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r Hand O6
搜索文档
370克!全球最轻量产灵巧手背后,人形机器人普及的关键密码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8 19:10
文章核心观点 - 灵心巧手发布的Linker Hand O6灵巧手以370克自重和50kg负载能力,为行业提供了“轻量化”与“高负载”相结合的新思路,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1][3] - 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其成本下降和技术突破正加速产业从实验室走向广泛民用 [3][17][20][22] 灵巧手行业市场与重要性 - 灵巧手占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的15%-30%,是决定机器人能否融入人类生活的关键部件 [3] - 预计2025年适配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市场空间达7亿元,2030年行业规模或将突破200亿元 [3] - 2024年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市场容量达76.01万只,市场规模17.0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超86万只,市场规模达19.21亿美元,2030年突破30亿美元 [21] 轻量化的产业逻辑与技术突破 - 降低自重对机械臂负载配置、运动稳定性及整体能耗效率有关键意义,特斯拉Optimus已将前臂减重列为后续工作重点 [4] - Linker Hand O6自重仅370克,为全球最轻量产灵巧手,面向1-1.6米身高的中尺寸人形机器人 [1][4] - 实现轻量化需在驱动系统、结构材料和功能集成间找到平衡,采用新型航空铝等材料,PEEK材料能比金属材料减重40%,镁合金密度仅为1.74g/cm³ [9][10] - 特斯拉Optimus Gen3采用“丝杠+腱绳”复合传动方案,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最大化减轻重量 [10] 高负载能力与应用场景拓展 - Linker Hand O6在370克重量下实现最高50kg的四指负载能力,突破了行业追求轻量化往往牺牲负载能力的技术难题 [13] - 高负载能力使灵巧手能参与汽车发动机等重型部件装配、应急救援移除障碍物等任务,模糊了专用机械与通用机器人的界限 [15] - 轻量化与高负载结合,已为宇树G1等人形机器人适配测试,并成为上肢假肢的理想替代方案,因370克重量接近女性手掌,能大幅减轻佩戴者负担 [7] 成本下降与商业化进程 - 过去高性能灵巧手售价动辄数十万元,英国Shadow Robot、德国SCHUNK产品售价超10万美元,交货周期6-12个月 [17] - Linker Hand O6售价仅6666元,显著降低使用门槛,得益于零件批量化和自动化生产,以及国产微型电机、丝杠等部件价格仅为国外1/5-1/3,推动成本下降50%以上 [17][18] - 灵巧手单价降至6000元级别,使其从“实验室设备”转变为“标准化零部件”,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整机成本下降,拓展工业与服务领域大规模应用 [20] 产业格局与企业竞争力 - 截至2025年7月,国内灵巧手企业数量超60家,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21] - 灵心巧手是全球唯一实现高自由度灵巧手千台量产的企业,占据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80%以上份额,月订单过千 [21] - 未来灵巧手发展将呈现技术标准化、应用场景细分、智能化升级趋势,在轻量化、高性能、低成本多维度竞争中占优的企业将赢得市场先机 [22]
IROS现场高光:傅利叶、智元、越疆、逐际动力、青瞳视觉、灵心巧手等17家头部企业精彩盘点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23 00:43
会议与行业总览 - 2025年IEEE/RSJ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国际会议(IROS 2025)在杭州举行,核心主题为“人类-机器人前沿”,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 [1] - 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软硬融合、开源协同、垂直深耕”的鲜明产业图景,技术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化、生态化的新阶段 [1] 人形机器人 - 行业超越“能否行走”的初级阶段,进入“为何人形”与“何以好用”的深层探索,价值从技术演示转向特定场景的实用效能与作为通用研究平台的开源价值 [2] - 傅利叶智能GR-3以“Care-bot”概念探索情感化交互,N1机器人则凭借完全开源战略构建全球开发者协同的硬件生态 [13][15] - 智元机器人展示“远征”、“灵犀”、“精灵”三大产品家族,实现从商用、交互到工业的全场景覆盖能力 [3][5] - 魔法原子实现高达90%的硬件自研率,其“全家族”产品矩阵通过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融合,将运动拟人度推向新高度 [10][12] - 逐际动力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Oli具备31个主动自由度,率先引入高质量模仿学习策略,实现高度拟人动作 [19][21] - PNDbotics致力于打造端到端的人形机器人平台,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训练,目标设计出能在任何未知场景下运行的通用机器人 [7][9] 核心零部件 - 机器人性能的终极边界高度依赖于底层核心部件的突破,零部件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攻克“卡脖子”环节 [31] - 高度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成为主流,显著降低整机企业研发与制造成本,加速产品迭代 [31] - 灵心巧手的Linker Hand O6灵巧手整手重量仅为370克,四指负载能力高达50公斤 [35][37] - 灵足时代的一体化关节模组RobStride系列扭矩覆盖1.5N.m至120N.m,2025年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暴涨500%,产品覆盖全球26个国家 [50][52] - 因时机器人展示其完全自主研制的微型伺服电缸与仿人五指灵巧手,LAF系列电缸集成力传感器,可实现精准力反馈与力控制 [43][45] - 橡木果机器人的Tac3D多模态触觉传感器拥有超百万像素的原始触觉分辨率与多达400个真实有效的感知触点 [47][49] - 青瞳视觉发布“具身智采系统CogniM”,旨在为研发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高精度、标准化真值数据服务 [32][34] - 坤维运动科技展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不同领域的全套六维力传感器产品,覆盖“硬件+软件+解决方案”的完整体系 [39][41] 工业机器人 - 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核心驱动力,针对特定工艺与复杂技能的专用大模型开始涌现,标志着工业机器人迈向“柔性智造”新阶段 [53] - 法奥机器人以“协作机器人普及者”与“零部件级人形机器人全栈方案Tier-1供应商”的双重身份,展示覆盖“关节模组-人形机械臂-半人形执行单元-整机”的全链条定制化解决方案 [54][56] - 越疆机器人的X-Trainer双臂遥操作AI训练平台将新场景、新任务的训练周期大幅缩短了70%,显著降至约2小时 [57][59] - 艾图智能推出国内首台适用于服装制造的人形机器人,内部搭载“缝制垂域具身大模型”,能处理各种不同材质、厚度和状态的柔性面料 [60][61][63] 其他机器人解决方案 - 零次方机器人的轮臂人形机器人ZERITH H1实现“专项场景长序列多任务连贯操作”,采用“拟人”结构,臂展达1.8米,并实现“近零延迟”的通讯 [16][18] - 智身科技展示从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整机到顶级AI平台的全链条技术实力,包括全球首个融合高精度物理与高保真视觉的仿真平台MATRiX [23][25][27] - 灵御智能的TeleAvatar遥操作机器人系统实现低于150毫秒的极低延迟,构建视觉与控制感知一体化的沉浸式操控体验 [28][29][30]
万凯新材:公司与灵心巧手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目前已完成样品的制备与测试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8:23
产品应用现状 - 灵心巧手Linker Hand O6灵巧手目前未使用PEKC材料及公司新材料 [2] - 联合实验室已完成样品制备与测试工作 [2] - 正在进行材料改性实验及注塑工艺优化以推动产业化应用 [2] 合作进展 - 公司与灵心巧手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材料研发 [2] - 当前阶段聚焦于技术完善而非规模化生产 [2]
对话灵心巧手联合创始人张延柏:机器人形态必然多元,但灵巧手是未来标配
北京商报· 2025-08-11 19:57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升级版灵心巧匠工作台和新机器人乐队 包括钢琴手LinkerHand L6(12自由度)和吉他手LinkerHand L6等型号 [2][4] - 推出全新迷你灵巧手LinkerHand O6 尺寸接近女性手掌 集成6个主动自由度和10个被动自由度 采用创新轻量化材料设计 [2][4] - 实现工业灵巧手(LinkerHand L10/L20)、通用操作灵巧手和迷你灵巧手(LinkerHand O6)的全矩阵产品覆盖 可应用于各类开放和半开放场景 [2][4] - 灵巧手最关键技术指标是自由度 高自由度产品需在有限空间内集成动力模块、感知模块和传动模块 并解决散热、耐久性、寿命、强度及重量等工程挑战 [5] 市场地位与商业表现 - 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千台量产高自由度灵巧手的公司 出货量占全球高自由度灵巧手市场80%以上份额 [2][6][11] - 主力产品LinkerHand L10和L20月出货量均保持数百台水平 售价分别为19999元和49999元 在行业中具备竞争力 [7][8] - 2024年正式推出产品后实现月订单量过千 虽存在月度波动但保持稳定订单水平 [10] - 所有产品均实现商业化量产 客户包括工业巨头(荣耀、美的、富士康)和科研机构(斯坦福大学、清华、北大) [2][7] 应用场景与行业趋势 - 工业半开放领域为主流应用场景 涉及精密装配、分拣、物流等实际应用 科研领域主要聚焦算法开发合作 [7] - 高自由度灵巧手是未来市场主流方向 因其能支持灵巧操作和泛化操作 当前行业仍深度内卷6-7自由度低端产品 [6] - 国内厂商优势在于海量应用场景需求(如食品加工领域的手撕鸡胸肉操作)提供价值锚点 推动技术落地 [11] - 灵巧手仍是机器人标配核心部件 因相比夹爪方案具有更高操作能力上限 尽管机器人形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