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歌Gemini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把算力送入太空” 中国企业卡位“AI军备”前沿赛道
36氪· 2025-11-11 15:52
全球太空计算发展态势 - 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太空计算,包括美国Starcloud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与Gemini模型的试验星、欧盟启动"太空数据中心计划"、阿联酋Madari Space计划部署8000个太空节点等[2] - SpaceX、谷歌、亚马逊等公司也提出在星链卫星增加数据处理模块、发射搭载TPU芯片的原型卫星、建设吉瓦级太空云计算中心等构想[2] - 推动这一浪潮的背后因素是AI模型规模扩大、地面数据中心能耗与带宽瓶颈凸显,以及产业对低延迟、高安全算力的迫切需求[1] 太空计算的战略价值与优势 - 太空高空环境低温、无尘且具备长期太阳能供给,为零碳计算提供了天然条件[3] - 星地一体网络有望为低空经济、无人系统、深空探测等领域带来更低时延、更高安全性的计算能力[3] - 天基算力的战略意义体现在星间协同与实时控制的刚需、主权与安全延伸、灾害监测等场景的分钟级响应、以及解决遥感数据爆炸与带宽受限问题[3] - 星上AI预处理可压缩90%无效数据,单星日均数据500GB,仅5%能有效下传[3] 中国太空计算的进展与布局 - 中国在太空计算上已进入落地阶段,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在轨集群算力达5POPS,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4][5] - 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零碳太空计算中心"由2800颗计算卫星组网构成,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5] - 02组星座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发射,将进一步实现多维感知、更高算力、异轨互联和规模商用[5][12] 商业化路径与客户结构 - 太空计算的商业化路径日益清晰,客户包括垂直行业AI企业、科研机构、低空经济与数字消费等新兴行业[7] - 商业模式正从"卖算力"走向"卖服务",例如国星宇航与佳知慧行合作将交通行业模型算法上星运行,并为之江实验室等科研机构提供在轨计算服务[7] - 完整产业链涵盖上游卫星制造、通信设备、芯片模块及下游AI算法、地面接入终端、算力服务系统[8] 技术挑战与产业瓶颈 - 太空计算系统的关键软硬件技术包括星载智能计算机、星间激光通信机、星载高速路由器、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天基遥感大模型等[8] - 功耗和散热是最大挑战,首批算力星座卫星单星算力达744T,二期计划提升至10P,但卫星能源供应和散热条件有限[8] - 下一步瓶颈在于验证计算平台在太空环境下的可靠性、降低抗辐照器件成本、以及实现多节点协同计算所需的统一通信协议[9] 产业链投资逻辑 - 目前商业航天的卡点仍在运力和卫星制造的成本,机构和厂商正通过可回收火箭、工业级器件、高度集成设计等途径来降低成本[8] - 投资机会短期出现在制造端,看好从核心设备到大规模计算平台有完整设计研发能力、有明确可靠性突破方向和降本路径的厂商[9] - 算力服务的爆发需依赖基础设施的成熟和规模效应,因此会相对靠后[9][10]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 中国太空计算产业面临"星座规划多、落地比例低"的结构性挑战,已公布的卫星星座计划超过100个,总规划数量逾6万颗,但实际发射比例仅为1.19%[11] - 制约因素包括可重复使用火箭商业化处于试验阶段、卫星产能有限成本高、在轨处理与星间协同能力起步、审批周期长、人才缺乏等[11] - 随着航天工业化水平提升、AI增材制造技术进步及商业火箭发射成本下降,行业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迎来成本拐点,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12]
把数据中心建在太空 无需冷却也不缺能源 马斯克重大宣布:我们能做到!中国企业也传来好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9:50
太空数据中心战略构想 - 埃隆·马斯克提出通过星舰和配备高速激光链路的Starlink V3卫星在太空中建设数据中心 以实现每年1太瓦人工智能算力部署的目标 [1] - 将数据中心建在太空被视为解决地球电力供应瓶颈 实现大规模AI算力部署的唯一路径 [1][4] 太空数据中心的技术与环保优势 - 太空数据中心可利用太阳能获得几乎无限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效率是地球上的八倍 [4] - 太空数据中心无需水冷却 不依赖电池或备用电源 整个生命周期将比地球数据中心节省10倍的二氧化碳 [4] - 美国StarCloud公司试验星重60公斤 提供比其他太空运算设施高出100倍的GPU算力 并计划建造配备超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宽长约4公里的5吉瓦轨道数据中心 [4] 行业进展与项目规划 - 谷歌设想将张量处理单元搭载在卫星上运行 其研究项目"捕日者"计划于2027年前发射原型卫星测试硬件 [4][5] - 中国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于2025年5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包含12颗计算卫星 搭载80亿参数天基模型 实现算力在轨处理 [5] 市场动态与投资情绪 - 美国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预计在2027年前几乎翻倍 大型数据中心的负载请求使公用事业公司与电网容量不堪重负 [3] - 有观点认为中国将加快卫星发射进度 明年可能是商业航空航天大发展元年 A股商业航天板块相关概念股出现强势上涨 [6]
把数据中心建在太空,无需冷却也不缺能源,马斯克重大宣布:我们能做到!中国企业也传来好消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9 19:44
太空数据中心战略构想 - 埃隆・马斯克提出通过星舰和配备高速激光链路的Starlink V3卫星大规模部署太阳能人工智能卫星 以实现每年1太瓦人工智能算力部署的目标 [1] - 谷歌设想将张量处理单元搭载在配备太阳能电池板的卫星上环绕地球运行 其研究项目被命名为"捕日者" 计划于2027年前发射原型卫星进行轨道硬件测试 [5] - 美国StarCloud公司已成功发射搭载英伟达H100芯片与谷歌Gemini大模型的技术试验星 并计划未来建造一座5吉瓦的轨道数据中心 宽度和长度约4公里 [4] 太空数据中心的优势与可行性 - 太空数据中心将不需要用水冷却 也不依赖电池或备用电源 在太空中几乎可以获得无限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 [4] - 太空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效率将是地球上同类电池板的八倍 [5] - 与给地球上的数据中心供电相比 太空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将节省10倍的二氧化碳 对环境而言唯一的成本是发射 [4] 行业进展与市场反应 - 中国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于2025年5月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包含12颗计算卫星 搭载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 实现算力上天和在轨组网 [5] - 市场预期中国将加快卫星发射进度 商业航空航天领域被视作重要发展机遇 A股商业航天板块出现强势表现 [6] - 具体公司股价表现:上海沪工涨停 航天智装上涨超过6% 乾照光电"20CM"涨停 普天科技等概念股尾盘异动拉升 [8]
小米16改名小米17!雷军:全面对标苹果,正面迎战;美的回应员工离职被欠薪:薪资已结清;大疆扫地机上市一月遭遇用户退货潮
雷峰网· 2025-09-16 08:28
小米17系列发布计划 - 小米16改名小米17系列 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 小米17Pro和小米17ProMax 将于本月发布[2][4] - 小米高管称这是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跃迁 产品力跨代升级 全面对标iPhone并正面迎战[2][4] - 线下门店已接受盲订 但具体发布和发售时间尚未公布[4][6] 美的集团用工争议 - 美的回应"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事件 称经调查考勤记录和监控显示工时正常 无加班到21点情况[9][10] - 公司表示因银行账号异常导致工资多次转入失败 已于9月13日当面结清薪资 不存在故意欠薪行为[9][10] - 发帖人在警方介入下承认发布内容与事实不符 已删除网帖并道歉[10] 大疆扫地机市场表现 - 大疆首款扫地机器人ROMO系列8月6日上市 售价区间4699-6799元[10] - 上市一月出现用户反馈分化 部分用户赞赏工业设计和避障功能 也有用户反映漏扫 清洁不净等问题[10][11] - 官网提供30天退货政策 但线下门店不支持无理由退换[11] 一加手机系统优化 - 一加中国区总裁称通过软硬协同创新打破安卓卡顿刻板印象 搭载ColorOS系统和高刷新率硬件[11][12] - ColorOS 16已开启Beta测试 首批机型包括一加13 一加13T和OPPO Find X8系列[12] 字节跳动离职传闻争议 - 抖音副总裁回应"字节离职员工"帖子 称调查发现多为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引流卖课[13][14] - 公司已起诉其中一家机构并获法院判决 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14] 京东国际扩张受阻 - 京东收购英国Argos业务谈判破裂 因未能就关键商业条款达成一致[14][15] - 这是京东近期在欧洲第二次收购受挫 此前曾撤回对英国电器连锁Currys的收购意向[15] 