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包

搜索文档
为什么在中国开一家烘焙店这么难?这是一场关于消费者、渠道与认知的深度重构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02 16:5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烘焙行业面临客流下滑、成本上升、同质化竞争及消费者忠诚度降低等集体性困境 [3] - 消费者转向直播间购买健康面包、山姆会员店囤积麻薯、便利店购买现烤三明治或家庭自制替代品 [3] - 行业变革由渠道裂变、品类升级、代际更迭与供应链重构多重因素驱动 [5] 传统烘焙模式痛点 成本结构僵化 - 租金成本年增8%-12% 人力成本年增6%-8% 两者合计占销售额超20% [6] - 净利润率不足10% 重资产模式难以为继 [6] - 新兴渠道(如便利店、精品超市)通过物业与人员共享降低边际成本 形成降维打击 [8][9] - 传统"前店后厂"模式需自建中央厨房 设备投入大能耗高 而新兴渠道采用"中央工厂+冷链配送"实现规模化生产 [11] 供应链效率低下 - 超50%日销产品需当日清货 损耗率难以控制 [12] - 依赖经验判断生产计划 缺乏数据支撑导致产销脱节 [12] - 新零售玩家通过大数据预测与弹性生产将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 [14] 消费者认知脱节 - 传统品牌受困于经典产品(肉松面包、奶油卷等)的路径依赖 难以适应低糖、全麦、功能性新需求 [18] - 缺乏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沟通能力 线下促销方式无法有效触达短视频时代的消费者 [20] - 组织能力与时代需求错位 传统团队对新媒体、新渠道缺乏敏感度与执行力 [24] 新兴渠道模式分析 商超烘焙区 - 以山姆、Costco为代表的会员店通过会员费模式重构价值逻辑 核心KPI为续卡率而非单品利润率 [28] - 明星产品(如山姆麻薯39元/24个)作为价值锚点 强化"购物划算"认知以巩固会籍 [30][31] - 凭借规模化采购与数据驱动生产 实现顶级原料合作与损耗率控制至2%-3% [34][35] - 提供"确定性品质"与"无风险决策"体验 满足家庭高频采购场景需求 [36][39][42] 便利店烘焙 - 依托"近场便利"优势 满足早餐场景高时效、低决策特点(全程不超过1分钟) [44] - "咖啡+面包"组合套餐(客单价15-25元)形成引流与毛利率提升的双重效应 [45] - 通过暖光灯陈列与限时贴纸营造"当日鲜食"心理暗示 接受工业化新鲜 [46] 直播电商与内容种草 - 采用"剧场逻辑"替代传统货架逻辑 通过内容构建情感连接驱动冲动购买 [49] - 数据实时反馈缩短新品研发周期(从年/季度至周/月) 例如根据评论快速推出减糖50%新品 [55][58] - 提供信任背书(原料展示、工艺讲解)、娱乐体验与社群归属感等综合价值 [60][65] 消费者群体分化 效率至上型 - 追求稳定可靠的无错误解决方案 决策路径短 重视组合便利而非单品便宜 [71] - 渠道忠诚度高于品牌忠诚度 是便利店与商超烘焙的核心客群 [73] 品质生活型 - 进行价值驱动型消费 要求成分透明化(如面粉产地、发酵工艺)与社交货币属性 [76][79] - 对"零添加""有机"等标签敏感 体现中产群体精益生活需求 [81] 情感疗愈型 - 购买高糖高油产品获取情绪价值 链接时光记忆与社交谈资 [82][83] - 通过微观消费获取即时快乐 易被内容平台种草驱动感性决策 [84] 价值严选型 - 全渠道比价 对价格与克单价极度敏感 偏好基础款与促销活动 [86] - 体现精明消费理念 非低收入群体专利 [86] 战略转型方向 - 品牌需明确核心客群定位 聚焦特定场景与价值诉求(如效率、品质、情感或价格) [89][91] - 构建"人货场"新组合 成为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的默认选项 [105][107][108] - 通过商业模式重构(如会员制、内容驱动、社区服务)建立不可替代性 [102][111] - 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 将产品研发、渠道布局与营销沟通高度协同 [110]
透视安井食品(02648)半年报:营收稳健,战略组合拳深筑长期价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1: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0.80% [1] - 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滑15.79% [1]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5.8%,主要受小龙虾、鱼糜等原材料涨价影响 [2] - 毛利率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至19.9% [2] 利润承压原因 - 原材料采购价格上升推高成本 [2] - 战略调整期投入增加,包括产品迭代、渠道深耕及收购鼎味泰产生一次性费用 [2] 行业竞争格局 - 速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超千亿,增速回落至个位数 [2] - 2024-2029年全球行业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达6.0% [2] - 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综合比拼 [2] 产品战略升级 - 速冻菜肴制品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9.4%,主因小龙虾产品量价齐升 [6] - 优化"B端跟进、C端升级"研发策略,推出迷你化、高端化锁鲜装系列 [4] - 开发嫩鱼丸、小龙虾滑等新品,丰富产品线 [4] - 收购鼎味泰切入冷冻烘焙赛道,拓展吐司、菠萝包等产品 [7] 渠道建设成效 - 新零售及电商平台销售收入5.81亿元,同比增长21.5%,占总收入7.7% [6] - 特通直营客户销售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9.3%,占总收入7.2% [6] - 与沃尔玛、麦德龙、盒马等商超开展定制化合作 [4] - 形成B端、C端、特通、电商多渠道布局 [5] 战略收购与国际化 - 完成收购鼎味泰70%股权及鼎益丰100%股权,整合高端鳕鱼糜制品渠道资源 [7] - 实现"A+H"上市,港股募资用于东南亚、欧美市场产能与渠道拓展 [8] - 提升国际知名度,为长期全球化布局提供平台支持 [8] 成长性体现 - 通过产品多元化和品牌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及长期盈利能力 [5] - 战略投入虽致短期利润承压,但有望打开新增长空间 [6][7][8] - 行业头部企业通过前瞻性布局应对成熟期竞争 [3]
从卖爆款 到卖情绪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17 08:00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为夫妻店模式 占地面积不足90平方米 无堂食区 销售37种烘焙产品 价格区间3-12元 [2] - 爆款产品牛奶吐司采用1斤面粉 3个鸡蛋 新鲜牛奶占比40% 蛋白质含量高 制作需5小时工艺 试错数百次 [2] - 每日现烤面包300多个均售罄 拥有3000多名会员 其中仙桃城区会员300多人 武汉顾客占比显著 [2][3] - 产品差异化定位:3元菠萝包等使用动物黄油和新西兰奶粉 豆沙大鼓面包减糖30% 紫米软包针对上班族早餐需求 [4] 行业趋势与创新 - 消费者需求从"填饱肚子"转向"健康饮食" 部分顾客能区分动物奶油与植物奶油 [4] - 公司注重产品创新 定期参加研发与营销培训 主动收集00后消费者反馈 [4] - 开发窑炉面包DIY体验项目 计划在仙桃城区开设"院子面包房" 结合果木烤制与咖啡场景 [4] 市场拓展 - 客群覆盖郭河镇本地居民 以及武汉 仙桃城区专程前往的消费者 武汉顾客存在批量采购行为(单次10多份) [3][4] - 创始人曾于武汉等地从事烘焙行业 2018年瞄准乡镇市场空白开设门店 [4]
【书籍专题 · 亚洲咖啡西点 】全是干货!带你了解各国下午茶小知识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7-05 08:39
中国茶点文化 - 茶点搭配遵循"甜配绿 酸配红 瓜子配乌龙"的古训 甜食配绿茶可中和苦涩 酸味点心配红茶能缓解青涩余味 咸味干果配乌龙茶可保留茶香[3] - 绿茶富含儿茶素 抑制糖分吸收并促进脂质代谢 适宜搭配绿豆糕 凤梨酥等清甜点心 但需避免榴莲酥等重口味食物[3] - 红茶搭配柠檬 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激发清甜口感 形成愉悦的酸甜层次[3] - 乌龙茶与咸味干果搭配具有温润去火效果 需选择清淡点心避免喧宾夺主[6] - 黑茶/普洱茶适合搭配高油高糖点心如蛋黄酥 月饼 其消脂解腻特性可平衡点心油腻感[6] - 南方茶点以椰饼 绿豆糕等甜食为主 北方偏好瓜子果仁等咸味点心 体现地域饮食差异[6] 英式下午茶传统 - 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贝德福公爵夫人的社交活动 后分化为贵族Low tea(坐饮)与工人High tea(站饮)两种形式[10][11] - 标准配置包括蕾丝桌布 三层点心架及鲜花装饰 遵循"由下至上 由咸到甜"的食用顺序[11][12] - 底层为三明治等咸点 中层司康饼需先涂果酱再抹奶油 顶层为马卡龙 泡芙等甜点[12][13][15] - 社交礼仪要求客人先品尝主人冲泡的红茶 再按喜好添加糖或牛奶[15] 其他地区下午茶特色 - 法式下午茶以马卡龙 拿破仑等甜品为核心 强调浪漫氛围 红茶与甜点形成味觉平衡[19][20] - 意式下午茶以咖啡为主角 搭配巧克力千层蛋糕 体现浓郁苦醇的风味特点[23][24] - 港式下午茶主打茶餐厅文化 奶茶配菠萝包展现生活化休闲场景[27][28] 烘焙行业动态 - 新兴门店通过性价比策略吸引客群 如海底捞推出个位数价格面包[33] - 行业面临洗牌 10万家门店关闭背景下 部分店铺通过冷冻烘焙技术实现效率提升[33] - 技术革新包括隔夜冷藏法应用 酸奶吐司保鲜工艺等 林育玮等专家提供专业解决方案[33] - 日本AMAM Dacotan等创新店铺开辟烘焙与料理结合的新赛道[33]
广东省清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第11期(生产环节任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通告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6-09 16:09
