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过氧化氢
icon
搜索文档
三大化工巨头,裁员、解散和剥离业务!
DT新材料· 2025-08-05 00:04
化工巨头业务调整 - 三菱化学转让运营70年的塑料子公司J-Film Corporation,预计2025年12月29日完成股份转让,该公司2025财年净销售额336亿日元 [3] - 三菱化学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8806.52亿日元同比下降13.4%,净利润359.68亿日元同比下降36.1%,归母净利润196.27亿日元下降50.5% [3] - 赢创解散与中国山东蔚蓝生物科技的合资公司,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及经营未达预期,该合资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专注动物肠道健康解决方案 [4] - 赢创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11%至35亿欧元,调整后EBITDA为5.09亿欧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1.2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 [4] - 亨斯迈2025年上半年营收28.68亿美元同比下降6%,净亏损1.63亿美元,调整后EBITDA1.46亿美元同比下降31.1% [6] - 亨斯迈将裁员10%约600人,主要在欧洲地区,原因是高昂能源成本和监管负担 [6] 化工行业市场表现 - 赢创聚氨酯泡沫和耐用消费品添加剂需求显著下降,涂料和油漆行业产品需求低于去年同期 [5] - 赢创油品添加剂销售价格上涨但需求平稳,动物营养业务销量增长,过氧化氢业务因需求疲软销售额低于去年同期 [5] - 赢创高性能塑料业务因计划性停工导致销量下降,预计2025年调整后EBITDA将达到20-23亿欧元下限 [5] - 亨斯迈业绩下滑主要由于全球建筑和工业活动减少,预计第三季度趋势不会显著变化 [6]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评选活动将于9月11日举行颁奖典礼 [8]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举行,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议题 [9][11] - 年会设置七大论坛包括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专题 [10][11] - 活动包括科技成果路演、投融资专场、国际合作等特色环节 [11]
突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的“三道关卡”
中国化工报· 2025-06-17 10:5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己内酰胺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尼龙6的单体,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电子、汽车、航天航空等新材料领域 [2] - 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长期面临"三道关卡":环己酮生产工艺碳原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大;过氧化氢生产技术受制于国外封锁;产品性能不能满足高速纺要求 [2] - 40年前我国主要依赖进口,虽投资上百亿元引进技术,但生产成本高、污染严重,无法满足需求 [2] 技术创新突破 - 国际首创环己烯酯化加氢制备环己酮新技术,碳原子利用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三废排放量减少90% [3] - 国内首创流化床过氧化氢生产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本质安全,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3] - 开发己内酰胺内在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使产品100%满足高速纺要求 [4] - 全流程降碳减排生产技术使二氧化碳和"三废"排放量分别下降43%和73% [4] 产业化成果 - 在湖南石化建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60万吨/年生产装置 [5] - 使CO2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74%,能耗下降近300千克标油/吨 [5] - 生产成本下降近3000元/吨 [5] - 2024年该技术被评为中国工程院成立30年30项重大工程之一 [5] 研发模式 - 采用"需求共研、分工协作、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 [5] - 建立"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工程转化-产业升级"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 [5] - 联合多家单位系统攻克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
“分子钥匙”实现过氧化氢“即产即用”
科技日报· 2025-06-03 09:01
行业背景 - 过氧化氢2024年全球需求量高达600万吨 [1] - 95%的过氧化氢依赖高能耗的蒽醌法生产,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1] - 电化学合成技术可直接利用氧气和水生成过氧化氢,在常温常压下生产,有望实现"即产即用" [1] 技术突破 - 开发出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BTA),拥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层间氢键设计 [1] - 该材料对电合成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完美契合理论最优值,保障反应活性并抑制副反应 [1] - 采用"非配位结构调控"策略,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力实现对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 [2] 性能表现 -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 [2] - 在人工海水中,过氧化氢质量浓度可快速积累到1%,在碱性溶液中可快速积累到3% [2] - 在生理盐水中制备过氧化氢仅30分钟后即可对大肠杆菌实现100%杀灭率,并快速降解毒性有机染料 [2] 应用前景 - 技术有望替代传统高污染工艺,实现过氧化氢"即产即用"的目标 [1][2] - 可为医疗消毒、污水处理等领域提供"绿色"解决方案 [2] - 团队正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 [2]
湖南首条直航俄罗斯危化品航线开通
搜狐财经· 2025-05-31 18:26
