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那鲁肽
icon
搜索文档
会议预告|从共识走向行动: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即将开幕!
GLP1减重宝典· 2025-08-12 17:52
中国肥胖大会(COC2025) 会议背景 - 中国肥胖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2] -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于2021年发起中国肥胖大会(COC),现已成为国内肥胖防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 [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时间:2025年8月15日-17日 [3] - 会议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3] 会议亮点 专家阵容 - 汇聚世界肥胖联盟(WOF)、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联盟(IFSO)等国内外400余位专家学者 [5] 培训项目 - 包含SCOPE School中国(第二站)、ASMBS国际专科医师认证考试、减重与代谢外科亚洲杜克大师班等系列培训 [6] 学术交流 - 16国学者领衔60场论坛,涵盖临床与基础研究融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交汇 [7] 前沿议题 - 聚焦减重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内镜技术、肠道菌群、免疫调控、药物研发、修正手术、人工智能七大领域 [8] 学术成果 - 发布《国人健康管理》丛书,启动《肥胖症学》编写 [9] 公益活动 - 开展"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健步走及中国肥胖科普大会 [10] 产学研结合 - 专题授课涵盖减重药物研发、新技术转化及产业生态构建 [11] 技术应用 - 讨论数字医疗与AI大模型在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12] 临床实践 - 深度解析国内外最新肥胖症临床指南 [13] 青年培养 - 设置青年论坛和Top10论文展示平台 [14] GLP-1产业链 行业社群 - 「GLP-1俱乐部」覆盖数百位专业人士,构建了GLP-1产业链上下游专家库 [19] 主流药物 - 涉及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玛仕度肽、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GLP-1类药物 [22]
国产减肥药加速突围:如何与进口药竞争?是否还有BD预期?
新浪财经· 2025-08-12 07:50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上市 - 信达生物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信尔美)全渠道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成人肥胖/超重长期体重控制的GCG/GLP-1双靶点药物 [1] - 临床数据显示玛仕度肽使用后体重降幅达21%,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超80%,腰围减少11cm,颈围减少3cm,并改善多项心血管及代谢指标 [1] - 玛仕度肽具备一周一次给药频率和多靶点优势,相较进口药司美格鲁肽(诺和诺德)、替尔泊肽(礼来)及国产贝那鲁肽(仁会生物)更具竞争力 [1] GLP-1减肥药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司美格鲁肽全球收入165亿美元,替尔泊肽收入147亿美元,两款进口药已在国内获批减重适应症 [1] - 中国GLP-1市场规模预计达400亿-500亿元,未来仿制药将占据重要份额 [5] - 行业研发趋势聚焦多靶点、长效化(如两周一次给药)、口服剂型及联合用药,恒瑞医药HRS9531、众生药业RAY1225等国产管线进展领先 [6] 商业化渠道拓展 - 药企加速布局电商平台(预约购药)和线下药店渠道,零售药店需转型为"体重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者"以应对专业能力不足和客流分流挑战 [4][5] - 国产药企在电商、零售等本土化渠道策略上较跨国药企更具灵活性优势 [5] 行业竞争与BD动态 - GLP-1药物上市门槛高:需覆盖2500人临床试验及重塑供应链能力,具备全链条商业化能力的企业稀缺 [7] - 国产药企通过BD加速出海:联邦制药与诺和诺德达成UBT251协议(最高20亿美元)、石药集团SYH2086授权(最高20.75亿美元)、翰森制药HS-20094授权(最高超20亿美元) [7][8] - 跨国药企GLP-1研发遇挫:诺和诺德下调业绩指引、礼来口服药数据不及预期、辉瑞三次放弃GLP-1管线,但行业长期增长逻辑未改 [8][9] 临床选择与市场教育 - 医生选择减肥药需综合评估减重目标(不同药物减重幅度差异)、肌肉流失比例、合并症匹配度、耐受性及价格因素 [3] - 首次使用GLP-1药物需通过医疗机构检查排除禁忌证,安全性为优先考量 [4]
