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

搜索文档
爆火全球的司美格鲁肽,至高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病风险67%!
GLP1减重宝典· 2025-08-01 16:32
GLP-1药物在预防痴呆方面的研究 - GLP-1受体激动剂在预防痴呆方面效果优于二甲双胍,整体痴呆发病率降低1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12%,非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25% [2][4][6] - 研究规模为两组各87,229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58岁,连续服药至少6个月 [4] - GLP-1组的痴呆发病率为2.5%(2,130人),二甲双胍组为5%(4,215人) [4] - 保护作用在60岁以上人群、女性和白人患者中最为显著 [6] - GLP-1组的死亡率为5%,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的9% [6] 司美格鲁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 司美格鲁肽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达40-70% [9][12] - 研究纳入1,094,761名患者,其中17,104名使用司美格鲁肽 [11] - 与胰岛素相比,司美格鲁肽组AD风险降低67%(HR 0.33) [12] - 与其他GLP-1RA相比,司美格鲁肽组AD风险降低41%(HR 0.59) [12] - 保护效果在30天内显现并持续3年 [17] 作用机制 - GLP-1药物可穿越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6] - 可能通过增加自噬和脑葡萄糖摄取保护认知功能 [18] - 临床前研究表明可阻止Aβ斑块和tau缠结增殖 [18] - 可能通过降低神经炎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脑血管功能发挥作用 [6] 研究局限性 - 观察性研究设计可能存在未控制的混杂因素 [22] - 随访期仅3年,可能不足以反映长期认知变化 [8][22] - 缺乏药物依从性和认知障碍跟踪数据 [22]
研判2025!中国口服降糖药行业市场规模、采集情况及企业格局分析:口服降糖药市场在集采与创新的拉锯中迎来分水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4 09:15
口服降糖药行业概述 - 口服降糖药分为促进胰岛素分泌类(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i、GLP-1RA)和其他机制类(双胍类、TZD、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i、GKA、PPAR泛激动剂)[1][2] - 全球20~79岁糖尿病患者2024年达5.89亿人,预计2050年增至8.53亿,其中中国患者1.48亿(占全球25%),印度8980万、美国3850万分列二三位[1][4]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30年内翻倍,主因不健康生活方式、肥胖率上升及老龄化加剧[4]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中国口服降糖药2024年市场规模361亿元,外资主导(阿斯利康、中美华东、默沙东、拜耳合计占超50%),阿斯利康份额约20%[1][18] - 国家集采持续推进,第十批(2024年)纳入利格列汀等3品种,平均降幅达88.5%,累计涉及86家企业[15][16] - 糖尿病医疗支出2024年中国达1.20万亿元(全球占比16.6%),仅次于美国[8]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主流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DPP-4i(提升GLP-1水平)、SGLT2i(促尿糖排泄)等,适应症差异显著[12][14] - 创新方向聚焦GKA(激活葡萄糖激酶)、PPAR泛激动剂(调节血糖血脂)及复方制剂(如西格列汀二甲双胍)[20] - DPP-4抑制剂因疗效安全性优势渗透率提升,国产仿制药加速替代进口垄断[20]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华东医药、海思科、九典制药、宏源药业、信立泰[2] - 本土企业通过研发创新逐步提升市场份额,但当前竞争力仍集中于外资龙头[18][20]
掌握这12项关键指标,糖友管理病情科学控糖不再难!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2 16:37
