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Pro

搜索文档
iOS 26 Beta 3 上手:又「液」又「固」的玻璃,举棋不定的苹果
36氪· 2025-07-08 19:29
系统命名统一化 - 苹果将旗下终端设备系统命名统一为「年份 + 1」的方式,涵盖iPhone、Apple Watch、Mac和iPad等设备 [1] 设计语言更新 - 苹果推出新一代设计语言「Liquid Glass」(液态玻璃),覆盖所有带屏幕与系统的设备,这是继iOS 7扁平化设计后时隔十二年的首次大改 [1] iOS 26开发者预览版进展 - iOS 26 Beta 3是苹果认为目前最适合推向大众的方案,预计一周后将推出第一个公测版 [3] - Beta 3修复了多个关键Bug,包括电池界面汉化、输入法预选框优化、Dock栏图标偏移修复等 [8][9] - 新增三款壁纸:天空、光环、薄暮 [9] - 续航表现改善,电池健康度89%的iPhone 15 Pro续航体感基本回到iOS 18.5水平 [13] - 仍存在少量新Bug,如通讯录乱码头像显示、控制中心电池图标偶尔消失 [11] 液态玻璃设计争议 - 初始版本因过高透明度导致信息可读性差 [4] - Beta 2通过增加模糊效果改善了控制中心可读性 [4] - Beta 3将模糊方案扩展到原生应用,但整体设计变得发灰,被部分用户认为质感廉价 [6] - 在小屏设备上存在信息密度过高的问题,而在大屏设备上表现更佳 [30] iPadOS 26生产力提升 - 移除传统分屏和小窗模式,引入全新窗口管理系统,支持自由缩放、拖拽和平铺 [14] - 新增菜单栏和搜索功能,开发者可自定义菜单 [14] - 文件应用改进,新增弹性列表视图和可折叠文件夹结构 [14] - Beta 3引入Mac风格指针光标和光标查找功能 [16] macOS 26更新问题 - Beta 3推送时因Rosetta 2未同步更新,导致部分M系列Mac无法检查更新 [19] - 用户需卸载Rosetta 2或等待苹果重新推送才能完成更新 [20] - 启动台功能回归,但通过五指合拢手势会触发「聚焦」的App Library [22] - Safari标签页视觉可读性优化,新增Tahoe Day屏保 [25] 跨平台设计挑战 - 液态玻璃设计需要硬件全方位配合,对小屏设备功耗和性能压力更大 [30] - 苹果面临在精致与流畅、设计与实用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 [32]
小米自研芯片杀疯了!雷军憋了10年的大招,直接对标苹果华为?
搜狐财经· 2025-05-23 09:23
小米自研芯片玄戒O1发布 - 公司宣布自研手机芯片"玄戒O1"将于本月底发布,成为全球第四家、国内第二家掌握手机SoC核心技术的品牌 [1] - 芯片将搭载在小米15S Pro上,性能跑分碾压骁龙8 Gen2,价格仅为华为Mate系列的一半 [1] - 芯片研发始于2014年,十年累计投入300亿元研发费用,2023年单年投入80亿元 [4] 玄戒O1技术参数 - 采用台积电4nm N4P工艺,比苹果A16所用工艺更先进 [6] - 配备1个3.2GHz超大核、3个2.8GHz中核和4个能效核,跑分达200万 [6] - GPU采用Imagination CXT 48-1536,支持光线追踪技术,运行《原神》可稳定保持60帧 [6] - 集成自研NPU"昆仑",AI算力达每秒15万亿次运算,夜景拍摄噪点控制为iPhone 15 Pro的一半 [8] - 5G基带采用联发科方案,功耗比华为麒麟9000S高15% [8] 小米15S Pro产品配置 - 搭载玄戒O1芯片,配备2K全等深微曲屏、徕卡三摄1英寸大底、6000mAh硅碳负极电池 [8] - 起售价5299元,比华为Mate60 Pro便宜4000元 [8] - 具备UWB超宽带技术,3米内自动解锁小米SU7汽车,误差小于2厘米 [14] 小米Civi 5 Pro产品亮点 - 