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警惕种源流失 亲本种子出境为何违法
科技日报· 2025-11-04 15:40
亲本种子,是我国严禁向外出售的农业资源。据国家安全部发布的消息,某境外间谍机关以高额经济报 酬为诱惑,意图与境内人员朱某某及其公司建立所谓"合作"关系,以"合作制种"名义长期向其购买亲本 种子。 第二问:为什么卖种子会危害国家安全? 对于亲本等种质资源的出境,我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 "将亲本私自送往境外,是严重的侵权行为,侵犯了育种者的知识产权,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商业 利益。"赵久然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造成了国家核心、优异的种质资源流失,危害国家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朱某某明知此行为违法,仍选择铤而走险,通过将亲本种子放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 箱里面规避监管。最终,朱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其余17名涉案对象被处以不同程度行政处 罚。 为什么卖亲本种子会危害国家安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首席科学家赵久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 时表示,掌握亲本就相当于掌握了种源的核心。拥有亲本种子,就能无限或大量繁殖杂交种子,还能用 它组配新品种、培育新的优良品种。一旦亲本种子外流,如同将农业的核心资源拱手让人,会给国家农 业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第一问:亲本种子和普通种子有何区别? "亲本在育种领域的核 ...
“十四五”科技成就·跃升|科技领航,赣鄱大地奋楫争先
科技日报· 2025-11-04 15:40
江西省科技创新总体进展 -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9.63%,全国位次上升至第15位 [1] - 构建“企业主导、政府引导、高校院所支撑”的工作体系,突破技术卡点和堵点 [1] - 实施“2030先锋工程”,已启动17个重大专项和37个重大专项项目,部分成果正转化为产业生产力 [8] 航空产业(eVTOL)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成功实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R-E3000技术验证机(1:1比例)首飞和原型机系留试飞 [4] - 针对eVTOL研制,重点攻关总体气动设计、高压电动力系统设计、低噪声电推进系统三大关键技术 [3] - AR-E3000机型可满足城市立体交通、旅游观光、高原海岛物资运输等需求 [4] - 江西省目标到2026年航空产业链营业收入达到2500亿元 [4] 制药行业智能化与经典名方开发 - 仁和集团通过智慧工厂实现传统制药向智能制药转型,丸剂生产车间配备10余台套智能化设备 [5] - 二冬汤颗粒获得生产批件,为江西省首个经典名方新药,全国第8个 [6] - 研发过程中建立特征图谱进行质量控制,将传统经验转化为可量化数字标准 [6] - 通过对比多种制粒工艺并反复试验,确定稳定的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 [6] 农业生物育种技术 - 江西农业大学利用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一号”,可检测96个样品,每个样品分析超过5.6万个基因位点 [7] - 育成“山下长黑”猪新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累计推广至12省43家企业,种猪销量突破1.5万头 [7] 食品科技与产业化 - 南昌大学团队创新多糖理论方法,创建国内首个食源性多糖数据库和全球最大复合多糖生产基地 [9][10] - 开发养胃食疗健康产品,相关成果近3年在两家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超56亿元 [10] 化学合成工艺革新 - 陈芬儿院士团队开发全连续流工艺,相比传统批次式生产,可减少污染并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11] - 将维生素B6、草甘膦等全连续流合成新工艺在医药、化工、农药领域转化,签约总金额达1.38亿元 [11]
中国华电“华电智”大模型正式发布
科技日报· 2025-11-04 11:16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一 代人工智能是企业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 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中国华电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探索 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加速人工智能高价值场景落地。针对发电行业新能源出力波动性 与间歇性,流域水电站群智慧调度运营,火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发展等问题和 需求,该公司经过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华电特色的"1265N"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打造了"华电 智"大模型。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11月4日,2025年中国华电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华电智"大模 型。此次发布构建了具有中国华电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为电力能源领域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 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据悉,"华电智"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其中,全球首创径流预测大模型,助力预测精度提升5%,乌江 流域水能利用提高率从近10年均值5.8%提升至10.8%,入选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 场景;率先 ...
【科技日报】院士眼中的创新关键词
科技日报· 2025-11-04 11:02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的 引领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打头阵。《建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让站在科技前沿的两院院士们深感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多位院士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对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锚定这些关键方向,做优科技的"供给 侧",贴近创新的"需求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喷薄而出。 关键词:抓基础 勇闯科学"无人区" 月球上的水从何而来?外太阳系的物质能否穿越亿万里来到我们身边?嫦娥六号月壤为解开这些谜 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10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发现罕见陨石撞击 残留物,不仅证实了小行星碎片能够从太阳系外围"长途跋涉"至内太阳系,也为解释月球上水的来源开 辟了新思路。 这是我国基础研究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建议》明确,"十五五"时期,"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
【科技日报】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科技日报· 2025-11-04 10:30
HIAF束线总长约2公里,包括6000余台(套)大型工艺设备、约500万个零部件,工艺管线总长超 过100万米。针对大科学装置系统复杂等诸多建设挑战,团队率先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驱动"的大科学 工程建设新模式,将安装周期从国际通常所需的两到三年缩短至8个月,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率工程建 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路径"。 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 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据悉,HIAF将于近期全面开展束流指标测试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开展首批 科学实验并完成装置工艺验收。 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 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10年攻坚,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 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 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最快的非谐振加速速 率,为达成HIAF国际领先的束流指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经过7年的工程建设,HIAF于10月 ...
