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NSTERS
搜索文档
泡泡玛特(09992.HK):25Q3超预期增长 欧美地区加速破圈
格隆汇· 2025-10-24 12:57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Q3总收入同比增长245%-250% [1] - 其中国内收入同比增长185%-190%,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65%-370% [1]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04%,其中国内增长135%,海外增长314% [1] 国内业务分析 - 国内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0%-135%,线上渠道同比增长300%-305% [1] - Q3国内业务加速增长,主要因6月起公司进行补货且开启预售模式,填补了消费者需求缺口 [1] - 线下渠道在拓店趋缓背景下保持翻倍以上增长,推测单店收入保持高水平 [2] 海外业务分析 - 海外亚太地区同比增长170%-175%,美洲同比增长1265%-1270%,欧洲同比增长735%-740% [2] - 欧美地区增速环比2025年上半年继续提升,开拓效果显著 [2] - 通过开店、IP本地化及线上布局快速提升品牌影响力,推测欧美地区门店数量及店效均有显著增长 [2] 增长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 IP运营方面,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等活动保持IP黏性,万圣节限定等新系列保持高热度,新锐IP如星星人快速破圈 [3] - 渠道方面,海外存在大量空白市场,拓店空间广阔,预计保持高速增长;国内预计继续稳步拓店 [3] - 国内新业态方面,POPOP珠宝店首店已开立,乐园改二期项目在规划中 [3] 公司竞争优势与盈利预测 - 公司拥有风格多样的IP矩阵、强大的IP挖掘运营能力以及广泛的线上线下渠道,已建立远超同业的竞争优势 [3] - 公司逐步构建包含衍生品、乐园、游戏的IP生态框架,进一步强化IP运营能力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7亿元、190.6亿元、245.4亿元人民币 [3]
泡泡玛特,突然\"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18:36
泡泡玛特业绩高增与股价大跌,形成强烈反差。 三季度业绩亮眼 【导读】泡泡玛特业绩高增与股价大跌形成强烈反差,早盘一度跌至228.6港元,创6月以来低点 10月23日,泡泡玛特在披露三季度经营数据后股价大幅下挫,早盘一度跌至228.6港元,创6月以来低点。 截至午盘,泡泡玛特跌9.44%,报232.2港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自9月以来泡泡玛特股价跌幅已达到28%。 股价罕见大跌 增长可持续性或是担忧点 在业绩数据亮眼情况下,多家资管巨头再次宣布增持评级,更有机构上调泡泡玛特目标价。 花旗将泡泡玛特目标价上调至41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花旗发表报告表示,泡泡玛特第三季强劲增长动能主要归功于全球新产品热销及存货补充策略。 花旗预期,泡泡玛特在即将到来的旺季将延续良好趋势,节庆季表现或成短期催化剂,惟基数效应将导致增长动能趋缓。该行认为股价回调已创造更佳进 场时机。建议投资者聚焦销售趋势,因品牌自有渠道持续呈现快速售罄态势。 野村则维持目标价372港元及买入评级。近日,野村研究报告指出,泡泡玛特持续强劲的增长动能,主要受益于其稳健的IP开发与营运能力。除了最大收 入来源THE MONSTERS外,其他主要IP亦已形 ...