机身厚度7.45mm,重量185g,内置6000mAh电池 [11] - 配备骁龙8s Gen4芯片和徕卡浮动长焦镜头 [11] - 续航比iPhone 15 Pro Max多3小时 [11] 研发背景与挑战 - 研发团队由高通骁龙835主设计师秦牧云带领,团队规模1000多人 [6] - 2018年澎湃S2流片失败,国外供应商当场涨价200% [12] - 初期台积电4nm产能受限,可能仅能获得30万片芯片 [12] - 3nm版本需等到2025年,届时竞争对手可能已采用2nm工艺 [12] - 目前20款主流游戏完成优化,但《逆水寒》手游帧率比骁8 Gen3低5帧 [12]
苹果iPhone 17 Air规格首曝:5.5毫米超薄机身或刷新行业轻薄纪录
环球网· 2025-05-18 10:27
产品规格 - iPhone 17 Air将搭载2800mAh电池,较iPhone 16的3561mAh缩减约21% [1][3] - 机身重量为145克,较iPhone 16的170克降幅达14.7% [1][3] - 最薄厚度为5.5毫米,较iPhone 16 Pro Max的8.25毫米减少33% [1][3] - 若消息属实,iPhone 17 Air将成为苹果史上最轻薄机型,可能超越三星Galaxy S25 Slim(6.1毫米)和小米15 Ultra(6.8毫米)等竞品 [3] 技术创新 - 苹果正与供应商合作开发高密度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约30% [4] - 延续iPhone 15 Pro的钛金属材质,同时可能采用更薄的超瓷晶面板(厚度或缩减至0.3毫米) [5] - 苹果已在多项专利中透露轻薄化布局,如2024年公开的"可折叠电池"专利,可能通过柔性电池技术压缩空间 [5] 市场竞争 - iPhone 17 Air的推出或为应对三星Galaxy Z Flip系列折叠屏手机的竞争,通过"直板旗舰+极致轻薄"定位吸引对便携性有极高要求的消费者 [5] - 对比竞品,三星Galaxy S25 Slim爆料电池容量为4200mAh,小米15 Ultra则为5500mAh [5] - 苹果或需通过优化iOS 19系统功耗、引入AI动态调度技术(如A19芯片的NPU智能分配资源)弥补续航短板 [5] 行业趋势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电池可拆卸,苹果或通过模块化设计兼顾轻薄与法规 [5]
美团闪购,动了谁的蛋糕?
半佛仙人· 2025-04-17 21:10
即时零售与快递电商的正面碰撞 - 美团在2025年4月15日首页增加【闪购】标志即时零售与快递电商模式开始正面竞争 [2] - 美团非餐饮即时零售订单量突破1800万单 覆盖从指甲刀到3C手机的全品类商品 [4] - 商家因3天超短账期加速入驻 形成供需双爆发态势 [4] 即时零售的四大核心竞争优势 时间维度 - 30分钟送达碾压电商次日达 满足数据线、猫砂等即时需求场景 [5] - 消费者行为逻辑改变 从"囤货等待"转向"即需即得" [5][6] - 美团闪购近期推出"晒单买单"活动 补贴手机、笔记本等高单价商品培养用户习惯 [11] 空间维度 - 释放家庭储物空间 周边商家库存成为消费者"云仓库" [6][7] - 对比传统电商挤占空间 即时零售使每平米房屋价值回归居住本质 [6] 价格维度 - 商品定价与电商持平甚至略低 形成"速度不溢价"优势 [14] - 行业竞争初期阶段 建议消费者通过选择新平台倒逼全行业让利 [15] 信任机制 - 本地化服务带来物理可及性 售后问题可实现10-30分钟上门解决 [14] - 对比跨区域电商 本地商户因"可重逢"特性更注重服务质量 [14] 行业竞争态势 - 消费者习惯加速迁移 次日达电商体验面临"笨拙"评价 [9][13] - 即时零售已从应急需求扩展到全品类 包括手机、茅台等高价商品 [11][13] - 行业竞争规模巨大 类比O2O百团大战、网约车补贴战历史机遇 [14][15]
