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

搜索文档
招商银行(03968):2025年二季度基本面稳健,盈利实现增长(买入)
光大证券· 2025-09-02 17:00
投资评级 - 招商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54.42港元 [5][6] - 农业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6.09港元 [7][8] - 邮储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6.35港元 [10][12] - 工商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7.15港元 [13][14] - 建设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8.95港元 [15][17] - 光大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3.98港元 [18][19] - 三生制药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38.20港元 [20][22] - 龙湖集团维持持有评级 目标价下调至9.52港元 [23][27] 银行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 较一季度下降2.1%显著回升 [5][6] - 农业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 一季度增长2.2% [7][8] - 邮储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8% 较一季度下降2.6%明显改善 [10][12] - 工商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 较一季度下降4%显著改善 [13][14] - 建设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 较一季度下降4.0%明显改善 [15][17] - 光大银行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8% 一季度增长0.3% [18][19] 银行财务指标 - 招商银行资产质量保持优秀 但上半年净息差有所收窄 [5][6] - 农业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32% 较2024年末下降10个基点 [7][8] - 邮储银行6月底净息差1.70% 较2024年末下降17个基点 [10][12] - 工商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30% 较2024年末下降12个基点 [13][14] - 建设银行二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增长 [15][17] - 光大银行净息差预计将继续下降但资产质量保持较好 [18][19] 估值分析 - 邮储银行H股交易于0.55倍2025年预测市净率 估值仍具吸引力 [11][12] - 工商银行资产质量改善且估值具有吸引力 [13][14] - 建设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估值仍具吸引力 [16][17] - 光大银行当前估值便宜 [18][19] 三生制药业绩表现 - 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0.8%至43.6亿元人民币 调整后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2.1%至13.6亿元人民币 [20][22] - 特比澳、EPO和益赛普等传统产品销量下滑 蔓迪因新产品上市销售强劲 [20][22] - 辉瑞将启动707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三生制药将在2025年ESMO大会公布707治疗结直肠癌的II期数据 [21][22] - 目标价上调因DCF模型滚动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10.6%更新至9.7% [21][22] 龙湖集团业绩表现 - 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5.4%至588亿元人民币 完成2025财年预测的55.9% [23][26] - 毛利率收窄7.9个百分点至12.6% 主要因开发地产毛利率从7.4%收缩至0.2% [23][26] - 投资物业毛利率从75.4%扩大至77.7% [24][26] - 核心净利润同比下降70.9%至13.8亿元人民币 开发地产板块录得26亿元人民币亏损 [24][26] - 2025-27年核心每股收益预测下调30.1-33.8% 目标价下调5% [25][27] 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7.7% 收报25617点 [1] - MSCI中国指数年内上涨30.2% 收报84点 [1] - 韩国KOSPI指数年内上涨31.0% 收报3143点 [1] 大宗商品表现 - 黄金价格年内上涨32.4% 收报3476美元/盎司 [2]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年内上涨102.3% 收报2017点 [2] - 布伦特原油年内下跌5.4% 收报68美元/桶 [2]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9月3日汽车销售年化总量1640万辆 高于预期的1600万辆 [3] - 美国9月4日ADP就业人数增加104千人 高于预期的60千人 [3] - 美国9月4日ISM非制造业指数50.1 略低于预期的50.5 [3] - 美国9月5日非农就业人数增加73千人 低于预期的78千人 [3]
三生制药(01530):存量业务平稳,创新药拾级而上
华泰证券· 2025-09-02 15:1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6.32港元[1][5][7] 核心观点 - 公司迈入发展新阶段 存量产品贡献稳定现金流 创新药陆续上市形成新增长点[1] - 与辉瑞就707达成授权协议 合作总金额超60亿美元 首付款12.5亿美元海外市场+1.5亿美元国内市场选择权[3] - 基于SOTP法给予公司1015亿元估值 其中存量业务227亿元 在研&新药496亿元 707 BD首付款72亿元+风险调整后里程碑221亿元[5][12] 财务表现 - 1H25收入43.6亿元(-1% yoy) 归母净利13.6亿元(+25% yoy) 经营性归母净利11.4亿元(+2% yoy)[1] - 特比澳收入23.7亿元(-4% yoy) 市场份额63%领先 EPO收入4.5亿元(-12% yoy) 蔓迪收入6.8亿元(+24% yoy) 三生国健收入6.4亿元(+7.6% yoy)[2]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4/28/30亿元(+398%/-73%/+6% yoy)[5] 研发进展 - 