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比澳
icon
搜索文档
三生制药(01530) - (1)与辉瑞就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订立的许...
2025-07-24 19:18
协议与交易 - 公司与辉瑞就PD - 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 - 707)许可协议于2025年7月24日生效[2][7] - 选择权协议已生效,集团将收到不超1.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期权金及行权金[3][8] - 2025年7月24日交易时间后,公司与辉瑞订立认购协议[4][9] 认购股份情况 - 辉瑞有条件同意认购31,142,500股认购股份,认购价每股25.2055港元,总额约7.85亿港元[4][9] - 31,142,500股认购股份相当于公告日期现有已发行股本约1.30%[4][14] - 31,142,500股认购股份相当于经发行及配发认购股份而扩大之已发行股本约1.28%[4][14] - 每股认购股份的认购价比协议日期收市价折让约17.09%,比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市价折让约15.47%[5][16][17]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估计均约为7.85亿港元[5] - 公告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399,776,412股[14] - 认购股份总面值为311.425美元[14] 资金用途 - 约6.28亿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80%)用于丰富产品管线研发布局及改善生产设施[27] - 约1.57亿港元(占所得款项净额20%)用于其它一般公司用途[27] 完成条件与限制 - 完成须待公司和辉瑞保证属实准确、联交所批准认购股份上市买卖、许可协议生效条件达成等条件达成或豁免[21] - 仅完成日期起6个月内,辉瑞向联营公司以外方转让股份须提前30天书面通知公司[20] 股权结构变化 - 完成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2,430,918,912股[29] - 完成后辉瑞持股31,142,500股,占比1.28%[29] - 部分股东完成后持股占比有变化,娄竞博士占比不变[29] 其他 - 发行认购股份毋须股东批准,将根据一般授权发行及配发[22] - 认购股份发行及缴足股款后,与已发行股份享有同等地位[23] - 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特比澳、益比奥等[26] - 董事认为认购事项公平合理,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28] - 公司过去12个月未进行涉及发行证券的集资活动[30] - 公司将向联交所申请批准认购股份上市及买卖[31] - 认购事项未必会进行,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买卖股份时需谨慎[31] - 股东授予董事发行、配发及处置至多479,916,282股股份的一般授权[33] - 最后完成日期为2025年12月31日,或订约方书面协定的其他日期[34] - 股份每股面值为0.00001美元[34]
每月金股七月研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港股进入交易顺畅期
交银国际· 2025-07-02 14:24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处于多重利好共振窗口期,科技板块有望成下一轮上涨引擎,当前适度拥挤度为投资者提供配置窗口,待催化条件满足,港股有望向趋势性上涨转换 [2][3][4] 市场要点 - 港股呈盘整巩固态势,完成宏观影响修复,在新消费、医药板块推动下,恒生指数逼近年内3月高点,此轮上涨得益于关税不确定性降温、人民币汇率企稳和港元流动性充裕,但因地缘和关税因素,涨势呈结构性 [2][5] - 外部环境趋于稳定,地缘因素可控,关税谈判暂停提供缓冲期,短期内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可能性低,关税不确定性或推迟弱化,特朗普政策重心切换降低外部政策冲击可能性 [5][6] - 流动性环境较佳,港股市场短期内流动性充裕,虽中期难维持,但短期内为上涨提供动力,新股上市活跃注入新投资主题和情绪催化剂 [5][6] - 风险情绪改善和流动性充裕为科技股上涨提供基础,核心科技板块经调整后拥挤度适度偏低,向上弹性大,仅待叙事主题催化 [5][6] 金融行业(中国太保) - 亮点为预计7月股票市场受益于外部环境改善,建议关注非银板块滞涨标的,首推中国太保,因其估值偏低、经营风格稳健、资产负债匹配较好 [9] - 股价催化剂包括资产负债匹配好、经营风格稳健、受益于股票市场向好、长债收益率企稳、当前估值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10] 房地产行业(领展) - 亮点为2025年业绩好于预期,股息同比增长约4%,股息率高,认为北上消费影响可控,公司未来两至三年可维持稳定派息,中证监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和美联储降息是评级重估催化剂 [16] - 股价催化剂包括香港最低工资调升带动商户生意上升、香港社区购物受北上消费影响可控、利率下行减少利息成本、中证监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联储局有降息概率 [21] 科技行业(豪威集团) - 亮点为豪威集团是可最大化受益于半导体供应链国产化和智能驾驶需求上升的标的之一,市盈率低于行业中位数和历史平均,预计2025/26年每股基本收益为3.98/5.25元人民币,目标价对应39倍2025/26年平均市盈率 [24] - 股价催化剂包括汽车CIS收入有望超手机CIS收入、智能手机CIS量价有增长空间、积极布局新兴市场CIS领域、公司有望受益于政策支持和国产化 [27][31] 互联网行业(腾讯) - 亮点为长青手游流水创新高,多款新游有望上线缓和《MDnF》高基数影响,端游收入预计双位数增长,AI加持下广告业务增速好于行业,云服务恢复双位数增长,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9.6%,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现价对应2025年17倍市盈率有估值提升空间 [34] - 股价催化剂包括重点新游定档、长青游戏流水超预期、股东回馈持续、AI应用落地有突破 [37] 汽车行业(小鹏汽车) - 亮点为4月小鹏中国内地销量35,045辆,连续6个月超3万,产品矩阵完善,得益于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2025年1季度单车毛利率10.5%且环比改善,2季度ASP和毛利率有望改善推动公司向盈亏平衡迈进 [40] - 股价催化剂包括新品持续发布、毛利率持续改善 [44] 医疗行业(三生制药) - 亮点为特比澳适应症拓展、替代竞品潜力大、仿制药竞争有限,蔓迪销售有望长期增长,公司引进产品拓宽消费医疗产品线,自研平台与辉瑞达成授权协议,目标价对应23%潜在涨幅,当前股价对应核心业务估值投资性价比显著 [47] - 股价催化剂包括特比澳新适应症获批、707海外开发有进展、多款在研产品有望上市、自研平台有更多license - out交易预期 [48] 消费行业(泡泡玛特) - 亮点为2025年2季度以来,海外市场在核心IP新品带动下延续爆发式增长,公司IP产品热度上升,具有丰富IP储备,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有望带动整体利润率改善和业绩增长 [54] - 股价催化剂包括核心IP在海外持续破圈、新IP热度攀升、新品类推动产品矩阵升维、7月中旬或发布上半年盈利预告 [58] 新能源行业(协鑫科技) - 亮点为公司颗粒硅生产现金成本下降,成本优势扩大,折价收窄,盈利优势凸显,1Q25成为多晶硅行业首家EBITDA转正企业,随着欧盟碳关税实施,盈利优势将继续扩大,目前市账率仅0.6倍,低估明显 [61] - 股价催化剂包括供给侧改革或行业整合计划落地、颗粒硅折价继续收窄、钙钛矿和电子级多晶硅资产IPO取得进展 [65]
港股异动 | 三生制药(01530)涨超5% 公司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 即将迎来创新产品收获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6-23 15:24
股价表现 - 三生制药(01530)股价上涨5 53%至21 95港元 成交额达7 85亿港元 [1] 核心产品特比澳 - 特比澳是全球唯一获批用于CIT适应症的特异性升板药物 被指南重点推荐 [1] - 竞争格局良好 中短期内仿制药上市可能性较小 定价压力有限 [1] - 2023-24年医保谈判解除CIT适应症报销范围 纳入儿童ITP适应症 但医保支付标准保持不变 [1] - 预计2024-26年产品销售CAGR达11% 长期销售峰值将达到70亿元人民币 [1] - 仍是公司未来三年业绩的最大驱动力之一 [1] 创新管线进展 - 截至1Q25 公司在研产品数量达30个 其中12款有望在2025-27年获批上市 [2] - 覆盖血液/肿瘤、自免、肾科、皮肤/代谢四大潜力领域 [2] - 2025年5月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协议 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60 5亿美元 [2]
三生制药(1530.HK):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 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 首予买入
