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透明装
icon
搜索文档
酒鬼酒中报业绩“双降”,净利润降超九成,联名胖东来能否“逆风翻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00: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61亿元,同比下降43.54% [1][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95.5万元,同比下降92.60% [1][2] - 2023年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下降30.14%;2024年营业收入14.23亿元,同比下降49.7% [1] - 2023年归母净利润5.48亿元,同比下降47.77%;2024年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97.72% [1] 行业环境与公司挑战 - 白酒行业延续深度调整态势,马太效应凸显,中小酒企经营压力陡增 [1][2] - 经销商回款意愿普遍谨慎,高端酒需求下降影响内参系列表现 [2][3] - 公司处于营销模式转型期,终端动销与经销商回款不同步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 [2] 战略调整与运营措施 - 强化终端建设,费用向C端投放,通过扫码及宴席促销强化终端动销 [1][2] - 理顺产品价值链,红坛、透明装等主要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2] - 社会库存持续降低,终端动销量高于经销商进货量 [2] 新品合作与市场表现 - 与胖东来联名推出"酒鬼·自由爱",7月19日上市首日引发抢购热潮 [1][4] - 产品定价200元/瓶,综合成本168.26元,毛利率15.87%,远低于行业71.37%平均水平 [4] - 采用透明定价模式公布成本结构,优选5年以上基酒调入10年老酒,173道工序调制 [4][5] - 部分渠道出现断货,电商平台代购整箱加价100-200元仍供不应求 [4] - 胖东来创始人预估产品酒质相当于600元价位竞品,预计2025年销售额达10亿元 [5] 股价表现与市场预期 - 8月股价从47.02元上涨至63.34元,8月19日及20日连续两日涨停 [1] - 行业期待新品复制"宝丰·自由爱"年销售额5亿元的成功案例,为酒鬼酒带来商超渠道新增量 [5]
上半年净利预计下降90%,酒鬼酒:白酒市场预期仍偏谨慎
南方都市报· 2025-07-14 21:4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90 08%-93 39% [1][3] - 预计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 6亿元左右,同比下降43%左右 [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800万元-1200万元,同比下降89 72%-93 15% [3]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0246元/股-0 0369元/股,上年同期为0 3724元/股 [3] 业绩下滑原因 - 白酒行业延续深度调整态势,企业经营承压,马太效应下中小酒企压力更大 [3] - 经销商回款意愿谨慎 [3] - 公司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理顺产品价格与渠道,推进营销模式转型 [4] - 加大消费者扫码及宴席等消费端促销力度,强化终端动销 [4] - 终端动销量持续高于经销商进货量,社会库存持续降低 [4] - 主要产品"红坛""透明装"价格稳中有升 [4] - 经销端回款与实际终端动销不同频,销售费用率上升 [4] - 新品上市推广需要费用支持 [4] 改善措施 - 强化消费者购买意愿,加速终端动销 [4] - 在湖南市场及省外重点市场深化推进"扫雷行动",增加销售渠道网点数量 [4] - 开拓新渠道,包括与知名商超合作、央企业务扩展、新产品开发 [4] - 强化降本增效工作,控制成本费用 [4] 战略合作 - 公司与胖东来联名产品预计7月中下旬上市 [5] - 胖东来拥有强大品牌号召力和优质线下渠道网络 [5] - 合作有望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强化消费者培育,实现销售增长 [5] - 消息发布次日公司股价涨停 [5] 行业现状 - 白酒行业延续深度调整态势 [3] - 企业经营进一步承压 [3] - 马太效应下中小酒企压力更大 [3]
酒鬼酒业绩说明会直击:高端失守、经销商流失与转型阵痛
新浪证券· 2025-06-03 14:18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9.7%至14.23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97.72%至1249.33万元,创2015年以来新低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下滑56.78%至3171.33万元 [1] - 高端产品"内参系列"营收从2022年峰值11.57亿元骤降至2024年2.35亿元,降幅达67.06%,毛利率从91.63%降至87.71% [1] 高端产品困境 - 内参系列受挫主要受行业弱周期影响,高端白酒需求萎缩,且面临茅台1935、五粮液特曲等头部产品的价格挤压 [1] - 2024年推出的内参甲辰版试图通过换代稳价,但新老产品共存导致短期销售混乱,市场接受度尚需时间验证 [1] 库存与渠道问题 - 成品库存维持高位,主要为保障销售的"合理备货",经销商数量减少438家,反映渠道信心不足 [2] - 