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80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算力产业情报大览:大厂算力项目验收存在「潜规则」;明星AI公司大量囤卡后卖卡回血;万卡集群项目「烂尾」;
雷峰网· 2025-06-24 16:51
大厂A算力项目验收潜规则 - 大厂A的H800项目验收周期因租赁方关系亲疏出现分化 关系密切的租赁方验收周期短 普通合作方则面临流程拖延 [1] - 验收延迟导致算力租赁方资金负担加重 以128台服务器项目为例 进度晚一个月将延迟1000万资金进账 [1] 互联网大厂算力租赁策略对比 - 大厂T沿用涨价前成本基准报价 导致订单流标 租赁企业承接后面临亏本风险 [2] - 大厂Z采购H20服务器报价130万元但附加RoCE组网需求 每台成本增加数万元 压缩合作方利润 [2] - 大厂A因AI需求迫切报价最具竞争力 但需把握算力紧缺窗口期争取议价权 [2]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政策动态 - 国家数据局发布《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算力并网技术要求》等7项技术意见征求意见稿 截止时间2025年7月6日 [3] - 算力网调度逻辑类似南水北调 但因智算中心建设方复杂且消纳方有限 集中调度难度更大 [4] 算力项目审批与落地现状 - 非节点地区大型集群申报存在"三不批":没客户、没IDC证书、绿电不达80% 南方区域申请难度尤其高 [5] - 有明确订单且能带来地方价值的项目仍可通过必要性论证建设 如北京某大厂大同项目 [5] 人工智能企业算力动态 - 上海某AI"四小龙"企业储备超5万张GPU 总算力达20000PetaFLOPS 但传出出售算力硬件消息 [6][7] 阿里东莞凤岗智算项目困境 - 某厂为拿下阿里万卡集群订单收尽市面H800芯片 但因集群搭建公司能力不足导致项目"烂尾" [8] 英伟达芯片市场行情 - H20禁售后价格曾剧烈波动 现趋稳 市场更青睐H200因性能更高且项目申报流程适配 [9] 算力项目包销乱象 - 中部某航空产业园算力项目宣称有包销方 但算力资源仍在市场流通 显示包销协议可能出问题 [11] 互联网大厂智算中心投资 - 某互联网大厂在江苏投资超100亿建设H100/H20推理智算中心 头部大厂普遍增加算力投资 [12] 智算中心补贴机制 - 算力券补贴达20%-40% 如每台每月10万客户仅付6万 绿电指标常被消纳方计入报价压低租金 [15]
国产AI芯片,补位英伟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4 21:18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变化 - 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管制正在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英伟达为规避制裁两度"自降"芯片性能但仍面临H20被禁考验 [1] - 国产芯片厂商借势崛起,寒武纪2025年一季度营收激增42倍至11.11亿元,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启动千亿级重组 [1] 英伟达中国市场困境 - 英伟达为应对美国出口管制先后推出A800/H800和HGX H20等定制芯片,但H20仍被2024年4月新禁令限制 [4][5]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2024年营收171.08亿美元(同比+66%),但H20受限导致55亿美元减记,预计二季度收入减少80亿美元 [6][7] -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四年前95%降至50%,公司表示将不再把中国市场纳入收入和利润预测 [7][8] 国产AI芯片崛起 - 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元(+65.56%),2025Q1营收11.11亿元(+4230%),连续两季盈利 [10]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24亿元(+50.76%),净利润5.06亿元(+75.33%),2025Q1合同负债增长258%至32.37亿元 [13] - 中国AI Server市场本土芯片占比预计从2024年约37%提升至2025年40%,2027年自给率或达82% [15][16] 产业链整合加速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战略重组,合并市值超4000亿元,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 [19] - 中科曙光2024年服务器销量26.54万台,重组后将加强在政务、金融等关键行业的芯片应用 [19][20] - 国内AI芯片市场形成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寒武纪等"一超多强"格局,壁仞科技等新锐企业加速布局 [18] 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 - 阿里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5年资本支出将占收入低两位数百分比 [15] - 各级政府人工智能支持政策显著提振产业链信心,推动国产芯片从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突破 [21][22]
21调查|补位英伟达!国产AI芯片的破茧之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21:15
