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99%都是水、营养物质含量低 业内专家表示——“东北神水”并无特殊养生功效
科技日报· 2025-09-11 07:58
有限的采集手段和采集时间并没有阻挡白桦树汁在全国范围内走红。从事白桦树汁饮品开发的哈尔滨园 有风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锋认为,白桦树汁走红背后主要有两大推力,一是消费端对天然、零添加 健康产品的需求在持续累积,二是直播电商强大的精准触达目标人群的能力。 在部分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将养生作为白桦树汁饮料的主要卖点。有相关研究显示,白桦树汁中含有 微量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以及白桦三萜类活性物质。今年5月,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的 《天然白桦树汁》团体标准中也明确白桦树汁中存在上述成分。 虽含有一定营养物质,但知名科普作家、营养师顾中一介绍,白桦树汁中99%左右都是水,目前检测到 的微量元素含量过低,对人体健康没有太大意义。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也表示, 正规白桦树汁产品可以饮用,但正常饮用量下,其不具有特殊功效。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透明似水的外表、清甜甘冽的口感,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小众饮品白桦树汁悄然走红,出现在各大商 超的货架上。不少商家为其贴上养生标签,宣称具有抗炎、抗老、解酒等多种功效,迎合了许多消费者 对天然健康饮品的需求。 白桦树汁是白桦树的汁液。作为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 ...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即将开幕
科技日报· 2025-09-11 07:56
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将于9月 15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 IASP是以科技园为会员的非营利性协会组织,每年举办一次世界大会,旨在通过主旨演讲、分组讨 论、案例研究、展览展示等形式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倡导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和实 践,促进全球科技园区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会员间联系。 据介绍,IASP2025年世界大会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年度主题,主会场设在国 家会议中心一期,分会场设在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会议为期5天,将举办开闭幕式、全体会议、 平行论坛、展览展示、科技文化参访五大板块活动。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IASP世界大会曾在中国举办3次。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首次以市政府名义成功申办IASP2025 年世界大会。2024年9月,北京代表团赴肯尼亚IASP2024年世界大会并完成会旗交接仪式,开启"北京 周期"。 ...
国内首次应用人工智能为在营铁路桥梁“移旧换新”
科技日报· 2025-09-10 16:38
核心技术突破 - 国内首次在运营铁路桥梁上应用AI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准落位 总重4000余吨钢箱梁完成换梁工程 [1] - AI系统由感知 仿真 控制三大模块组成 集成光栅 拉线传感器 应变片及北斗定位等40个高精度传感点实时采集数据 [4] - 控制模块通过智能算法预测梁体运动趋势 自动操控36个顶升千斤顶和10个水平顶推千斤顶实现同步控制 [4] 工程实施细节 - 成功将总重4086吨4跨旧梁顶出 同步顶进总重4389.6吨5跨新梁 新梁就位精度控制在上下高差2毫米 纵横偏差3毫米内 [7] - 建立高精度有限元分析模型实现全过程模拟仿真 填补国内道岔区连续梁改造领域技术空白 [4] - 研发连续快速同步顶推装置等专用设备 大幅缩短箱梁顶推横移时间 [7] 项目背景与意义 - 绍兴城际铁路利用既有萧甬铁路改造 柯桥站是国内首个在运营铁路上增设的高架城际车站 [1] - 工程需将2股道扩建为4股道 将"咽喉区"混凝土梁更换为钢箱梁 面临铁路干线技术难度大 安全风险高等挑战 [1] - 项目由建设管理单位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与施工单位联合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河海大学等科研团队共同开展工艺创新 [7]
杂交玉米核不育制种技术走向产业化
科技日报· 2025-09-10 16:37
"自2022年起,团队在海南、甘肃、新疆、山西和吉林等多地开展核不育制种技术试验示范。"赖锦 盛介绍,在试验示范中,该技术产业化优势显著。采用该技术,可在降低玉米制种去雄成本的同时,减 少制种企业管理成本。在相同栽培管理水平下,利用该技术扩繁的不育系制种基地较人工去雄制种基地 平均增产10%以上。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授权四川天能璟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核不育制种技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在推 进产业化进程中,该公司联合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一款智能除杂机。成都瀚辰光翼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张晗介绍,该智能除杂机可实时定位紫色(复雄植株显性标记)杂株杆径位置, 并精准切除杂株,显著提升除杂效率。 赖锦盛表示,这项核不育制种技术在杂种优势利用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将有 助于推动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 玉米杂交种应用虽起步早,但长期以来,不育化制种技术不成熟,只能依赖人工或机械去雄。利用 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玉米种子,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杂交种纯度、发挥杂种优势、提升玉米单产的有 效方法,但实现难度极大。 "核不育制种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赖锦盛介绍,该技术集成转基因保持 ...
乡村振兴丨黑龙江桦南:农技创新激活黑土地潜能
科技日报· 2025-09-10 16:25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徐嘉徽 在黑龙江省桦南县的黑土地上,科技兴农的实践正酣:辣椒田有技术骨干现场指导,玉米地靠电脑 操控水肥,高粱基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链升级……科技正以看得见的力量,破解着"地怎么 种、钱怎么赚"的乡村振兴课题。"向科技要效益、向土地要潜力",正从理念变为生动现实。 从"凭经验"到"按规程" "骤然升温会使作物生病,但用药浓度绝不能擅自加大,得按这个配比来……"在桦南县闫家镇丰基 村的辣椒田,桦南县双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太龙拨开枝叶查看苗情,向农户详解田间管理要 点。作为技术骨干,他不仅扎根丰基村田间,还走进闫家镇大张家村的辣椒地担任"技术导师",将科学 种植的锦囊妙计送到农户身边。 "以前种辣椒全凭老经验,病虫害一来就慌神。现在合作社有技术团队,啥时候浇水、打药,都有 规程。"大张家村农户冀凤兰说,在科学指导下,村里的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亩产提高20%,红辣 椒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我们坚持'技术护航产业',通过常态化开展田间指导、集中培训,让科学种植理念扎根农户心 间,让更多农户跟着特色产业富起来,让辣椒红遍田间地头、映红乡亲们的好日子!"闫家镇政府农业 副镇 ...