糖尿病管理核心指标 -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超过7.0mmol/L需调整夜间控糖策略 [5] - 餐后血糖理想范围为7.8-10.0mmol/L,持续偏高需优化碳水化合物摄入 [5]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糖控制金标准,目标值<7.0% [5] 血压与血脂管理 - 血压需严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合并肾病者建议更低目标 [6] - LDL-C需低于2.6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者<1.8mmol/L) [6] - 甘油三酯应<1.7mmol/L,HDL-C男性>1.0mmol/L、女性>1.3mmol/L [6] 代谢综合管理 - BMI建议维持在18.5-24.0,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7] - 尿微量白蛋白(UACR)正常值<30mg/24h,30-300mg提示早期肾损伤 [14] - 每年需进行眼底检查、足部神经评估和牙周检查以预警并发症 [7] 内脏脂肪与肾功能 - 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提示内脏脂肪超标,需通过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改善 [8] - eGFR<60ml/min/1.73㎡提示肾功能中度受损,需启动肾脏保护方案 [14] - 血肌酐参考范围: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14] 肝功能与尿酸管理 - 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比例达70%,ALT和AST理想值均应<40U/L [10] - 男性尿酸应<420μmol/L,女性<360μmol/L,需限制高嘌呤食物和果糖摄入 [11] - 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以降低尿酸水平 [11] 心血管与神经病变 -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需每年至少一次心电图检查 [12] -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运动神经50-60m/s,感觉神经40-50m/s [13] - 血糖波动是神经病变主因,强化血糖控制可延缓病情进展 [13] 诊断标准与监测体系 - 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20] - 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诊断依据,但需静脉血检测确认 [20] - 建议建立三级监测体系:每日自测血糖、每月监测血压体重、每季度全面检查 [19] 生活方式管理策略 - 饮食采用"三低一高"原则:低GI(<55)、低饱和脂肪、低钠、高膳食纤维 [18] - 运动推荐"1357"原则:每天1次30分钟运动,每周5天,心率维持在(220-年龄)×70% [19] - 药物治疗需个体化,二甲双胍仍是一线首选,SGLT-2抑制剂具心肾保护作用 [19]
研究解析老年性耳聋发生机制
经济观察网· 2025-06-23 17:29
老年性耳聋研究突破 - 首次绘制灵长类耳蜗衰老的细胞分子图谱 系统性阐明关键表型与分子特征 确定毛细胞跨膜转运蛋白SLC35F1表达下调是核心分子标志和驱动力 [1] - 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 实现从机制发现到临床可转化干预策略的跨越 [1] - 研究解决了灵长类耳蜗组织解剖分离与单细胞解离的技术难题 采用多维度分析策略阐明耳蜗衰老关键生物学特征 [2] 耳蜗衰老病理特征 - 组织层面发现毛细胞丢失 螺旋神经元加速衰老 炎症损伤加剧 血管纹萎缩及跨膜转运功能障碍等核心病理改变 [2] - 细胞分子层面通过单细胞核测序与AI深度学习 实现高通量高精度分子图谱绘制 发现感音核心细胞表现最显著衰老相关转录紊乱 [2] - 毛细胞中SLC35F1特异性下调被确定为灵长类耳蜗衰老关键分子标志 [2] 分子机制验证 - 在毛细胞系中敲低Slc35f1显著诱导细胞凋亡 提示其沉默表达会加速毛细胞丢失 [2] - 通过AAV载体在小鼠毛细胞中特异性敲低Slc35f1基因 成功复现老年性耳聋关键病理特征 [2] 二甲双胍干预效果 - 3年3个月给药干预显示 临床剂量二甲双胍治疗使年老食蟹猴耳蜗组织呈现显著年轻化逆转 [3] - 毛细胞丢失和血管纹萎缩程度明显减轻 衰老神经元比例显著降低 [3] - 转录组分析揭示二甲双胍通过下调炎症相关基因 上调声音感知与神经信号传导等关键功能基因表达发挥双重保护作用 [3]
Nature Aging:刘光慧/柴人杰等揭示二甲双胍有望助力老年性耳聋的防治
生物世界· 2025-06-20 17:54
老年性耳聋的公共卫生挑战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使老年性耳聋成为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其特征为不可逆的进行性听力下降,并可能引发社交障碍、认知衰退及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1] - 耳蜗衰老是造成老年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研究面临两大瓶颈:依赖啮齿类动物模型与人类耳蜗样本稀缺,导致灵长类耳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缓慢 [1] 灵长类耳蜗衰老研究的突破性发现 - 研究团队首次绘制灵长类耳蜗衰老的细胞分子图谱,系统性阐明其关键表型与分子特征,确定毛细胞跨膜转运蛋白SLC35F1表达下调是核心分子标志和驱动力 [2] - 研究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对耳蜗具有保护作用,实现从机制发现到临床可转化干预策略的跨越,为老年性耳聋防治提供全新靶点 [2] 耳蜗衰老的多维度解析 - 组织层面鉴定出毛细胞丢失、螺旋神经元加速衰老、炎症损伤加剧、血管纹萎缩及跨膜转运功能障碍等核心病理改变 [4] - 细胞分子层面结合单细胞核测序与深度学习模型,首次实现灵长类耳蜗衰老的高通量高精度分子图谱绘制,发现感音核心细胞表现最显著衰老相关转录紊乱 [4] - 毛细胞中SLC35F1特异性下调被确定为灵长类耳蜗衰老关键分子标志,从组织到分子水平构建完整耳蜗衰老解析体系 [4] SLC35F1的作用机制验证 - 在毛细胞系中敲低Slc35f1显著诱导细胞凋亡,提示其沉默表达会加速毛细胞丢失 [6] - 小鼠实验中敲低Slc35f1基因成功复现老年性耳聋关键病理特征,证实SLC35F1在维持毛细胞稳态中的关键作用 [6] 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 - 3.3年给药干预显示临床剂量二甲双胍使年老食蟹猴耳蜗组织呈现年轻化逆转:毛细胞丢失和血管纹萎缩减轻,衰老神经元比例显著降低 [6] - 转录组分析揭示二甲双胍通过下调炎症相关基因和上调声音感知与神经信号传导基因发挥双重保护作用 [6] 研究成果的临床意义 - 研究系统性解析灵长类耳蜗衰老的细胞轨迹与分子特征,揭示关键易感细胞类型及特异性衰老驱动力(如SLC35F1) [7] - 成果为老年性耳聋早期预警提供关键生物标志物,在机制解析与药物干预层面为开发靶向治疗策略奠定理论基础与实验依据 [7]
6月6日早餐 | 美稳定币公司 IPO大涨;半导体再现重磅重组
选股宝· 2025-06-06 08:08
海外市场动态 - 美股主要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25%、纳指跌0.83%、标普500跌0.53% 特斯拉因业绩担忧暴跌14.27% 英伟达跌1.36% 苹果跌1.08% 谷歌A逆势微涨0.1% 亚马逊涨0.33% 微软涨0.82% [1] - 稳定币发行人Circle美国IPO首日暴涨168% 创年内最大IPO首日涨幅纪录 [1] - 博通Q2营收同比增长20%超预期 但AI收入指引未达市场期待 盘后股价一度跌超5% [1] - 优步探索将稳定币纳入支付工具 或推动加密货币应用场景扩展 [1] - 美国4月贸易逆差收窄幅度创纪录 进口骤降16.3% 反映内需疲软 [1] 国内政策与经济 - 商务部明确稀土出口政策:对合规申请将予批准 同时加强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 计划2025年推出"电商惠全球"活动 [2] - 中国央行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逆回购操作 创年内单日最大规模 释放流动性维稳信号 [5] - 国家数据局部署10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央企已成立近500家数字科技公司 约66%行业龙头采购过数据服务 [6] 行业与公司热点 数据要素 - 2024年55家上市公司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预测市场规模将从487亿元增至2030年8278亿元 增长16倍 产业链价值重估在即 [6][7] - 易思维IPO获受理 2022-24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95.66% 反映机器视觉赛道高景气 [5] 新能源汽车 - 商务部将推动破除汽车流通消费堵点 海通国际预计监管趋严加速行业出清 华鑫证券指出产业链价格触底 核心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7] 医药创新 - 二甲双胍抗衰老研究突破:服用该药的2型糖尿病女性活到90岁+几率提升30% 大脑年轻化效果达6年 潜在抗炎抗氧化机制受关注 [8] 航天科技 - 苹果斥资11亿美元增强卫星直连功能 华西证券指出商业航天迎"技术+规模"双拐点 低轨星座组网和手机直连卫星成重点方向 [9] 资本市场动向 - 渤海证券认为A股流动性为短期关键因素 政策维稳下市场"下有底" 科技与政策变量或驱动行情 [3] - 高盛维持中国股市"超配"评级 反映外资机构对中概股信心 [5] - 历史新高个股集中区块链(路桥信息涨29.99%)、卫星互联网(超捷股份涨15.94%)、机器人(恒勃股份涨11.81%)等主题 [13] 重大资产重组 - 国科微拟收购中芯宁波94.37%股权 强化集成电路布局 [10] - 迈普医学并购易介医疗 拓展介入生物材料领域 [10] - 阿尔特获2.14亿元新能源车型研发订单 显示整车设计外包需求增长 [12]
“降糖神药”迎来最新研究进展,二甲双胍引爆长寿革命
选股宝· 2025-06-05 23:17