泡泡玛特,突然"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14:55
公司股价表现 - 10月23日披露三季度经营数据后股价大幅下挫,早盘一度跌至228.6港元,创6月以来低点 [2] - 截至午盘,公司股价跌9.44%,报232.2港元/股 [2] - 自9月以来公司股价跌幅已达到28% [3] 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益同比激增245%至250% [5] - 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上渠道增速达300%至305%,线下渠道增长130%至135% [5] - 海外市场整体收入同比飙升365%至370%,各区域增速远超预期 [5] - 海外市场中,美洲市场同比增速达1265%至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至740%,亚太地区增长170%至175% [5] 机构观点与评级 - 花旗将公司目标价上调至41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认为强劲增长动能归功于全球新产品热销及存货补充策略 [6] - 野村维持目标价372港元及买入评级,指出公司受益于稳健的IP开发与营运能力,不同IP更均衡的增长有助缓解风险 [6] - 大摩上调公司盈利及收入预期,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按年分别增长291%、25%及21%,收入预测上调5%至8% [7] - 大摩预计2025至2027年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达到32.4%、32.1%及32.1%,目标价维持382港元,评级为增持 [7] 市场担忧与股价反差 - 在业绩数据亮眼情况下,资本市场却给出负反馈,形成强烈反差 [1][2] - 有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可能正在担心在高增速态势下,公司未来收入增速或放缓 [8]
泡泡玛特,突然“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14:55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披露三季度经营数据后股价大幅下挫,10月23日早盘一度跌至228.6港元,创6月以来低点,午盘报232.2港元,单日跌幅达9.44% [2] - 自9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达到28%,与亮眼业绩形成强烈反差 [2] - 尽管业绩高增,资本市场却给出负面反馈,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可能担忧未来收入增速放缓 [5] 三季度经营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益同比激增245%至250%,延续了上半年的强劲增长态势 [3] - 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上渠道增速尤为突出,达到300%至305%,线下渠道也实现130%至135%的同比增长 [3] - 海外市场整体收入同比飙升365%至370%,各区域增速远超预期,美洲市场以1265%至1270%的同比增速领先,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至740%,亚太地区增长170%至175% [3] 机构观点与评级 - 花旗将公司目标价上调至41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认为强劲增长动能归功于全球新产品热销及存货补充策略,股价回调创造更佳进场时机 [4] - 野村维持目标价372港元及买入评级,指出公司受益于稳健的IP开发与营运能力,不同IP更均衡的增长有助缓解集中于THE MONSTERS的风险 [4] - 大摩上调公司盈利及收入预期,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按年分别增长291%、25%及21%,收入预测上调5%至8%,目标价维持382港元,评级为增持 [5]
泡泡玛特,突然"崩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23 14:49
核心市场反差 - 公司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强劲增长后,股价出现大幅下挫,早盘一度跌至228.6港元,创6月以来低点 [2] - 截至午盘,公司股价下跌9.44%,报232.2港元/股 [3] - 自9月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达到28% [4] 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整体收益同比激增245%至250% [7] - 中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185%至190%,其中线上渠道增速达300%至305%,线下渠道增长130%至135% [7] - 海外市场整体收入同比飙升365%至370%,各区域增速远超预期 [7] - 美洲市场收入同比增速为1265%至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至740%,亚太地区增长170%至175% [7] 机构观点与市场担忧 - 花旗将公司目标价上调至41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认为强劲增长归功于全球新产品热销及存货补充策略 [9] - 野村维持目标价372港元及买入评级,指出公司受益于稳健的IP开发与营运能力,不同IP增长更均衡 [9] - 大摩上调公司盈利及收入预期,预计2025至2027年净利润按年分别增长291%、25%及21%,收入预测上调5%至8% [10] - 尽管业绩亮眼且获机构看好,资本市场出现负反馈,市场担忧公司未来收入增速可能放缓 [10]
泡泡玛特-2025 年三季度表现持续强劲;维持买入评级