1H25研发费率12.6%(+1.8pct yoy) 研发费用5.5亿元(+15% yoy)[4] - 有序推进约30个在研项目 包括5个NDA&ANDA 9个临床III期 6个临床II期 10个临床I期&IND[4] - 重点管线包括705(PD-1/HER-2)/706(PD-1/PD-L1)/SSS59(MUC17/CD3/CD28)/SPGL008(B7H3/IL-15)等肿瘤在研 626(BDCA2)/627(TL1A)等自免在研[4] 合作与临床 - 辉瑞预计2025年对707开启海外III期以及ADC联用I/II期临床[3] - 首付款有望2025年内确认 辉瑞2Q25业绩会披露BD首付款将影响全年业绩[3] - 全球临床进展有望逐步提升707的市场潜力与估值空间[3] 估值分析 - 采用SOTP估值法 存量业务基于可比估值法给予10x PE(可比公司均值15x)[12][13] - 在研&新药基于DCF估值 WACC取8.6% 永续增长率取2%[12] - 707海外估值使用首付款+风险折价的里程碑[12] 市场表现 - 当前收盘价29.96港元(截至9月1日) 市值728.71亿港元[8] - 52周价格范围5.47-35.30港元 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10.88亿港元[8] - BVPS为6.80人民币[8]
三生制药(01530):将和辉瑞密切讨论III期方案,抗体平台在研新分子值得关注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02 12:33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OUTPERFORM)[2] - 目标价 HK$43.70 [2] 核心观点 - 三生制药与辉瑞就 SSGJ-707(PD-1/VEGF)达成全球授权协议,获得 12.5 亿美元首付款和 1.5 亿美元额外款项,后续还有双位数梯度分成和辉瑞 1 亿美元普通股认购 [4] - 公司抗体平台在研新分子(如双抗/三抗品种)进展积极,包括 705(PD-1/HER2)、706(PD-1/PD-L1)、SSS59(MUC17/CD3/CD28)和 SPGL008(B7H3 抗体-IL15 融合蛋白) [5][7] - 2025H1 收入 43.6 亿元(-0.8%),归母净利润 13.6 亿元(+24.6%),经调整归母净利润 11.4 亿元(+2.1%) [3] - 成熟产品特比澳销售额 23.7 亿元(-4.2%),EPO 销售额 4.5 亿元(-11.7%),曼迪销售额 6.8 亿元(+24.0%),CDMO 收入 1.0 亿元(+76.1%)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A 收入 91.08 亿元(+17%),归母净利润 20.90 亿元(+35%) [2] - 2025E 收入预测 186.29 亿元(+105%),归母净利润 89.15 亿元(+326%) [2] - 2026E 收入预测 109.02 亿元(-41%),归母净利润 24.87 亿元(-72%) [2] - 2027E 收入预测 127.98 亿元(+17%),归母净利润 30.18 亿元(+21%) [2] - 毛利率 2024A 为 86.0%,2025E 提升至 92.5% [2] - ROE 2024A 为 12.3%,2025E 升至 38.2% [2] 在研产品管线进展 - SSGJ-707(PD-1/VEGF):将与辉瑞密集讨论 III 期方案,优先考虑肺癌、结直肠癌及泌尿系统肿瘤适应症,并探索与辉瑞 ADC 联合治疗 [4] - 705(PD-1/HER2 双抗):中国开展 II 期临床试验,美国 IND 获 FDA 批准 [5] - 706(PD-1/PD-L1 双抗):中美双报,开展用于晚期实体瘤的 II 期临床试验 [5] - SSS59(MUC17/CD3/CD28 三抗):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 FIC 分子,降低 CD3 亲和力并增加 CD28 信号,已获 IND 批准并处于 I 期研究 [7] - SPGL008(B7H3 抗体-IL15 融合蛋白):对 Treg 细胞无作用,已获 IND 批准并处于 I 期研究 [7] 未来催化剂 - SSGJ-707 辉瑞更新开发计划及开展单药/联合临床试验(2025H2-2026H1) [10] - 柯拉特龙递交 NDA(2025) [10] - IL4R 单抗递交 NDA(2026) [10] - 在研双抗/三抗分子(SPGL008、SSS59、706、705)潜在数据读出(2025H2-2026) [10] - IL-5 单抗递交 NDA(2026-2027) [10] 估值方法 - 使用经风险调整的贴现现金流(DCF)模型,基于 WACC 10.0% 和永续增长率 3.5%,得出目标价 43.7 港元/股 [9][11]
被体育界围剿的嗑药奥运,是富豪们的一盘大棋
36氪· 2025-06-18 09:02
增强运动会概述 - 增强运动会(Enhanced Games)将于2026年5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首届比赛 包含田径、游泳和举重三个项目 [2] - 赛事鼓励使用兴奋剂 提供标准化药物计划包括睾酮酯类、类固醇、生长激素和EPO 覆盖两个12周的用药周期 选手也可自定义药物方案 [4] - 赛事奖金丰厚 单项冠军25万美元 打破世界纪录额外奖励100万美元 未获成绩选手也有出场费 目前已有900多位运动员表达参赛意向 [6] 参赛选手案例 - 希腊游泳名将克里斯蒂安·格科洛梅夫在增强运动会试赛中以20.89秒打破50米自由泳纪录 [8] - 澳大利亚退役选手詹姆斯·马格努森使用官方兴奋剂套餐后称感觉回到18岁 体能显著提升 [10] 体育界反应 - 国际奥委会与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强烈谴责增强运动会 称其背叛体育精神 [12] - 国际泳联紧急通过新规 禁止支持或参与增强运动会的人员参加其赛事和活动 包括运动员、教练和管理人员 [13] - 其他单项赛事联合会也大多强烈谴责或威胁驱逐参赛者 [15] 赛事背后的资本 - 创始人阿隆·德索萨与硅谷大佬彼得·蒂尔关系密切 蒂尔是赛事投资人之一 投资了多个生物技术初创企业 [20] - 其他金主包括币圈大佬巴拉吉・斯里尼瓦桑、企业家克利斯汀・安格梅尔和沙特王子哈立德·本·阿尔瓦利德 均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 [22] - 特朗普家族通过1789 Capital向增强运动会提供资金 小唐纳德·特朗普公开站台 该公司同期还投资了处方药销售平台BlinkRx [24] 人体增强药物市场 - 美国30%受访者曾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 用于提神和增强记忆力 [26] - 类固醇类药物在美国学生中流行 2003年超30万8至12年级学生使用 主要用于增肌 [28] - 人体增强药剂市场规模2024年达53亿美元 预计年增6% 2031年达80亿美元 [30] 历史背景与争议 - 20世纪初体育界普遍使用药物 如"士的宁"和"安非他命" 导致多起运动员猝死事件 [38][40] - 民主德国系统性使用类固醇 导致运动员出现严重健康问题 如骨质疏松和肝功能损伤 [42] - 增强运动会未证明药物安全性 不展示长期健康风险 体育界禁药共识基于历史教训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