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菜鸟速递
icon
搜索文档
申通3.62亿元收购丹鸟 背后是怎样一盘棋?
搜狐财经· 2025-07-29 09:47
申通收购丹鸟物流交易分析 - 申通拟以3.62亿元收购菜鸟旗下丹鸟物流100%股权 [1] - 丹鸟物流为菜鸟速递运营主体,拥有59个分拨中心和超2600家网点 [2] - 2024年及2025年1-4月日均处理超400万票高单价订单,营收分别为123.51亿元和29.65亿元 [2] 申通的战略考量 - 收购将加速品质快递网络体系建设 [2] - 可抓住区域配送和即时零售等新兴商业场景机会 [2] - 丹鸟具备商家品牌资源和送货上门服务口碑等稀缺能力 [1] 菜鸟的战略调整 - 出售丹鸟符合聚焦"国际物流+科技"核心业务的战略方向 [2] - 丹鸟在菜鸟整体业务中占比较小 [2] - 资源将更多投入跨境物流、海外快递和全球供应链等核心领域 [2] 菜鸟国际业务布局 - 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 [3] - 菜鸟跨境包裹网络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拥有18个海外分拨中心和超300万平方米跨境物流仓库 [4] - 每年处理跨境包裹超15亿件,服务商家超10万个 [4] 菜鸟国际物流优势 - 香港eHub可实现亚太核心市场4小时覆盖 [4] - 马来西亚自营仓面积2.2万平方米,仓储量达百万级 [7] - 配备自动化设施可保障48小时内出入库 [7] - 香港eHub实现RFID全场景覆盖,时效提升30% [9] 菜鸟技术应用 - 东莞沙田分拨中心采用六面扫高速安检设备,效率达6000单/小时 [9] - 分拨中心总时效提升20% [9] - 马来西亚仓将试水指环扫描和分拣筐自动跟随技术 [10] - 香港eHub计划优化6小时全流程出库 [10]
申通3.62亿接盘菜鸟速递,进军高端?两网如何融合?
36氪· 2025-07-28 19:03
收购交易概况 - 申通快递拟以3.62亿元收购菜鸟集团旗下丹鸟物流100%股权,丹鸟物流为菜鸟速递运营主体,主要服务天猫超市与淘天平台,日均业务量超400万单 [1] - 丹鸟物流2024年营收123.51亿元,利润2011.5万元,但2025年前四月营收29.65亿元,亏损2.3亿元,主要因业务爬坡期成本未摊薄及行业淡季影响 [4] - 交易条款约定交割前盈利归申通,亏损由菜鸟补偿,预计旺季经营改善后将提升申通整体盈利能力 [9] 菜鸟战略调整 - 菜鸟通过出售丹鸟物流加速处理亏损资产,战略聚焦国际物流、跨境物流、海外本地快递及物流科技等板块 [1][4] - 2024年3月撤回上市后,菜鸟明确将加大对全球物流网络投入,协同淘天集团提升服务体验 [6] - 菜鸟速递此前以直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2024年3月在全国近70城招募6000名快递员,已建成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 [4] 申通战略意图 - 收购旨在切入高端配送市场,优化产品结构(丹鸟2025年前四月单票收入显著高于申通的2.02元),抓住即时零售等新兴场景 [7] - 申通总裁提出"三年内服务体验做到第一"目标,认为此次收购是打造差异化优势的关键一步 [9] - 双方此前在仓配、末端等板块有战略合作基础,如2023年联合推出智选仓配次日达服务 [11] 行业动态影响 - 行业兼并重组加速,申通通过收购瞄准"品质快递"赛道,试图在价格战内卷中实现差异化突围 [1] - 快递行业规模效应显著,日均业务量需达数千万票才能实现全网盈利,丹鸟400万单量级面临挑战 [4] - 交易完成后菜鸟速递是否独立运营尚待观察,行业格局重组博弈升级 [11]
阿里巴巴“巨变”波及物流板块,丹鸟物流3.62亿元售予申通