2025-10-22 10:12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股票代码9992 HK [1] * 行业为潮流玩具,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业务涵盖艺术家发掘、IP运营、消费者触达及潮玩文化推广全产业链 [17] 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45-250%,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共同驱动 [1][2] *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85-190%,线下渠道增长130-135%,线上渠道增长300-305% [2] * 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65-370%,其中美洲市场增长1265-1270%,欧洲及其他地区增长735-740%,亚太地区增长170-175% [2] *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新产品的强劲售罄以及补货举措,LABUBU等标志性IP通过全球巡回营销活动提升影响力 [1][3] * 花旗维持对泡泡玛特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398港元上调至415港元,基于对其IP实力的更乐观销售预期,将2025至2027财年盈利预测上调16 8-17 3% [1][11] * 公司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旺季保持良好趋势,节日季表现可能成为短期催化剂,但鉴于较高基数,增长势头可能放缓 [1] *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期市盈率22 6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16 7倍,花旗认为近期的股价调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入场机会 [1] 其他重要内容 * 财务预测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净利润为135 5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3 0%,净利润率提升至34 9% [6][8] * 毛利率预计持续改善,从2023年的61 3%提升至2027年的72 2% [8] * 净资产收益率显著提高,预计从2023年的14 7%大幅上升至2025年的80 0% [6][8] * 公司无有息负债,净现金状况良好,净负债权益比为负值 [8] * 投资策略强调公司强大的IP孵化与变现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全球足迹和认可度,旨在捕捉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的“精神消费”需求 [18] * 目标价设定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较其4年历史平均有10%溢价,隐含0 9倍市盈增长率 [19] * 关键下行风险包括中国潮玩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扩张不及预期、IP商业化能力不足、授权续约失败以及更严格的监管 [21] * 花旗的定量风险评级系统显示该股票为高风险,但定性因素如执行能力和增长前景被认为能提供支持 [20]
外资行看泡泡玛特三季报:显著超预期,营收全面加速,海外“多点开花”
华尔街见闻· 2025-10-22 09:16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显著超出市场预期,营收同比增长245%-250% [1][3] - 海外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美洲市场同比增长超1265%,推动整体业绩 [1][4] - 多家外资投行基于强劲业绩上调盈利预测与目标价,并认为当前股价回调提供了具吸引力的布局窗口 [2][8][10] 三季度业绩概览 - 公司三季度整体收益同比增长245%-250%,较上半年的204%进一步加速 [1][3] - 海外市场收益增长365%-370%,增速远超中国市场 [1] - 业绩表现高于资本市场共识预期,主要得益于强劲的IP动能、供应产能扩张及全球新品销售 [1][3] 分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85%-190%,远高于上半年的135%,增长由线上线下渠道共同驱动,线下渠道增长130%-135%,线上渠道增长300%-305% [3] - 美洲市场同比增长1265%-1270%,较上半年的1142%进一步加速 [1][4] - 欧洲市场同比增长735%-740%,与上半年的729%基本持平,保持强劲 [1][4] - 亚太市场(不含中国)同比增长170%-175%,较上半年的258%有所放缓,主因是2024年同期基数较高 [1][5] 增长驱动因素 - IP热度持续走强,热门IP“THE MONSTERS”与新星“Twinkle Twinkle”共同驱动销售,多元IP组合有助于缓解对单一IP的依赖风险 [1][3][6] - 公司线上线下渠道均实现强劲扩张,供应产能增加支持了销售变现 [1][3][7] - 四季度为传统旺季,叠加周年主题活动和新IP发力,增长可见性依旧极高 [2][7] 外资投行观点与估值调整 - 野村、花旗、汇丰、高盛均维持“买入”评级,并集体上调盈利预测或目标价 [2][8][10] - 汇丰将目标价从379港元上调至392.50港元,并将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25%至138.35亿元人民币 [8] - 花旗将目标价从398港元上调至415港元,将2025-27年盈利预测上调16.8%-17.3% [10] - 高盛将2025年收入预测从365.52亿元人民币上调至391.04亿元人民币,增幅7.0% [9] - 投行普遍认为,公司股价自前期峰值回调超20%后,当前区间提供了更好的入场机会 [10]
