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创技术策源地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成立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 首批发布20个基础研究需求
第一财经· 2025-07-31 00:23
启源公益基金会定位于公益、聚焦于创新、服务于发展,重点关注四个领域:一是攻坚"卡脖子",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重点支持具 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二是探索"无人区",聚焦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基础学科、交叉融合领域,支持一些创新性强、争议大、风 险高、无共识项目;三是贯通"转化链",链接创新场景、孵化器、产业基金等各类资源,汇聚科学家、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力量,打 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培育"生力军",重点支持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人才,强化对青年人才的早期资助,用公益力量为科技人才"托 底"。 未来,启源公益基金会将通过产学研联动、跨资源整合、揭榜挂帅等方式,将企业的"创新痛点"转化为"资助清单""公益投入"转化为"产业价值""单点突 破"转化为"生态共建"。 7月30日,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简称"启源公益基金会")揭牌。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活动并为启源公益基金会揭牌。复 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平出席仪式。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作情况介绍。 贺青表示,成立启源公益基金会是上海国资国企贯 ...
支持基础研究!上海16家国企联手
证券时报· 2025-07-30 22:59
启源公益基金会成立背景 - 全国首个国资基础研究公益基金会"启源公益基金会"于7月30日在上海揭牌 [1] - 由上海16家国企联合捐赠发起 专门资助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及转化 [1][5] - 上海市国资委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理事单位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盛集团等市属国企 [5][6] 基金会宗旨与定位 - 以"汇聚国资力量 激发创新活力 助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宗旨 [8] - 落实上海市委"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部署的具体举措 [3] - 重点支持青年人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 [8] 重点资助领域 - 攻坚"卡脖子"技术:支持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创新项目 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上海三大先导产业 [9] - 探索"无人区"领域:资助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脑科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的高风险项目 [9] - 贯通"转化链":链接创新场景、孵化器、产业基金等资源 打通实验室到产业端的最后一公里 [9] - 培育"生力军":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早期资助 用公益力量为人才"托底" [9] 首批研究项目 - 发布20个基础研究需求榜单 覆盖免疫治疗、AI药物设计、算力调度等前沿领域 [10][12] - 具体课题包括干细胞T细胞机制研究、AI材料电子结构数据库构建、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 [14][15] - 采用"揭榜挂帅"机制 将企业创新痛点转化为资助清单 [11] 合作网络建设 - 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15] - 联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 [15] - 向基金会顾问代表颁发聘书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15]
上海成立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首批发布20个基础研究需求
第一财经· 2025-07-30 21:23
启源公益基金会重点支持青年人开展高风险、高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概念验证 7月30日,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简称"启源公益基金会")揭牌。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出席活动并为启源公益基金会揭牌。复 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平出席仪式。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作情况介绍。 上海国资国企基础研究"揭榜挂帅"需求清单(第一批) | 序号 | 课题名称 | 所属领域 | | --- | --- | --- | | 1 | 干细胞样T细胞在肿瘤与炎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 免疫治疗 | | 2 | 多组学整合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因子动态调控网络及精准治 疗策略研究 | 免疫治疗 | | 3 | 细胞表面药物靶点蛋白定量技术研究 | 蛋白定量技术 | | 4 | 玻璃态中局域缺陷态形成机制与光动力学研究 | 非晶态材料科学/光学 | | 5 | 基于AI的材料电子结构数据库与大模型构建 | AI材料计算设计、数据库、 垂类大模型 | | ୧ | 基于AI的难成药靶标药物分子设计技术 | 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 | 7 | 基于模块化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异构算力调度算法研究 | ...
中航沈飞:央地合作 助推区域航空产业集群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5-21 02:13
公司概况 - 中航沈飞是沈阳航空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在航空防务装备及民用航空产品制造领域拥有70余年经验,具备国内领先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保障和维修体系 [2] - 公司拥有完整的工艺、技术、人才培养及储备体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 - 公司定位为航空装备"主承制商"和地区航空产业"头部企业",发挥集成驱动和区域辐射优势 [3] 产业集群发展 - 公司通过央地合作建设现代化产业集群,打造强韧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AI技术应用 [2] - "十四五"以来社会化属地化协作配套规模实现翻番增长,工程软件硬件应用加速自主突破 [3] - 以新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区域航空产业集群发展,释放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和创新溢出效益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组建复合材料及钛合金全资子公司,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增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3] - 建议沈阳承接更多大飞机机体结构份额,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配套产品研制 [3] - 建议探索多元化低空应用场景,发挥沈阳都市圈辐射作用构建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生态 [3] 低空经济机遇 - 低空经济被认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新质生产力属性,是沈阳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4] - 沈阳已建立法库通航产业基地、沈阳航空航天城、临空经济区,布局通航和无人机产业 [4] - 建议构建低空经济顶层制度,包括飞行试点、航线开发、资源分配、安全保障等配套措施 [5] 区域优势 - 沈阳具备建设国产大型民用飞机总装制造备份基地的独特优势,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4] - 本地企业已成功研发"他机试飞"中试试验平台无人机,拥有航空装备精密制造基地等基础设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