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涂覆隔膜

搜索文档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投产,技术壁垒构筑海外定价权新格局
高工锂电· 2025-06-28 17:42
星源材质马来西亚工厂投产 - 星源材质东盟基地马来西亚工厂(一期)于6月28日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高端隔膜制造领域迈出里程碑式一步[1] - 项目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规划年产能20亿平方米,将成为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固态电池刚性骨架生产制造基地[1] - 工厂建设初期已获大量订单意向,投产初期产能即面临供不应求态势,反映东南亚地区电池制造商产能扩张带来的强劲需求[1] 全球化战略与定价权 - 马来西亚工厂的核心战略价值在于获取"独立定价权",摆脱国内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压力[3][5] - 海外产品将根据国际市场供需关系、认证壁垒和服务成本制定"全球价值"策略,预计2026年底后海外高端隔膜市场将面临结构性供应短缺[6] - 海外产能释放后将贡献集团一半利润,验证全球化布局前瞻性[6] 技术优势与产品矩阵 - 公司技术实力支撑独立定价权,产品矩阵回应全球动力电池对"更高安全、更高效率、更长寿命"的核心诉求[7] - 高安全涂覆隔膜系列(纳米纤维/聚酰亚胺/芳纶涂覆)具有耐高温、高强度和快浸润性能,纳米纤维涂覆隔膜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亿平方米[7][9] - 针对固态电池已开发氧化物复合型和聚合物复合型固态电解质膜,以及高强度耐热型大孔骨架膜等前瞻性技术[9] 产业链协同与全球化布局 - 马来西亚布局是中国锂电产业链"系统性出海"的缩影,东南亚已形成从正极材料到隔膜再到电芯的本地化生产供应循环[11] - GGII预测2030年中国车企海外新能源汽车规模超600万辆,对应海外锂电池产量达300GWh(较2024年增长20倍)[11] - 公司在瑞典投资20亿元建设欧洲总部及工厂(2025年完工),北美市场通过与三星SDI合作布局[12] 行业动态与市场需求 - 亿纬锂能、珠海冠宇、欣旺达及韩国LGES、SK On等电池制造商均在加速推进马来西亚及周边地区建厂计划[2] - 高性能隔膜本地化供应成为电池厂运营和成本控制的关键,星源材质精准切入供应链缺口[2]
头部企业,大动作!“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6-18 10: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2][4]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强化热扩散测试要求[4] - 热扩散试验新增要求:触发热失控后2小时内无起火、监测点温度低于60℃,报警信号发出后5分钟内无烟气进入乘员舱[5] - 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mm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5] - 快充循环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5] 头部企业技术布局 - 宁德时代2020年已量产无热扩散(NP)技术电池,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7] - 比亚迪、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公告产品已达标新国标[7] - 欣旺达参与新国标起草,其安全企标已包含老化电芯安全性、热扩散不起火等要求[7] - 星源材质开发芳纶涂覆隔膜技术,破膜温度超400℃,可延缓热蔓延[8] - 贝特瑞推出固态电池材料方案:半固态产品推迟热失控110分钟,全固态产品完全消除电解液隐患[8] 技术路线影响 - 固态电池因耐高温、不易短路特性更符合新国标要求,产业化进程或加速[8][9] - 钠电池因安全性更高将受益于新国标实施[8] - 隔膜性能升级成为保障安全关键,芳纶涂覆等技术需求提升[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国标将提高行业门槛,加速低端产能出清,资源向头部集中[2][12]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面临淘汰风险,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11][12] - 头部企业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速度、品牌信任三大维度[12] - 行业从"能量密度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恶性价格竞争有望缓解[11][12] 实施时间表 - 新申请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新国标,已获批车型过渡期至2027年7月1日[11]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将施行从“能量密度为王”转向“安全性能为先”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4