国内药企积极布局减肥药领域,又一国产创新药加入对“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的挑战
华夏时报· 2025-06-26 13:53
埃诺格鲁肽临床试验数据 - 埃诺格鲁肽注射液是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Ⅲ期临床试验(SLIMMER)的研究成果,样本量达664例,覆盖全国36个中心 [3] - 48周治疗结果显示,2.4mg剂量组体重较基线降幅达15.4%,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实际减重幅度为15.1%,92.8%受试者体重降幅≥5% [3] - 各剂量组呈现剂量依赖性优势:1.2mg组减重9.9%,1.8mg组减重13.3%,1.8mg组临床有效减重有效率(>5%降幅)达98.2% [3] - 该研究是全球首个完成Ⅲ期临床的偏向型GLP-1受体激动剂,验证了偏向型GLP-1更高效的理论,数据登顶《柳叶刀》子刊 [4] 国产GLP-1药物竞争格局 - 司美格鲁肽中国专利将于2026年3月20日到期,恒瑞医药、华东医药、歌礼制药等国内企业已布局减肥药领域,部分进入Ⅲ期或Ⅱ期临床 [2] - 目前国产仅4款GLP-1减肥药获批:翰森制药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 [6] - 众生药业的RAY1225注射液、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瞄准GLP-1/GCG双靶点,常山药业的艾本那肽注射液聚焦长效GLP-1 [6] 全球GLP-1市场动态 - 全球GLP-1类减肥药市场2025年预计销售额超1500亿美元,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5Q1收入80亿美元(同比+31%),礼来替尔泊肽收入50亿美元(同比+100%) [5] - 司美格鲁肽2024年在华销售额达66亿元,减重版Wegovy 2025Q1中国销售额约0.97亿美元 [5] - 开源证券认为国内药企在口服、超长效、多靶点方向布局广泛,信达生物、华东医药、博瑞医药等具备出海潜力 [6]
千亿美元减肥药赛道激战正酣:国产药企加速突围 差异化创新成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6-23 00:46
全球减肥药市场前景 - 全球抗肥胖症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000亿美元 [1] - GLP-1RA类药物全球销售规模预计2031年超过1500亿美元 [3] - 国内GLP-1药物减重适应症销售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200亿元 [5] 国产减肥药研发进展 - 常山药业艾本那肽注射液获减重适应症临床试验批准 该产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上市许可申请已获NMPA受理 [3] - 众生药业RAY1225注射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首例参与者入组和给药 [3] - 国内已有4款国产GLP-1药物获批 包括翰森制药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等 [5] 国际巨头市场表现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中国市场销售额达66亿元人民币 [4] -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Wegovy)2024年11月国内获批 2025年Q1中国区总收入约3.18亿美元 其中Wegovy销售额约0.97亿美元 [4] 国产创新药临床数据 - 恒瑞医药HRS9531在II期临床中肥胖患者治疗36周后平均减重22.8% 优于司美格鲁肽(13.7%)和替尔泊肽(20.2%) [6]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预计2024年国内上市 为全球首个申报上市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降糖药物 [6] - 康缘药业GLP-1/GIP/GCG三靶点融合蛋白已启动II期临床 [6] 行业合作与国际化 - 联邦制药将UBT251大中华区外权益授权诺和诺德 获2亿美元预付款及18亿美元里程碑金额 [6] - 翰森制药将HS-20094全球独占许可权利授权给再生元 [6] - 多家企业通过授权合作或成立海外公司推动小分子GLP-1药物"出海" [7]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对减重赛道爆发性增长形成共识 未来价格竞争将加剧 [5] - 口服药上市、新靶点发现、细分市场机会将为行业带来新变数 [7] - 未来3-5年市场将经历深度洗牌 具有临床价值和技术壁垒的产品将胜出 [7]
银诺医药二战港交所:仅一款GLP-1药物进入临床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独木能否撑起46亿估值?
