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世界最大跨径双层公路钢桁梁斜拉桥合龙
科技日报· 2025-11-05 17:25
据悉,中山东环高速公路全长55.46公里,连接佛山、中山和珠海。该项目分两期实施,建成后将直接 衔接深中通道,与南中高速、中开高速共同构建"一环三横三纵"高速公路网,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核心城 市间的互联互通,为大湾区产业协同、创新合作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作为中山东环高速公路的控制 性工程,香山大桥的顺利合龙为中山东环高速一期工程全线通车按下了"加速键"。(王云鹏 记者于紫 月,公规院供图) 香山大桥全长1776米,主跨长达880米,采用上下双层8+8车道设计。公规院团队在香山大桥设计中实 现了多项创新:提出密横梁、强弦杆体系钢桁梁设计,结构简洁、横向刚度均匀、颤振稳定性好、正交 异性各向刚度平衡搭配,抗疲劳性能好;在双层桁架梁首次采用侧置承压式钢齿板锚固结构,减少了横 向桥宽,便于桥面吊机行走,行车视角更为美观;采用下层混凝土面板压重方案,改善桥面板受力;采 用辨识度高的无下横梁人字形塔,雄伟挺拔、外形现代、抗风性能好。 记者从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规院")获悉,其牵头设计的中山东环高速公路香山 大桥已于日前顺利合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双层公路钢桁梁斜拉桥。 ...
“十四五”答卷·创新驱动产业蝶变|生物育种: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科技日报· 2025-11-05 17:25
金秋的天山南北,棉田如雪浪翻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68.6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攀升至历史新高92.2%,用占全球8.2%的棉田生产了占全球22.7%的棉花。"世 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然形成。 新疆棉花产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生物育种技术的硬核支撑。全球种业已进入现代生物育种为主导的新 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大生物育种支持力度,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等专项,培育突破性品种,保障 种源自主可控。 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孙传范介绍,通过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我国投 入23亿元支持122个关键技术攻关,在DNA(脱氧核糖核酸)大片段精准插入、玉米快速脱水基因鉴定 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8月启动的农业科技大市场建设中,"作物智能育种加速器"等12项成果路 演达成意向成交1.68亿元,推动科研与产业"无缝衔接"。 育种成果加速转化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病虫害威胁等挑战交织叠加,加快培育高产、优 质、抗逆、高效的作物新品种,成为各国农业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病虫害多发、机械化采收需求增 ...
让晶硅企业看到“零震损”生产的可能——内蒙古防震减灾工作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日报· 2025-11-05 17:25
一次2180公里外的地震,对晶硅企业能有什么影响? 10月下旬,站在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硅材料")的生产 区,记者听负责人讲起了一起由远震引发的生产影响事件。 双良硅材料拥有100GW拉晶产能,规模占据包头市单晶硅总产能的近一半,其生产过程已经实现全自 动控制。2024年4月3日晨,公司集中控制中心的多台设备终端同步触发报警,指示灯转为红色,操作人 员通过集控平台及单晶炉观察窗确认,正在生长中的硅棒出现晃动。 拉晶是单晶硅制备的核心工艺环节。双良硅材料集控部负责人介绍,拉晶就是把高温熔化的高纯多晶 硅,"拉"成一根超高纯度、结构完整的单晶硅棒。拉晶时,一根特制的石英棒吊着一个小小的"籽晶"降 到液态硅的表面,与液面接触。随后,石英吊丝和液面相向旋转,籽晶周围的液态硅会跟着籽晶旋转, 慢慢凝固成单晶硅,随着石英吊丝缓慢向上提拉,单晶硅会逐渐"长"成一根具有完整晶体结构的圆柱形 的硅棒。 拉晶的关键在于"精准控制"。温度、提拉速度、转速……这些数值哪怕有细微偏差,都可能影响硅棒正 常生长,更别提肉眼可见幅度的晃动。 这一晃,背后是百万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去年12月,国家地震 ...