新国标核心内容 - 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动力电池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纳入强制标准,2026年7月实施 [1][2] - 相比2020版国标,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底部撞击测试,修订热扩散测试,强化热失控后报警信号和温度控制要求(5分钟报警、2小时观察期温度低于60℃) [2] - 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冲击后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 [3] -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需通过外部短路测试且不起火不爆炸 [3]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行业从"续航竞赛"转向"安全竞赛",推动低端产能出清,市场资源向头部集中 [1][8]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等已提前布局并宣布产品达标,宁德时代2020年量产的无热扩散技术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 [4] - 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或资金有限可能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7][8] 技术升级方向 - 隔膜技术升级:星源材质芳纶涂覆隔膜耐高温超400℃,可延缓热蔓延 [5][6] - 固态电池受益:贝特瑞推出半固态/全固态方案,高镍三元正极包覆技术推迟热失控110分钟,针刺通过率提升80% [6] - 固态电池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耐高温、不可燃,满足新国标"不起火不爆炸"标准,产业化进程或加速 [6][8] 产业链生态重塑 - 新国标逆转"唯价格论"恶性竞争,推动行业向"质量优先"转型 [7] - 头部企业竞争优势体现在体系化安全设计、产品落地转化速度和品牌信任红利 [8]
泰和新材,芳纶涂覆隔膜大产线试车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芳纶涂覆隔膜技术进展 - 泰和新材芳纶涂覆隔膜大产线已开始投料试车[1] - 芳纶材料具备耐高温、抗穿刺性能,可提升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改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2] - 芳纶涂覆隔膜可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和"里程焦虑",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44亿元,需求近11亿平方米[3]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全球芳纶涂覆隔膜技术主要由日本住友、帝人主导,应用于苹果手机和特斯拉Model S系列电池[4] - 国内隔膜出货量中70%为涂覆隔膜,目前以陶瓷涂覆为主,但芳纶涂覆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4] - 金力股份规划芳纶涂覆总产能7.5亿平方米/年,其中一期2亿平方米,二期5.5亿平方米[5] 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 - 泰和新材布局多项芳纶相关技术研发,包括高强型对位芳纶规模化制备、生物基芳纶纤维技术开发等[6] - 芳纶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蜂窝芯材领域销量呈现大幅增长[5] - 芳纶涂覆隔膜有望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下沉,成为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6]
泰和新材分析师会议-20250515
洞见研报· 2025-05-15 21: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泰和新材,所属行业是化纤行业,接待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总会计师顾裕梅和董事会秘书董旭海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类型为投资者网上提问等 [20]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通过夯实主业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强化投资者沟通和回报等举措进行市值管理 [24] - 芳纶涂覆隔膜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头部电池企业技术认证体系,与星源材质协同推进客户导入工作 [24] - 拆迁补偿款相关内容见相关公告,公司将按会计准则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26] - 会考量不回答互动平台具体股东数,而是让查阅定期报告的建议 [26] - 