库克+贝克汉姆,让泡泡玛特一日市值涨超200亿港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0-16 22:00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10月16日公司股价高开高走,开盘价为278.6港元,收盘价为288.2港元,单日上涨5.57% [2] - 公司总市值单日增加204亿港元,达到3870.36亿港元 [2] - 当日股票成交量为2370.73万股,成交额为68.16亿港元,换手率为1.77% [3] 核心IP产品表现 - 上半年公司共有13个艺术家IP收入超过十亿元,其中THE MONSTERS系列收入达48.14亿元 [6] - 其他主要IP收入分别为:MOLLY收入13.57亿元,SKULLPANDA收入12.21亿元,CRYBABY收入12.18亿元,DIMOO收入11.05亿元 [6] - LABUBU系列持续爆火,并举办十周年全球巡回纪念展览,推动业绩创下新高 [4][6] 财务业绩增长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6] - 经调整净利润为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6] - 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达到70.3% [6] 市场活动与品牌影响力 - 苹果CEO蒂姆·库克参观公司THE MONSTERS十周年巡展,并与创始人及艺术家互动 [4] - 国际球星贝克汉姆在社交平台发布LABUBU曼联特别款图片,并在澳门尝试购买LABUBU产品 [4] - 相关市场活动引发广泛关注,词条多次登上热搜 [6] 产能扩张与新品推出 - 公司毛绒玩具当前月产能约为3000万只,是去年同期的10倍以上 [6] - 公司推进"精益生产自动化"以支撑产能扩充 [8] - 今年8月公司推出星星人、歌手周深联名款等多款新品,其中星星人成长迅速 [8]
超越迪士尼和万代,泡泡玛特玩具收入跃居全球第二
观察者网· 2025-09-28 18:11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收138.7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4.4% 超越迪士尼和万代南梦宫玩具业务收入 跃居全球玩具行业第二 仅次于乐高 [1] - 公司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2.8% 营收和净利润均超过2024年全年 [1] - 泡泡玛特成为首个凭借自有IP进入全球玩具营收前三的中国品牌 与迪士尼和万代南梦宫玩具业务收入差距仅数千万元 [5] 财务表现 - 自主产品收入137.53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99.1% 其中艺术家IP收入122.29亿元人民币 占比88.1% [2] - THE MONSTERS系列收入48.14亿元人民币 占比34.7% 成为最大收入贡献IP [2][3]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76.2% 占比44.2% 首次超过手办品类 [3] - 五大核心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人民币 [9] - 13个艺术家IP实现过亿营收 新IP星星人上半年收入3.89亿元人民币 [9] 竞争对手比较 - 乐高集团以384.5亿元人民币营收保持全球第一 [5] - 迪士尼消费品业务营收13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3.5% [5] - 万代南梦宫玩具收入约134.4亿元人民币 [5] - 迪士尼整体营收高达3370亿元人民币 [5] 业务模式分析 - 迪士尼依靠强大内容生态 通过电影、剧集等内容铺垫IP印象 再通过乐园等场景转化商业价值 [7] - 万代南梦宫强调IP内容与实体商品高度协同 高达系列和《海贼王》TCG卡牌是主要贡献者 [7] - 泡泡玛特通过叛逆设计、盲盒机制和社交媒体传播 创造无需故事支撑的潮流IP [9] 战略布局 - 北京朝阳公园泡泡玛特城市乐园开业 打造IP价值展示场和情感深化器 [10] - 公司正规划IP叙事内容 未来可能推出IP动画或电影 [10] - 传统巨头在IP多元性、全球布局和业态多样性方面仍具优势 [12]
Labubu爆火后,泡泡玛特设计师有多赚?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9-17 19:43
核心观点 - Labubu和Molly设计师通过泡泡玛特IP授权及股权收益实现财富跃升 龙家升通过分成协议一年半收入约2.93亿元 王信明持有公司股份市值约46亿元[4][6][9][10] 设计师财富构成 - 龙家升与泡泡玛特分成比例约5%-10% 按利润8%估算 2024年从THE MONSTERS系列获得约1.62亿元 2025年上半年获得约1.31亿元[6][7] - 王信明2016年签署独家授权协议 2019年获得泡泡玛特2%股权(价值345.32万元) 并通过套现部分股权获利约500万美元[9] - 王信明当前持有泡泡玛特1.49%股份(2000万股) 按9月17日股价计算市值约46亿元[9][10] - 除商品销售分成外 设计师还享有IP联名授权分成 如Labubu与优衣库、Vans合作 Molly与伊利合作[7][10] IP商业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收入突破3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48.1亿元 超2024年全年[6] - 泡泡玛特2024年总毛利率66.8%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率34.0%[7] - 2017至2020年 公司支付艺术家及IP提供商设计授权费用从220万元增长至2650万元[10] 艺术品拍卖市场 - 龙家升作品在拍卖市场溢价成交 2025年永乐春拍48件作品总成交372.54万元 100%成交率[12] - 单件作品创高价纪录:131厘米Labubu雕塑拍124.2万元 丙烯画《Pure》拍161万元 160厘米限量Labubu拍93.4万元[12] - 艺术家可从拍卖成交价获得10%-20%版税 龙家升2024-2025年拍卖分成预估500-1000万元[14] - 王信明的MEGA SPACE MOLLY 1000%系列曾拍出23万元 创国内潮玩拍卖纪录[14] 设计师现状 - 龙家升专注于玩具设计及全球艺术展览 2024年在香港置地广场展出25幅画作 2025年在上海举办内地首展[17] - 王信明担任泡泡玛特首席创意顾问 每年仅设计2-3款限定Molly 副业承接商业美陈设计 单项目收费200-300万港元[19] - 泡泡玛特线下乐园及体验收入(如Labubu乐园)不属于IP授权分成范畴 全部归公司所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