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苹果脆片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效应研究
搜狐财经· 2025-10-24 21:02
文章核心观点 - 农村电商作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核心纽带,正推动县域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数字驱动型转型,其通过产业赋能、就业与收入赋能、要素流动赋能三大路径,形成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升级效应三大核心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3][12] 农村电商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8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县域电商交易占比超过65% [3] - 农村电商带动就业超3000万人,其中返乡青年占比达42% [5] - 全国县域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9.3%,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中西部县域5G基站数量年均增长35% [1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部分县域物流成本占比超过25%,电商人才缺口达120万人 [3] - 中西部部分县域因供应链不完善、营销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优质农产品资源的价值转化 [3] - 行业存在品牌同质化问题,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14] 产业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如浙江遂昌木制玩具企业从30余家整合至120余家,形成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亿元 [6] - 电商促进产品价值提升与品牌化,如陕西武功将苹果升级为20余种产品,通过区域公共品牌使单价提升3-5倍 [6] - 电商推动跨界融合,如江苏泗洪打造“电商+稻田观光”模式,2024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28% [6] 就业与收入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创造直接岗位及物流、包装等配套就业,如河南新野农村电商产业园带动周边乡镇就业,人均月收入提升至4500元以上 [7] - 电商降低创业门槛,2024年全国农村电商创业者中返乡青年占比超40%,如安徽砀山“95后”创业者通过直播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 [7] - 电商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如山东兰陵蔬菜电商合作社农户除土地流转收入外,还可获得加工、销售环节分红,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7] 要素流动赋能路径与案例 - 电商促进人才回流与能力提升,2024年全国开展农村电商培训超120万场次,覆盖农户800余万人,如四川蒲江培育出500余名本土电商人才 [8] - 电商推动资本下沉,如网商银行“县域电商贷”已为全国1500个县域的30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平均贷款额度28万元 [8] - 电商倒逼技术渗透与数字化转型,如云南哀牢山地区引入冷链物流技术使柑橘保鲜期从7天延长至21天,损耗率从25%降至8% [8] 核心效应与机制 - 规模效应激活长尾市场,如贵州榕江侗族刺绣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元增至8000万元,湖南炎陵黄桃产品合格率从75%提升至98% [9] - 协同效应实现全链条利益绑定,如江西赣南脐橙电商联盟通过“保底收购+利润分红”机制,带动1.2万户农户年均增收2.5万元,企业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 [10] - 升级效应倒逼基础设施完善,如宁夏贺兰县依托5G技术实现葡萄种植数字化监测,通过电商销售的高端葡萄酒占比从30%提升至65% [11]
烟台|当烟台苹果遭遇多变天气
大众日报· 2025-10-22 08:39
天气影响分析 - 2024年烟台苹果大规模上市时间推迟10天 [2] - 10月9日至1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76.6毫米,达到暴雨级别,影响苹果摘袋上色关键期 [2] - 全年遭遇三重天气挑战:4月中旬倒春寒(夜间气温骤降至-2℃)、夏季干旱、秋季连续半个多月阴雨 [3] - 肖家夼村优质果占比仅60%,果实普遍偏小,直径85毫米以上大果数量减少 [3] 价格与市场反应 - 全红85毫米红富士收购价从去年每斤4.5元涨至5元 [3] - 普通一级红富士收购价从去年每斤4元至4.5元提升至4.5元至5元 [3] - 果脯果收购价从往年每斤0.4元至0.6元翻倍至今年的0.8元至1元 [7] 应对策略与产业升级 - 肖家夼村自2019年引进30多个新品种,推广“紫红”“美乐”等抗病能力强的红富士品种 [4] - 生态果园采用生草管理模式提升土壤有机质,配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 [4] - 当地年加工鲜果能力逾5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230万吨,产品涵盖果胶、果汁等100多个品种 [8] - 全市营收过亿元果企28家,其中安德利浓缩果汁、果胶年加工量居世界前列,2024年营收达10.8亿元 [8] 深加工产业发展 - NFC苹果汁、苹果脆片等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攀升,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7] - 烟台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收购1万吨果脯果用于深加工,与多家电商平台及连锁商超达成合作 [7] - 该公司自营1000多亩果园中仅100亩用于鲜食销售,其余均为加工专用 [7] - 鲜果出口量达56万吨,约占全国50% [8]
当烟台苹果遭遇多变天气,果农如何应对
大众日报· 2025-10-22 06:47
烟台苹果是山东水果业的代表,品牌价值达164.37亿元。然而,今年的烟台苹果,遇到了多变的天气。 10月21日清晨,烟台栖霞市唐家泊镇的山坳里,今年的新果开始采摘了。红彤彤的苹果被小心翼翼地装 进果筐,沿着山间小路运往收购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烟台苹果的大规模上市足足推迟了10天。 烟台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仅10月9日到12日,全市平均降水量就高达76.6毫米,达到暴雨级别,让正 处于摘袋上色关键期的苹果陷入"晒不上太阳"的困境。这场秋雨只是今年烟台苹果遭遇的"最后一关", 从春天的倒春寒到夏季的干旱,再到秋季的连绵阴雨,三重因素叠加之下,苹果上色不均等问题出现, 不少果商仍在观望徘徊。近日,记者深入烟台苹果核心产区,展开蹲点采访。 "今年的天气,真是多变" "今年的天气,真是多变。"站在自家果园里,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望着满树的苹果,语 气中满是感慨。 时间回溯到4月中旬,正当苹果树进入盛花期,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席卷胶东半岛。夜间气温骤降 至-2℃,娇嫩的苹果花被冻伤。进入夏天,烟台地区缺少有效降雨,土壤墒情不足,影响果实发育。到 了10月初,正是苹果摘袋后的关键上色期,又出现了连续半个多月 ...
新疆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网· 2025-10-11 11:06