管理层称2024年分销率和动销率均超100%,社会库存持续下降,但投资者质疑"库存下降不到5%"的实际去化效果 [2] 经销商优化 - 2024年经销商数量从1774家缩减至1336家,重点提高经销商质量,淘汰低效客户 [3] - 保留的经销商更聚焦核心市场,与公司"聚焦湖南大本营和省外样板市场"的战略契合 [3] 渠道改革 - BC联动模式深化,消费者动销量超过终端分销量,终端分销量超过经销商进货量,"厂商协同+终端渗透"模式初步落地 [3] - 春节、端午联合湖南餐饮企业推出"买酒送团圆饭"活动,宴席场次、扫码数据显著增长,强化地域心智 [3] 战略调整 - 放弃激进全国化,转向"聚焦战略",生产三区二期工程暂缓,当前产能1.5万吨,基酒库存4.68万吨,足够支撑未来5年需求 [4] - 产品线精简,SKU压减50%,淘汰低效益包销产品,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 [4] - 湖南市场以"扫雷行动"拓展2.4万家核心终端,省外聚焦长三角、粤港澳样板市场,放弃北上广深等投入产出比低的区域 [4] 行业背景 - 酒鬼酒的困境是区域酒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缩影,高端化遇阻、全国化折戟、渠道动荡叠加消费降级 [5] - 公司当前湖南市场占有率约15%,需在次高端价格带(300-600元)抵御洋河、汾酒的进攻 [5]
酒鬼酒(000799) - 000799酒鬼酒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17:06
产能与库存 - 公司目前产能 15000 吨,生产三区二期工程项目投产后将新增 7800 吨产能 [2]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基酒库存为 46769 吨 [2] - 2024 年公司库存下降不到 5%,成品库存是为保证销售需求的合理备货,2024 年分销率和动销率均超 100%,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3] 业绩与应对举措 - 2024 年公司收入 10 多亿元,经营团队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加大消费端促销费用投入,终端动销提升,社会库存去化效果明显 [3] - 公司面临行业和自身双重调整期,管理层实施差异化和聚焦战略,聚焦湖南大本营和样板市场、核心大单品,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3] - 2025 年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强化团队作风建设,落实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系统力四方面能力的工作任务,建立五方面意识 [3] 产品相关 - 不同系列产品采用不同年份基酒制造,当前白酒行业调整期,公司采取聚焦战略精耕市场 [2] - 内参系列 2024 年收入大跌,受行业弱周期、头部企业挤压影响,且新老产品共存对内参销售有一定影响 [3] - 削减 50%的 SKU,主要是专销包销等低效益产品,已完成,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开发新品,避免同质化 [4] - 构建“2 + 2 + 2”战略单品体系,梳理产品结构,压减 SKU,实现产品结构精细化 [5] 经销商情况 - 2024 年减少四百多家经销商,原因是部分低效经销商不再续签合同,部分小型经销商受行业周期影响主动退出,目前经销商队伍质量提升、稳定性增强 [4] 营销改革 -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进 BC 联动营销模式改革,核心是费用改革,2024 年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继续推进该模式提升市场动销 [4] 市场布局与建议 - 酒鬼酒定位全国化品牌,正在布局小酒产品满足消费人群需求 [4][5] - 公司以“扫雷行动”为切入点,精耕湖南市场,拓展核心终端,增加销售网点,开展动销工作,核心单品红坛 18 占比提升,终端动销增长 [5] 政策影响与破局之道 - 公司产品销售场景中政务消费占比极小,《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司影响较小 [5] - 2025 年提升四方面能力实现销售质量提升,内参品牌战略以稳价为主,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 [5] 盈利增长点 - 发力新零售、餐饮消费、企业团购等业务渠道,挖掘增长新动能,对内降本增效提升盈利水平 [6] 行业看法 - 行业短期调整增加企业经营难度、加剧竞争,但对行业健康度提升有积极作用,酒鬼酒发挥独特优势,坚持聚焦打透策略打造差异化精品酒企 [6]
酒鬼酒业绩说明会释放积极信号 围绕高质量销售构建竞争力
证券日报· 2025-05-28 14:39
公司战略规划 - 2025年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提升品牌、产品、渠道、系统四方面能力 [2] - 品牌方面以"文化+产区"为双核,构筑差异化壁垒,强化产区、香型和文化特点 [2] - 产品方面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内参和红坛为战略单品,妙品和透明装为重点单品,内品和湘泉为基础单品 [2] - 渠道方面建设有效核心终端24000家,实行客户分类分级管理 [2] - 系统方面以"组织协同+数据智能+效率迭代"为底层基建 [2] 产能与产品 - 现有产能15000吨,生产三区二期工程投产后将新增7800吨产能 [3] - 截至2024年底基酒库存为46769吨 [3] - 不同系列产品采用不同年份基酒制造,严把产品质量 [3] - 妙品定位300-400元/瓶价格区间,计划布局全国30座城市 [3] 渠道建设 - 2024年重点提高经销商质量,淘汰低效经销商 [3] - 红坛18终端动销持续增长,宴席场次和开瓶扫码数据明显提升 [3] - 2022-2024年推行营销模式改革,核心产品终端分销量与消费者动销量大幅提升 [3] - 未来将发力新零售、餐饮消费、企业团购等业务渠道 [3] 系统优化 - 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削减专销包销等低效益产品 [4] - 根据市场反馈数据实现费用精准投放 [4] - 通过促销动销、精准供给、库存动态管理稳定产品价格 [4] 市场拓展 - 在河北邢台举办妙品上市发布会,作为全国布局第一站 [3] - 妙品采用差异化产品策略与营销模式拓展全国市场 [3]