智己汽车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5.56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8.25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75.04%[15][16][17] - 前8月销量3.15万辆 仅完成2025年10万辆销量目标的31.5%[16][17] - 8月销量6569辆 同比增长42.9% 但需在剩余4个月实现月均1.71万辆才能达成目标[16]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前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吴保军在澳洲创立Greentech 聚焦本土汽车品牌和多品牌经销商业务[17] -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入局新能源特种车赛道 2024年创立常州扭劲科技[24][25] - 禾赛科技与美国头部Robotaxi公司签超4000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 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交付[24] 零售行业新趋势 - 京东 美团 阿里纷纷布局硬折扣超市 采用源头直采和自有品牌策略降低成本[18][19] - 京东涿州店开业头两天吸引10万人次 美团快乐猴店出现每15分钟补一次货的火热场面[18] 荣耀营销策略 - 前荣耀CEO表示小米优势正是传统手机品牌弱点 荣耀将学习小米营销但发展自身战略控制点[20] 魅族产品战略调整 - 魅族22被称史上打磨最久手机 数字系列不再区分Pro版与标准版 定位综合体验旗舰[22][23] - 采用6.3英寸屏幕 强调单手操作与视觉体验的平衡[23] 奔驰电动车业务调整 - 奔驰将弃用EQ品牌 改用"纯电"前缀命名 如纯电C级 纯电E级等[23] - EQ系列多款车型销量低迷 EQA上月销量194辆 EQE销量142辆 EQB销量294辆[23] 国际科技企业动态 - 特朗普预计第四次延长TikTok"不卖就禁"法案执行期限 该应用在美国拥有1.7亿用户[27] - 英伟达因违反反垄断法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实施进一步调查 涉及2020年收购迈络思案[28][29] - 苹果AI高管Robby Walker将于10月离职 这是三个月内第三位离职的AI高管[29] 科技巨头市值表现 - 谷歌市值首破3万亿美元 成为继英伟达 微软 苹果后第四家3万亿美元市值公司[30] - 当前美股四大巨头市值:英伟达4.26万亿 微软3.79万亿 苹果3.53万亿 谷歌3.04万亿美元[30] - 谷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 云业务收入136亿美元激增32%[30] 智能硬件新品规划 - 苹果将在12-16个月内推出无显示屏智能眼镜 需连接iPhone使用 国行版本上市存疑[30][31] - 亚马逊"柯伊伯计划"卫星互联网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末为美加英法等国提供服务[33] - 计划年底前部署超200颗卫星 最终构建3200多颗卫星星座 2028年覆盖全球[33]
谷歌25年磨一剑,苹果AI掉队有何奇怪
凤凰网· 2025-05-29 10:02
谷歌的AI战略布局 - 谷歌早在2000年就开始为AI布局,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当时就提出AI将是谷歌的终极版本,能够准确理解用户需求并给出正确答案 [1][2] - 2004年谷歌上市时已不仅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而是一家AI公司,拥有约6000台计算机和100份网络内容副本作为早期资源基础 [3] - 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近期表示公司已准备好迎接生成式AI时代,这源于25年来持续投入的"AI优先"战略,2024年计划投入750亿美元资本支出主要用于AI数据中心 [4] 谷歌的AI基础设施优势 - 谷歌拥有完整的AI基础构件体系,包括数据中心、芯片(如TPU)和能源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站协议),这些是支撑其AI产品的关键 [4][7] - 最新推出的生成式AI工具Flow展示了其技术积累,该产品由多项底层AI技术支撑 [5][6] - 谷歌TPU芯片比苹果自研芯片早推出约7年,目前苹果仍需依赖谷歌的TPU进行AI模型训练 [7] 苹果的AI发展现状 - 苹果在AI领域起步较晚,缺乏大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部分业务(如iCloud)依赖谷歌数据中心 [7] - 苹果设备端AI处理受限于计算能力,而数据中心资源不足导致其推迟AI版Siri更新 [1][7] - 公司AI人才招募策略保守,限制论文发表影响吸引力,2018年从谷歌引进的AI专家约翰·詹南德雷亚推进进展缓慢 [7] 行业竞争格局 - 微软、亚马逊和Meta拥有大部分AI基础构件,OpenAI正在追赶但仍有差距,而苹果的底层能力短板在2024年暴露明显 [1][7] - 生成式AI可能重塑智能手机等设备生态,基础设施积累不足或对苹果构成长期挑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