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批次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保险发展驶入“快车道”:前三季度保费激增30%,有望迎来历史性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21:30
市场增长与驱动因素 - 2025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显著跑赢行业平均水平[1][11] - 截至2024年底,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2] - 政策与产业双驱动,七部门出台新政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保险体系[1] 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 2025年3月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首次明确未来5年科技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发展目标[5] - 2025年9月政策加码,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范围,该机制自2015年试点以来已累计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4][5] - 深圳、上海等地出台地方方案,上海引入“沪科积分”探索精准定价,深圳研究拓展低空经济、智能驾驶等新赛道保险[6] 产品创新与案例实践 - 2024年6月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全国首个药品研发中试环节保险共保体“药研保”,单项目可获得百万元级风险覆盖[8] - 2024年8月推出全国首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研发专属保险“智研保”,首次将技术方案缺陷和原材料缺陷纳入保障范围[8] - 2024年9月推出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专属保险“机智保”,支持按天、周、月投保[9] 行业挑战与发展瓶颈 - 科技保险风控、定价难题是制约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缺乏历史数据积累导致定价困难[2][3] - 科技企业核心资产转向数据、算法、专利等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和损失计量缺乏成熟范式[3] - 保险公司特定领域专业人才储备有限,无法制定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2] 风险管理与科技赋能 - 头部机构推动风险管理体系迭代,中再产险推出国产汽车芯片、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定价模型[11] - 平安产险借助数字工具构建科技企业风险评估体系,其网络安全保险定价工具已累计提供超过19亿元风险保障[11] - 行业深度运用数字化手段输出风险减量管理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精准支撑[1] 市场基础与未来机遇 - 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1][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为科技保险提供丰厚土壤[12]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商业航天催生前所未有的责任风险和技术失效风险保障需求[10]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正联合起草保险业支持科创有关文件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43
政策动向 - 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科技部等起草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文件 [1] - 文件旨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1] 险资与科创企业契合性 - 险资具有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特点 与科创企业对穿越周期的需求天然匹配 [1] - 险资平均负债久期和科技企业平均研发周期均在10至15年之间 相互比较契合 [1] - 险资可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为科创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资支持 [1] - 险资直接投资科技类企业已达数千亿元 [1] 新兴产业保险需求 - 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具身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迫切需要更丰富、更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覆盖面更广更深 风险保障需求将扩面升级 [1] - 首台(套)、首批次保险已支持创新项目3000多个 [1] - 先进制造领域的装备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智能驾驶和数字领域的网络安全等都需要适配的保险保障 [1] 保险业与汽车业协同 - 保险业承保新能源汽车超过4000万辆 [2] - 保险业通过梳理137个赔付率偏高车型的赔付情况 帮助车企优化相关设计 [2] - 签署保险业与汽车业合作备忘录 将推进保险车型综合分级制度建设、促进车险科学定价、改进汽车设计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 [2] 科技拓展保险服务外延 - 科技可链接保险业和相关产业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2] - 通过与商务领域合作建立二手车信息服务平台 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二手车交易信息不对称痛点 [2] 科技提升保险服务质效 - 在农业保险、农房保险、巨灾保险等领域 积极运用卫星、无人机、风险模型等科技手段提升承保、查勘、理赔服务效率 [2] - 在健康险、养老险等领域 发挥第三方服务作用 加大"可穿戴设备+大模型"等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客户提供主动健康管理建议 [2]
“十四五”保险业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中国证券报· 2025-10-21 04:17
行业规模与资产增长 - 原保险保费收入2024年达5.70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6% [1]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截至2025年6月末达36.23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7% [1] - 保险业总资产截至2025年8月末突破40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2% [1] 风险保障与服务实体经济 - 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3] - 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持创新应用项目3600个 [1][3] - 车险累计承保机动车超16亿辆次 [1] 资金运用与资本市场 -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5.4万亿元,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85% [1][4] - 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三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试点规模合计2220亿元 [4] - 保险资金通过债权、股权等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投向国家战略领域 [4][5] 民生保障与专项业务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1][4]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4] - 行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4] 监管与行业发展质量 - 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7.8%,较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首年末提升 [2] - 监管推动车险综合改革、"报行合一"、个人营销体制等多项改革 [2] - 行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深化转型,增强长周期、跨周期经营管理能力 [5]
为科技金融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3
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 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和项目建设 [1]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吸引社会资金 [1] - 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支持产业整合 [1] - "十四五"以来银行业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6500亿元 [2] 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 银行推出"科创贷""积分贷"等产品解决企业资金难题 [1] - 提供首台(套)保险、中试险等增强企业创新底气 [1]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对科技型企业精准服务能力 [3] 机制优化与风险分散 - 完善知识产权评估、流转体系破解质押融资难题 [2] - 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引导社会资本 [2] - 保险业以共保体方式为重点领域提供风险保障 [2]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机构需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发展金融科技 [3] - 加强数据共享服务"潜力股"和"硬科技"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