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发现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晶泰控股(02228.HK):AI+机器人赋能“生物制药+新材料开发”
格隆汇· 2025-06-18 02:34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 66亿元(同比+52 8%),其中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87 8%,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18 2% [1] - 公司已提前达成联交所对已商业化公司的收入门槛要求(2 5亿港元),标志着进入商业化发展新阶段 [1] - 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亏损4 57亿元(同比收窄12 5%),未来有望随营收规模增长实现扭亏为盈 [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储备达31 23亿元,加上2025年Q1配售募集款项净额29 68亿元,预计可支持未来10年运营 [1] 业务发展与战略布局 - 公司以2 5亿元收购四维医学90%股权,强化AI医疗领域布局并赋能新药研发业务 [1][2]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2024年收入1 04亿元(同比+18 2%),客户覆盖全球前20大生物技术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 [2] - 凭借XtalFold算法与强生、优时比等跨国药企达成商业授权协议,并与东亚多家生物科技龙头达成战略合作 [2] - 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预期突破十万亿美金,公司通过AI+机器人技术在新能源材料、碳基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落地 [2] 行业合作与技术应用 - AI新能源材料领域:与协鑫集团签订5年战略研发协议布局钙钛矿材料,电解液材料交付北京大学团队 [2] - AI碳基新材料领域:携手碳素龙头推动高端碳基材料智能化研发 [2] - 化工催化剂领域:为中石化下属研究院交付高通量合成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2] - 固态研究应用:在电化学材料、高分子聚合物等方向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合作项目,部分已实现商业化收入 [2] 未来展望与市场预期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 24亿元、6 76亿元、10 81亿元,对应PS为52 83X、33 14X、20 72X [2]
晶泰控股(02228):AI+机器人赋能“生物制药+新材料开发”
东北证券· 2025-06-16 14: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晶泰控股,给予“买入”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晶泰控股营收突破商业化门槛,亏损持续收窄,现金流储备充足,未来有望扭亏为盈;公司在AI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均有布局,合作管线取得进展,技术落地并达成合作;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8%,经调整净亏损4.57亿元,同比收窄12.5%;截至2024年底现金储备31.23亿元,计入2025年Q1配售款项预计可支持未来10年运营 [1] AI+机器人赋能生命科学 - 2024年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8.2%,客户群体多元化;与多家跨国制药巨头和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合作,达成商业授权和战略合作;收购四维医学90%股权,赋能新药研发业务 [2] AI+机器人赋能材料科学 - 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广阔,公司在新能源材料、碳基新材料、化工催化剂、固态研究应用等领域实现技术落地及合作;预计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4.24/6.76/10.81亿元,对应PS为52.83X/33.14X/20.72X [3]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74.42|266.43|424.07|676.38|1081.05| |(+/-)%|30.80%|52.75%|59.16%|59.50%|59.8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914.38|-1516.61|-438.58|-206.90|70.36| |(+/-)%|-33.08%|20.78%|71.08%|52.82%|134.01%| |每股收益(元)|-3.96|-0.79|-0.11|-0.05|0.02| |市盈率|-0.14|-6.96|-51.35|-108.86|320.08| |市净率|-0.31|4.74|6.35|6.71|6.53| |净资产收益率(%)|26.34%|-38.26%|-12.37%|-6.16%|2.04%| |总股本 (百万股)|4,020|3,414|4,020|4,020|4,020|[5] 股票数据 - 2025年6月13日收盘价6.09港元,12个月股价区间3.26 - 15.60港元,总市值24,480.65百万港元 [6] 财务报表预测摘要及指标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呈增长趋势,毛利率、净利率、ROE、ROIC等指标逐步改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正且增长,投资活动净现金流为负,筹资活动净现金流较小 [11]
晶泰控股:AIforScience稀缺标的,颠覆研发范式打开巨大市场空间-20250512
东吴证券· 2025-05-12 15: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是AI for Science稀缺标的,有望在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26/6.83/10.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4.42/-1.96/0.4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3.69/27.25/17.00倍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AI for Science稀缺标的,打造AI研发新范式 - 晶泰控股是基于量子物理、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为制药及材料科学等产业提供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 [14] - 公司受全球资本关注,已筹集资金约732百万美元,在全球人工智能赋能的药物发现公司中排名第一,成立多家附属公司构建多元化科技创新企业集团 [15][17] -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腾讯和红杉中国为主要股东,创始人股东和其他投资者也有一定持股比例 [22]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技术背景强、行业经验丰富,研发团队由三位麻省理工学院培训的科学家和联合创始人领导,有500多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23] 2.