研究结果 - 与使用磺酰脲类药物的患者相比,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女性活到90岁及以上的几率提升30% [1] - 二甲双胍可能让大脑年轻6岁左右,具备全身性抗衰效果 [1] - 研究首次将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与长寿可能建立联系,填补领域空白 [1] -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促进细胞修复、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抗衰老作用 [1] - 二甲双胍能激活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自噬过程,调控营养传感、维持蛋白质稳态、改善线粒体功能等延缓衰老 [1] 公司产品 - 科源制药产品盐酸二甲双胍原料药及片剂适应症为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针对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患者 [2] - 特一药业子公司海力制药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肠道吸收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2]
晚报 | 6月6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6-05 22:31
商业航天 - Globalstar公司扩大第二代"D2D"卫星星座计划,苹果公司支付11亿美元以增强iPhone的非地面网络连接能力,并斥资4亿美元收购Globalstar20%股权[1] - 全球商业航天领域加速发展可回收火箭和低轨星座组网,中国商业航天迎来"技术突破"和"规模爆发"双重拐点[1] - 火箭制造端多家企业开展可复用液体火箭飞行验证,卫星制造端产能提升且成本降低,应用端涌现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等新场景[1]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进入高景气周期,低轨卫星发射加速驱动"卫星制造-发射-应用"全链条升级[1] 军工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重组,汽车业务独立为央企,军工资产证券化率提升预期强烈[2] - 分立后兵装集团资产负债率有望降至50%以下,融资成本优势凸显[2] - 2025年军工行业订单或迎拐点,新技术、新产品、军贸等方向蕴含更大弹性[2] 折叠屏 - 华为新款三折叠手机下半年亮相,升级处理器和影像功能,首代产品激活量达42万台[3] - 华为MateXT三折叠手机首销秒罄,二手平台加价至6.8万元,鸿蒙系统加持下新款有望再掀热潮[3] - 三星今年也将推出三折叠产品[3] 二甲双胍 - 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女性活到90岁及以上几率提升30%,大脑年轻6岁[4] -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促进自噬等机制发挥抗衰老作用[4] 数据要素 - 国家部署建设10个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探索数据价值释放路径[4][5] - 试验区将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数据资产入表或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5] 行业动态 - 工信部印发《算力互联互通行动计划》,英伟达市值重回全球第一[10] - 能源局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虚拟电厂概念活跃[11] - 京东稳定币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区块链板块受关注[11] - 宇树科技新机器人即将亮相,机器人概念股异动[12] - 创新药密集获批且龙头出海成效显现,医药板块受提振[12] - 山东高密化工车间爆炸事故涉及农药生产,农药板块波动[12] 市场数据 - 5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93万辆,同比增长13%[7] - 东数西算/算力板块多股上涨,包括华脉科技、天津普林等[10] - 军工重组概念股如东安动力、湖南天雁等受分立重组消息刺激[11][12]
总奖池1亿美元:全球长寿大奖公布40支入围团队
财富FORTUNE· 2025-05-16 12:06
全球健康长寿"X奖"竞赛 - 竞赛由"X奖"基金会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斥资1.01亿美元举办 目标是通过创新方案将人类寿命延长10年以上并实现健康老龄化 [1] - 全球58个国家600多支团队参赛 涵盖医疗设备、生活方式干预和生物疗法等领域 目前40支晋级团队各获得25万美元资助用于临床试验验证 [1] - 赛事要求优胜者在2030年前完成至少一年临床试验 证明方案能提升老年人肌肉水平、认知能力和免疫功能 [2] 参赛团队研究内容 - 马来西亚高中生团队提出社区化方案如老年鼓乐队 另有团队测试GLP-1类糖尿病药物和二甲双胍对寿命延长及认知保护的作用 [2] - 评审标准聚焦机制性突破 要求方案具备创新性、可推广性 并已完成临床试验准备 [2] - 诺奖得主、高校科研人员等多层次人才参与 共同角逐8100万美元总奖金 [1] 赛事社会意义 - 旨在缩短当前人类平均寿命与健康生活年限之间约10年的差距 [3] - 通过全球竞赛加速研究进程 挑战传统衰老认知 推动健康长寿领域革命 [2] - 强调解决方案需具备人口层面的可扩展性 以大规模提升健康生活年限 [3] 赛事进程安排 - 2024年4月前提交临床试验数据 2026年7月选出10支决赛队伍 2030年确定最终大奖得主 [3]