耀变体喷流等离子体“火球”在实验室重现 有助破解“消失的伽马射线”之谜
科技日报· 2025-11-05 17:25
耀变体是一类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的活动星系,会向地球方向喷射出狭窄、接近光速的粒子与辐射束, 产生极强的伽马射线,能量可达数太电子伏(TeV)。理论上,这些高能伽马射线在穿越星际空间时, 会与恒星背景光发生散射,生成电子—正电子对。随后,这些粒子对应当与宇宙微波背景相互作用,产 生能量较低的伽马射线,但迄今为止,这些低能伽马射线始终未被卫星望远镜探测到。 由英国牛津大学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首次在实验 室制造出等离子体"火球",模拟了类星体耀变体喷流在星际空间传播的过程,为破解宇宙中"消失的伽 马射线"之谜提供了新线索。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科学家长期困惑于这一现象。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电子—正电子对被极其微弱的星际磁场偏转,导致伽 马射线偏离视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粒子束在穿越稀薄星际介质时会出现不稳定性,扰动电流进而生 成磁场,使粒子束能量耗散。 为验证这些观点,研究团队在CERN的高辐射材料实验设施中,利用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产生电子—正 电子对,并让它们穿过一米长的等离子体,构建出类星体喷流在星际空间传播的实验模型。通过精确测 量粒子束形 ...
我国首台极紫外波段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成功研制
科技日报· 2025-11-05 15:57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发布国内首台极紫外波段物质吸收谱台式化仪器 实现高端科学仪器领域重要突破 [1] - 产品采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 实现高亮度短波长光源台式化突破 具备可规模化生产 占地面积小 成本较低优势 [1] - 该仪器为前沿科研提供助力 首次将高精度极紫外检测技术嵌入工业生产线 为解决先进制造核心检测难题提供国产化方案 [1]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紫外至X射线波段的高亮度小型化光源及相关科研仪器研发 产品体系覆盖吸收谱 光电子谱 短波长显微成像设备及原位检测装备 [1] - 公司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成果赋权转化的典型代表 并提供相应波段检测服务 [1] - 公司产品对传统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提供有益补充 有望为新材料 新能源等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全新技术手段 [1] 行业与政策背景 - 公司是合肥市构建创新生态 落实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生动实践 展现地方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成效 [2]
全国首个NTRK泛癌种伴随诊断高通量测序试剂盒获批上市
科技日报· 2025-11-05 15:00
| | | | сосадания создатьява | 图书 | ne and | | --- | --- | --- | --- | --- | --- | | | | NA (使用FINE) | 新建工程 | . | | | 63 | CSZ2400118 | NIRK1/NIRK2/NIRK3基因融 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未端终 | 南京世和医疗器械有限 公司 | 国械注准 20253402191 | 2025-10-30 | | | | 止測序法) | | | | | | | PRI ROTE 10 | 在共同体系列表示范围 10 | 0910 10.000 | 100 | | | | 2010/08/2019 11:00 | | | | | | | In (expensional) | | | | 受访者供图 11月5日,记者从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NTRK1/NTRK2/NTRK3基因融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获得 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恩曲替尼胶囊的伴随诊断。世和基因创始人邵阳博士介绍,这是国内首个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泛实体肿瘤检测试剂盒,也是 首个 ...
生物育种: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科技日报· 2025-11-05 14:20
【"十四五"答卷·创新驱动产业蝶变】 金秋的天山南北,棉田如雪浪翻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达568.6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攀升至历史新高92.2%,用占全球8.2%的棉田生产了占全球22.7%的棉花。"世 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然形成。 新疆棉花产业的稳健发展,离不开生物育种技术的硬核支撑。全球种业已进入现代生物育种为主导的新 时期,"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大生物育种支持力度,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等专项,培育突破性品种,保障 种源自主可控。 育种成果加速转化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病虫害威胁等挑战交织叠加,加快培育高产、优 质、抗逆、高效的作物新品种,成为各国农业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新疆棉花生产面临病虫害多发、机械化采收需求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等挑战,迫切需要 培育综合性状优良、适配现代生产模式的新品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十四五"以来,国内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协同攻关,运用分子标记选择、基因聚合等现代育种技术,以 高产、优质、抗病、宜机采为主攻方向,成功培育出30多个综合性状突出的棉花新品种。 "这些 ...
