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2/Q

搜索文档
第一上海公司评论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7-23 15:46
公司基本信息 - 特斯拉股价332.11美元,市值1.07万亿美元,总股本32.21亿股,52周高/低为488.54美元/182.00美元,每股净资产23.18美元[2] 财报预期 - 25位分析师一致预期二季度总收入219.34亿美元,汽车业务收入160.01亿美元,储能业务收入29.58亿美元,服务及其他收入29.75亿美元[4] - 二季度总毛利率16.4%,汽车Non - GAAP毛利率13.55%,储能毛利率24.28%[4] - 一致预期净利润10.03亿美元,GAAP EPS 0.28美元/股(Non - GAAP 0.39美元/股)[5] 股价波动原因 - 二季度和全年汽车交付预期下调、廉价车型发布延期、机器人负责人离职、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恶化、Model Y版Robotaxi服务启动[5] 汽车产销情况 - Q2产量接近去年同期,Model Y改款后仍是主力畅销车型,皮卡销量远低于预期[5] 关注重点 - 财报会关注下半年指引、新车型进展、IRA补贴结束应对措施、Robotaxi扩张计划等主题[6] - 今年下半年关注汽车和储能产销量,新车型发布有望提高产能利用率,其他业务财务影响预计2026年体现[5]
特斯拉没牌打了
虎嗅· 2025-06-30 07:06
Robotaxi内测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Robotaxi在德州指定区域启动内测,使用20辆搭载FSD 13系统的Model Y,未来计划以无方向盘的Cybercab为核心载体,目标2027年百万辆上路[1] - 马斯克官宣Robotaxi内测后股价单日飙升8.23%,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回吐全部涨幅,显示市场对项目可行性存疑[2] - 内测期间出现多起技术故障,包括误入对向车道、急刹、错误转向灯等,均依赖安全员人工接管避免事故[4] 核心业务疲软与交付量下滑 - 特斯拉交付量增速持续放缓:2017-2018年增速138%,2019-202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同比下降1.1%,2025年Q1同比下滑13%至33.7万辆[5] - 主力车型迭代迟缓:Model 3(2016上市)2023年才改款,Model Y(2019发布)2025年1月改款,低价车型Model 2/Q多次延期[7][8] - 小米Yu 7发布对Model Y形成直接竞争,售价25.35-32.99万元,开放预定3分钟订单突破20万台[10][12] 盈利能力恶化 - 整车销售毛利润率持续下滑:2021年25.9%,2023年跌破20%,2024年跌破15%,2025年Q1剔除FSD收入后仅9.5%[14][15][17][18] - 单车盈利能力大幅下降:2022-2024年特斯拉单车售价降20.8%至4.05万美元,成本仅降9.4%,单车毛利润从1.34万美元降至5930美元[21][22] - 对比亚迪优势丧失:2022年特斯拉单车毛利润是比亚迪1.8倍,2024年仅为比亚迪55%,比亚迪毛利润率22.3%反超特斯拉9.1个百分点[18][23][25] FSD业务发展瓶颈 - FSD收入占比低:2021-2023年FSD收入仅占整车销售0.8-0.9%,2024年降价后占比升至1.6%,对应毛利润11.2%[34][35] - 订阅转化率下降:累计393万辆保有量下,2025年可确认FSD收入仅7.8亿美元,较2024年8.48亿美元继续下滑[39] - 研发投入回报不足:2024年FSD收入11.9亿美元,假设30%研发费用用于智驾(13.6亿美元),收入无法覆盖成本[41][43] 碳积分依赖重现 - 碳积分销售对利润贡献显著:2020年碳积分收入15.8亿美元是净利润183%,2024年占比回升至38.6%,2025年Q1达净利润141.7%[27][29][30] - 政策风险增加:美国能源政策变动可能影响碳积分交易业务[32]
特斯拉终于着急了
芯世相· 2025-06-06 19:21
特斯拉业绩与转型挑战 - 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净利润暴跌71%,汽车收入同比骤降20%,陷入实质亏损状态[4] - 公司市值从高峰蒸发5000亿美元,汽车交付量出现下滑[6] - 特斯拉正处于从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的过渡期,但面临"阵痛"[8][9] 估值逻辑与市场预期 - 马斯克2015年预测特斯拉十年后市值将达到7000亿美元,实际2021年曾突破1万亿美元[10][11][18] - 资本市场已普遍认可特斯拉的人工智能属性,但汽车业务疲软与AI落地困难考验耐心[25] - 方舟投资给出两种估值:实现自动驾驶目标价2600美元,否则仅350美元[56][58] 产品线问题 - Model Y 2024年销量同比减少13万辆至109万辆,显露疲态[31] - Cybertruck预订量超200万但转化率仅2%,2024年Q1销量骤降至6406辆[36][37] - 平价车型Model 2/Q多次跳票,错过最佳上市时机[44][47] 人工智能业务进展 - 自动驾驶是进展最稳定的板块,已实现芯片到算法自主可控[63]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被寄予厚望,但市场规模预测要到2050年[60][61] - 2023年AI投入达100亿美元,但业务落地仍需时间[59]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是特斯拉唯一正增长市场,但份额从2021年Q1的15.8%降至5.6%[49] - 同期比亚迪市占率连续三年超过30%[49] 战略方向 - 特斯拉战略可总结为"在今天就开始做明天的事情"[65] - 汽车业务仍是实现高科技梦想的"提款机",但马斯克精力分散引发质疑[27][51] - 从硬件公司转向"出行即服务"公司的愿景面临现实挑战[15][16]