格隆汇· 2025-06-21 10:19
核心品种特比澳 - 特比澳是全球唯一获批用于CIT适应症的特异性升板药物,指南重点推荐,持续替代IL-11类竞品,销量市场份额增长潜力大[1] - 竞争格局良好,中短期内仿制药上市可能性小,定价压力有限,2023-24年医保谈判解除CIT适应症报销范围并纳入儿童ITP适应症,但医保支付标准不变[1] - 预计2024-26年特比澳销售CAGR达11%,长期销售峰值将达70亿元,是未来三年业绩最大驱动力之一[1] 蔓迪及消费医疗布局 - 蔓迪销售长期增长逻辑清晰,预计峰值达25亿元,驱动因素包括中国内地脱发人群超2.5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市场天花板高[2] -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营销策略强化品牌认知,新剂型、新包装和周边产品完善,为品牌打开新市场[2] - 消费医疗产品线拓宽,引进柯拉特龙乳膏剂Winlevi(痤疮)和司美格鲁肽(减重),未来2-3年内上市,借助蔓迪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快速放量[2] 创新管线及BD出海 - 创新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1Q25管线在研产品达30个,12款有望2025-27年在中国内地获批,覆盖血液/肿瘤、自免、肾科、皮肤/代谢四大领域[3] - 2025年5月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协议,交易总金额最高达60.5亿美元,MNC背书验证自研平台能力[3] 财务及估值 - 预测2024-26年收入/净利润CAGR分别为10%/15%(剔除合作收入),特比澳、蔓迪等大单品持续增长叠加新品种放量驱动[3] - 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27.0港元,对应20.7倍2025年市盈率(剔除707 BD首付款影响)和1.4倍2025年PEG[3] - 公司从传统大单品主导转向新品迭代+出海驱动,未来估值中枢有较大上调空间[3]
交银国际:首予三生制药(01530)“买入”评级 目标价27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0 09:34
公司业绩与估值 - 预测2024-26年收入/净利润CAGR分别为10%/15%(剔除合作收入后)[1] - 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27.0港元,对应20.7倍2025年市盈率和1.4倍2025年PEG[1] - 公司处于从传统大单品转向新品迭代+出海驱动的关键节点,估值中枢有较大上调空间[1] 核心产品特比澳 - 特比澳是全球唯一获批用于CIT适应症的特异性升板药物,竞争格局良好且中短期内仿制药上市可能性小[2] - 2023-24年医保谈判解除CIT适应症报销范围并纳入儿童ITP适应症,但医保支付标准保持不变[2] - 预计2024-26年特比澳销售CAGR达11%,长期销售峰值将达到70亿元[2] 蔓迪与消费医疗布局 - 预计蔓迪长期销售峰值将达到25亿元,中国内地脱发人群超2.5亿且呈年轻化趋势[3] -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营销策略强化品牌认知,新剂型、新包装和周边产品持续完善[3] - 引进柯拉特龙乳膏剂Winlevi®和司美格鲁肽,有望在未来2-3年内上市并快速放量[3] 创新管线与BD合作 - 截至1Q25在研产品达30个,其中12款有望在2025-27年在中国内地获批上市[4] - 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SSGJ-707达成授权协议,交易总金额最高可达60.5亿美元[4] - 创新管线覆盖血液/肿瘤、自免、肾科、皮肤/代谢四大领域,将推动产品多元化[4]
三生制药(01530):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首予买入
交银国际· 2025-06-19 17: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三生制药(1530 HK),给予买入评级 [3][4][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核心大单品长期空间可观,创新研发成果即将集中落地,公司正从传统大单品主导业绩转向新品迭代+出海驱动长期增长,未来估值中枢有上调空间 [4][8] - 预测公司2024 - 26年收入/净利润分别录得10%/15%的CAGR(剔除合作收入后),基于DCF模型,给予目标价27.0港元,对应20.7倍2025年市盈率(剔除707 BD首付款影响)和1.4倍2025年PEG [8] 各部分总结 股份资料 - 