新浪证券· 2025-06-19 09:27
公司上市动态 - 银诺医药再次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此前曾于2022年12月与中信证券订立A股上市辅导协议但未提交申请,2024年末首次申请港股上市,本次为招股书失效后的第二次递表 [1] 公司业务与研发管线 -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的研发,拥有针对糖尿病、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适应症的研发管线 [1]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怡诺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单药疗法及与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适应症2025年1月获批并进入商业化阶段 [1] - 依苏帕格鲁肽α用于治疗肥胖和超重适应症已完成临床IIa期,2024年3月启动IIb/III期临床,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适应症预计2026年启动IIa期临床试验 [1] - 依苏帕格鲁肽α是中国获批的首款国产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使银诺医药成为全球第三家商业化原研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公司 [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GLP-1产品竞争激烈,约40家企业的GLP-1药物进入减重适应症临床开发阶段,国内药企开发的GLP-1类药物管线数量达206条 [2] - 糖尿病市场规模庞大但竞争充分,已有多种不同机理的上市药物且大部分已纳入医保,GLP-1作为新一代疗法或难以获得可观收益 [2] - GLP-1类药物减重功效引发研发热潮,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凭借减重适应症实现近300亿美元年销售额 [3] - 国内已有多款GLP-1类药物减重适应症获批上市,包括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仿制药、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礼来的替尔泊肽、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已在NDA阶段 [3] - 依苏帕格鲁肽α在研发进度和产品力上不占优势,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GLP-1/GCGR双靶点)预计2025年一季度上市,恒瑞医药的HRS9531注射液(GLP-1/GIP双靶点)减重适应症已处于临床三期 [3]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中国专利最早将于2026年到期,国内已有8家企业申请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九源基因和丽珠集团进度最快 [4][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2年-2024年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3.01亿元、7.33亿元和1.75亿元,截至2024年累计亏损达15亿元 [5] - 2024年亏损收窄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大幅缩减,2023年研发支出4.92亿元,2024年骤降至1.03亿元 [5] - 公司长期依赖外部融资,成立至今共进行四轮融资累计15.14亿元,2024年1月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升至46.5亿元,较2020年11月Pre-A轮融资估值大增598.2% [5] - 2024年7月部分IPO前投资者折价转让股权,转让价格6.92元/股显著低于2024年1月增资价格的11.06元/股 [6]
“轻断食”“戒晚餐”“断碳水”真能减肥?官方最新版减重指南权威发布!
GLP1减重宝典· 2025-05-20 16:52
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标准 - 超重和肥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及部分癌症 [7] - 体重指数(BMI)是衡量胖瘦的常用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 [7] -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至24,BMI在24到28之间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则定义为肥胖 [8][13] 减肥误区分析 - 过度节食不科学,轻断食不等于完全不吃饭,需保证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摄入 [9] - 不吃晚餐无法有效减肥,长期不吃晚餐可能导致热量优先转化为脂肪,恢复晚餐后体重易反弹 [9] - 完全断碳水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但难以长期坚持且可能伤害身体,如影响大脑供能 [10] - 单靠增加运动量不控制热量摄入难以减重,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肌肉损伤或四肢变粗 [10] 科学运动建议 - 低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步行、慢跑、游泳等)适合大多数肥胖人群及儿童、中老年人 [11]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爬山、跳绳、舞蹈等)适合体力较好的年轻人,膝关节不好者需慎选 [11] - 抗阻运动适合体力较佳的年轻人及轻中度骨质疏松患者,柔韧和平衡训练(太极、瑜伽等)适合大部分人群 [11] 国内审批减肥药物 - 我国仅有5种获批减肥药物: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 [12] - 药物减肥适用标准:BMI超过28且生活方式干预后体重下降不足5%,或BMI超过24合并并发症 [12] - 药物减肥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停药后体重易反弹 [12]
速递|5600万美元!先为达GLP-1激动剂达成许可和合作韩国权益
GLP1减重宝典· 2025-05-08 12:16
合作协议 - 先为达与韩国制药企业HK innoN Corporation签署合作协议,授权对方在韩国地区开发和销售伊诺格鲁肽注射液(Ecnoglutide,XW003)[2] - 先为达将获得首付款以及总额最高达5600万美元的研发、注册和商业化阶段的里程碑付款,并在产品上市后按销售额获得较高比例的分成[2] - HK innoN Corporation获得该产品在韩国市场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先为达继续保留该药物在全球其他地区的权益[2] 药物特性与研发进展 - Ecnoglutide是一款具备cAMP信号偏向性的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设计上优化了药效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可实现每周一次的注射[4] - 该药物正被开发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代谢紊乱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ASH)治疗[4] - 在I期和II期临床试验中,Ecnoglutide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在糖尿病与肥胖患者中均显示积极疗效[4] - 先为达于2023年1月启动了Ecnoglutide与度拉糖肽的III期对比研究(NCT05680129),用于控制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仍难以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4] - 2023年3月,公司在中国启动Ecnoglutide治疗超重与肥胖人群的III期注册试验,这是继贝那鲁肽后第二款进入此阶段的国产GLP-1激动剂[5] - 这些研究的主要结果有望于今年揭晓[5]
国家喊你减肥!万亿市场大爆发!