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自动化行业:场景多元,前景广阔 - 人工智能在医疗和材料科学领域潜力大,自动化市场增长快,实验室自动化渗透率将从2022年的3.7%增长至2030年的23.2%,数据量、劳动力成本、技术融合及政策驱动市场增长 [26][27][34] - 药物研发行业中,传统制药方式成本高、时间长、成功率低,AI制药潜力大,基于量子物理的方法是突破性技术,AI制药处于成长期,干湿结合等能力是竞争优势,人才、数据等是进入壁垒,降本增效需求驱动增长,数据保护和多样化管线是趋势 [35][36][47] - 固态研发服务行业中,固态研发对评估材料性质重要,人工智能赋能可建立反馈回路,市场以制药为主、材料科学领域有望增长,技术和商业化难度是进入壁垒,技术进步等驱动增长,应用领域向材料拓展是趋势 [48][49][57] - 自动化研发实验室行业中,自动化可实现更高效的湿实验室流程,传统人工方法有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自动化是产业升级趋势,市场以制药为主、化学及材料科学领域有望增长,资金、竞争压力等是进入壁垒,产业升级需求和人工智能进步驱动增长,多技术整合和重视数据安全是趋势 [59][60][70] - 材料科学研发行业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重塑研发方式,新型材料市场需求增加,应用多元、参与者广泛,向生物领域转变,人工智能及跨学科技术赋能研发 [71][72][76] 3. AI for Science,具备跨行业赋能能力 - 营收步入商业化阶段,2024年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3%,达到港交所商业化公司收入门槛,取消“未商业化公司”称号,净亏损收窄,现金充足,智能机器人业务大幅增长 [77][79][85] - 数据构造护城河,公司有海量虚拟和实验数据,实现“干、湿”闭环技术平台,结合量子物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ProteinGPT,基于量子物理的计算能力可改善研发周期,AI模型可与物理模型结合并实现生成式AI功能 [88][90][93] - 合作项目由医药延伸至材料等新领域,服务全球制药巨头,合作管线进展良好,AI + 机器人落地多行业,深度赋能材料科学等领域 [8] - AI赋能各产业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业绩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政策红利驱动短期增长,客户留存与孵化公司驱动中长期增长 [8]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26/6.83/10.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4.42/-1.96/0.4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3.69/27.25/17.0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8]
晶泰控股(02228):AIforScience稀缺标的,颠覆研发范式打开巨大市场空间
东吴证券· 2025-05-12 14: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晶泰控股科学家背景团队研发实力雄厚,营收突破商业化门槛且净亏损显著收窄,干湿实验闭环构造数据壁垒,合作新药管线进展顺利且新材料等领域客户持续拓展,政策红利驱动短期增长,客户留存与孵化公司驱动中长期增长,预计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AI for Science稀缺标的,打造AI研发新范式 - 全球资本关注,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企业集团:晶泰控股由三位麻省理工博士后创立,以量子物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限制,受世界知名投资者支持,已筹集约732百万美元,在全球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发现公司中排名第一,与辉瑞合作助力Paxlovid开发,还成立多家附属公司构建多元化集团[15][17][19] - 股权结构多元:股权结构分散,腾讯和红杉中国为主要股东,创始人股东及其他投资者均有持股,公众股东和基石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22] - 科学家领衔,研发实力雄厚:核心管理团队技术背景专长且经验丰富,研发团队由三位麻省理工科学家领导,500多名人员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23] 2.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及自动化行业:场景多元,前景广阔 - 药物研发行业:传统制药面临成本高、时间长、成功率低问题,AI制药潜力大,基于量子物理方法是突破性技术,AI制药处于成长期,干湿结合等能力是竞争优势,人才、数据等是进入壁垒,降本增效需求是增长驱动,数据保护和多样化管线是趋势[35][36][40] - 固态研发服务行业:固态研发对评估材料性质重要,人工智能赋能固态研发,市场应用以制药为主,材料科学领域有望增长,技术和商业化难度是进入壁垒,技术进步等是增长驱动,应用领域向材料拓展是趋势[48][49][51] - 自动化研发实验室行业:自动化研发可实现更高效湿实验室流程,应用领域将拓展,传统人工方法有诸多问题,自动化是产业升级趋势,市场以制药为主,化学及材料科学领域将增长,资金等是进入壁垒,产业升级需求和人工智能进步是增长驱动,多技术整合和重视数据安全是趋势[59][60][61] - 材料科学研发行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重塑研发方式,新型材料需求增加,市场竞争激烈,材料科学向生物领域转变,人工智能及跨学科技术赋能研发[71][72][75] 3. AI for Science,具备跨行业赋能能力 - 营收步入商业化阶段,AI平台价值加速兑现:2024年营收突破商业化门槛,取消“未商业化公司”称号,净亏损收窄,费用率改善,现金充足,智能机器人和药物发现解决方案收入增长[77][79][85] - 数据构造护城河,迈向AI for Science:量子+AI模型生成虚拟数据,机器人自动化积累实验数据,结合计算机工具和机器人自动化湿实验室提供干湿闭环解决方案,整合人工智能到核心技术,开发ProteinGPT[88][90] - 合作项目由医药延伸至材料等新领域:服务全球制药巨头,合作管线进展良好,AI+机器人落地多行业,深度赋能材料科学等领域[10] - AI赋能各产业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业绩增长具备较高确定性:政策红利驱动短期增长,客户留存与孵化公司驱动中长期增长[8] 4.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关键假设:未提及相关内容 - 盈利预测和估值: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26/6.83/10.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4.42/-1.96/0.4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43.69/27.25/17.00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