会积极跟进电池新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27] - 在隔膜涂覆领域与星源材质战略合作,共同出资设立烟台星和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头部电池企业推进定制化开发 [27] - 芳纶涂覆等产品正在半固态电池中验证 [30] - 高管减持是个人资金需求,与公司前景无关 [30] - 2025年公司总体经营目标是销售各类纤维及深加工产品约10万吨,加速增量业务成果落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盈利占比,加快市场开发验证,推动芳纶涂覆隔膜等项目见效,全年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31] - 限制性股票回购对象是公司股权激励授予对象持有的限制性股票 [33] - 相关产品在半固态电池验证中,针对全固态电池应用正在研发相关材料 [34] - 调研中对行业价格即时变化的陈述与定期报告公司多项业务综合经营成果反映不同 [34]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7:04
市值管理 - 公司通过夯实主业竞争力、优化资本结构、强化投资者沟通和回报等方式实现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动态平衡 [2] 业务合作 - 芳纶涂覆隔膜产品已进入国内多家头部电池企业的技术认证体系,与星源材质合作,共同出资设立烟台星和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与多家头部电池企业推进定制化开发,技术路线覆盖全场景需求 [2][6] 财务相关 - 一季度氨纶和芳纶盈利情况、二季度芳纶盈利情况需关注定期报告;拆迁补偿款具体内容见相关公告,按会计准则确认资产处置损益 [2][3][4][9] 股东信息 - 对于网友询问股东数的建议,公司将予以关注和考量 [5] 新规应对 - 电池安全新标准出台,公司会积极跟进 [6] 产品应用 - 芳纶涂覆等产品正在半固态电池中进行验证,针对全固态电池的应用正在研发相关材料 [7][10] 高管减持 - 公司高管减持是个人资金需求,与公司前景无关 [9] 业务规划 - 2025 年销售各类纤维及深加工产品约 10 万吨,加速增量业务成果落地,提升高附加值产品盈利占比,推动芳纶涂覆隔膜等项目见效,全年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 [10] 股票回购 - 限制性股票回购对象是股权激励授予对象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并非无限售流通股份 [10] 业绩与价格差异 - 调研中行业价格即时变化陈述与定期报告公司多项业务综合经营成果反映不同,业绩变动幅度锚定上年同期 [11]
发现报告:泰和新材机构调研纪要-20250508
发现报告· 2025-05-08 16:38
纪要涉及的公司 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专注高分子新材料科技,是国际高性能纤维产业龙头和新材料行业趋势引领者,服务多领域,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战略 [3][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布局** - **存量业务**:氨纶1989年产业化,产能约10万吨;间位芳纶2004年产业化,产能约1.6万吨;对位芳纶2011年产业化,产能约1.6万吨 [6] - **增量业务**:2021年后围绕芳纶上下游及共性技术布局,芳纶涂覆隔膜2023年中试线投产,产能3000万平;推进绿色印染示范线;有复合材料项目;布局芳纶原料 [6] - **贸易摩擦影响** - **直接影响**:不大,对美收入自2021年起很少,或利于国产替代 [10] - **间接影响**:影响下游客户,氨纶领域更明显 [10] - **氨纶业务** - **排名**:产能、销量、市占率排名相近 [11] - **发展前景**:重投资且产能过剩,排名难进一步提高,利润下滑与之关系大,公司探讨剥离可能性并改造生产线提升效率 [12][13][33][34] - **芳纶业务** - **市场情况**:整体供大于求,细分领域有增长,技术门槛高,国外占比呈下滑趋势 [16] - **成本与竞争力**:成本比国外低,间位纤维市占率超国外,产品线在部分领域更多 [17][18][21] - **发展规划**:重心在芳纶,延伸产业链增加话语权,市占率有望达50%-70%,靠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应用扩大成长 [14][15][23] - **海外布局**:2023年开始海外布局,有驻外仓库、办事处,未明确规划建海外生产基地,目标是竞品替代和多样化供应,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是海外 [19][20][22] - **其他业务** - **隔膜技术**:国内首家进入,性价比高,有测试和小商业化订单,产能几亿平,产线调试,订单释放产能跟上 [27][28][30] - **绿色印染**:有数码印花和绿色印染两个方向,委托加工做技术改进,给客户打样 [31][32] - **智能纤维**:瓶颈在市场导入,安全测试周期长且非必需品 [33] - **原料供应**:部分芳纶原料自制,目前产能跟不上,目的是降本和稳定质量,供应较稳定,价格变化不大,通过新产线和技术降本 [36][37][38][39] - **市场与经营策略** - **市场情况**:欧洲和土耳其等市场增长快,氨纶出口不到10%,公司周期性强受市场环境影响 [40][41] - **应对措施**:国内加快国产替代,国外国际化布局,成立销售公司,聘海外员工本土销售,调整产品结构,应对氨纶价格战做结构、性能、技术调整,重点投入芳纶、隔膜、复合材料等业务 [41][42][4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调研日期为2025年5月8日,接待方式为特定对象调研,地点在公司会议室,接待人员有证券事务代表刘建宁等,接待对象为国诚投资的祁海波 [1][4][5] - 公司内部有先进纺织、安全防护与信息技术、新能源、化工四个事业群 [24] - 公司在跟踪人形机器人领域,希望技术合作 [26] - 芳纶下游需求未来一两年略有增长 [35] - 间位芳纶开工率百分之八十多,对位比间位低,回款周期要求一两个月 [39]
