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搜索文档
一季度GDP增长6%,成都经济实现“开门红”
第一财经· 2025-04-24 20:56
经济总体表现 - 一季度成都地区生产总值5930.3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分别高于四川省和全国0.5和0.6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 [1] 支柱产业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 [3]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7%、25.4%、24.7%、22.7% [3] - 汽车产量20.2万辆,增长26.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5.5万辆,增长409.1% [3] - 电子信息产业1-2月增加值增长16.8%,位居五大先进制造业之首,一季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2.7%,智能手表产量165万个,增长90.8% [5] 汽车产业动态 - 吉利星愿3月批发销量超3万辆,领克计划将日产量从750-800台提升至1000台,预计全年产量翻番至20万台 [5] - 成都聚集28户整车企业及超1000户零部件企业,包括一汽-大众、吉利、宁德时代等 [5] - 产品结构调整带动增长,新车型如吉利星愿、领克Z20等推动产能爬坡 [4][5] 电子信息产业举措 - 成都通过稳产能措施支持富士康新机型排产、德州仪器扩产,并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领域加快建圈强链 [5] - 成都发布187条电子信息产业场景机会信息,涉及金额超2000亿元,预计带动市场规模超5600亿元 [5] 消费市场表现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2.7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上年全年加快2.7个百分点 [7] - 限额以上企业互联网商品零售额396.3亿元,增长23.3%,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97.2%,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22.8% [8] - 两新政策拉动效果显著:1-2月通讯器材类增长218.3%,汽车消费奖补撬动消费超70亿元,家电数码奖补撬动超40亿元 [10]
财务自由后70后,如何消费使自己愉悦?
集思录· 2025-03-18 22:31
财务自由后的消费观念 - 核心观点是财务自由后消费应追求精神满足而非物质占有,悠闲是最奢侈的享受[1] - 70后群体普遍存在补偿性消费心理,如弥补童年物质匮乏[4]或通过慈善获得精神满足[6][12] 典型消费模式分类 资产配置类 - 一线城市房产配置需2000万起步,并投入个性化装修[2] - 年度健康管理预算10-20万用于私教服务[2] 体验型消费 - 定制化旅行成为主流选择[2][11] - 短途休闲游注重舒适度,避免高强度活动[15] - 特色美食体验受追捧,如专程赴长沙进行美食探索[11] 社交价值型 - 通过慈善行为建立社会声誉,如包圆菜场摊位引发传播效应[3] - 教育捐赠方向集中在资助寒门学子和孤儿院[12] 代际消费差异 - 70后更倾向保守消费,存在"赚钱愉悦>花钱愉悦"现象[7] - 年轻群体建议及时行乐,避免年老后刺激阈值升高[5] 消费哲学 - 愉悦感具有高度主观性,需个体探索[8][9] - 财富自由的核心价值在于选择权扩展,可同时尝试多种生活方式[9] - 过程价值被强调,财富积累过程本身能产生愉悦[10] 特殊消费形态 - 农业体验成为新选择,如自建菜园获取幸福感[14] - 数码产品消费出现政策驱动案例,利用国补升级设备[15] - 文化消费呈现两极分化,既有高雅艺术赞助[6]也有网络文学消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