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期中国国债

搜索文档
“1时代”债市:交易员追逐0.25BP的波段收益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16:59
随着利率持续走低,朱广生发现,波段交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息差不断收窄,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债券投资部门进行 波段交易的频次明显增加。而且,需要交易员更加敏锐地捕捉 市场的短期波动,把握每一个可能的获利机会。 作者:蔡越坤 封图:图虫创意 "赚0.25BP(基点)就跑!"这是朱广生在2025年以来债券交易工作日的真实工作写照。朱广生所 说的"跑",就是卖出债券。 自2025年上半年起,"AAA"级城投债收益率降至"1时代"已成常态,相比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50~ 100BP。7月10日,作为资产定价之锚的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1.6570%,30年国债收益率在2% 之下。 随着利率持续走低,朱广生发现,波段交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息差不断收窄,为了获取更多的 收益,债券投资部门进行波段交易的频次明显增加。而且,需要交易员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的短期 波动,把握每一个可能的获利机会。 主要配置债市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等资管产品,收益率也在下行。经济观察报记者发 现,1年期(国有大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1.20%左右,3年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1.55%附近。 货币型基金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已下滑至1.3 ...
流动性投放加码增强我国债市“定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8
海外债市波动加大 - 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突破5%整数位 5月19日最高报5 04% 5月22日进一步攀升至5 15%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同期升至4 63% [1] - 日本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 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跌至2 5倍(2012年以来最差) 30年期和40年期收益率分别升至3 20%和3 68% [2] - 美债利空因素包括穆迪下调评级 拍卖遇冷 财政赤字担忧 减税法案风险 日债波动主因供需失衡与央行购债需求缺失 [2] 中国债市稳健表现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窄幅震荡于1 68%-1 72% 30年期收益率稳定在1 86%-1 89%区间 [3] - 人民银行实施宽松政策 5月15日降准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 5月23日加量续做5000亿元MLF(连续第三个月加量) [3] - 机构预计资金面将保持均衡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期或维持1 65%-1 70%区间波动 [4] 全球流动性趋势 - 美日国债同步拍卖遇冷反映全球流动性趋紧 长期限债券收益率上行形成共振 [2][3] - 中国债市与海外低关联度特征凸显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配置选择 [1]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8:27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月7日出台的金融增量政策("5·07"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与2023年"9·24"政策相比,A股反应更克制:5月7日-8日上证综指每日涨幅不足1%,累计涨幅仅2%,而"9·24"政策后上证综指六连涨累计涨幅达27%[4] - 债券市场呈现"买消息、卖兑现"特征:10年期中债收益率从年初1.6%反弹至5月9日的1.6351%,高于政策公布前水平[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 - 中美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显著: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中国间接融资占比70%-80%,导致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不同[10] - 美国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低利率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降至0附近,刺激股市财富效应;中国长债收益率下行(如2023年12月10年期中债收益率降35基点)但未能有效提振股市风险偏好[10] -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综合负债成本1.8%与10年期中债收益率1.6%倒挂,加剧资产荒和债券市场波动[12]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2024年广义赤字率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13] - 针对关税冲击推出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政策:包括"一企一策"纾困、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升+优惠费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14] - 4月中国对非美市场出口强劲增长(东盟+20.8%、拉美+17.3%、非洲+25.3%),抵消对美出口下降21%的影响,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1%[16] 政策空间与后续方向 - 央行强调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0.5个百分点降准超常规但0.1个百分点降息属常规操作[9] - 财政政策储备工具包括: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扩围"两新"政策、加码"两重"建设、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15] - 建议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必要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6]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丨汇海观涛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44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07"增量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不低于甚至超出市场预期,属于落实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利好兑现 [1][3] - 政策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创设结构性工具 [3] - A股对"5·07"政策反应克制,上证综指两日累计涨幅不足2%,而去年"9·24"政策后六连涨累计达27%,主因本次政策已在预期内 [3][6] 货币政策与传导机制 - 中国金融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占比70%-80%),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低于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难以通过财富效应提振经济 [8][9] - 银行净息差下行与不良贷款倒挂,导致银行加大债券配置,10年期中债收益率一度跌破1.6%,加剧资产荒和市场波动 [10] - 央行强调需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健康性,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避免过度宽松引发系统性风险 [10]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财政政策明显靠前发力,一季度新增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广义赤字率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至8.4% [11] - 针对关税冲击,政策强化外贸企业金融纾困(应贷尽贷)、优化出口信用保险(快赔预赔)、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 [12] - 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加码"两新""两重"建设,并研究行业救助政策以应对关税影响 [13][14] 经济数据与外部环境 - 中国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但对非美市场(如东盟、拉美、非洲)出口增长17%-25%,带动整体出口增速达8.1% [14] - PPI连续30个月同比下降,接近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纪录,GDP平减指数连续10季度负增长,反映通缩压力持续 [7] - 中美重启经贸磋商,双方有意降低高关税,为政策调整提供时间窗口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