泰和新材(002254)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8 15:28
公司业务现状 - 存量业务产能:氨纶约 10 万吨(1987 年投建,1989 年产业化),间位芳纶约 1.6 万吨(2004 年产业化),对位芳纶约 1.6 万吨(2011 年产业化) [2] - 增量业务产能:芳纶涂覆隔膜 3000 万平(2023 年中试线投产),另有绿色印染示范线、复合材料项目、芳纶原料布局及其他技术在研发 [2] 公司性质与股权 - 公司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最初是国有独资企业,混改后第一大股东是国有控股的国丰 [2][3]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直接影响:对美出口占比低,从 2021 年开始对美收入少,或利于加快国产替代 [3] - 间接影响:影响下游客户,氨纶领域更明显 [3] 氨纶业务情况 - 排名:产能、销量、市占率排名相近 [3] - 发展:行业重投资且产能严重过剩,利润下滑与之关系大,公司探讨剥离可能性并进行生产线改造 [3][5] 芳纶业务情况 - 市场供需:整体供大于求,但细分领域有增长 [3] - 技术门槛:较高 [3] - 成本与竞争力:成本比国外低,间位纤维市占率超国外,产品线在部分领域更多 [3][4] - 海外布局:2023 年开始海外布局,有驻外仓库、办事处,未明确规划建海外生产基地,海外发展方向明确,芳纶市占率有望达 50%-70%,靠新业务成长 [4] - 下游需求:未来一两年略有增长 [5] - 原料情况:部分原料自制,目前产能跟不上,目的是降本和稳定质量,原料供应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5][6] - 开工率:间位超 80%,对位低于间位 [6] - 回款周期:要求一两个月,具体看执行 [6] 其他业务情况 - 隔膜业务:国内首家进入,有性价比,有测试和小商业化订单交付,测试近两年,产能几亿平,产线在调试,订单释放产能跟上 [4][5] - 绿色印染业务:有数码印花和绿色印染两个方向,委托加工做技术改进,给客户打样 [5] - 智能纤维业务:瓶颈在市场导入,因属消费升级产品,汽车应用安全测试周期长且非必需品 [5] 公司应对措施与规划 - 应对贸易摩擦:国内加快国产替代,国外国际化布局,成立销售公司,聘海外员工实现本土销售 [6] - 产品结构调整:正在进行,氨纶做结构、性能、技术调整应对价格战 [6] - 重点投入业务:芳纶、隔膜、复合材料等存量增量业务 [7] - 新能源汽车应用:除芳纶涂覆隔膜,民士达芳纶纸应用更多 [7]
泰和新材:年报点评:氨纶景气承压,静待底部反转-20250507
东方证券· 2025-05-07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目标价10.75元/股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氨纶拖累整体盈利承压,芳纶销量保持增长但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氨纶供需矛盾持续静待底部反转 [4][10] - 适当下调氨纶和芳纶价格,调整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2.92、3.6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年5月6日股价10.45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12.71/7.72元,总股本/流通A股86,295/81,844万股,A股市值90.18亿元,所属国家/地区为中国,行业为石油化工 [1] 股价表现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2.96%、4.08%、14.96%、 - 3.06%,相对表现分别为2.07%、5.45%、15.85%、 - 7.18%,沪深300同期表现分别为0.89%、 - 1.37%、 - 0.89%、4.12% [2] 财务信息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39.25、39.29、44.94、49.38、53.59亿元,同比增长4.7%、0.1%、14.4%、9.9%、8.5% [7][13] - 2023 - 2027E营业利润分别为4.39、0.5、3.11、4.15、5.18亿元,同比增长 - 15.9%、 - 88.6%、522.6%、33.5%、24.9% [7][13] - 2023 - 2027E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3、0.9、2.22、2.92、3.61亿元,同比增长 - 23.6%、 - 