,国内厂商加速追赶,国产供应初具规模 [88] 六、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航空用复材认证壁垒高、技术难度大、议价能力强,低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 低空经济为碳纤维复材带来新增长驱动力,无人机、eVTOL结构中使用占比高,我国T800/IM7级别生产体系基本健全,头部厂家开始批量供货,已进入供应链企业壁垒强 [7]
海鸥飞行汽车:做低空领域的“安卓系统” | 高成长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42
行业概况 - 无人机、eVTOL等低空交通工具技术迭代推动空中立体交通从科幻变为现实 [1] - 国内有约3000家无人机生产厂商,主导载人飞行器、长航时物流无人机等高端市场的企业有望突出重围 [1] - 未来国内飞行器需求预计达200万架,国外市场潜力巨大 [1] 公司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获得消防、物流、多功能平台三张民航局特殊适航证的企业 [1] - 自主研发航电系统、飞行控制系统、动力能源系统等技术平台突破续航与安全瓶颈 [1] - 采用姿态轨道控制三级冗余系统(TMR)架构,在传感器层、控制层、执行层实现三通道独立运行,规避系统性崩溃 [2] - 航电系统与飞控系统平台实现精准自主航线规划与避障,信号中断仍能安全返航 [4] - 动力能源平台自研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电池使用效率,续航时间达40分钟,优于行业20分钟水平 [5] - 同步推进氢燃料电池研发,解决纯电飞行器续航痛点 [5] - 总体结构设计平台确保飞行器强度、刚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 [4] 商业化进展 - 已有3款飞行器获特殊适航证,包括EAGLE-300-XFA2智能消防无人机、EAGLE-350-HQ智能物流无人机、EAGLE-863-SY-10多功能平台飞行器 [6] - EAGLE-212载人飞行汽车已获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并进入适航申请阶段 [7] - 载人飞行汽车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陆空模式自由切换,配备全自动驾驶技术和两级降落伞自动保护装置 [9] - 2024年一季度已对接20多个项目,涵盖侦查巡检、消防物流等领域 [10] 战略布局 - 研发中枢位于珠海,研发人员占比超50%,苏州为制造基地和全球总部,香港为国际销售中心 [9] -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础与长三角场景纵深形成协同优势 [10] - 未来战略重点是从制造商转向生态协同,成为低空领域的"安卓系统" [10]
【经济风口】 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
证券时报· 2025-05-20 02:02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 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涵盖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 [1] -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2] - 珠海高新区举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会,6家企业展示"黑科技"产品,推动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对接 [1][2] 技术应用与区域布局 - 飞拍科技推出"1+N"场景融合解决方案,紫燕无人飞行器在无人直升机细分市场占据领军地位 [2] - 深圳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低空起降点,浙江计划2027年建成20个A类通用机场和150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 [2] - 信息通信企业开展基于5G/5G-A的低空通信及感知网络技术验证和应用试点 [2] 行业挑战 - 关键技术如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对外依存度较高,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 [3] - 应用场景普及率低,消费潜力未充分激发,产品缺乏价格优势 [3] - 全国低空经济全域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建立,各地规划呈现碎片化和多头管理现象 [3] 发展建议 - 政府需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健全法规标准,推动全域协同发展 [3]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通用机场、低空通信和感知网络等硬件和软件设施 [3] -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降低成本,开拓应用场景 [3] 未来展望 - 低空经济发展是"马拉松",需保持耐心和定力,在政策、市场、产业链和技术创新共同推动下实现稳健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