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V2G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放电3.75万度!常州第二轮V2G放电活动收官
扬子晚报网· 2025-09-16 09:59
"聚车成网,点亮龙城"。9月14日,常州市第二轮大规模V2G(车辆到电网)放电活动收官。本次活动覆盖 全市14个充电场站,共吸引661人次参与,总放电量达3.75万度,参与车主累计收益约15万元。 在8月首轮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轮活动进一步优化安排:周期延长至7天,比首轮增加4天;每日 放电时段扩展为14:00至22:00,较之前每日增加8小时,更加方便车主参与活动。此外,常州市发改 委联合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持续完善服务保障,确保本轮放电活动成效。 "相比上轮放电活动,本轮放电量达3.7倍、参与人次达2.6倍,为V2G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提供了 更多样本,也表明V2G技术正获得越来越多车主的认可,这给我们持续探索V2G技术市场化应用更多信 心。"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李敏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推动完善V2G技术应用相关的政策 体系和激励机制,扩大参与车辆和场站覆盖范围,构建车—桩—用户良性生态,打造全场景V2G技术应 用示范。 张春艳马灵涓丁昱焱徐多 校对陶善工 活动中,新能源车主每向电网放电1度,可获得4元收益。活动吸引了智己、蔚来、比亚迪(002594)等 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车主积极参与。" ...
新能源汽车从代步工具到“移动储能”,车网互动规模化还要迈过几道坎
第一财经· 2025-09-06 23:23
V2G技术发展背景与政策支持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4年12万辆飙升至2024年3140万辆 充电负荷持续攀升 若全国一半私人充电桩同时充电 负荷达32GW 相当于去年全网统调负荷峰值的2%以上 若一半公用桩同时充电 负荷相当于浙江全省去年巅峰负荷 可减少104GW煤电和32GW储能建设需求 [3] -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加剧电网峰谷差 大量车辆集中在晚间6-10时用电高峰充电 高峰电价约为谷电电价的3倍 导致区域电网负荷"峰上加峰"及公共充电桩排队限流 [3] - 国家多部门2023年底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施意见》 明确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及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 [6] - 2024年4月四部门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涵盖上海/常州/合肥等9个城市及30个项目 重点探索居民充电桩V2G/公共充电站规模化互动/换电站与电网协同等多元场景 [6] - 广东省2024年5月明确新能源汽车向电网反向输电采用"基准电价×峰平谷比例系数"模式 基准电价0.453元/千瓦时 峰期V2G电价0.7701元/千瓦时 尖峰期达0.9626元/千瓦时 谷期仅0.1721元/千瓦时 为私家车用户提供套利空间 [7] V2G技术原理与价值 - V2G实现"车-桩-网"双向协同 使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精准可控(如引导至低谷时段充电) 并在用电高峰或清洁能源出力不足时将车载电池电能反向输送电网 使车辆从"电网负担"转变为"移动储能单元" [4] - 武汉南太子湖超级充换电站案例显示 车主通过V2G专用充电桩选择"峰谷放电"模式 车辆接入华中区域虚拟电厂调度系统向电网送电 利用谷电0.45元/千瓦时充电 尖峰时段以3元/千瓦时放电 单次放电30度可覆盖一周多通勤成本 [2] - 若全国一半公用桩同时充电 其负荷规模相当于可减少104GW煤电和32GW储能建设 [3] - 专家预测V2G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可带来6万-15万元价值 相当于一辆经济型电动汽车价格 且适合参与V2G的用户群体(家有私桩或单位可充电者)占比达所有电动汽车用户的60% [16] 规模化推广瓶颈 - V2G充电桩成本高昂 