73.1%、147.9%、31.5%、23.5% [7][13]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24.2%、16.0%、19.4%、20.4%、21.4%,净利率分别为8.5%、2.3%、4.9%、5.9%、6.7% [7][13]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9%、1.2%、3.0%、3.9%、4.6% [7][13] 业务板块情况 - 氨纶:2024年公司氨纶板块毛利 - 11.86%,同比减少8.86pct,亏损进一步扩大;2024年国内氨纶新增产能约11.5万吨,同比增长9.3%,利润持续缩窄,Q1末价格有所反弹,Q2行业仍处磨底状态 [10] - 芳纶:2024年芳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但收入和毛利同比分别下滑5.8%和15.8%;全球芳纶市场复合增长率5 - 10%,公司中试项目2023年3月建成投产,产业化项目2025年投产试车 [10] 可比公司估值 - 氨纶可比公司2025E平均市盈率11倍 [11] - 芳纶可比公司2025E平均市盈率42倍 [12] 分部估值结果 - 2025年氨纶部分利润占比0%,对应EPS - 0.001,对应P/E 11,对应股价 - 0.01元/股;芳纶部分利润占比100%,对应EPS 0.258,对应P/E 42,对应股价10.76元/股,目标价10.75元/股 [12]
泰和新材(002254):氨纶景气承压,静待底部反转
东方证券· 2025-05-07 17: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目标价格10.75元/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氨纶行业供需矛盾持续,芳纶行业有价格竞争,下调氨纶和芳纶价格,调整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2.92、3.61亿元,采取分部估值法,对应2025年目标价10.7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5] 各部分总结 公司基本信息 - 股价(2025年05月06日)为10.45元,52周最高价/最低价为12.71/7.72元,总股本/流通A股为86,295/81,844万股,A股市值为9,018百万元,国家/地区为中国,行业为石油化工 [1] 表现情况 - 1周、1月、3月、12月绝对表现分别为2.96%、4.08%、14.96%、 - 3.06%,相对表现分别为2.07%、5.45%、15.85%、 - 7.18%,沪深300表现分别为0.89%、 - 1.37%、 - 0.89%、4.12% [2] 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25、3,929、4,494、4,938、5,359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7%、0.1%、14.4%、9.9%、8.5%;营业利润分别为439、50、311、415、518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15.9%、 - 88.6%、522.6%、33.5%、2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33、90、222、292、361百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 23.6%、 - 73.1%、147.9%、31.5%、23.5% [7]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4.2%、16.0%、19.4%、20.4%、21.4%;净利率分别为8.5%、2.3%、4.9%、5.9%、6.7%;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9%、1.2%、3.0%、3.9%、4.6% [7] 业务情况 - 氨纶拖累整体盈利承压,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3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 - 73.1%;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同比+9.4%,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 - 54.1%;2024年氨纶板块毛利 - 11.86%,同比减少8.86pct,亏损进一步扩大 [9] - 芳纶销量保持增长,2024年芳纶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但因行业价格竞争加剧,收入和毛利同比分别下滑5.8%和15.8%;目前是公司盈利主要来源,全球芳纶市场复合增长率5 - 10%;中试项目2023年3月建成投产,产业化项目2025年投产试车,未来将进入产能释放期 [9] - 氨纶供需矛盾持续,2024年国内氨纶新增产能约11.5万吨,同比增长9.3%,利润持续缩窄;今年Q1前期行业检修、停车多,季度末价格反弹,Q2部分前期投产产能释放产量,行业处于磨底状态 [9] 估值情况 - 氨纶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11倍,芳纶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市盈率42倍,采取分部估值法,氨纶占比0%,芳纶占比100%,对应2025年目标价10.75元/股 [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