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2英寸晶圆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688347,一度大涨超18%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1 10:2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日股价大幅高开 盘中最高涨幅超18% 收盘涨幅收窄至7.10% [2] - 当日成交额达31.60亿元 换手率为8.89% [2][3] - 主力资金净流出7.41亿元 其中特大单净流出8.98亿元 大单净流入1.57亿元 [3] 收购交易方案 - 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97.4988%股权 [3] - 交易对方包括控股股东华虹集团等4名交易对手 [3] - 标的公司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总额为75.80亿元 [3]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3] 战略协同效应 - 双方均拥有65/55nm及40nm制程代工工艺技术平台 [4] - 交易将提升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 实现工艺平台深度互补 [4] - 通过研发资源整合可加速技术创新迭代 提升逻辑工艺与特色工艺领域竞争力 [4] - 整合管控将实现供应链管理、工艺平台及定制设计的一体化 [4] 预期效益 - 交易将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并增厚利润 [4] - 通过降本增效实现规模效应 提升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 [4] - 共同构建覆盖更广泛应用场景的技术规格与服务体系 [4]
晶合集成,筹划港交所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29 18:01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拟发行H股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以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并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2] - 发行H股旨在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和拓宽融资渠道 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 尚需股东会及监管机构批准 [2] - 华勤技术以现金受让力晶创投持有的6%股权(约1.2亿股) 转让单价19.88元/股 总对价约24亿元 交易后成为第四大股东并承诺36个月内不减持 [5][6]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收入92.49亿元(同比增长27.69%) 净利润4.82亿元(同比增长304.65%) [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1.98亿元(同比增长18.21%) 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9.07%) 归母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77.61%) [4] -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7.05亿元(同比增长31.65%) 主营业务收入51.30亿元 [4] 业务与技术进展 - 55nm/90nm/110nm/150nm制程节点分别贡献主营业务收入10.38%/43.14%/26.74%/19.67% 40nm制程开始贡献营收 [4] - 产品应用领域收入占比:显示驱动芯片(DDIC)60.61% 图像传感器(CIS)20.51% 电源管理芯片(PMIC)12.07% 微控制器(MCU)2.14% 逻辑芯片(Logic)4.09% [4] -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实现批量生产 28nm逻辑芯片持续流片 55nm堆栈式CIS全流程生产 55nm逻辑芯片及110nm MicroOLED芯片小批量生产 [5] 研发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95亿元(同比增长13.13%) 占营业收入比例13.37% [5] - 研发人员1,924人(占员工总数35.03%) 新获发明专利139项及实用新型专利42项 累计专利达1,177项 [5] 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 全球晶圆代工营收排名第九(2024年第四季度) 中国大陆企业排名第三 [2] - 液晶面板显示驱动芯片代工市占率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2] 战略合作与协同效应 - 华勤技术入股旨在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 探索产业投资及业务合作可能性 [7] - 华勤技术作为智能终端ODM全球龙头 与公司存在芯片需求协同 未来可能拓展至机器人等新兴终端合作 [7]
华虹公司收购12英寸产线兑现承诺 二季度营收净利双增市值1358亿
长江商报· 2025-08-19 07:5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旗下华虹五厂控股权 解决IPO承诺的同业竞争问题 [2][5] - 标的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65/55nm和40nm工艺产线对应股权 目前处于分立阶段 [2][5] -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正与华虹集团及大基金二期等接洽 股票自8月18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5][6] 产能与技术布局 - 华虹五厂为12英寸产线 若交易完成将大幅提升公司12英寸产能 [3][6] - 华虹五厂建于2011年 系中国大陆首座12英寸晶圆厂 工艺覆盖65/55nm至40nm节点 [6] - 公司现有产线包括三座8英寸厂(合计月产能17.8万片)及两座12英寸厂(华虹七厂/九厂) [7] - 华虹集团旗下华虹六厂专注28nm先进逻辑工艺 由上海华力集成电路运营 [8]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营业收入5.66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 环比增长4.6% [3][9] - 同期归母净利润795.2万美元 同比增长19.2% 环比大幅增长112.1% [3][9] - 晶圆代工收入占比95.6%达5.41亿美元 其中12英寸收入占比59%(3.34亿美元)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 [10] - 产能利用率达108.3% 反映供不应求状态 [4][11] 战略意义与市场影响 - 交易兑现大股东IPO承诺 体现对特色工艺晶圆代工行业的信心 [6] - 12英寸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收购将助力差异化工艺深化及业绩增长 [6][10][12] - 公司为"A+H"两地上市企业 当前市值约1358亿元 交易公告前一日股价大涨11.35% [3][7]
A股千亿市值芯片巨头,官宣重磅收购!明起停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1:58