美国政府AI芯片出口管制影响 - 美国政府层层加码的AI芯片出口管制正在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1] - 英伟达为规避制裁两度"自降"芯片性能(A800/H800、HGX H20/L20/L2),但H20仍被禁,中国市场营收前景蒙上阴影 [2][4][5] - 英伟达2024自然年中国区营收达171.08亿美元(同比+66%),但最新限制导致其减记55亿美元费用,预计二季度H20收入减少80亿美元 [6][7][8] - 英伟达CEO黄仁勋称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不再将中国市场纳入收入预测 [8] 国产AI芯片崛起 - 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元(同比+65.56%),2025年Q1营收11.11亿元(同比+4230.22%),连续两季度盈利 [9] - 寒武纪存货达27.55亿元(环比+10亿元),预付款9.73亿元(同比+374%),反映订单预期强劲 [9]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24亿元(同比+50.76%),合同负债32.37亿元(较2024年末+258%) [11][12] - 中国AI Server市场本土芯片占比预计从2024年约37%提升至2025年40%,2027年自给率或达82% [15] 产业链重构与整合 - 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形成"一超多强"格局,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新锐加速布局 [16]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战略重组,合并市值超4000亿元,强化芯片设计+服务器集成协同 [18] - 中科曙光2024年服务器销量26.54万台,重组后将聚焦高端芯片研发及政务、金融等领域规模化应用 [18][19] 市场需求与政策驱动 - 阿里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5年资本支出将占收入低两位数百分比 [14][15] - 政策支持加速国产替代,AI算力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全面自主可控 [8][20][21] - 国产厂商技术突破+生态协同推动中国在全球AI市场地位提升 [20][21]
闹剧结束,英伟达年底股价将回升
36氪· 2025-05-13 12:55
股价表现与估值 - 自4月6日以来公司股价上涨34% 尽管4月15日提交8-K报告后出现7%抛售 但分析师认为股价仍被低估 [1] - 自4月15日公告发布后股价继续上涨5% [6] - 公司股价低于同行 在多数估值比率上低于AMD 2024年和2021年反向股票分割未影响估值比率 [7] - 估值数据显示公司P/E为38.9 P/FCF为45.9 P/OCF为43.6 P/S为21.4 EV/Sales为212 EV/EBITDA为131.55 [9] 中国市场动态 -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禁止A100/H100对华出口 2022年7月10-Q报告显示约4亿美元潜在销售受影响 但公司随后推出合规芯片A800/H800 未造成实际收入损失 [3] - 2023年10月公司开发三款新芯片(H20/L20/L2) 2024年初发布 H20售价较华为Ascend 910B低10%以上 [3] - 2024年Q1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订购价值超160亿美元H20芯片 超过分析师对2024全年H20销售额120亿美元的预测 [7] - 预计2024年销售100万块H20 GPU将带来120亿美元收入 可能是2024年Q2以来利润率下降的原因 [3] 政策与行业环境 - 特朗普政府撤销原定5月15日生效的AI扩散规则 缓解半导体行业不确定性 [7] - 半导体行业可能面临25%关税 若高于此水平可能影响公司定价能力 [12] - Meta将资本支出预期从600-650亿美元上调至640-720亿美元 可能因预期AI加速器成本增加 [12] 业绩与目标 - 分析师重申强力买入评级 预计月底业绩将超Q1预期 年底目标价150美元 [3][10] - 股价从历史高点回落主要受外部因素(关税/出口管制)驱动 而非内部事件 [3] - 中国市场GPU销售导致的利润率下降是主要担忧 H20售价较低可能是2024年中期以来利润率下降的主因 [12]
闹剧结束,英伟达年底股价将回升
美股研究社· 2025-05-12 18:48
当然,这对英伟达来说最终不是什么大事。该公司后来于2022年11月 发布了 A800/H800芯片,作 为一种合规的变通方案,以重新夺回大中华市场。这4亿美元的潜在收入损失从未完全实现。此外, 2023年10月,英伟达开始开发三款新芯片(H20、L20和L2),旨在符合出口管制规定。这些芯片 于2024年初发布,到当年第一季度末, 有报道 称,与华为的Ascend 910B相比,H20芯片的售价 便宜了10%以上。 自4月6日 以来,英伟达(NASDAQ:NVDA) 的股价仍然上涨了 34%,尽管该公司 在 4 月 15 日提 交了 8-K 报告 ,此前该公司宣布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将 其 H20 GPU 出口到中国。 8K发布后7%的抛售并没有让分析师感到丝毫担忧。从估值角度来看,分析师仍然认为英伟达相对 于其自身历史表现以及与其最接近的同行(尤其是AMD)而言被低估了。从价格走势来看,这张图 表看起来尤其有吸引力。以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分析(怀疑论者可能会觉得好笑)。 总体而言,分析师重申强力买入评级,并预计该公司本月底的业绩将超过第一季度,尽管H20 GPU 对华出口存在一些波折。年底前150美元的目标价是 ...
