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icon
搜索文档
第八届进博会|特写:葡萄牙小木塞进军中国大市场
新华网· 2025-11-06 00:36
公司业务与订单 - 科雷亚软木塞工厂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品牌,首次参加进博会即获得来自中国宁夏企业的直接订单[1] - 公司首批订单为10万个葡萄牙软木塞,后续有望增加至100万个[2] - 公司此前的最大订单来自巴西,年需求约为100万个酒瓶塞[2] - 公司展品包括高端原木塞、中端原木塞、原木粉压缩木塞等,并拓展至木纹贴面纺织面料、软木运动器材零部件及宠物饲养用品[2] 中国市场与行业 - 中国市场对葡萄牙软木塞需求巨大,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品牌价值已突破340亿元人民币[1] - 中国葡萄酒市场蓬勃发展,宁夏产区已成长为中国最知名产区之一,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链供应链需求[1] - 尽管全球葡萄酒消费量有波动,但中国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消费者饮用葡萄酒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2] 葡萄牙企业对华合作 - 葡萄牙企业致力于在进博会塑造一个兼具质量、可持续性与创新的国家品牌[2] - 葡萄牙软木产业不再仅仅展示瓶塞,而是呈现设计、时尚等综合解决方案,以面对成熟的中国市场[2] - 随着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葡萄牙企业可在高品质食品、生活消费品、新能源、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及医疗健康等领域找到广阔合作空间[2] - 进博会是葡萄牙展示食品、科技、旅游等产业的极佳契机[3]
宁夏首批消费名品方阵名单“出炉”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5:33
评选结果与名单 - 首批宁夏消费名品方阵名单公布,包含10个企业品牌、2个区域品牌和3家成长型企业 [1] - 企业品牌包括西夏啤酒、沃福百瑞、大窑等,区域品牌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和中宁枸杞,成长型企业包括西鸽酒庄 [1] - 评选基于产品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文化赋能力等多维度价值评价 [1] 政策目标与意义 - 发布名单旨在认可宁夏本土优质品牌,并作为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1] - 消费名品方阵将成为连接“消费”与“产业”的关键纽带,助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消费品产业生态 [1] 企业案例与成效 - 宁夏西夏嘉酿啤酒有限公司注重产品创新与拓展消费场景,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全流程 [1] - 通过推进智能化改造,公司实现水耗较2015年下降45.8%,碳排放减少30.3% [1] - 公司每年无偿提供约7500吨中水用于市政环卫 [1] 未来规划与行动 - 宁夏工信厅将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行动 [1] - 下一步将精耕细作培育消费名品方阵,系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计划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名企宣传推广,持续提升企业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产品供给 [1]
宁夏“十四五”期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3:53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宁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703.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33.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1] - 202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5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15元,其中超过40%的收入来源于特色产业 [1] -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73% [2] 主导产业集群 - 枸杞、牛奶、滩羊等“六特”产业全部入选国家优势产业集群,人均奶产量和牛羊肉产量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1] - 累计建设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个产业强镇,推动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1] - 培育了390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9家中国农业企业500强企业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中央和自治区涉农资金投入达127.8亿元,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6.4% [1] - 全面推行省级领导包抓和“六个一”工作机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1] - 累计投入5950万元用于推动园区与企业改造升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产值375.6亿元 [2]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高于全国水平9个百分点 [2] - 建成运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技平台 [2] - 累计培育647个特色农业品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盐池滩羊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并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 [2]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通过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大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高端平台拓展市场 [2] - 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并出口国际市场 [2]
宁夏农民收入四成以上来自特色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6:53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 - 宁夏农民收入超过40%来自特色产业 [1]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015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6.9% [1]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3.7亿元 一产增加值451.2亿元 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2.8%和33.5% [1] 主要产业规模与产量 - 肉牛 滩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252万头 1435万只 87万头 [1] - 冷凉蔬菜面积达319万亩 [1] -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产值375.6亿元 占宁夏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37.5% [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4年中央和宁夏涉农资金投入达127.8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16.4% [1] - 争取资金11亿元实现"六特"产业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覆盖 [1] - 累计投入5950万元助力园区 企业改造升级 [2] 产业体系建设 - 累计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 产业强镇22个 创建县区(乡镇)数量比重均居西北首位 [1] - 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390家 [2] - 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 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 [2] 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 - 建成运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等科研平台 [2] - 成功开展大黄鱼"海鱼陆养"试验 开创内陆模拟海水养殖先河 [2] - 累计培育特色农业品牌647个 区域公用品牌20个 [2] -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宁夏枸杞 盐池滩羊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8 10和25位 较"十三五"末分别上升1个 5个 8个位次 [2]
宁夏发布首个省级葡萄酒产业空间规划 打造国际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证券日报网· 2025-09-30 15:33
规划概览 - 全国首个为葡萄酒产业发展制定的省级专项空间规划,规划范围涉及4市12县(市、区),总面积约5890平方公里,明确了未来十年百万亩发展空间 [1] - 构建“一带一核三区”总体空间格局,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带、以贺兰县等为重点的核心区、以及三个特色发展区 [1] - 规划旨在统筹优化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空间格局,为产业未来奠定科学合理的空间基础 [1][2] 产业现状与优势 - 宁夏是业界公认的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具备土壤矿物质丰富、气候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黄河灌溉便利等自然优势 [2] - 截至2024年,宁夏酿酒葡萄基地开发面积60.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40%,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 [2] - 现有酒企261家(其中已建成酒庄130家),葡萄酒年产量1.4亿瓶,占国产酒庄酒酿造总量的近50%,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 [2] 品牌价值与市场地位 - 2024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品牌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品牌价值达340.19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8位 [3] - 产区葡萄酒在国际大赛中获得1800多项大奖,占全国获奖总数的60%以上,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酒庄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产区荣膺“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等称号,并成功列入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 [3] 发展目标与前景 - 力争到2030年,酿酒葡萄开发及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种植面积达到47万亩,建成酒庄200座 [4] - 目标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到450亿元,力争实现综合效益1000亿元 [4] - 规划将推动“葡萄酒+文旅”、“葡萄酒+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4]