公司动态 - 华虹公司拟收购华虹五厂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交易方式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并配套募集资金[1][3] - 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上海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等[3]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4] 产能与技术 - 华虹五厂为12英寸产线,收购将大幅提升公司12英寸晶圆代工能力[1] - 2025年Q2公司折合8英寸总产能44.7万片,产能利用率108.3%,环比上升5.6个百分点[6] - 无锡新12英寸产线产能爬坡推动12英寸营收占比从上年同期48.7%提升至59.0%[6][7] 财务表现 - 2025年Q2 12英寸晶圆营收3.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2.33亿美元显著增长[7] - 截至8月15日公司股价78.5元/股,总市值1357.6亿元,年内累计上涨68.93%[9] - 8月15日单日股价涨幅达11.35%[2] 市场战略 - 公司实施"China for China"策略应对海外IDM厂商竞争,2025年上半年晶圆代工供不应求[5] - 通过特色工艺技术突破和产品组合丰富,实现从产能规模到技术生态的全面升级[6] - 交易推进体现大股东履行承诺的担当,也显示对特色工艺晶圆代工行业的信心[3]
明日停牌!900亿芯片巨头,突发大消息!已提前暴涨,4.7万股东嗨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8-17 18:39
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 华虹公司正在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华力微控股权,同时配套募集资金 [2] - 本次交易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收购标的为华力微所运营的与华虹公司在65/55nm和40nm存在同业竞争的资产(华虹五厂)对应的股权 [2] - 交易意向方包括上海华虹集团、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等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8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2] 华力微注入承诺 - 华虹公司在2023年8月科创板上市时承诺,三年内将华力微注入公司 [3] - 按照承诺,华力微将在2026年8月7日前注入华虹公司 [4] 近期股价表现 - 近一个月华虹公司股价震荡上涨,8月15日大涨11.35%,报收78.5元/股 [1] - 最新市值为936亿元 [1] - 截至一季度末股东户数超4.7万 [1]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108.3%,环比提升5.6个百分点 [5] - 二季度营收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4.6% [5] - 归母利润0.8亿美元,同比增长19.2%,环比增长112.1% [5] - 毛利率10.9%,盈利能力增强 [5] - 毛利超预期原因:产能利用率提高、成本控制见效、销售价格止跌 [5] 未来展望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收入持续增长,主要来源于9厂产能爬坡 [6] - 7厂12英寸产线将为9厂爬坡提供支持 [6] - 下半年毛利预计保持在10%~12%水平 [5] - 价格有望实现个位数增长,部分二季度价格调整将在三四季度显现 [5]
24亿元引入新股东,晶合集成拟H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4 14:34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计划H股上市以深化国际化战略布局 加快海外业务发展 提升综合竞争力及国际品牌形象 优化资本结构并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2] - 引入华勤技术作为战略股东 通过协议转让6%股份(120,368,109股) 转让价格19.88元/股 总价约24亿元 [6][7] - 股权变动后力晶创投持股比例从19.08%降至13.08% 华勤技术持股6% 旨在优化股权结构并引入产业投资者 [7] 技术能力与产品应用 - 主要从事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 已实现150nm至55nm制程平台量产 40nm高压OLED显示驱动芯片小批量生产 28nm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 [2] - 具备显示驱动芯片(DDIC) 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CIS) 电源管理芯片(PMIC) 微控制器芯片(MCU) 逻辑芯片(Logic)等工艺平台技术能力 [2] - 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 平板显示 安防 汽车电子 家用电器 工业控制 物联网等领域 [2]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跻身全球第九大晶圆代工厂商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53亿美元 环比增长2.6% [3][5] - 全球晶圆代工行业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364亿美元 环比下降5.4% 公司逆势增长主要因接获急单且投片产出增加 [3][5] - 当季全球市场份额0.9% 排名第九 前十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97% [5] 股东与合作伙伴 - 华勤技术为专业智能硬件研发设计及制造平台 服务消费电子 数据中心 汽车电子 工业等行业客户 [7] - 业务涵盖智能终端 高性能计算 汽车及工业产品 AIoT等智能硬件产品 [7]
广州超级IPO来了
投资界· 2025-05-13 15:35
公司概况 - 粤芯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实现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填补了大湾区芯片制造空白 [2][4] - 公司采用"定制化代工"策略,专注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5G等领域,产品良率达97%以上 [5] - 三期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实现月产8万片12英寸晶圆,其中三期达产后年产值约40亿元 [5] 核心人物与创业背景 - 创始人陈卫为中山大学校友,曾任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和上海华虹宏力,拥有30余年行业经验 [4] - 创业动机源于广州缺乏大型芯片制造项目,旨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4] - 公司18个月即完成从建厂到量产的全流程,创下"湾区速度" [4][5]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2021年获得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投创业、华登国际等机构投资 [8] - 2022年完成45亿元融资,既有股东认购超60%,引入广汽、上汽、北汽等产业资本 [8] - 2023年变更为股份公司,2024年启动IPO辅导备案,由广发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2][6] 区域产业影响 - 公司带动15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广州开发区,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10] - 广东省已形成广深珠为核心、佛莞协同的"3+N"格局,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占全国18% [13] - 大湾区各市密集出台产业政策,如深圳计划2025年半导体产值突破2500亿元 [13] 行业竞争格局 - 珠三角曾因制造环节薄弱落后于长三角,现通过粤芯等项目加速追赶 [12] - 广州黄埔区定位集成电路产业核心区,南沙重点发展宽禁带半导体全产业链 [12] - 大湾区正吸引半导体投资从长三角向珠三角转移,产业活跃度显著提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