Apple M3,苹果最短命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3 12:03
文章核心观点 苹果从 M2 过渡到 M3 虽带来新性能水平,但因 3nm 工艺问题面临生产、产品线、性能等多方面挑战,促使其快速向 M4 过渡,同时也为未来芯片发展提供经验教训 [1][20] 3纳米工艺带来了严重的生产问题 - 苹果转向 3nm 制造工艺合乎逻辑,此前 5nm 工艺成功且缩小晶体管尺寸可提升能效和性能,但 N3B 版本存在严重生产问题,包括产量低、与未来改进不兼容等 [3] - N3B 因激进设计规则和新组件导致产量下降、金属堆栈性能挑战,苹果为首批推出 3nm 芯片确保全部初始生产,面临早期采用风险,台积电早期生产良率低至 55%,M3 或成昂贵芯片 [3] - 极低生产良率迫使苹果和台积电进行“私下交易”,苹果只需支付可用芯片费用,该安排对抵消 M3 低良率财务影响至关重要 [4] - 苹果 2025 年底将 A17 Pro 转向 N3E 工艺,保护利润率并扩大 3nm 采用,但需花费 10 亿美元重新设计 M3 系列 CPU 集群和内存控制器 [5] M3产品线的不一致 - M3 生产的 N3B 和 N3E 工艺分歧导致产品线不一致,如 M3 Pro 内存带宽比前代少 25%,M3 Max 内存带宽上限降低,可能是为适应 N3B 工艺优先考虑可制造性 [7] - M3 芯片尺寸和复杂性提升,最大的 M3 Max 芯片含 920 亿个晶体管和 40 核 GPU,使早期 3nm 节点生产更具挑战性 [8][9] - N3B 工艺问题影响 M3 性能和生产,性能提升不均衡,基础版 M3 单核性能提升约 15%,M3 Pro 多核改进被内核数量减少掩盖;低良率限制产量,导致高端 Mac 和 MacBook 产品线延迟 [10][11] 各方面表现不佳 - M3 Max 的 40 核 GPU 在创意工作负载中表现优,但苹果放弃 M3 Ultra 型号是疏忽;iPhone 15 Pro 的 A17 Pro 芯片过热,引发对 M3 芯片低效率猜测 [12][13] - 苹果在 N3B 上生产 M3 虽想更快推出 3nm Mac,但面临产量和效率障碍,产品有些过渡 [12][13] 迈向M4的垫脚石 - 苹果从 M3 到 M4 过渡速度前所未有,表明想摆脱 M3 问题;台积电 N3E 工艺良率达 70 - 80%,可制造性改善,降低成本并提高性能 [14] - 苹果或把早期 3nm 芯片作为过渡设计,迅速调整 M3 以外产品线,下一次更新将采用 M4 芯片 [14] - 虽未公开批评 M3 芯片,但有迹象表明苹果内部承认挑战,如 A17 Pro 散热问题,且芯片工程师为不同节点设计两个版本核心 [15][16] - M4 采用全新方法,苹果强调其基于“第二代 3 纳米技术”,暗示 M3 第一代技术有缺陷,换代速度与常见节奏相比被描述为“激进的更新时间表” [16][17] 过渡到M4 - 苹果对硅片路线图有控制优势,但采用 N3B 工艺暴露激进采用新制造节点风险,与 M1 和 M2 平稳过渡对比明显 [20] - 苹果向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资 25 亿美元确保长期供应链稳定,虽该工厂不会立即生产尖端芯片,但表明台积电未来开发更具战略性和可控性,不过工厂遇到人员配备问题 [20] - 台积电 2025 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N2,苹果可能是首批客户,不确定苹果是否会再次冒险早期采用;苹果未完全放弃 M3,在 Mac Studio 和 iPad Air 推出 M3 设备,可能因生产可扩展性 [21] - M3 转型是雄心勃勃且成功的实验,有挑战但为芯片进化必要步骤,M4 MacBook Air 发布或使 M3 产品线搁置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