华夏时报· 2025-07-27 15:12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菜鸟集团将国内快递业务"菜鸟速递"的运营主体丹鸟物流100%股权以3.62亿元出售给申通快递,标志着阿里物流战略重心从国内转向国际快递和物流科技[3][4] - 此次交易被视为两家公司业务布局的调整而非纯粹商业行为,收购价格被业内认为"不高"[4] - 菜鸟速递上线两年即出售,主要因阿里战略调整及该业务亏损拖累,2025年1-4月受行业淡季影响持续亏损[4][6] - 交易将帮助申通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但需面对丹鸟亏损和自身高负债率的挑战[7][9] 业务交易细节 - 申通快递全资子公司拟现金收购浙江菜鸟供应链、阿里创投、阿里网络持有的丹鸟物流100%股权,交易对价3.62亿元[4] - 丹鸟物流是菜鸟速递运营主体,已构建含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的全国品质快递网络[6] - 2024年及2025年1-4月丹鸟物流日均业务量超400万单,在天猫、淘宝等平台逆向物流渗透率排名靠前[8] 战略调整背景 - 阿里组织架构变革导致菜鸟战略重心转向国际快递业务、物流科技及无人车、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6] - 菜鸟速递上线时对标顺丰和京东,但2023年"618"大促期间淘宝天猫选择与顺丰合作,暴露其战略地位下降[5] - 菜鸟集团2023年撤回分拆上市申请,2024年初传出业务分拆传言[5] 行业现状 - 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50.8亿件(同比+21.5%),业务收入1.4万亿元(同比+13.8%),但单票价格同比下降6.33%至8.01元[7] - 行业面临价格战困境,申通公告称需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产能结构,推动服务提质增效[8] - 品质快递业务具有上门服务、高时效性特点,目前仅丹鸟等少数企业具备全国性网络资源[9] 交易影响 - 对阿里淘天电商影响有限,但申通通过并购可获得天猫超市等高端客户资源,提升业务规模[7][8] - 申通产品结构和单票价格有望优化,其公告称丹鸟综合单票收入显著高于公司现有水平[9] - 交易或改变"三通一达"竞争格局,帮助申通避免在民营快递企业中排名垫底[9]
3.62 亿元!申通快递接盘,菜鸟为什么卖掉丹鸟物流?
第一财经· 2025-07-25 22:00
收购交易 - 申通快递拟以3.62亿元收购菜鸟集团旗下丹鸟物流100%股权 [1] - 丹鸟物流是菜鸟速递的运营主体,提供半日达、次晨达、送货上门等服务 [1] - 截至2025年4月末,丹鸟物流已构建59个分拨中心及2600余家网点的品质快递网络 [1] 公司战略调整 - 申通快递通过收购瞄准"品质快递"市场,优化产品结构 [1][4] - 菜鸟集团加速处理亏损资产,战略聚焦国际物流和科技板块 [1][4] - 菜鸟速递曾是2023年重点建设的国内物流产品,2024年3月在全国近70个城市招募6000名快递员 [1] 财务状况 - 丹鸟物流2025年1-4月净利润亏损2.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亏损2.8亿元 [2] - 2024年度丹鸟物流实现净利润2011.5万元 [2] - 亏损原因包括业务爬坡期成本高、规模效应未发挥及行业淡季影响 [2] 市场影响 - 快递行业竞争加剧,进入深度提质增效阶段 [4] - 申通看中丹鸟物流在电商平台的高渗透率和头部客户资源 [4] - 交易后双方可在多个环节开展资源整合,优化成本释放协同价值 [4] 股价表现 - 7月25日申通快递收盘价15.14元,上涨10.03% [4] - 同日阿里巴巴美股盘中报价119.84美元/股,下跌1.08% [4]
618被“自家人”踢出局,菜鸟还飞得动吗?