食品安全抽检总体情况 - 清远市2025年第11期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共涉及15类食品59批次样品 其中合格58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合格率98.3% [2] - 饮料品类抽检数量最多达23批次 其次是乳制品和糕点各5批次 茶叶及相关制品7批次 [3] - 唯一不合格产品为连州高山源水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18L桶装包装饮用水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值达580CFU/250mL 超出标准限值 [4][6] 不合格产品处理措施 - 监管部门已责令涉事企业连州高山源水投资有限公司启动不合格产品下架召回程序 并要求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5] - 涉事产品生产日期为2025年4月7日 规格为18L/桶 品牌为"岩冲山泉" [6] 合格产品分布情况 - 乳制品领域蒙牛系表现突出 其清远公司生产的鲜牛奶(180ml/袋)、风味酸奶(100克/杯)等5批次产品全部合格 [7][11] - 饮料行业合格企业包括华新达饮品(555ml纯净水)、龙之源饮料(18L桶装水)等22家企业23批次产品 [7][9] - 糕点类合格产品涵盖牛奶小蛋糕(380克/袋)、菠萝包等5个品种 生产企业包括润德园食品、鸿华食品厂等 [7] 特色食品检测结果 - 地方特色酒类产品如笔架双蒸酒(50%vol)、桑果酒(30%vol)等3批次均符合标准 [7] - 代用茶类合格产品包括溪黄草茶(144克/罐)、大麦绿茶(10g*20泡/袋)等 涉及豪爽天然保健食品等企业 [10] - 薯类食品中振为魔芋生产的2kg装魔芋素食(灰毛肚)固形物含量≥50% 达到标准要求 [9]
全网都在吹的2元面包,开始倒闭潮
36氪· 2025-05-09 10:32
2元面包市场扩张 - 2元面包从2023年的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至一线城市热门商圈如广州天河南一路 [1] - 部分品牌如"山海姬"年销菠萝包超1000万个 "乐见余小满"通过充值优惠锁定客群(充100得150 充200得310) [4] - 新兴无人自助模式代表品牌"叁首富"一年内全国开店50家 主打2-8元价格带和24小时智能服务 [6][9] 产品创新与成本控制 - 产品线覆盖奶香吐司 肉松面包 紫薯芋泥等多样化品类 并计划推出全麦系列 [3] - 2元菠萝包通过原料优化降低成本:使用10 5%中筋面粉(较传统高筋粉降本18%) 红豆馅料占比从35%压缩至22% [6] - 东莞供应商数据显示单包原料成本0 58元 较传统菠萝包下降42% [6] 行业竞争与问题暴露 - 墨茉点心局旗下低价品牌"巨人妈妈面包"定价4-18元 巴黎贝甜等推出9 9元面包盲盒(原价3-4折) [17] - 加盟模式问题凸显:90%加盟店不盈利 产品迭代慢(3个月仅上新2款) 半成品来自拼多多等平台 [12] -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品质问题如发霉 口感差 复购率低 品牌方缺乏有效解决方案 [15] 消费趋势与行业洞察 - 93 2%消费者每周至少购买一次烘焙食品 其中6 6%为每日购买 [19] - 成功低价品牌依赖供应链体系(如蜜雪冰城) 而多数2元面包缺乏系统性成本支撑 [19]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头部通过规模化实现总成本领先 尾部陷入同质化价格战 [19]
山姆瑞士卷,有了新对手
36氪· 2025-04-10 07:55
烘焙工厂行业概况 - 一批主打"全场9块9"的烘焙工厂正在席卷县城,提供5.8元的提拉米苏、8.8元的菠萝泡芙等低价产品,成为县城青年的新选择 [3] - 2024年开始烘焙工厂在社交媒体声量攀升,2025年初虽回落但仍远超2023年水平 [3] -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于10家品牌开设超级糕工厂,部分采用连锁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如十豆川超级糕工厂已在47家门店 [9][10] 商业模式分类 - 第一类是连锁加盟门店(超级糕工厂),采用多巴胺亮色设计和卡通IP吸引顾客,主打"全场9块9"策略 [8][12][13] - 第二类是代工厂直营店,原为TO B代工企业(如百卡弗、盒马供应商),现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大牌平替"产品 [15][16] - 代工厂模式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门店仅需1-2人运营 [37][39] 产品与运营特点 - SKU丰富度显著高于2元面包店,涵盖西式烘焙、中式糕点等200+品类,填补低线市场空白 [20] - 热销产品分为两类:网红单品(脏脏包、奥利奥挖挖杯)和经典基础款(菠萝包、北海道吐司) [24][25] - 通过抖音/大众点评设置1.99元蛋挞、9.9元榴莲千层等引流产品 [27] 成本控制机制 - 代工厂模式节省中间环节和人工成本,产品为冷冻成品直接销售 [36][38] - 加盟店采用中央工厂+门店简单加工模式,选址集中在县城/社区等低租金地段 [40][42] - 传统烘焙店毛利率60%但净利率仅9%,主要受租金、人工、原料损耗拖累 [29] 行业问题与挑战 - 部分加盟店存在篡改生产日期行为,315期间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 [45] - 消费者反馈产品有香精味、奶油变质等问题,复购率存疑 [43][46] - 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管理成为模式可持续性的关键考验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