行业概况与战略地位 - 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新疆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1]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果品的能力 [1] 生产与技术升级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推动老果园焕发新生,提升果品品质和价格 [2] - 应用“互联网+农业”系统、无人机精准喷洒、地下传感设备等技术,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 [2] 产量与品种优势 - 红枣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葡萄产量稳居榜首、杏产量全国夺冠、巴旦木产量独占鳌头 [1]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4]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 [3]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 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提升附加值 [3] 销售与市场拓展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援疆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电商平台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经济效益与民生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 [4] - 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4]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1 10:08
行业核心观点 - 新疆林果产业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成为覆盖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 - 通过品种优化、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全年不间断供应 [2][3][4] 产业规模与布局 - 新疆红枣、葡萄、杏、巴旦木等果品产量排名全国第一 [2] - 已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2]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新品种,拉长了果品上市期,优化了品种结构 [2] 种植技术与科技应用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超过5万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 应用无人机精准喷洒、“互联网+农业”系统及地下传感设备,实现了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 [3]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 [4]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4] - 例如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产品100多种 [4] 市场销售与渠道拓展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5] - 通过举办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等线下活动,并借助电商平台,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4][5] - 在援疆机制下,“大仓东移”等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4] 经济效益与民生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 [6] - 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6]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54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林果产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红枣产量排名全国第一、葡萄产量稳居榜首、杏产量全国夺冠、巴旦木产量独占鳌头 [1]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5] 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吐哈盆地特色产业带,伊犁河谷和额尔齐斯河区域特色产业带,以及天山北坡特色林果产业带 [1] - 通过适度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优化品种结构,实现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和全年不间断供应 [1]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地下传感设备实时回传土壤信息,"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数字化管理 [2] - 推动老果园焕发新生,通过技术培训推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2] 产业链延伸与精深加工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 [3] - 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苹果冻干、浓缩果汁、果酒等100多种产品 [3] - 林果业已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市场拓展与销售渠道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4]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工程,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电商平台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新疆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47
产业规模与地位 - 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红枣、葡萄、杏、巴旦木等特色果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1]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部分区域超过60% [4] 产业布局与品种结构 - 已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 [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拉长果品上市期,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 [1] 种植技术与标准化管理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2] - 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技术,如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通过技术培训推动香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2] - 应用无人机精准喷洒和“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2] 加工产业链与附加值提升 - 已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超2000家 [3]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 如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开发出100多种产品 [3]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通过“大仓东移”等援疆项目,2018年以来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4] 产业效益与民生影响 - 林果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部分主产区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高达60% [4] - 产业实现从传统果园到智能工厂,从线下展销到云端订单的升级 [5]