格隆汇APP· 2025-03-16 16:47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长期来看有利于遏制肥胖率上升、降低慢性病负担和减少医疗支出,该计划或使减肥药市场再次兴起、体育运动市场扩容;短期减肥药市场受资本追捧但风险大,长期消费者会转向大健康产业链,融合AI科技与传统健康管理的企业或更受资本市场青睐 [2][3][4][13][14] 分组1:“体重管理年”计划背景及意义 - 2025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提出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计划,去年6月16个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国企员工成首批“受益者” [2] - 肥胖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因素,中国超一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预计2030年成人超重肥胖率达70.5%、儿童达31.8%,2021年25岁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达4.02亿,到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或达4180亿元,占全国医疗费用21.5%,青少年肥胖威胁未来人口质量 [3][4] - “体重管理年”目标是营造环境、宣传知识、防治结合设体重门诊,可遏制肥胖率、降低慢性病负担、减少医疗支出、提升劳动力健康素质 [4] 分组2:减肥药市场情况 - 肥胖未纳入医保但已纳入慢病管理,减肥药市场受关注,GLP - 1药物是热门赛道,巴克莱银行预计2030年全球减重药物市场规模增至1500亿美元 [4] - 诺和诺德凭借司美格鲁肽销售额使市值超越路易威登成欧洲市值最高公司,国内有五种药物获批用于减重治疗,但海外药企原研药占主导,诺和诺德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获批推动相关概念股上涨,歌礼制药股价累计涨近10倍,其产品使肥胖症患者体重平均降6.3% [4][5] - 国内20多家企业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部分仿制药进入临床III期或申报上市阶段,2026年3月原研药核心专利到期后竞争将更激烈 [6] - 减肥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部分企业有研发失败或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司美格鲁肽有复胖争议且副作用不明,中药减肥或成关注重点,政策倾向体医融合和生活方式干预 [8] 分组3:体育运动市场情况 -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万亿元等目标,体育市场收入随肥胖率攀升扩容,“体重管理年”推进或使体育产业爆发 [10][11] - 国内运动服饰头部企业加码“科技 + 健康”赛道,运动用品消费受提振,运动服饰需求改善、库存清理后价格或回升,智能穿戴设备因国补销量增长,1月线上监测智能手表手环市场销量达204.2万台,同比增31.6%,环比增23.5% [11] - 上海社区医院试点“运动处方门诊”,或带动智能手表手环和健身APP活跃用户增长,家庭健身场景普及带动家用器械销售,2024年Keep平台智能健身设备销量同比增长超40% [12] 分组4:健康食品市场情况 - 体重管理政策推动企业研发符合“三减”标准的健康食品,安利等推出减重组合方案,汤臣倍健产品线覆盖健康食品,代餐品牌市场份额扩大,2024年国内代餐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