酒鬼酒SKU压减50%,淘汰销量占比低且无增长潜力产品,称内参品牌短期不追求量大幅提升
财经网· 2025-05-27 16:40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年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 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系统力四方面能力 [1] - 品牌力方面以"文化+产区"为双核 构筑差异化壁垒 突出产区优势、香型优势和文化优势 [1] - 产品力方面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 包括2个战略单品(内参、红坛)、2个重点单品(妙品、透明装)、2个馥郁香基础单品(内品、湘泉) [1] - 酒鬼酒SKU压减50% 淘汰销量占比低且无增长潜力产品 避免同质化竞争 [1][3] - 渠道力方面建设有效核心终端24000家 实行客户分类分级管理 [1] - 系统力方面以组织协同+数据智能+效率迭代提升支撑力 [1] 产品与品牌策略 - 内参品牌战略以稳价为主 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 [2] - 正在布局小酒产品 应对湖南市场小酒类产品表现突出的趋势 [3] - 削减SKU主要是专销包销等低效益产品 已基本完成 [3] - 2024年推出内参甲辰版 新老产品共存对内参销售有一定影响 [4] - 产品覆盖全价格带 包括内参、酒鬼、湘泉三大品类 [4] 渠道与销售管理 - 2022年下半年开始推进BC联动营销模式改革 2024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3] - 核心产品终端分销量与消费者动销量大幅提升 动销量超过分销量 分销量超过经销商进货量 [3] - 分销率和动销率均超过100% 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3] - 2024年重点工作包括提高经销商质量 低效经销商不再续签 小型经销商主动退出 [4] - 经销商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稳定性增强 [4] 市场表现与展望 - 政务消费占比极小 相关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 [1] - 2024年加大消费者扫码及宴席等消费端促销费用投入 终端动销得到较大提升 [4] - 社会库存去化效果比较明显 [4] - 2025年将强化团队作风建设 以完成全年任务为目标 [4]
酒鬼酒2024年营收同比腰斩,净利润创十年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9 09:57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9.7%至14.23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97.72%至1249万元,创2015年以来新低 [1] - 2024年前两季度利润1.2亿元,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别亏损6453万元和4399万元,全年仅微盈1249万元 [2] - 2025年一季度环比扭亏,实现利润3171万元 [5] 产品分析 - 高端产品内参销售收入同比下降67.06%至2.35亿元,库存达1395吨,营收占比从25%骤降至16.55% [1][2] - 酒鬼系列贡献58.66%营收,但吨价同比下降5.8%,销售额显著下降 [3] - 低端湘泉系列逆势增长7.64%,但毛利率仅56.35%,远低于公司整体71.4%的水平 [3] - 公司计划实施"2+2+2"战略单品体系,SKU压减50%,淘汰低销量产品 [6] 渠道与费用 - 经销商数量从2023年1774家减至1336家,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34.84%降至26.01% [3] - 销售费用率从32.22%飙升至42.95%,广告宣传及市场服务费用占比达71% [3] - 每元促销费用带来的收入从2022年4.79元降至3.26元 [3] - 计划建设有效核心终端24000家,实行客户分类分级管理 [6] 行业数据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酿酒总产量同比下降1.8%至414.5万千升 [7] - 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3%至7963.84亿元,利润同比增长7.8%至2508.65亿元 [7] 经营策略 - 公司启动BC联动营销模式改革和促销费用改革,强化终端动销 [4] - 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强化团队作风建设 [6] - 梳理产品价值链,升级产品矩阵,避免同质化竞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