科源制药(301281) - 301281科源制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20:58
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371.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4.8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1.54% [4][5][6] - 全资子公司力诺制药2024年净利润2,791.52万元,2023年净利润为2,984.39万元,营业收入较同期增加1,048.21万元,同比增长7.00% [8] 业绩变动原因 - 受经济环境影响,销售数量增加但价格下降,毛利较同期21,149.17万元降幅2.94% [4][5][6] - 销售人员增加及制剂产品销售增长,市场推广费增加1,375.45万元,增幅21.69% [4][5][6] - 委托开发新产品研发增加,研发费用减少803.77万元,降幅18.33% [4][5][6] - 存货跌价增加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430.42万元,增幅127.45% [4][5][6] - 收到的收益相关及资产相关政府补助摊销等,其他收益增加1,155.25万元,增幅289.38% [4][5][6]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投入376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12%,投入方向主要是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 [3] - 2024年研发人员比2023年增长24.56%,因待研发项目多需增加人员推进工作 [6] 业务布局与战略 现有业务发展 - 化学原料药加大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主要品种销售,注重研发新竞争格局好、市场空间大的品种;化学药品制剂关注集采和续标机会,保持与CRO合作研发有集采机会的产品 [2] - 化学原料药采用直销为主、贸易商销售为辅模式,化学药品制剂采用配送商、传统经销、直销相结合模式,中间体按客户要求销售 [6] 收购宏济堂影响 - 整合优质中成药资产,打造医药大健康平台,主营业务延伸至中成药及健康产品等领域 [3] - 丰富产品布局,宏济堂有150个药品批件、7个独家品种、2个独家剂型,提升抗风险和市场竞争力 [3] - 发挥协同优势,宏济堂销售渠道强可提高公司销售能力,双方在多方面协同互补降低成本 [3] 未来战略规划 - 实施“一体两翼三支柱”战略,聚焦慢病领域,拓展细分市场,推进原料制剂和辅料制剂一体化 [7][15] - 以降糖类等领域为研发重点,拓展其他病症领域,开发高附加值化学原料药产品 [7][15] - 拓展CDMO业务,加强制剂生产,推动高端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发展 [7][15] 行业地位与优势 - 产品覆盖多重点疾病领域,原料药均通过国家GMP认证,核心产品通过多国官方药政认证,有规模经济优势 [4][5] - 核心产品有先进技术路线和成熟生产工艺,形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稳定研发团队,构筑竞争壁垒 [4][5] - 是格列齐特等原料药重要供应商,与下游客户深度合作,在国家带量采购政策下巩固细分领域领先优势 [4][5] - 核心竞争优势包括管理团队、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原料药 + 制剂”一体化等八种 [10] 其他情况 - 目前没有美国客户,中美贸易战对业绩无直接影响 [10] - 行业整体竞争激烈,业绩有波动和短期压力,如九洲药业24年收入、利润均下降 [11] - 建立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机制,制定分红方案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现金流 [11][12] - 高度重视ESG,具体工作和成效可查阅《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 [12] - 预计2024 - 2026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从2,367亿美元增长到2,459亿美元,2021 - 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78% [13] - 拥有31个原料药备案登记号及43个化学药品制剂批准文号,32个药品列入国家医保目录,18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3][14] - 积极推进数智制造,新建项目采用信息化、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 [14] - 秉持“安全、环保、质量为生命线”原则开展员工培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结合 [14] - 正在新建注射剂智能制造项目,预期按计划投入使用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