航线开通 - 湖南首条直航俄罗斯危化品航线开通,15个满载过氧化氢的集装箱从岳阳港城陵矶新港区启航,目的地为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斯拉夫扬卡港 [1] - 该航线由岳阳湘俄速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标志着湘俄危化品贸易新通道的建立 [1] 物流模式创新 - 新航线实现"源头工厂-城陵矶新港区-俄罗斯"一站式直达,打破传统需经深圳盐田港中转的物流模式 [2] - 在保持同等运输时效前提下,集装箱单箱综合物流成本降低800元 [2] - 预计每月集装箱吞吐量可稳定增长300标箱 [2] 航线发展情况 - 岳阳城陵矶-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直航航线于2023年开通,是湖南第二条进出境水运直航航线 [5] - 航线开通以来主要运输汽车配件、木材等常规货物,实现从单一运输向运输与贸易一体化模式升级 [5]
绿色过氧化氢有望“即产即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10:2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过氧化氢需求量高达600万吨[1] - 目前95%的过氧化氢依赖高能耗、高污染的蒽醌法生产[1] - 电化学合成技术可直接利用氧气和水生成过氧化氢 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即产即用"[1] 技术突破 - 天津大学团队开发出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催化剂 通过层间氢键设计使催化能力精准匹配理论最优值[2] - 该材料采用"非配位结构调控"策略 利用氢键等非共价键作用力实现对催化反应的精准调控[2] -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 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2] 性能表现 - 在人工海水中可快速积累1%过氧化氢质量浓度 碱性溶液中可达3%[2] - 生理盐水中制备30分钟即可实现100%大肠杆菌杀灭率[2] - 对毒性有机染料可实现快速降解[2] 应用前景 - 有望替代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蒽醌法生产工艺[3] - 在中性、碱性环境及复杂水质中展现良好适用性[3] - 研究团队正在优化制备工艺 推动技术工业化应用[3]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新材料助力过氧化氢合成“即产即用”
新华社· 2025-05-27 16:32
高性能电催化剂研发 - 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性能电催化剂,实现了绿色过氧化氢的高效合成,使过氧化氢合成有望实现"即产即用" [1] - 该成果由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梁骥教授团队取得,并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 [1] 过氧化氢的应用与生产现状 - 过氧化氢作为重要的氧化剂和消毒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医疗和环保领域 [1] - 目前高能耗的蒽醌法是生产过氧化氢的主要方法,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 [1] 电化学合成技术的突破 - 电化学合成技术被视为过氧化氢生产的理想方案,但催化剂在中性/碱性环境中活性低、选择性差、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长期制约其实际应用 [2] - 科研团队研发的镍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BTA)通过独特的层间氢键设计,催化能力精准匹配理论最优值,既保证反应活性,又大幅抑制副反应 [2] 催化剂的性能表现 - 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该催化剂制备过氧化氢的产率远超同类产品 [2] - 在生理盐水中制备过氧化氢仅30分钟后,即可对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实现100%的杀灭率,并可快速降解毒性有机染料 [2] 新材料的意义与前景 - 新材料破解了传统生产工艺的高能耗、高污染难题,在中性/碱性环境及复杂水质中展现出卓越适用性 [2] - 科研团队正加快优化制备工艺,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生产线,力争早日替代传统高污染工艺,助力实现"绿色化工"目标 [2]
双氧水制备有了新方法——“朽木”发电 空气“供氧”
科技日报· 2025-05-15 16:41
过氧化氢制备新方法 -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以木质素为原料的过氧化氢绿色制备新方法,无需高温高压和外部电源,仅需通入空气即可实现分布式生产 [1] - 新方法通过产电和电解耦合方式,利用木质素催化剂氧化空气中的氧气持续生成过氧化氢,相关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科学》期刊 [1] - 制备系统包含碳毡阳极、木质素电解质溶液和木质素基催化剂阴极,阴极通入空气后即可自运转 [4] 木质素资源利用 - 木质素是植物骨架主要成分,全球年工业产量达5000万吨,但多作为制浆造纸的废弃物 [2] - 团队将木质素转化为多孔碳基催化剂,孔隙结构显著提升氧气反应速率,类比"做馒头"的造孔工艺 [4] - 木质素同时作为生物质燃料电池燃料,构建自供电系统摆脱外部电力依赖 [5] 技术性能指标 - 新方法过氧化氢产率达11812毫摩尔/克/小时,1克催化剂每小时可促生400克产品 [4] - 法拉第效率高达95.7%,电子利用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4] - 生物质燃料电池功率密度已达现有氢燃料电池同级水平 [7] 工艺优势 - 相较主流蒽醌法,新工艺在常温常压下运行,无需加氢,能耗和安全性显著改善 [6] - 可原位生产实现"随用随产",避免集中式生产的运输成本和安全隐患 [6] - 木质素原料可再生且分布广泛,契合碳中和目标 [7] 应用前景与挑战 - 目标开发便携式设备,推动过氧化氢分散式移动制备 [6] - 需解决装置放大稳定性、碱性环境产物分离等技术瓶颈 [6] - 生物质燃料电池方向将聚焦效率提升和工业化应用 [7]
江化微(603078) - 江阴江化微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
2025-04-25 18:55
产品产销与销售金额 - 2025年1 - 3月超净高纯试剂产量27,630.35吨,销量25,936.77吨,销售金额17,535.18万元[1] - 2025年1 - 3月光刻胶配套试剂产量11,629.90吨,销量12,130.84吨,销售金额9,197.86万元[1] 产品与原料价格变动 - 2025年1 - 3月超净高纯试剂平均售价6,760.74元/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5.62%[2] - 2025年1 - 3月光刻胶配套试剂平均售价10,544.84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2.73%[2] - 2025年1 - 3月部分原料采购价有增减变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