产值超9600亿元!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新华社)
新华社· 2025-09-25 16:04
地理标志产业总体规模与成就 - 中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4000余个,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7000多件,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过4.6万家 [1]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取得诸多进展,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1] 地理标志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 浙江省已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1] - 江苏省句容市“句容草莓”地理标志带动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超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促进300余户果农增收 [2] - 地理标志品牌驱动产业链延伸,促进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 [2] 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与创新案例 - “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苍农一品”等名特优品共同发展 [1] -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 [1] 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 “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产品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400多吨,收益达5744万元 [3] - 通过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等合作,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国外获得保护 [3] - 地理标志保护助力“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3]
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5 09:46
地理标志产业总体规模 - 中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超4000个,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及证明商标超7000件 [2] - 核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过4.6万家 [2]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 [2] 地理标志的区域经济效益 - 浙江省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2] - 镇江“句容草莓”地理标志带动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超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促进300余户果农增收 [3] - 白兔镇围绕地理标志发展特色草莓销售走廊,促进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 [3] 地理标志的品牌与产业链价值 - 地理标志品牌驱动产业链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 [3] -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超168亿元 [2] - “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等品牌共同发展 [2] 地理标志的国际合作与出口 - 中国累计实现110个地理标志产品在海外获得保护,通过中欧、中泰、中法地理标志合作推动互认互保 [4] - “保山小粒咖啡”地理标志产品出口至10余个国家和地区,达2400多吨,收益5744万元 [4] - 地理标志助力“保山小粒咖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等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4]
科学与健康丨产值超9600亿元!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
新华社· 2025-09-24 07:37
行业规模与认定情况 - 中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超4000个,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超7000件,核准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4.6万家 [1]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9600亿元人民币 [1] - “十四五”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取得诸多进展,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海外获得保护 [1][3] 区域发展案例与经济效益 - 浙江省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 [1] -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超168亿元 [1] - 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超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带动300余户果农增收 [2]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等名特优品共同发展 [1] - 句容市沿白兔镇主干道打造特色草莓销售走廊,促进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 [2] - 地理标志品牌驱动产业链条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 [2] 国际化发展 - “保山小粒咖啡”获地理标志注册后,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400多吨,收益达5744万元人民币 [3] - 通过中欧、中泰地理标志互认互保等合作,助力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3]
产值超9600亿元!地理标志让“土特产”变致富“金名片”
新华社· 2025-09-23 22:09
行业整体规模与成就 - 中国已认定地理标志产品4000余个,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7000多件,专用标志使用经营主体超过4.6万家 [1] - 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已超过9600亿元 [1] - “十四五”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取得诸多进展,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1] - 通过国际合作,累计实现11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在海外获得保护 [3] 区域发展案例与经济效益 - 浙江省已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 [1] - “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在17个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增产稻谷64亿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多元 [1] - “丽水山耕”连年领跑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榜单,“天目山宝”“禹上田园”“苍农一品”等品牌共同发展 [1] - 镇江“句容草莓”地理标志带动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超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促进300余户果农增收 [2] 品牌建设与产业链延伸 - 地理标志品牌驱动产业链条延伸,从“单一产品”发展为“融合业态” [1] - “句容草莓”地理标志带动当地沿主干道打造特色销售走廊,促进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 [2] - “保山小粒咖啡”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建设,2024年向1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400多吨,收益达5744万元 [3] - “保山小粒咖啡”在国际舞台叫响“中国精品咖啡”名号,并融入全球供应链 [3]
中外媒体走进宁夏 探寻“塞上江南”发展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1:34
葡萄酒产业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质获得国际认可 葡萄牙新闻社记者评价其品质很好[3] - 西鸽酒庄作为宁夏葡萄酒产业代表展示发展历程和国际认证成果[3] - 葡萄牙媒体关注宁夏葡萄酒产区在干旱土壤条件下防治沙化的具体措施[3] 生态保护工程 - 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草方格固沙技术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5] - 治沙工程自1953年持续70余年 采用科学可持续的治理方式[5] - 生态环境改善证据包括豹猫等野生动物重新出现[5] 区域发展战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中外记者专项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1] - 调研覆盖银川 吴忠两地 涉及水利工程 生态保护 产业升级等多领域项目[1][3] - 通过国际媒体视角向世界展示宁夏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