新疆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小果子“链”起大产业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39
行业概况与战略地位 - 林果业已成为覆盖范围广、惠及人口多、发展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 - 新疆正从“林果大区”迈向“林果强区” [1] - 形成成熟的“一区三带”产业布局体系 包括环塔里木盆地优势林果产区等四大区域 [1] - 通过引进新梅、杏李、樱桃等名特优新品种 拉长果品上市期 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果品 [1] 生产与技术升级 - 全疆累计开展技术培训超过5万场 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 [2] - 推广新品种和标准化技术 如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推动香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2] - 应用科技手段 如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 地下传感设备实时监测土壤信息 [2] - “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大幅提高果品标准化程度 [2]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培育林果加工龙头企业70余家 专业合作社超过2000家 [3] - 开发出核桃油、沙棘精华等精深加工产品180余种 [3] - 产业链从单一鲜果销售走向多业态融合 [3] - 例如阿克苏金物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成6条智能化生产线 年处理果蔬原料7万吨 开发出100多种产品 [3] 销售与市场拓展 - 新疆年均外销果品占年产果品总量的80% [4] - 积极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网络 已举办4届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产品博览会 [3] - 电商平台让新疆林果销售范围不断扩大 [4] - 在对口援疆机制下 “大仓东移”等产销对接项目扎实推进 例如2018年以来累计促进31.1万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出疆销售 [3] 经济效益与民生贡献 - 全疆林果产业惠及果农550万人 [4] - 林果主产区果农林果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0% 部分区域甚至超过60% [4] - 林果业成为惠及民生、振兴乡村的重要支柱 [4]
小果子“链”起大产业(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网· 2025-10-11 06:11
在库车市齐满镇甬库团结村,香梨种植户吉比热力·罗合曼说:"村里推广新品种,技术员定期指导修 枝、施肥,香梨品质提高了,价格也涨了上去。"目前,该村已建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并通过技术培训 推动香梨种植走向标准化、品牌化。 不只在库车,新疆各地正通过一系列标准化措施,推动大批老果园焕发新生。同时,全疆累计开展技术 培训5万余场,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超过380万人次,果园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正在为传统林果业注入新动力。在温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无人机精准喷洒生物农药,地下传感设 备实时回传土壤墒情、温度等信息。"互联网+农业"系统实现了林果全生长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大幅提 高了果品标准化程度。 走出果园,增值之旅才刚刚开始。 本报记者 贺 勇 阿尔达克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依干其镇阔什托格拉克村,一辆辆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果农 侯广大将一箱箱苹果码放装车,笑得合不拢嘴:"咱们的苹果品质好、销路广,坐着冷链车能直达全国 各地。" 这样的景象,如今在天山南北处处可见。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悠久的栽培历史,以及持续创 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新疆林果产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今在新疆,林果业 ...
【渭南】242个产业园托起600亿大产业
陕西日报· 2025-09-25 06:58
渭南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发展 - 渭南市已累计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 包括国家级3个 省级10个 市级60个 县级169个 各级产业园创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1] - 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总产值已超600亿元 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300亿元 [2] - 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万元 较全市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9.4% [2] 大荔县冬枣产业 - 大荔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 总产量超70万吨 年产值突破90亿元 全产业链产值跨越百亿元大关 [1] - 通过日光温室 钢架棉被棚等设施农业将冬枣上市期从集中时段变为5月至10月 [1] 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 - 产业园主导产业品类丰富多元 涵盖冬枣 奶山羊 樱桃 葡萄 苹果等20余个品类 [2] - 渭南市级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2] - 明确"一年有起色 三年见成效 五年成体系"的总体目标 [2] 各级产业园发展重点 - 省级农业产业园注重产业链完善和价值提升 例如白水县扩大苹果种植规模并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苹果脆片 苹果醋等高附加值产品 [2] - 市级产业园更注重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例如华州区果蔬产业园大力发展设施蔬菜 推广水肥一体化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 [3] - 县级产业园注重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 大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 [3] 科技创新与全产业链构建 - 强化科技支撑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建设产业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基地 [3] - 澄城县樱桃产业初步构建涵盖品种研发 标准化种植 冷链物流 精深加工 品牌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3] - 澄城县樱桃种植面积达10万亩 挂果面积8.7万亩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 [4] 未来发展规划 - 未来将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4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为主线 [4] - 以粮油 肉制品 乳品 果菜和特色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