52周高位24.00港元,52周低位5.52港元,市值50,583.82百万港元,日均成交量26.88百万,年初至今变化252.80%,200天平均价10.52港元 [6] 财务数据一览 |年结12月31日|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收入(百万人民币)|7,816|9,108|19,236|11,283|12,193| |同比增长(%)|13.8|16.5|111.2|-41.3|8.1| |净利润(百万人民币)|1,549|2,090|8,631|2,813|3,005| |每股盈利(人民币)|0.64|0.86|3.60|1.17|1.25| |同比增长(%)|-19.0|35.8|317.4|-67.4|6.8| |市盈率(倍)|30.9|22.8|5.5|16.7|15.7| |每股账面净值(人民币)|5.75|6.44|9.35|10.26|11.24| |市账率(倍)|3.42|3.05|2.10|1.91|1.75| [7] 投资亮点 - 核心品种特比澳2024年销售额达51亿元,2020年以来CAGR达16%,2024年升板类药物销量市占率34.3%、销售额市占率66.6%,预计未来三年销售放量,最终峰值70亿元 [11] - 消费医疗类品种蔓迪2024年销售额13.4亿元,2020 - 24年CAGR达38%,预计销售长期增长,最终峰值25亿元,引进的柯拉特龙乳膏剂Winlevi®和司美格鲁肽有望未来2 - 3年上市 [12] - 自研平台产品出海潜力获验证,与辉瑞的PD - 1/VEGF双抗授权协议总金额60.5亿美元,截至1Q25在研产品30个,12款有望2025 - 27年获批,预计已上市和近商业化品种峰值销售超百亿 [13] 核心产品分析 特比澳 - 全球唯一商业化rhTPO产品,2005年上市,2017年纳入医保,2024年新增儿童ITP适应症,收入从2017年9.75亿元增至2024年50.62亿元,CAGR达26.5%,2024年末销量市占率34.3% [24][25] - 专利到期后无仿制药上市,技术壁垒和生产难度高,外围专利延至2030年,短期内受仿制药冲击概率有限 [32] - CIT适应症市场地位稳固,全球及中国内地癌症化疗患者群体扩大,rhTPO治疗CIT起效快、安全性高,使用率逐年提升 [33][38][40] - ITP适应症覆盖人群持续扩大,是成人ITP二线推荐、儿童ITP理想药物,已覆盖成人及儿童ITP患者 [41][45] - 适应症持续拓展,CLDT患者基数大,可治疗药物少,特比澳是唯一临床后期rhTPO药物,III期临床研究达预设主要终点 [46][47] 重组人促红素 - EPO控制红细胞生成,ESAs分三代,中国内地需ESAs治疗患者基数大,已上市rhEPO药物使用成本低,是临床首选 [48][50][51] - 三生制药的益比奥和赛博尔为rhEPO,分别于1998年、2002年上市,覆盖多种适应症,2024年末合计占内地rhEPO市场42%份额 [53][54] - 布局长效促红素领域,SSS06已递交上市申请,SSS17进行II期临床试验,预计S06一年内获批,峰值销售超10亿元 [57][58] 蔓迪 - 中国内地脱发人群基数大且年轻化,AGA患病人数多,米诺地尔是AGA主要治疗药物,安全性高 [60][63][64] - 蔓迪是米诺地尔酊剂,2001年上市,2024年销售额13.4亿元,2019 - 24年CAGR达39.8%,渗透率低,有市场拓展空间 [67] - 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不同包装规格、新剂型及周边产品,夯实竞争优势 [71] - 采用线下+线上营销模式,预计2024 - 27年销售收入CAGR达10%,长期峰值25亿元 [74] 益赛普 - TNF - α抑制剂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患者群体基数大且增长 [76][77] - 益赛普2005年上市,2017年纳入医保,市场竞争激烈,2020年降价,集采后销售额回暖,预计未来销售收入保持3 - 5%温和增长 [81][82][86]
三生制药(1530.HK):BD出海金额创纪录 ASCO数据表现亮眼
格隆汇· 2025-06-08 02:08
核心观点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SSGJ-707海外权益授权,总金额最高达61.5亿美元(含1亿美元战略入股),创本土双抗出海重磅纪录 [1] - SSGJ-707在ASCO公布的II期数据显示,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鳞癌/非鳞癌客观缓解率分别达75%/64%,疾病控制率97%,3级以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仅24.1% [1] - 此次合作体现公司双抗平台的临床价值,未来将持续聚焦肿瘤、自免及肾科等高需求领域创新药开发 [1] 事件 - 5月20日,三生制药将PD-1/VEGF双抗SSGJ-707的全球(不包含中国内地)权益授予辉瑞,总交易金额最高可达60.5亿美元(含12.5亿首付款,最多48亿美元潜在付款),以及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 [1] - 辉瑞同时以1亿美元战略入股三生制药 [1] - 6月1日,三生制药在ASCO会议上发布SSGJ-707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II期研究数据,83例患者中鳞癌ORR为75%,非鳞癌ORR为64%,PD-L1 TPS≥50%患者ORR为77%,总体疾病控制率达97% [2] 产品与技术 - SSGJ-707是三生制药基于专有CLF2专利平台开发的PD-1/VEGF双抗,采用天然IgG4结构,无ADCC和CDC效应 [3] - 全球仅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单抗一款PD-1/VEGF双抗上市,SSGJ-707进度全球排名第二,已进入III期临床 [3] - SSGJ-707在结直肠癌II期试验中单药ORR达33.3%,联合化疗ORR为36.3% [4] 临床数据 - SSGJ-707单药一线治疗PD-L1+ WT NSCLC的II期数据显示,10mg/kg Q3W剂量组最常见TRAEs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蛋白尿等 [3] - SSGJ-707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ALK WT NSCLC的II期试验中,非鳞癌和鳞癌ORR分别为58.3%和81.3%,3级以上TRAE发生率仅8.9% [4] 辉瑞布局 - 辉瑞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获得四款已上市ADC药物(Adcetris、Padcev、Tivdak、Polivy)及16条临床后期ADC+I/O联用管线 [4][5] - 辉瑞未来可能探索双抗联合ADC疗法,如SSGJ-707与Nectin-4 ADC联用,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和克服免疫逃逸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4.21亿元、118.17亿元、132.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04亿元、27.88亿元、32.71亿元,对应PE为20、17、15倍 [6]
三生制药(01530.HK):与辉瑞就SSGJ-707达成授权 创新价值弹性兑现
格隆汇· 2025-05-24 01:52
与辉瑞合作 - 公司与辉瑞签署协议,独家授予其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 [1] - 公司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1] - 公司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 [1] - 辉瑞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公司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 [1] SSGJ-707研发进展 - SSGJ-707的II期临床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其在NSCLC患者的治疗上获得了优异的ORR和DCR,具有best-in-class潜力 [2] - 2025年4月SSGJ-707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适应症为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 [2] - SSGJ-707已针对该适应症开展III期临床研究,并已获得FDA的IND批准 [2] - SSGJ-707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也在推进中 [2] 其他在研管线 - SSS06用于慢性肾衰竭(CRF)贫血,其NDA已于2024年7月获受理 [2] - 608(IL-17单抗)针对斑块状银屑病的NDA已于2024年11月获受理 [2] 存量品种表现 - 特比澳作为公司第一大单品,2024年医保谈判成功零降价续约并新增儿童ITP适应症,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2] - 促红素双品牌、益赛普、赛普汀及蔓迪等产品稳步增长,进一步贡献公司现金流 [2] 合作项目 - 公司2024年与众多药企达成创新合作,例如HER2 ADC、克立福替尼、口服紫杉醇等,有望抬升公司业绩天花板 [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为23.28、26.12、29.38亿元,EPS为0.97、1.09、1.23元/股 [1] - 当前股价对应PE为9.3、8.3、7.4倍 [1]