强水淹油气藏成功改建储气库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59
项目进展 - 马19储气库先导试验工程通过中国石油集团油气和新能源公司验收,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新阶段 [1] - 该项目是国内首例强水淹油气藏改建储气库,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 [1] 技术突破 - 科研团队针对气驱排液效率不清晰、建库运行模式不明确等瓶颈难题进行攻关 [1] -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构建四维地质力学模型,精准模拟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动态压力场,论证圈闭密封性 [2] - 创新提出“异步注排”运行模式,有效解决低倾角高渗储层高速注气过程中的快速气窜问题,推动人工气顶形成 [2] - 现场实践证实该建库模式高效实用,单井注采能力强,系统运行平稳可靠,气驱效果显著 [2] 战略意义 - 辽河油田储气库群从早期的枯竭型油气藏单一模式,发展为涵盖油气藏型、气藏型等多种类型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1] - 此次成功标志着公司储气库建设从“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实现了水淹油气藏改建技术的重大跨越 [2]
我科研团队揭秘神经“信使”传递机制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吴长锋)11月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深 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毕国强、该校教授刘北明、该校特任副研究员陶长路团队等,通过自主研发 的毫秒级时间分辨原位冷冻电镜成像技术,破解了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突触囊泡释放与快速回收的完 整生物物理过程,并提出"亲吻—收缩—逃逸/融合"模型。该成果统一了半个世纪以来学界关于突触囊 泡释放与回收机制的两个争议模型,为理解神经信号传递、神经可塑性及相关脑疾病机理提供全新视 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科学》上。 为"看清"突触囊泡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研究团队将光遗传学刺激与投入式冷冻技术进行耦合,开 发出毫秒级时间分辨的冷冻电镜制样技术,通过光刺激诱导神经元传递电信号,在信号发出后的4—300 毫秒之间的不同瞬间,对细胞进行快速冷冻"定格",精准捕捉囊泡释放的瞬时状态,并由此获得上千套 高分辨率的神经突触三维重构数据。在进一步结合图像处理技术中,研究团队清晰地观察到囊泡与细胞 膜的半融合结构、两者之间形成的狭小融合孔,以及介导两者融合的蛋白复合物,同时分析出不同形态 的突触囊泡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基于此,研究团队清晰 ...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相较而言,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更为常见,其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陈天新告诉记者,当 草酸摄入过多、肠道吸收增加且排泄能力下降时,则易患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 陈天新提醒道,除菠菜外,马齿苋、甜菜叶、坚果、豆制品、巧克力、茶等也是高草酸食物,过量 摄入,同样会导致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此外,乙二醇等草酸前体物、含乙烯甘油的食品添加剂以及 维生素C等摄入过多,会导致人体代谢生成大量草酸,从而引发肾脏损伤,导致发病概率增加。另外, 高温作业或剧烈运动后,人体会大量出汗、排尿量减少,也会影响人体草酸的代谢及排出;人体缺少草 酸代谢辅助因子——维生素B6时,会增加内源性草酸生成风险,继而引发草酸盐沉积肾病。 "一些肠道疾病也会导致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陈天新说,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 腺炎、胆道疾病等疾病的患者及肠短路手术后患者,其肠道对草酸吸收性高,多伴有肠道脂肪消化不良 症状,会造成体内脂肪与钙结合,肠道内游离钙含量减少,抑制了游离钙与游离草酸结合并排出,从而 使游离草酸会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最终导致该病的发生。 做好饮食"加减法" 过量食用菠菜等高草酸食物,易引发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其诱因还包 ...
拔罐并非“万能术”,这些误区应知晓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近日,一则"男子在家连续拔罐两天导致截瘫"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该男子因操作不当造 成严重后果,这一案例也为热衷中医养生的人群敲响了警钟。 随着中医养生理念深入人心,拔罐作为传统外治法的一种,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少人将其视为 缓解疲劳、改善不适的家庭保健法。然而,盲目进行拔罐操作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科技 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医专家,厘清常见拔罐操作误区,揭示正确操作方法。 误区一:拔罐能改善各种不适 不少人将拔罐视为"万能疗法",无论头痛、失眠、疲劳还是肌肉酸痛,都指望通过拔罐来缓解。中 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教授陈泽林介绍,拔罐有其 特定的适应症,目前根据文献总结的有456种,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咳嗽、颈肩腰痛慢性疲劳综合 征、消化不良等病证。 "从中医理论看,拔罐通过负压吸附体表,能够开腠理、祛风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主要针对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病证。"陈泽林解释说,"对于感冒初期、疼痛类疾病、高血压等实证、寒证、 湿证,拔罐能发挥良好效果。" 对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如急性腰扭伤,确实可以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但需要注意的是,如 果患者出 ...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科技日报· 2025-11-04 08:53
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负责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 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10年攻坚,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 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 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最快的非谐振加速速率,为 达成HIAF国际领先的束流指标奠定了技术基础。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 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据悉,HIAF将于近期全面开展束流指标测试工作,预 计今年年底开展首批科学实验并完成装置工艺验收。 经过7年的工程建设,HIAF于10月27日启动全面调试。束流由超导回旋共振离子源产生、超导直线加速 器预加速至增强器累积流强并加速到高能量,最后引出至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高精度环形谱仪等实 验终端。此次调试基于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操控软件LACCS系统,实现束流的精准操控和一键贯通,创 造了复杂大科学装置快速调试出束新纪录,为HIAF高可靠运行和实验供束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