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集成电路晶圆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约四成 中芯国际市值能否突破万亿元大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1:2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 [1] -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8% [1]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174.18亿元,同比增长26.5% [1] - 晶圆销售量468.2万片(折合8英寸),同比增长19.9% [1] - 晶圆平均售价6482元,较上年同期6171元提升5% [1] 产能与运营状况 - 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3] - 总体产能利用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3] - 四季度行业传统淡季不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 [5]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销售额排名第二 [2] - 行业头部效应持续强化,少数企业主导市场的业态将长期存在 [1][2] - 通过产能扩张、工艺研发和产业链协同构建行业壁垒 [2] 下游需求动态 - 生成式AI、智能终端芯片、自动驾驶芯片成为增量核心动能 [3] - 消费电子领域呈现渐进式换机需求释放 [3] - 汽车电子领域出现触底反弹信号,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3] 战略规划与展望 - 紧盯全年业绩增长、新应用场景开发及重要项目建设 [4] - 持续深耕晶圆制造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4][5] - 2025年全年目标为超过可比同业平均值 [5]
2025晶圆代工产业格局、技术突破与中国力量
材料汇· 2025-08-28 23:29
晶圆代工行业概述 - 晶圆代工是半导体产业中专门从事晶圆制造生产而不涉及设计的核心环节,接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委托制造[1][14] - 产业链上游包括半导体材料、设备及设计服务,中游为晶圆代工加工服务,下游为封装测试及消费电子、半导体、光伏电池等终端应用领域[1][18] - 制造工艺分为先进逻辑工艺(侧重线宽缩小)和特色工艺(优化器件结构),按制程可分为14nm以下的先进制程和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1][22][27] 行业发展优势与挑战 - 国产化趋势明显,国内企业技术提升和政策扶持推动市场份额增长[37] - AI、HPC和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驱动增长,推动先进制程研发和成熟制程稳定应用[38] - 面临地缘政治不稳定、龙头先发优势显著、关键材料依赖(如日本信越化学和JSR占全球光刻胶市场72%)及良率问题等挑战[42] 产业市场现状 - 半导体销售额与费城半导体指数反映行业处于景气周期,费城半导体指数通常领先销售额1-2个季度[44] - 全球晶圆厂产能持续增长,从2024年3150万片/月(8英寸当量)增至2025年3370万片/月,增长率分别为6%和7%[3][47] -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2025-2030年预计以9% CAGR增长,2030年总额超1万亿美元,服务器、数据中心与存储领域受益AI发展,预计18% CAGR增长至3610亿美元[4][50] - 竞争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台积电占60%市场份额,中芯国际2024Q1市场份额提升至6%排名第三[54][56] - 成熟制程到2027年中国大陆以47%份额主导,先进制程中国台湾以71%份额主导[52] 中国大陆主要参与企业 - 中芯国际是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制造业领导者,2024年营业收入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5][60][62] - 华虹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特色工艺平台覆盖最全面,2024年营业收入143.88亿元[5][64][65] - 晶合集成2022年液晶面板驱动芯片代工领域全球市占第一,2024年营收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8][67] - 芯联集成聚焦功率器件、MEMS、BCD、MCU四类技术平台,AI领域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营收65.09亿元[9][69][70] 技术发展趋势 - 全球产能持续扩张,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台积电2025Q1占晶圆代工2.0市场35.3%份额[79] - 3nm/2nm工艺主导高端市场,台积电3nm收入占比从2024Q1的9%增长至2025Q1的22%,2nm计划2025年下半年量产[87][93] - 先进制程需求激增,成熟制程竞争加剧,价格承压[91] - 2nm工艺基于GAAFET架构,相比N3E工艺性能提升10%-15%,功耗降低25%-30%,晶体管密度超3亿个/平方毫米[93] - 封装与制程协同发展,CoWoS等先进封装技术成为创新关键推动因素[96]
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8% 共销售晶圆802万片
证券时报网· 2025-03-27 20:54
文章核心观点 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公司把握行业上行周期积极经营,分析了业务收入结构,指出地域发展情况及挑战,还给出2025年经营指引 [1][2][3][4]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 [1]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99亿元,同比下滑23.3% [1] - 2024年毛利率18%,产能利用率85.6% [1]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约人民币3534亿元,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94.8万片 [1] - 2024年销售晶圆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802.1万片,较2023年增加36.7% [1] - 2024年销售晶圆平均售价为人民币6639元,2023年为人民币6967元 [1] 行业市场情况 - 2024年半导体市场整体复苏,终端产品市场企稳回升,新兴市场需求扩张 [2] - 全球半导体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中长期向好 [2] - 各领域应用设备智能化需求上升,市场活力恢复,产业链环节回暖 [2] 公司经营举措 - 2024年在管理、队伍、降本增效、技术、市场等方面采取创新举措 [2] - 把握在地制造需求,识别客户增量品类,响应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组合 [2] - 聚焦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提供平台技术支持与设计服务 [2] - 夯实短期经营基础,着眼长期产能布局 [2] 公司业务收入结构 应用分类 - 2024年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消费电子、互联与可穿戴、工业与汽车业务占代工收入比例分别为27.8%、16.6%、37.8%、10.0%和7.8% [3] - 2023年上述对应业务占收入比例分别为26.7%、26.7%、25.0%、12.1%和9.5% [3] 地区分类 - 2024年中国区、美国区和欧亚区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4.6%、12.4%和3.0% [3] - 2023年相应占比分别为80.1%、16.4%和3.5% [3] 地域发展情况 - 近地产业链建设成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 [3] - 中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在多领域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需求依赖进口,与全球头部企业有差距 [3] - 新一轮科技创新推动下,行业成长空间大 [3] 公司经营计划 - 2025年除人工智能高速成长外,各应用领域需求持平或温和增长,下半年有不确定性,同业竞争激烈 [4] - 外部环境无重大变化时,2025年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同业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