三个月三度来华:黄仁勋穿上了西装,力争中国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1 07:04
撰 文 / 周 洲 设 计 / 赵昊然 来 源 / Bloomberg,by Catherine Thorbecke;NIKKEI,by Ryohtaroh Satoh 在美国宣布禁售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之后,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紧急来华。 4月17日,现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黄仁勋罕见地脱下了皮衣,换上西装,以示规格与重视。 这是继1月春节年会、3月商务洽谈后,黄仁勋三个月内第三次来华。 皮衣黄变身为西装黄的背后,是他在贸易战的压力下对中国市场的力争。 中国区贡献了英伟达全球13%的营收,约171亿美元(1245亿元人民币),且过去三年增速超过 495%。中国市场在其数据中心业务中占比约20%—25%。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大公司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同时,英伟达与理想汽车、长 城汽车、极氪、小米、比亚迪等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汽车芯片方面有合作。 黄仁勋表态称:"中国是英伟达战略版图的支柱。" 对奉行"粗糙的公平"经营理念的黄仁勋来说,如何在混乱的政治局势、敏感的行业竞争中实施平衡 术保证业务增长,是极大的考验。 与此同时,被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伤到的盟友日本,由丰田汽车、日 ...
三个月三度来华:黄仁勋穿上了西装,力争中国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23:08
撰 文 / 周 洲 与此同时,被特朗普的关税闪电战伤到的盟友日本,由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组成的财团 ASRA正在牵头讨论下一代汽车芯片的标准化设计,并希望在2029年3月前完成,欲在一片乱局中 抢回丢失的汽车智能化机会。 设 计 / 赵昊然 来 源 / Bloomberg,by Catherine Thorbecke;NIKKEI,by Ryohtaroh Satoh 在美国宣布限制专供中国市场的H20芯片之后,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紧急来华。 4月17日,现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黄仁勋罕见地脱下了皮衣,换上西装,以示规格与重视。 这是继1月春节年会、3月商务洽谈后,黄仁勋三个月内第三次来华。 皮衣黄变身为西装黄的背后,是他在贸易战的压力下对中国市场的力争。 中国区贡献了英伟达全球13%的营收,约171亿美元(1245亿元人民币),且过去三年增速超过 495%。中国市场在其数据中心业务中占比约20%—25%。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大公司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同时,英伟达与理想汽车、长 城汽车、极氪、小米、比亚迪等车企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以及汽车芯片方面有合作。 黄仁勋表态称:"中国 ...
成本降低20%!蚂蚁集团用国产芯片训练AI
国芯网· 2025-03-25 12:46
蚂蚁集团AI技术突破 - 蚂蚁集团成功使用国产芯片(包括阿里巴巴和华为)结合混合专家(MoE)机器学习方法训练AI模型,成本降低约20% [1] - 测试结果显示该技术性能可媲美英伟达H800芯片 [1] - 虽然仍在使用英伟达芯片,但最新模型主要依赖AMD及中国国产芯片替代方案 [1] 技术开源与行业影响 - 蚂蚁集团开源Ling系列模型框架及训练策略,推动国产AI技术普惠化 [1] - 此举可降低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入局门槛 [1] - 在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限制背景下,该突破说明中国基本已突破美国半导体制裁 [1] 公司回应 - 蚂蚁集团回应称针对不同芯片持续调优以降低AI应用成本 [1] - 表示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将逐步通过开源分享成果 [1]
速递|蚂蚁集团突破技术封锁:国产芯片助力AI训练成本直降20%,性能媲美英伟达H800
Z Finance· 2025-03-24 17:50
蚂蚁集团AI技术突破 - 公司正采用中国制造的半导体技术开发AI模型训练方案 有望将成本降低20% [1] - 与阿里巴巴及华为合作推进基于国产芯片的混合专家(MoE)模型训练 性能媲美英伟达H800芯片 [1] - 最新模型已主要转向AMD及国产芯片替代方案 减少对英伟达产品的依赖 [1] 技术竞争力与行业影响 - 模型在部分基准测试中超越Meta Platforms表现 若属实将为中国AI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研究成果证明中国企业通过本土化方案突破技术封锁 应对美国出口管制 [1][2] - 与英伟达战略形成对比 后者坚持开发更高端GPU而非成本削减 [2] 成本优化与模型性能 - 使用高性能硬件训练1万亿token成本约635万元人民币 优化方案可降至510万元 [3] - Ling-Lite模型(168亿参数)在英语测试优于Meta Llama 中文测试超越DeepSeek同类模型 [4] - Ling-Plus模型达2900亿参数 规模显著但低于GPT-4.5(1.8万亿)和DeepSeek-R1(6710亿) [4] 应用场景与业务布局 - 计划利用Ling系列模型为医疗健康和金融领域提供AI解决方案 [4] - 收购好大夫在线医疗平台 强化医疗健康AI服务布局 [4] - 旗下拥有智能生活助手"智小宝"和AI金融咨询服务"马小财" [4] 技术挑战 - 模型训练面临稳定性问题 硬件或结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错误率显著上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