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VPP)

搜索文档
撤回不是撤退!布局综合能源服务,正泰安能开启战略新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2:56
公司动态 - 正泰电器主动撤回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1] - 撤回决定基于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业绩增速快及公司业务发展整体考量 [1] - 撤回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 市场分析认为撤回或与正泰安能净利润规模接近分拆监管上限有关 [1] 行业政策环境 - 中国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 [2]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2] - 风电光伏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加至2025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2]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2] - 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均为民营企业 [2] - 国家出台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虚拟电厂、绿电直连和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等措施 [5] 分布式光伏发展 - 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 [3] - 全国700多万个家庭安装光伏 每年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 [3] - 户用光伏市场拥有超过1600GW开发潜力 可安装屋顶超8000万个 市场渗透率仅约10% [4] - 电动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产业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 [4] - 分布式光伏可降低对跨区域输电依赖 提升电力资源配置效率 [3] - 分布式光伏与风电、水电形成多能互补机制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柔性调节、多元互补方向演进 [3] 公司战略布局 - 正泰安能从户用光伏领导者向全球综合能源服务领导者转型 [5] - 在农村市场巩固户用光伏优势并向更丰富场景延伸 [5] - 面向城市家庭推出泰墅系列家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5] - 在乡村、社区及交通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5] - 以虚拟电厂为核心中枢聚合优化分布式能源 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 [6] - 深化能源即服务模式 提供覆盖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 [6] - 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发电量 基于电价预测与负荷分析精准调控电站出力时段 [6] - 发挥渠道和数字化优势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第三方运维服务及碳资产管理、绿证交易等增值服务 [6] 行业发展前景 - 综合能源服务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储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5] - 运管环节成为新能源领域价值新高地 帮助企业实现每度电价值最大化 [6] - 民营企业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力量 [2] - 分布式光伏民生属性更加凸显 在助力能源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撤回不是撤退!正泰安能战略升维掘金综合能源服务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9-04 17:20
公司动态 - 正泰电器主动撤回控股子公司正泰安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申请 基于正泰安能业务发展较好 业绩增速快及公司业务发展整体考量[1] - 撤回上市申请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 - 市场分析认为撤回申请或与正泰安能净利润规模接近分拆监管上限有关[1] 行业政策环境 - 中国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3]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风电光伏合计装机由2020年5.3亿千瓦增加到2025年7月底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3] - 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 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增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3] - 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企业和60%以上风电整机制造企业都是民营企业[3] - 国家出台加快发展新型经营主体 虚拟电厂 绿电直连和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6] 分布式光伏市场 - "十四五"以来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超过4亿千瓦 其中户用光伏新增1.6亿千瓦[4] - 全国有700多万个家庭安装光伏 每年可为农民增收约140亿元[4] - 户用光伏市场拥有超过1600GW开发潜力 可安装屋顶超8000万个 目前市场渗透率仅约10%[5] - 以电动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以人工智能 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快速发展 带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5] 公司战略布局 - 正泰安能从"户用光伏领导者"向"全球综合能源服务领导者"转型[6] - 在农村市场巩固户用光伏业务优势 同时向更丰富场景延伸[6] - 面向城市家庭创新推出"泰墅"系列家庭综合能源解决方案[6] - 在乡村 社区及交通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6] - 以虚拟电厂为核心中枢 聚合优化分布式能源 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7] - 深化能源即服务模式 提供覆盖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7] - 发挥渠道和数字化优势 布局工商业分布式光伏 第三方运维服务 碳资产管理和绿证交易等增值服务[7] 行业发展前景 - 分布式光伏可通过就近消纳降低对跨区域远距离输电的依赖 提升电力资源配置效率[4] - 分布式光伏与风电 水电形成多能互补机制 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向柔性调节 多元互补方向演进[5] - 综合能源服务能够推动能源互联网与分布式能源 智能电网 储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6] - 运管环节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价值新高地 企业需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发电量并精准调控电站出力时段[7]
