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AR卫星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在星城卷卫星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7-03 17:12
商业航天发展 - 朱雀二号火箭成功实现"一箭六星"发射,创中国商业卫星发射新纪录,搭载6颗天仪研究院制造的卫星,包括重点型号"天仪42星"(神启二号)SAR卫星[1][3] - SAR卫星具备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能力,可穿透云层实现全天候观测,应用场景包括桥梁变形监测、山体滑坡预警及地震预测[3] - 天仪研究院已完成37颗卫星体系化部署,实现从单星验证到批量化生产的跨越,2016年11月首发中国首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6][7] 湘江新区产业生态 - 新区构建航空航天全产业链集群,涵盖博云新材(航空材料)、航天环宇(航天部件)、揽月机电(国家航天计划配套)等企业,产品覆盖从低空1000米到太阳同步轨道500公里的全空间领域[8] - 2025年落地大飞机供应链智造基地项目,国产大飞机规模化中部区域推进办公室入驻新区[10] - 新区聚集20多所高校院所和91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投入强度达9.5%,2024年斩获1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90%),有效发明专利3.3万件(占全省30%)[20] 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 - 麒麟信安操作系统在电力行业市占率超50%,形成与华为鸿蒙(终端)、银河麒麟(PC)的国产系统分工体系[13] - 2025年国产AI大模型备案超300个,服务6亿人口,"开源鸿蒙"接入设备10亿台,长沙上线首个国产算力预训练视觉基座大模型"橘洲"[14] - 超算长沙中心部署"天河新一代"系统,提供1000P Flops AI算力(16位精度),支撑湖南绿色智能计算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8500亿元[17][18] 企业创新生态 - 拓维信息主导的湘江鲲鹏创造"新区速度":1天完成注册、120天建成投产[13] - 新区聚集1.4万家电子信息企业,形成覆盖芯片、软件、存储、网络安全、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拥有57家上市公司和3721家高新技术企业[18][20] - 超算中心与湘江实验室、中电软件园等平台构成"算力-算法-算据"协同体系,支撑芯/软/存/安/端全链发展[18]
活力中国调研行|每3天一颗星!——从“造星工厂”到太空织网的“银河速度”
搜狐财经· 2025-06-18 20:12
公司技术突破 - 公司采用十万级洁净车间和自动化设备进行卫星制造,自动焊机实现毫伏级电压精度焊接,自动贴片机达到0.05毫米级精度嵌入电池片 [2] - 公司年产150颗卫星的能力已接近13年前全球年均卫星发射总量 [2] - 公司完成第四代Q/V天线研制和在轨验证,实现Q/V天线年产百副,并批量研制星载毫米波AiP瓦式多波束相控阵天线 [5] - 灵犀03星采用单层柔性太阳翼技术,厚度仅1毫米,折叠状态主体厚度不到5厘米,在轨展开后长度约9米,宽度超过2.5米 [6] 生产与供应链 - 公司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和脉动生产线将单星研制周期压缩至4个月 [8] - 供应链从2018年的100余家传统航天配套企业拓展至1300余家企业,其中半数以上为民企 [8] - 公司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发航天级轻量化材料,提升产品溢价 [8] 卫星编队与监测能力 - 公司首创"车轮编队"技术,四颗InSAR卫星以"一主三辅"编队升空,在500公里轨道上保持几十米的编队精度 [8][9] - 2024年11月交付的8颗SAR卫星组网实现全球地表形变毫米级监测 [9]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公司在泰国曼谷实现中国低轨卫星互联网首次海外应用,为偏远区域提供高速网络 [11] - 2025年2月与泰国True集团合作加强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同年4月发射两颗具有手机直连功能的试验星 [11] -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发射更多卫星,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构建空间信息走廊 [11] 行业影响与愿景 - 公司以每3天一颗星的速度推动卫星制造从定制化手工作坊转向数字化生产线 [2][12] - 公司目标覆盖全球26亿未联网人口区域,推动卫星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