2023年成本为普通充电桩的4倍 尽管2024年成本已下降超40% 但仍为普通桩的2倍左右 [13] - 电池质保体系缺失 当前质保方案仅覆盖8年16万公里(约300次循环) 与宣传的3000次电池循环寿命不符 车主担心频繁充放电影响电池寿命及安全 若超出质保范围 换电池成本达十几万元 [9] - 应用场景差异导致收益分配问题:居民区家用私桩推广难度最低 仅需地方政府出台收益机制及电网做好结算;办公园区需与业主磋商购售电分成 沟通成本高且商业闭环难形成;公共场站因充放电便利性问题难以常态化运营 [9][11] - 车桩通信协议不统一 不同品牌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间协同效率低下 V2G相关标准仍较为缺失 [10] - 放电耗时较长且场地不便 车主需专门赶赴站点停止放电 时间成本与收益不匹配 [8] - 全国统一放电电价政策尚未出台 V2G充电桩在电力市场中作为发电或用电设备的身份不明确 影响收益模式测算 [17] 解决方案与发展路径 - 技术层面:V2G功率模块与常规单向模块工艺差异小 技术上可快速跟进 长寿命电池支持多次充放电循环 2023年底前技术方案和关键设备已完成验证 [13][14] - 成本控制:通过规模化发展推动产业降本 未来有望实现V2G单双向平价 [14] - 电池质保创新:部分车企推出针对性方案 如广汽昊铂品牌对参与V2G的车主提供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 并要求半年内在非低谷时段放电超1050度(150小时)可获最高超4000元增收 [16] - 政策机制建议:电网需制定V2G技术边界和返送功率管理手段 设立V2G上网电价交易品种 增设变压器等基础配套设施以承载返送功率 [18] - 短期激励:通过财政补贴向提供V2G质保的车企或设备厂商给予扶持 [16]
新能源汽车从代步工具到“移动储能”,车网互动规模化还要迈过几道坎
第一财经· 2025-09-06 22:37
文章核心观点 - V2G技术作为连接交通与能源系统的关键技术 正成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通过车辆向电网反向送电实现峰谷电价套利 将电动汽车转变为移动储能单元 [2][5] - 全国已开展V2G规模化应用试点 预计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可能出现现象级事件 但规模化推广仍面临电池质保 收益分配 标准统一等瓶颈 [2][7][10] - 行业需解决基础设施成本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和政策机制完善等问题 通过技术进步 成本下降和利益平衡推动V2G规模化落地 [15][18][19] V2G发展背景与政策推动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4年12万辆飙升至2024年3140万辆 充电负荷持续攀升 若全国一半私人充电桩同时充电负荷达32GW 相当于去年全网统调负荷峰值2%以上 一半公用桩负荷相当于浙江全省巅峰负荷 可减少104GW煤电和32GW储能建设 [4] -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加剧电网峰谷差 大量车辆集中在晚间6-10时用电高峰充电 高峰电价是谷电电价3倍左右 导致区域电网负荷峰上加峰 [4] - 2023年底多部门联合发布实施意见 明确2025年底前建成5个以上示范城市和5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示范项目 [7] - 2024年4月将9个城市和30个项目纳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重点探索居民充电桩V2G 公共充电站规模化互动和换电站与电网协同等场景 [7] - 广东省明确新能源汽车向电网反向输电采用基准电价×峰平谷比例系数模式 基准电价0.453元/千瓦时 尖峰期电价达0.9626元/千瓦时 峰期0.7701元/千瓦时 谷期0.1721元/千瓦时 为私家车用户提供套利空间 [8] V2G技术价值与商业模式 - V2G实现车-桩-网双向协同 使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精准可控 在用电高峰或清洁能源出力不足时将车载电池电能反向输送电网 从电网负担变成移动储能单元 [5] - 车主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实现价差套利 例如在家以0.45元/千瓦时充电 在尖峰期以3元/千瓦时放电 单次放电30度收益可覆盖一周多出行成本 [2] - 一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里V2G带来价值6万-15万元 