特斯拉终于着急了
商业洞察· 2025-05-22 17:25
特斯拉业绩与转型困境 - 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暴跌71%,汽车收入同比骤降20%,陷入实质亏损状态[1] - 公司市值从峰值蒸发5000亿美元,汽车交付量出现罕见下滑1%[1][17] - 2022年起进入"转型过渡期",计划从汽车制造商转向人工智能公司,但面临业务青黄不接的挑战[3][16] 估值逻辑与市场预期 - 2015年马斯克预言特斯拉市值将达7000亿美元,2021年实际突破1万亿美元后回落[6][10] - 资本市场已普遍认可其人工智能属性估值框架,但软件业务贡献仍不足总营收5%[8][12] - 方舟基金预测2029年近90%企业价值将来自Robotaxi,但当前FSD买断率不足10%[9][12] 产品线断层危机 - Model Y 2024年销量同比减少13万辆至109万辆,占公司总销量65%[19][28] - Cybertruck订单转化率仅2%,2024年Q1销量骤降至6406辆,工厂产能转回Model Y产线[21] - Model 2/Q项目多次跳票,错过2.5万美元平价车型窗口期,中国市场份额降至5.6%[26][28] 人工智能业务进展 - 已投入100亿美元用于AI研发,Dojo芯片和Optimus机器人年均迭代两次[34][37] - FSD成为唯一稳定推进的AI项目,2024年加速进入中国市场[37] - 人形机器人目标占据全球10%份额(约1亿台),但行业规模预计2050年才达预期[37] 战略执行矛盾 - 马斯克精力分散至政治活动,管理层自述"某些领域缺乏交流"[32] - 华尔街日报指出汽车业务仍是AI梦想的现金流基础,但资源倾斜度不足[17] - 4680电池量产延迟半年,直接影响平价车型成本控制目标[26][27]
特斯拉终于着急了
虎嗅APP· 2025-05-21 21:44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徐珊珊 远川科技评论 . 刻画这个时代(的前沿科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远川科技评论 (ID:kechuangych) ,作者:徐珊珊,编辑:李墨天,题图 来自:视觉中国 削减万亿政府开支的小目标尚未达成,特斯拉的业绩瘦身却疗效显著。马斯克宣布告别白宫前夕,特 斯拉交出史上最差季报:净利润暴跌71%,汽车收入同比骤降20%,陷入实质亏损状态。 去年,在大选中慷慨解囊的马斯克荣膺"第一兄弟",特斯拉在资本市场气势如虹,一度逼近全球汽车 制造商市值总和的一半。 但和"转型"同时出现的词,往往是"阵痛"。 失效的金手指 2015年2月,特斯拉财报不及预期,马斯克在电话会上劝投资机构"看长远":十年后,特斯拉的市值 会和现在的苹果持平[2]。 当时特斯拉市值"只有"250亿美元,而苹果刚成为首家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十年后,特 斯拉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而且是跌下来的。 2015年,马斯克称特斯拉市值将在十年后达到7000亿美元 如何给特斯拉估值一直是美国资本市场最复杂最深奥的问题之一,2010年特斯拉上市时,马斯克就 打定主意与燃油车企划清界限:我们与苹果或谷歌的距离 ...
特斯拉终于着急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5-20 20:35
特斯拉业绩与转型 - 2024年特斯拉净利润暴跌71%,汽车收入同比骤降20%,陷入实质亏损状态[3] - 公司市值蒸发5000亿美元,汽车交付量掉头向下,Model Y销量减少13万辆[3][18] - 特斯拉正处于从汽车制造商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的过渡期,汽车业务增长趋稳,AI业务尚未接棒[5][14] 估值逻辑与市场预期 - 2015年马斯克预测特斯拉十年后市值达7000亿美元,2021年公司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但随后下跌[7][8][12] - 方舟基金预测2029年特斯拉近90%企业价值将来自Robotaxi业务,但2022年后估值与业务进展脱钩[14][17] - 华尔街质疑汽车业务疲软影响AI战略实施,Model Y占2024年销量的95%[18][24] 产品线困境 - Cybertruck预订量超200万但转化率仅2%,2024年一季度销量暴跌至6406辆[19][21] - Model 2/Q平价车型多次跳票,4680电池量产延迟影响2.5万美元定价目标[23][24] - 中国市场份额从2021年15.8%降至2024年5.6%,比亚迪市占率超30%形成压制[24] 人工智能战略进展 - FSD买断价曾达15000美元,Optimus机器人目标出货1亿台(占市场10%)[9][30] - 2023年AI投入达100亿美元,自动驾驶是唯一稳定进展的板块[28][32] - Dojo芯片、Robotaxi等AI业务仍处投入期,大摩预测人形机器人规模到2050年达10亿台[12][30] 管理层与战略执行 - 马斯克将公司定位为"AI+机器人"企业,但汽车业务仍是现金流核心[17][28] - 资源分配失衡:Model 3/Y改款缓慢,Optimus机器人一年迭代两次[28] - 方舟基金目标价显示自动驾驶业务对估值影响巨大(2600美元vs非自动驾驶350美元)[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