美国专家来中国转了一圈:AI比赛已经结束了
水皮More· 2025-08-20 17:31
中美AI差距分析 - 美国专家Rui Ma认为中美AI竞赛可能已结束,核心差距在于电力能源基建[1][2][3][4] - 中国电力供应稳定安全且便宜,而美国电网老化且审批流程缓慢[5][6][20][21][22] - AI发展高度依赖电力,ChatGPT日耗电量相当于1.7万美国家庭日耗电量[26] 中国AI产业现状 - 中国AI企业实力雄厚但产品定价较低导致盈利困难[16] - 中国正利用制造业优势将AI融入产业链[18] - 2022年中国发电量达9000TWh,是美国两倍且占全球30%以上[43][44] 美国电力基础设施问题 - 美国70%输电线路使用超25年,接近使用寿命终点[30][31] - 电力项目审批需10年以上,等待连接项目数量较2020年翻倍[32][33][35] - 电力备用容量仅15%,远低于中国80%-100%水平[37][38] 硅谷科技公司问题 - 硅谷公司短视追求利润,缺乏对能源基建投入[5][45][47] - AI教父Hinton批评科技公司只关注短期利益忽视AI安全[49][50][51] - 马斯克旗下特斯拉推出虚拟电厂计划应对电力短缺[40] AI行业发展趋势 - 中美将占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增长的80%[27] - AI发展将导致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电力供应成为竞争关键[25][26][27] - 中国在AI发展中拥有能源优势,其他国家难以企及[20][21][22]
美国专家来中国转了一圈:AI比赛已经结束了
量子位· 2025-08-19 15:21
中美AI差距分析 - 美国专家Rui Ma认为中美AI竞赛可能已结束,核心差距在于电力能源基建 [1][2][4] - 中国电力供应稳定安全且低成本,被视为已解决的问题,而美国电网老化且审批流程缓慢 [6][22][24][31][33] - 中国发电量达9000TWh(2022年),占全球30%,是美国的两倍 [44] 中国AI发展现状 - 中国AI企业实力雄厚但盈利困难,产品定价较低 [17] - 中国正利用制造业优势将AI融入产业链 [19] - 中国电力备用容量比例达80%-100%,远超美国的15% [37] 美国电力与AI发展瓶颈 - 美国70%输电线路使用超25年,接近寿命终点 [31] - 输电项目审批需10年以上,等待接入电网的项目容量较2020年翻倍 [33][34] - 科技公司短视追求利润,缺乏对能源基建的长期投入 [5][46][48] 行业专家观点 - AI教父Hinton批评硅谷公司短视,忽视AI安全与长期发展 [50][51][56] - 马斯克通过特斯拉虚拟电厂(VPP)尝试缓解电力压力 [40] - 国际能源署预测中美将占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增长的80% [27] AI与电力需求关系 - ChatGPT日耗电量相当于1.7万美国家庭,模型推理更耗电 [27] - AI发展依赖电力基础设施,电力不足将直接导致竞赛落后 [26][27] - 中国通过核电、水电等可持续能源投资保障电力供应 [22][43]
亿欧智库:2025中国储能行业全球化市场布局与高价值商业模式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7-13 17:05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趋势 - 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发展,2023-2034年市场规模预计从2231亿美元增长至5065亿美元,CAGR为8.55% [1][10][13]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储能技术成本下降、各国政策支持及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1][8][10] - 区域市场差异显著:欧美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成熟,新兴市场如沙特、印尼等布局光储微电网 [1][8][12] - 2024年美国储能市场装机量预计达34.4GWh,欧洲为22.45GWh [10][13] 中国储能企业全球竞争力 - 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和系统集成领域全球领先,2024年电池出货量占比93.5% [1][8][19] - 2024年中国企业海外签约订单超150GWh,主导全球新增装机市场 [8][19] - 面临欧美认证壁垒(UL、CE)及供应链本地化要求等挑战 [1][8][19] - 龙头企业通过本土化建厂(如西班牙、沙特)提升国际竞争力 [19] 储能商业模式创新 - 虚拟电厂(VPP)通过辅助服务与容量市场叠加实现30-40%的IRR [1][8][27] - SaaS模式降低用户门槛,IRR超40% [1][8] - 美国主流商业模式包括PPA、电力套利、辅助服务、VPP、租赁和共享储能 [27][28] - 加拿大推行清洁技术制造投资税收抵免(30%)和清洁电力投资税收抵免 [34][39] 储能技术发展前沿 - 技术向长时储能(LDES)、氢储能及钠离子电池突破 [2][8][30] - 预计2030年钠离子电池占用户侧市场20%以上 [2][8] - 长时储能可满足10小时以上供电需求,氢储能形成"绿电-绿氢"闭环 [2][8] - 中国企业在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领域加速研发 [8][19] 区域市场深度分析 - 美国市场受《通胀削减法案》推动,2024Q3新增装机3,806MW [24][25] - 加州和德州分别拥有9,920MW公用事业规模储能装机 [25] - 加拿大安大略省通过IESO招标采购储能项目,阿尔伯塔省探索开放市场模式 [36][37] - 欧洲70%储能设施集中在德国和意大利,其他国家发展滞后 [12][14] 市场进入策略 - CAGE模型帮助企业分析文化、行政、地理和经济距离对市场进入的影响 [18][19] - 美国需符合UL 1973、NFPA 855等安全标准,参与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 [30][31] - 加拿大各省政策差异大,企业需熟悉省级法规并与地方政府保持沟通 [40] - 中国企业需结合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布局,推动从产品出口向产能出海转型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