等价于一辆经济型电动汽车 适合参与V2G用户群体占所有电动汽车用户60% [18] - 广汽昊铂品牌针对V2G推出质保方案 车主半年内在非低谷时段放电超1050度可享受最高超4000元增收 首任车主享受动力电池终身免费质保 [18] 规模化推广瓶颈 - 关键瓶颈不在生产力而在生产关系 V2G充电桩尚未规模化降本 电网结算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未落地细化 行业整体参与意愿不高 [10] - 车主顾虑反向放电耗时较长且场地不便 例如需在值班时间赶回换电站停止放电 同时担心充放电次数增加影响电池寿命和安全 [10] - 电池质保方案主要参考行驶里程和使用年限 覆盖8年16万公里 按500公里续航计算质保寿命仅300多次 与宣传的3000次循环寿命不符 若参与V2G超过质保范围 换电池成本达十几万元 [11] - 不同应用场景收益分配差异大 居民区家用私人充电桩商业模式较清晰 推广难度最低 而办公园区和公共场站面临标准统一与利益分配问题 [11][12] - 不同品牌电动汽车和充电桩间通信协议不统一 导致车桩电网协同效率低下 V2G相关标准仍较为缺失 [13] - 办公园区V2G商业闭环难形成 购售电分成需运营商挨个和园区业主磋商 沟通成本过高 电网需求响应激励补贴发放环节多 车主与运营商收益难以平衡 [13] 规模化落地路径 - V2G充电桩成本快速下降 去年成本是普通充电桩4倍 今年已下降超40% 给集采客户报价降至近普通充电桩2倍 未来大概率能实现单双向平价 [15][16] - V2G技术经过多年试点验证 技术方案和关键设备已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验证 支持V2G功率模块与常规单向模块工艺差异小 长寿命电池技术上支持多次充放电循环 [15] - 需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短期内通过阶段性财政补贴向提供V2G质保的车企或设备厂商给予扶持 车企积极探索市场化路径 [18] - 需完善上网电价等政策和机制 目前广州 山东已出台放电电价政策 但全国统一政策尚未出台 导致V2G充电桩在电力市场中身份不明确 难以算清收益模式 [19] - 电网需针对V2G调整运行方式 制定管理手段 与充电桩场站约定技术边界和返送功率 针对V2G上网电价设立交易品种 提高参与电力市场活跃度 增设变压器等基础配套设施 [19]
开盘:三大股指小幅高开,军工股持续活跃,中船系、苹果概念及PEEK材料股走高
金融界· 2025-08-07 10:0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小幅高开,沪指涨0.1%报3637.78点,深成指涨0.1%报11189.49点,创业板指涨0.02%报2359.42点,科创50指数涨0.01%报1059.84点 [1] - 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157.05亿元,中船系、PEEK材料等板块指数涨幅居前 [1] - 军工股持续活跃,湖南天雁3连板,长城军工、中国重工涨超8%,国瑞科技、中国船舶、捷强装备纷纷高开 [1] - 苹果概念股高开,工业富联涨5.5%,立讯精密、蓝思科技、歌尔股份跟涨,隔夜苹果(AAPL.O)美股大涨5% [1] 公司动态 - *ST亚振因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停牌核查,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2] -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产品收入173.60亿元同比增长45.8%,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百济神州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358亿元至381亿元,研发及管理费用合计295亿元至319亿元,毛利率80%至90% [2] - 仙鹤股份拟投资110亿元建设林浆纸用一体化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一期投资55亿元预计年产值51.5亿元 [3] - 天阳科技筹划以现金购买上海通联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及相关公司部分股权 [3] 行业热点 - 电力行业受高温影响用电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经营区最大负荷达12.33亿千瓦较去年增长5300万千瓦 [5] - 韩国政府将从9月29日起对中国团队游客实行临时免签政策持续至明年6月 [6] - 美国取消约5亿美元mRNA疫苗开发项目,撤销22份相关合同 [7] - 晶泰控股与DoveTree完成470亿港元管线合作,为全球AI药物发现领域最大单笔合作 [8] - V2G技术到2025年标准体系初步成型,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9][10] - 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缩水超800亿元,七成以上转债因正股上涨触发强赎 [11] 机构观点 - 中信建投指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卫星互联网组网速度明显加快 [12] - 华泰证券认为房地产行业中长期"止跌回稳"基础正在构建,更看好一线城市复苏节奏 [13] - 天风证券指出美国"再通胀"风险仍在,资源品值得关注 [14]
全省首推!杭州出台迎峰度夏新政策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35
电力保供补贴方案 - 杭州市出台《2025年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补贴实施方案》,涵盖企业移峰填谷、柴发机组发电、储能设施放电三大类别补贴 [1] - 首次将V2G充电场站纳入补贴范围,顶峰放电补贴最高达2元/千瓦时,系全省首个市级V2G专项补贴政策 [1] - V2G技术实现新能源车在用电低谷充电、高峰反向供电,缓解电网压力 [1] V2G技术应用进展 -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去年在钱江世纪城公园充电站完成全省首次充放换一体"车网互动"应用 [1] - 萧山、富阳、临安等地已建成V2G充电桩,通过组织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实现削峰填谷 [1] - 政策目标为验证规模化车网互动对电力系统平衡、清洁能源消纳及电网安全的调节能力 [2] 新能源汽车市场基础 - 截至一季度末杭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15万辆 [2] - 私家车全周期充电次数约500次,而动力电池设计寿命至少3000次,保守估计2000次,剩余1000次可参与车网互动 [2]
度电收益达0.72元!重庆电动汽车首获“售电”收益!
新华社· 2025-06-20 09:53
电动汽车V2G技术在重庆的应用 - 重庆首次实现电动汽车V2G反向放电全流程贯通 包括报装 计量 结算 支付等环节 [1] - 6名车主参与测试 共放电35车次 上网电量982千瓦时 结算收益703元 度电收益0.72元 [1] - 车主可通过手机扫码操作V2G充电桩进行放电并获得收益 [1] 重庆V2G发展规划 - 重庆入选全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 [2] - 计划到2025年打造逾百个V2G项目 初步构建车网融合互动新型产业生态 [2] - 目标2030年基本建成车网互动和谐城市 实现V2G等示范场景规模化应用 提供10万千瓦级双向调节能力 [2]
车网互动测试调研:需建“测试联合体”,定标准和细化政策
新浪财经· 2025-06-19 14:06
V2G技术规模化应用现状 - 国家发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后,行业调研显示需要充电桩等硬件支持和数字平台管理V2G资源[3] - 上海启动全国首次大规模V2G全链路集中测试,初步验证技术可行性但需进一步规范[3] - 测试涉及12款车型和9款充电桩,包括民用轿车、公交车、重卡和充电机器人[5] 技术标准化与定价机制 - 制定反向放电价格需基于电池数据(用电、损耗、安全性等),目前关键数据由车企和电池企业掌握[5] - 缺乏汽车电池放电功率标准,60千瓦功率段被认为相对稳定且适合汽车放电[6] - V2G放电会压缩续航里程,需测算充放电次数对电池寿命影响并折算为生产成本[6] 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 - 车主对V2G放电接受度较高,因汽车动力电池性能优于储能电池[7] - 车企可开发小功率放电功能(如户外野炊)作为消费场景吸引消费者[7] - 需形成"政策支持+金融赋能+保险保障"完整生态,包括碳积分奖励和保险产品开发[9][10] 跨行业协作需求 - 车、桩、网之间存在专业壁垒,需组建"测试联合体"打破隔阂[8] - 环境温度影响放电效率,后续测试需覆盖严寒与高温场景[8] - 需金融、保险等多部门协同建立V2G保险托底机制[10] 未来发展前景 - V2G可在电力紧缺时段放电缓解电网压力,实现个人与社会效益双赢[10] - 随着车主认知和技术提升,V2G将在电网削峰填谷和平衡新能源波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