科学家“算”出新型电池材料 能“锁住”能量充得更快
科技日报· 2025-11-05 13:44
"具体而言,该材料用于电池负极时,储存锂离子的理论容量达每克1.60安时,储存钠离子时为每克1.35安时。"吉科猛进一 步解释,离子在材料中迁移的阻力很小,扩散势垒分别低至0.206电子伏和0.046电子伏,这些性能优于现有多种二维材料, 为电池研发提供了新的可能。 目前常用的锂硫电池和钠硫电池中,多硫化物容易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迁移,影响电池稳定性和效率。研究团队通过理论 计算发现,这类新型二维材料表面具有特殊的化学特性和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固定多硫化物,抑制其"穿梭效应",从而提 升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与充电效率。 此外,该材料在从室温到约227℃的宽温度范围内,仍能保持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为新能源汽车高温环境下运 行、工业储能系统在高温工况下的应用以及便携设备高功率放电等场景,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1月5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吉科猛-易默德研究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科 研单位,通过先进的理论计算方法,预言了一类新型二维拓扑二硫化物单层材料(HfTiTe4、ZrTiTe4和HfZrTe4),为高性 能电池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相 ...
打通核电站冷源系统“生命线” 广东陆丰核电5、6号机组有新进展
科技日报· 2025-11-05 13:44
深基坑施工,是项目建设中最艰险的一关。陆丰核电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达30米,岩层坚硬如铁,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塌方。针对一级风险基坑,中交四航局 项目团队在前期专项方案编制中多轮模拟推演,通过"微差爆破+动态监测"技术实现精准控制,将爆破振动控制在2.5厘米每秒以内——这相当于"在鸡蛋壳 旁敲钉子"。为了确保基坑稳定,他们还将原有"5道混凝土支撑"优化为"3道混凝土支撑+局部钢支撑"的复合体系,既提高了安全系数,又节约了成本。 陆丰核电5、6号机组箱涵主体结构施工。 进入暗涵主体构筑阶段后,项目迎来结构施工的高难度挑战。"陆丰核电采用的大直径圆洞取水构筑物,结构尺寸大、轴线为S型且转弯半径小,局部构造 呈'内圆外方',同时现场作业空间受限,传统施工方法难以保证精度与进度。"项目相关负责人李伟介绍道。 为应对这些结构特征与施工条件的双重考验,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结合核电工程特点和以往港珠澳大桥、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经验,制定"防渗墙 +深基坑+分段式大型沉管"施工方案,其中,内径超8米的圆孔结构在核电工程中尚属首次应用。同时,为满足精度与装配速度的双重要求,团队创新性设 计"轨道式液压行走台车+定制圆弧钢模板"系统 ...
将阳光"一分为二"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13:27
此前国际研究团队曾用四苯等分子实现裂分,但材料稳定性不足。此次团队采用了双吡咯并萘啶酮 (DPND),这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研究已证 明,DPND可与硅电池兼容,实现能量倍增。 团队表示,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分子实现单线态裂分。这些颜料在汽车涂料 等领域已广泛使用,说明其化学稳定性足以满足长期户外应用。该技术可通过在现有硅电池上"刷"上一 层新材料实现集成。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找到一种稳定的有机材料,可 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这项可将阳光"一分为二"的新技术,有望显著提升光电转换 效率。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ACS能源快报》。 "单线态裂分"是一种独特的物理过程,能让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相当于把阳光的能量"分拆使 用",从而把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研究团队表示,通过在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 薄有机分子层,入射的高能光子可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能激发态,并向下方的硅层注入更多 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