“秦药”驶入创新快车道
科技日报· 2025-09-10 11:59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处秦岭腹地,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秦岭无闲草,巴山多仙药"之美誉。近年 来,依托"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联动帮扶机制,柞水推动中医药产业驶入创新快车道。作为龙头企 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3万余亩,带动千余 户农户年均增收超5000元。其核心产品"盘龙七片"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入选多部国家级诊疗指南。 在科技部门帮扶下,盘龙药业研发投入大幅提升,与多所高校共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推动多个一 类新药进入临床前研究。同时,盘龙药业还与多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合作,共建GAP药源基地, 延伸道地药材供应链,推动"秦药"品牌走向全国。目前,盘龙药业正加快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升 级,展现出强劲创新动能、显著带农惠农成效。 ...
挖掘锦绣资源 “圈粉”八方游客——四川大力推动“文旅+百业”深度融合
科技日报· 2025-09-10 11:51
【活力中国调研行】 今年以来,夜游锦江项目实现营收约2488万元,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65.92万人次;"十四五"以 来,乐山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市、乐山市、宜宾市、泸州市等 地,在时尚街区、千年古镇、火热夜市中,了解各地将文旅元素融入百业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全域全业 态协同发展的经验做法,探寻四川由"锦绣天府"到"安逸四川"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场景 舀起鲜嫩的牛肉片,浸入热气腾腾的汤锅中,稍作等待后捞起,一份鲜到流口水的跷脚牛肉便做好 了……漫步在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乐山市苏稽古镇,记者看到,一边是跷脚牛肉店里游客人头攒动,一 边是古镇小道座椅上倚靠着闲聊的本地居民,千年小镇的古朴气息和现代生活的安逸闲适完美交融。 为了让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苏稽古镇深挖"非遗、美食、丝绸"三大核心IP,投入近4亿元 用于风貌改造与文旅项目建设。今年1—5月,苏稽古镇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 亿元。 在内江市威远县石板河旅游景区内,一条约7公里、由天然岩石构成的河道上人潮涌动。凭 ...
【科技日报】古代施肥智慧为现代绿色农业提供新启示
科技日报· 2025-09-10 10:52
作为农业文明古国,中国的古代施肥技术超越了一般耕作手段,深刻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然而,学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特定时期或 技术细节,缺乏系统性视角。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首次从"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哲学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施肥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 我国古代农业智慧中的"施肥原则",或许能为解决当今化肥滥用和土壤退化问题提供关键钥匙。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悉,通过系统梳理《氾胜 之书》《齐民要术》等古籍,该校科研人员成功揭示出古代施肥体系"因时、因地、因物"的内在逻辑与文化意涵,为应对当前化肥滥用、土壤退化等农业问 题提供了历史经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期刊《人文与社会科学传播》。 "这些古代有机肥施用原则,不仅能帮助研究史前农田管理,更与现代精准农业'按需投入'的理念不谋而合。"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副教授尚雪说,在当前化肥过量导致土壤退化、养分失衡的背景下,古代施肥智慧为现代绿色农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研究发现,古代先民早已形成贯穿作物全生育期的科学施肥模式:在"因时"上,施肥严格遵循气候节律;"因地"方面,针对南北土壤差异制 ...
火星内部更像“八宝粽”而非“千层酥”
科技日报· 2025-09-10 10:49
"洞察号"着陆器揭示了行星深层动荡历史的隐藏细节。图片来源: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科普园地】 ◎本报记者 张佳欣 如果把地球和火星比作点心,教科书常画得像"千层酥"——层层分明,规规矩矩。但火星并不遵循这套 整齐划一的模板。最新研究显示,它的内部更像"八宝粽",馅料五花八门、参差不齐,粗粝而杂乱。 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分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洞察号"探测器传回的地震数据,发现火 星的地幔并不均匀,而是埋藏着许多早期残留的碎块,有的大到4公里宽。这些"硬疙瘩"般的碎块,就 像星球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旧伤痕,被火星保存至今。 它形成的秘密要追溯到45亿年前。火星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年轻太阳的尘埃和岩石逐渐聚合而成的。 在它成形不久,就遭遇过多次天体级的猛烈撞击,能量之大足以将年轻的火星大面积熔化,形成滚烫 的"岩浆海"。随着时间推移,岩浆逐渐冷却、结晶,留下成分各异的大块物质。就像把不同材料混进面 团,这些碎块后来被"揉"进火星的地幔,却没有完全搅匀。 地球的内部之所以没有保留类似痕迹,是因为板块构造不断搅动和循环,旧的地壳被"回收",新的物质 不断生成。但火星在早期就像一个"八宝粽",外皮很快硬化,把里 ...
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时代角色转换
科技日报· 2025-09-10 10:49
编者按 在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科学教师是学生好奇心、想象 力、探索欲的"播种者",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本报推出特 别策划,报道中小学在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探讨构建完善的科学教师培养体系。 近日,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第9协同组科技辅导员及科学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上海浦东新区举 行。此前,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 小学教师培训也拉开序幕。一场场培训活动犹如及时雨,为科学教师的素质提升提供了平台。 科学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教育工作能否见效落地。今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 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此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布的《关于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对科学教师 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健全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科学教师?带着这些问 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人才培养面临困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前瞻布局、科学谋划,推动科学教育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