三生制药(01530.HK):707重磅BD授权辉瑞 公司发展迈向新征程
格隆汇· 2025-05-24 01:51
核心交易 - 三生制药将SSGJ-707除中国内地外的全球权益授予辉瑞,保留中国内地权益并授予辉瑞中国商业化选择权 [1] - 交易条款包括12.5亿美元不可退还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两位数百比分的梯度销售分成 [1] - 辉瑞将以30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认购公司1亿美元普通股 [1] 产品管线进展 - SSGJ-707在II期临床中显示显著抗肿瘤活性和良好安全性,具备同类最佳潜力 [2] - 国内正在推进4项II期临床研究,覆盖NSCLC、mCRC及妇科肿瘤等适应症 [2] - 近期登记了头对头帕博利珠单抗的III期临床研究 [2] - 口服紫杉醇、司美格鲁肽、Her-2ADC等引进品种具有大单品潜力 [3] - 实体瘤TCE三抗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实体瘤CD28共刺激TCE三抗 [3] 现有业务表现 - 特比澳作为第一大单品2024年医保谈判未降价,打开成长空间 [2] - 促红素新适应症纳入医保,覆盖千万人群潜在市场 [2] - 蔓迪泡沫剂填补敏感人群用药空白,巩固雄秃领域领先优势 [2] 财务预测 - 预计SSGJ-707海外销售峰值85亿美元,国内50亿人民币,合计贡献500亿市值 [4] - 现有业务20亿+利润按15倍PE对应300亿市值,目标市值合计约800亿元 [4] - 上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99.1/44.7亿元,2027年预测51.7亿元 [4]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4.5/9.9/8.5倍 [4]
三生制药(1530.HK):授权辉瑞重磅交易落地 看好707具有BIC潜力
格隆汇· 2025-05-24 01:51
授权合作 - 三生制药与辉瑞签署协议,独家授予辉瑞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 [1] - 三生制药保留SSGJ-707在中国内地的开发、生产、商业化权利,并可能授予辉瑞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选择权 [1] - 三生制药将获得12.5亿美元不可退还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以及最高可达48亿美元的开发、监管批准和销售里程碑付款 [1] - 公司还将根据授权地区的产品销售额收取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销售分成 [1] - 辉瑞将于协议生效日认购三生制药价值1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 [1] SSGJ-707潜力 - SSGJ-707是三生制药基于CLF2专利平台开发的靶向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抑制PD-1和VEGF双靶点 [2] - II期临床阶段性分析数据显示,SSGJ-70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上获得了优异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 [2] - 无论单药还是与化疗联用,SSGJ-707均展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良好的安全性,具有best-in-class潜力 [2] - SSGJ-707已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适应症为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 - SSGJ-707已获得FDA的IND批准,并正在推进结直肠癌、妇科肿瘤等领域的临床研究 [2] 公司创新管线 - 公司创新管线有30个在研品种,多个产品/适应症已处于上市申请阶段,创新管线迎来收获期 [2] - 核心产品特比澳、蔓迪在2024年继续实现稳健增长及适应症/剂型扩展 [3] - 2024年公司达成4项合作,包括司美格鲁肽、紫杉醇口服溶液、苯磺酸克立福替尼、HER2 ADC,继续拓展商业化版图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2.44亿元、127.52亿元、147.31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5.75亿元、34.13亿元、41.02亿元 [3] - 对应EPS分别为3.57元、1.42元、1.71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