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载CIS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中国的新兴前沿-投资于不断变化的趋势
摩根· 2025-05-14 13: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中国工业行业观点为In - Line,即分析师预计该行业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当局通过投资新兴产业推动价值链上移,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长期增长 [3][6][8] - 研究中国在研发、人才、资本、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链基础六个关键领域的竞争优势,认为人工智能在中国广泛生态系统中有重大机遇,若政策解决经济均衡和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可能从“1对N”创新转向“0对1”创新 [6][8] - 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半导体、先进材料和设备预计稳健增长,识别出28只股票抓住机遇 [6][8] - 中国新兴产业和价值链升级得益于完善供应链蓬勃发展,虽面临挑战,但政府刺激和经济复苏将消除投资者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29] - 预计人工智能将重塑中国工业格局,在多领域带来变革并创造巨大价值 [37][3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六要素框架 -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研发对工业化后期产业升级至关重要,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百分比相对较低,但各下游产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增加,在机动车辆和机械领域研发强度领先美国,信息技术等领域正在追赶 [31] - **强大的人才库**:中国培养大量合格工程师,大学开设新兴专业,2022年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00万,超过所有发达市场 [31] - **充足的资本流入**: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2021 - 24年资本流入人民币20万亿元,半导体和机械贡献大,新材料等行业增长率强劲,运输等领域资金流入下滑 [32][33] - **强大和持续的政府支持**:政府战略举措降低进入壁垒和长期资本风险,新能源、半导体和航空航天是常引用行业,2025年强调“AI +”计划 [33] - **有吸引力的市场需求**:需求激增推动企业扩大生产、投入研发,3C、汽车和电气机械是2024年制造业收入最大贡献者,可选消费品和医疗健康消费贡献将增加 [34] - **稳固的供应链积累**:看好位于价值链上游、国产化率低、下游基础强大且潜在市场规模有吸引力的行业,上游芯片和软件挑战大,半导体设备和高端制造业国产化进展良好 [34] 国产化率变动模式 - 国产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下游上行时速度加快,上游国产化取决于下游水平,国产化率达40%左右价格竞争加剧,多数行业国产化率从 <10% 到 >50% 约需10年 [35] 宏观挑战和突破性机遇 - 中国供应链展示“1到N”创新实力,未来“0到1”创新可能面临国内经济不均衡和非关税技术壁垒挑战 [36] 人工智能为中国带来重大机遇 - 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为中国创造人民币11万亿元等值劳动力价值,占名义GDP的5.5%,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强大,但计算实力在高端芯片方面相对落后,正通过多种方式缩小差距 [37][38] - 人工智能将加速自动驾驶,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药物研究,管理金融资产,保障金融安全等 [39] 股票机会 - 在汽车、硬件、互联网、工业、材料和半导体六个关键行业寻找产业升级机会,确定28只股票,如地平线机器人、亿航、立讯精密等,并给出各股票的市值、日均交易量、收盘价、目标价、投资逻辑等信息 [42][44]
思特威(688213):25Q1业绩同比高增,手机、车载CIS持续放量
长城证券· 2025-05-08 18:5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思特威2024年全年收入创新高,2025Q1延续增长势头,盈利能力同比改善,费用率下降 [1][2] - 公司在安防CIS领域龙头地位稳固,智能手机与汽车电子业务加速突破,手机业务中高阶产品营收占比超50%,车载产品在多家主车厂量产 [3][8] - 手机CIS市场广阔,AI与自动驾驶驱动未来增长,公司有望受益于市场趋势,手机高阶高像素产品和车载产品将为业绩增长提供动能 [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8.57亿元、59.68亿元、77.31亿元、99.21亿元、118.5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1%、108.9%、29.5%、28.3%、19.5% [1]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3.93亿元、8.22亿元、12.09亿元、16.2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7.2%、2662.8%、109.4%、47.1%、34.4% [1] - 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21.09%,同比+1.13pcts;净利率为6.58%,同比+6.08pct;2025Q1整体毛利率22.79%,同比+1.53pcts,整体期间费用率10.45%,同比-8.48pcts [2] 业务板块 - 智慧安防领域,2023年公司以48.2%的市占率蝉联安防CIS市场全球出货量第一,推出多个安防尖端产品组合 [3] - 智能手机领域,与多家客户加深合作,高阶5000万像素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2024年在全球手机CIS市场出货排名第5位,出货份额占比11.2% [3] - 汽车电子领域,全资子公司飞凌微电子推出车载视觉处理芯片系列,多款车载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已在多家主车厂量产 [3][8] 市场前景 - 2023年CMOS行业市场规模达218亿美元,手机CMOS市场163.97亿美元,占比超75%;2024年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32亿台,同比增长2.4%;2024年三季度中国600美元以上高端手机出货份额达29.3%,同比增长3.7% [9] - 预计汽车CIS市场将从2023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029年的32亿美元,CAGR为5.4% [9]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2亿元、12.09亿元、16.26亿元,EPS分别为2.05、3.01、4.05元/股,PE分别为48X、33X、25X [10]
智驾平权进行时,车载CIS高端市场加速放量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车载 CIS 行业、智能驾驶行业 - **公司**:安森美、韦尔股份、索尼、斯特威、晶方科技、特斯拉、华为、比亚迪、理想汽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增长**:2026 年 L2/L3 自动驾驶渗透率预计达 30%-40%,推动电子传感器、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需求增长,带动车载 CIS 市场增长;比亚迪等主机厂力推城市 NOA,对传感器数据分析及高精度地图结合提出更高要求,车载摄像头 CS 需求快速增加,如比亚迪“雷神之眼”搭载量达 12 - 13 个[1][3] - **技术升级**:车载 CS 芯片技术升级显著,HDR 提高极端气候场景识别能力,LFM 抑制 LED 闪烁提高图像质量,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和可靠性;特斯拉 FSD、华为乾坤智驾 ADS 高阶智驾系统以及比亚迪天神之眼等代表性产品均应用了这些技术[1][4][6] - **政策法规**:德国 2021 年批准 L3 级别自动驾驶上路,规定严格;中国采取试点探索加法律规范路径推进,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积极开展 L3 级别路测,部分高速公路段允许特定条件下全程脱手[5] - **竞争格局**:全球车载 CIS 市场竞争激烈,安森美占据超 40%份额,韦尔股份接近 40%,索尼逐步获 10%以上份额,韦尔股份和索尼市场份额加速增长,安森美趋向保守策略[1][8] - **国产厂商发展**:国产厂商斯特威在消费电子和车规市场取得进展,高端产品进入比亚迪等公司供应链,成为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二供供应商;晶方科技深度绑定韦尔股份和斯特威,受益于汽车产业趋势兴起,预计韦尔股份车载 CS 收入翻倍增长,斯特威给出乐观增速指引,推动晶方科技发展[1][2][9][10][11] - **产业景气度**:2025 年是 L2 向 L3 级别智驾加速渗透重要年份,预计高端 8MI 产品用量大幅增长,国内厂商如韦尔股份、索尼、斯特威等有望在下游市场争夺中获更多份额,实现国产替代,二季度至三季度产业景气度较为确定[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 L2 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已达 40%[3] - 韦尔股份在 HDR、PSL、夜鹰技术以及 LCOS 技术上表现突出,产品覆盖 100 万到 800 万像素,并已完成国内主流客户验证;索尼在高端 8MI 摄像头领域取得突破,与理想汽车、比亚迪等公司展开合作[8] - 车载 CIS 技术在高解析度、长距离感知和多模态融合方面需求比传统消费级产品有更高提升,LED 闪烁抑制技术对夜间行车图像成像有重要影响[7]
安森美500亿收购惨遭拒!
国芯网· 2025-03-07 12:46
收购要约事件 - 传感器芯片制造商Allegro Microsystems拒绝了半导体巨头安森美69亿美元现金(约合500亿人民币)的收购要约,理由是该要约"不够充分"[1] - 安森美最新提出的收购价为每股35.10美元,高于2024年9月提出的34.50美元[2] - Allegro董事会认为每股35.1美元的报价"不充分"并拒绝进一步评论[2] 公司概况 Allegro Microsystems - 在磁传感器和电源IC领域处于领导地位,特别在霍尔效应传感器市场占有率领先[2] - 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8%[2] - 最新一季度收入1.78亿美元,最新总市值约49亿美元[2] - 最大股东是日本三垦电气公司,持股比例约为32%[2] - 产品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和安全系统以及数据中心和工厂[2] 安森美半导体 - 主营收入来自车载CMOS图像传感器(车载CIS)和功率半导体[3] - 在整个汽车图像传感器(CIS)市场占据50%的市场份额[3] - 在电动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CIS细分市场份额高达68%[3] 行业影响 - 安森美CEO表示此次交易"将使两家高度互补的企业合并在一起"[3] - Allegro在汽车电动化、清洁能源及工业自动化中具有核心地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