搜狐财经· 2025-06-20 07:28
从嫡系到出局,菜鸟缺席618 - 淘宝天猫618大促期间与顺丰达成"极速上门"合作,主打次日达服务覆盖全国300城,跨省订单实现"今日发、明日达",而菜鸟未被提及[2] - 顺丰在中国时效快递市场份额达63.9%,拥有379座分拣中心、12000条干线、29000个终端网点及80架货运飞机,形成空地协同配送体系[3] - 京东物流通过自建+收购构建完整履约网络,拥有34万名配送人员、1.9万个配送站、5万辆运输车,覆盖全国300+地级市[3] - 菜鸟基础设施规模明显落后:分拣中心350座、干线2700条、终端网点4400个,履约能力处于补课阶段[4] 菜鸟正在失去信任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菜鸟相关投诉量达8.9万条,主要问题为延误、绕路、不送货上门及快件破损[6] - 用户反馈菜鸟速递配送时效差,同城配送需4-5天且需频繁催促,部分订单出现跨省绕路现象[8] - 基层站点业务收缩导致单量骤减,骑手派费低至揽收2.6元/单、派送1.56元/单,且面临"两小时取单"政策下的高额罚款(超时1分钟罚50元)[11] - 驿站强制下载淘宝APP取件引发争议,淘宝扫码取件返利机制诱导驿站限制其他取件方式,加剧用户体验恶化[12][14] 失去主场话语权 - 菜鸟组织架构调整为聚焦物流运营,国际业务400余人团队划归阿里电商事业群,电商物流部等职能板块被剥离[15][16] - 2025财年Q3菜鸟营收282.41亿元同比下滑1%,成为阿里六大业务中唯一负增长部门,战略定位转为"电商辅助"[17] - 菜鸟提出"全球五日达"战略转向国际化,但面临DHL等成熟玩家竞争,国内基本盘因站点信任危机及履约能力不足持续萎缩[17][18] - 淘天618选择顺丰替代菜鸟,反映菜鸟在阿里体系内从核心履约伙伴降级为边缘变量,战略协同出现断裂[19]
晚点独家丨阿里京东互相开放:京东物流进淘宝,支付宝进京东
晚点LatePost· 2024-09-26 17:11
阿里与京东的物流支付互通 - 淘宝天猫即将正式接入京东物流 预计10月中旬上线 商家可选择京东物流配送[3] - 京东将接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 双方物流合作已达成一致[3] - 京东将接入支付宝支付 预计双11前夕推出 支付排序为京东支付、云闪付、微信支付[3] 合作背景与行业意义 - 阿里与京东首次大规模合作 打破20年对抗局面 共同应对年轻对手竞争[4] - 淘宝已接入微信支付 超九成商家开通 微信支付9月底全量接入[4] - 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全面开放 竞争消解垄断 追求极致效率[4] 物流业务影响分析 - 京东物流接入淘系将提升单量 商家有望整合库存提高周转率[5] - 2023年Q3通达系占淘系包裹量近80% 顺丰占6% 极兔占约12%[5] - 京东物流上半年供应链收入418亿元 占比近50% 运营1600+仓库和40+亚洲一号园区[6] 支付业务变革 - 京东时隔13年重新接入支付宝 2011年因费率过高终止合作[7] - 支付宝月活9亿 微信支付超10亿 京东支付加速外部平台接入[7] - 拼多多2020年推多多支付 美团等平台仍将支付宝隐藏在下拉菜单[12] 开放程度与现存壁垒 - 主流交易平台已支持双支付 但小程序生态仍存隔阂[11] - 京东/拼多多未开通支付宝小程序 淘宝未入驻微信小程序[11] - 平台倾向自有支付 如拼多多百亿补贴限用多多支付 京东活动需用京东支付[12] 竞争格局演变 - 菜鸟供应链规模不及京东物流 天猫超市曾考虑合作但放弃[6] - 蚂蚁招股书显示淘天仅占支付宝交易额6% 菜鸟/京东物流外部收入占比达70%[10] - 基础设施开放后 行业竞争将回归效率本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