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搜索文档
新技术助力电解铝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52
记者近日从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院")获悉,由沈阳院自主研发的"铝电解槽 瞬态磁流体稳定性自适应增强调控及扰动抑制技术",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成功走向海外,标志着 我国在电解铝核心节能技术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介绍,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磁流体不稳定问题,一直是制约节能降耗的世界性难题。沈阳院研发团队 自2010年起潜心攻关,创新性地构建了网络化自均衡模型,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实现了对电解槽内 复杂电磁流场的精准"拿捏"与动态调控。更为关键的是,团队配套研发了全电流强防磁高能激光及定向 自蔓延在线焊接技术,一举解决了在高强度磁场环境下"不停产"进行技术改造的行业痛点,为现有铝厂 的升级改造扫清了障碍。 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28个、国外6个电解铝系列项目中成功落地。应用数据显示,此项技术可 使电解槽运行稳定性大幅提升,同时节能降碳效果显著,其吨铝直流电耗降低120千瓦时以上。以一个 年产50万吨的电解铝系列为例,年节电量高达6万兆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4万吨。这项 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我国电解铝工业的绿色竞争力,并在国际竞标中脱颖而出,为全球电解 铝行 ...
遛弯、陪跑、配送……机器人“灵犀”成生活好搭子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47
"灵犀灵犀,我们出去走走。"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和睦护理院里,一位老人与机器狗相伴遛弯 的画面,成了院里的温馨一景。这只名叫"灵犀"的四足机器人,是中国移动研发的生活好帮手。它 把"聪明"体现在行动上,不仅会跟随、能避障,还懂得自主导航。 一直以来,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中容易定位不准,复杂环境易跟丢、难避障等问题,成了制约其走进日常 生活的"拦路虎"。让机器人真正实现自主、智能出行,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痛点。 "本次训练平均配速提升5%,状态良好。"对跑步爱好者高亚军来说,"灵犀"是最靠谱的跑步搭子。它 靠超宽带(UWB)精准定位和实时路径规划,能始终与高亚军并肩奔跑,随时同步配速、里程等数 据。"它不仅跟着跑,更像个懂运动的伙伴,能根据我的节奏调整行动。"高亚军说。 "'灵犀'之所以能够自如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多种服务功能,离不开基于视觉与UWB定位技术深度融合 的自主跟随算法、无高精图环境下的室外路径规划能力、高精度的室内建图与定位导航技术等关键技术 的突破。"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具身智能产品部副总经理蒲琪然总结道,这些突破能够使机 器人在实现复杂真实场景下全向稳定跟随的同时,在未知开放环 ...
四川发展低空智联网新基建——无人机搭起空中服务大集市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45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旌湖院区天台上,一架携带检验样本的无人机缓缓落下。 "从市中心的老院区到旌湖院区,不堵车约15分钟车程,用无人机配送只要8分钟,这个时效对检验样本 来说很关键。"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麦刚介绍,在院区之间建起的这条空中物流通道,专门用于 检验样本、紧急药物等医疗物资的转运。 这是近年来四川升维蜀道、迎空而上的"镜头"之一。自2017年成为全国首个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 以来,四川目前已汇聚200多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试点空域 已达9万多平方公里。 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四川低空产业迎来爆发式发展。 构建智联应用新场景 "用手机一键下单就可远程调用无人机巡查森林,以前用2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查现在只要30分钟,而且成 本从400元降至50元。"在绵阳梓潼县七曲山景区门口,警务室民警张霖粟告诉记者,无人机利用热成像 技术,2分钟内就能发现古柏树的异常温度点,巡查效率提升90%,火情检测准确率高达98%。 张霖粟说的"一键下单",是通过"低空智行"平台来实现的。该平台是四川移动联合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 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打造的四川首个低空经济全 ...
科技日报:“智驾神器”是伪创新 更是真危险
科技日报· 2025-11-04 07:41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内在售车辆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本质上仍属于L2级辅助驾驶范畴,远 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恶劣天气、突发障碍等场景下的应对能力仍然有 限,离不开驾驶员的实时监控与及时接管。而"智驾神器"恰恰切断了"人机共驾"中最关键的人为监督环 节,使得系统在需要驾驶员介入时陷入"无人可用"的绝境。 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此类"神器"的滥用,反映出部分驾驶者对技术能力的盲目信任以及自身安全意识 的严重缺失。技术可以不断迭代,但生命无法重来。任何企图绕过安全机制,将辅助驾驶当作全自动驾 驶的侥幸心理,都是对生命的漠视。 从号称能"净化水质"的"量子杯",到宣称可保健的"能量石",再到打着护眼旗号的"防蓝光贴"……面对 层出不穷的伪科技产品,除了消费者需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更需要行业、平台与监管部门的协同 发力。 近日,一种被称作"智驾神器"的方向盘配重块在网络上悄然走红。这款售价仅数十元的小装置,号称能 让车主实现"全程免接管"的自动驾驶体验。它看似小巧智能,实则是用来欺骗车辆辅助驾驶系统的"作 弊器",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当前,市面上部分智能驾驶系统要求驾驶员必 ...
科技创新世界潮 | 天基太阳能开启清洁能源新赛道
科技日报· 2025-11-03 23:19
随着人类生活电气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全球能源需求正以前所未有 的速度增长。风能、太阳能等地面可再生能源固然重要,但它们具有间歇性,且需要占用广阔的土地资 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基太阳能(SBSP)或将成为一条通往真正清洁、富足能源未来的新路径。 据世界经济论坛官网近日报道,随着发射成本下降与规模化制造技术的进步,天基太阳能在技术和经济 层面已具备可行性,有望成为一种丰富且可持续的新能源。当然,要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仍需克服一 些关键技术障碍,例如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提升向地球传输电力的效率等。 优势多且前景广 风力与太阳能发电受天气、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地面太阳能易受云层遮蔽,因此供应不稳定; 而传统核电站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带来污染风险。相比之下,太空中的阳光强度高出地面5—10倍,不 仅能量充沛,还能提供持续、洁净的电力。 天基太阳能是一套部署于地球轨道的发电系统。它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收集能量,再以无线方式传回地面 的接收天线。这一构想最早由美国科学家彼得*格拉泽在1968年提出:将大型太阳能卫星部署在距地球 约36000公里的静止轨道上,使其全天候沐浴在阳光中。随后,这些 ...
科技日报:武汉地铁12号线双线同步穿越汉江
科技日报· 2025-11-03 19:10
项目进展 - 武汉地铁12号线汉钢站至汉西路南站区间于10月31日实现右线盾构机始发,进入双线同步掘进阶段 [1] - 该区间贯通后,乘客乘地铁穿越汉江从硚口到汉阳仅需约2分钟 [1] - 项目采用错峰始发方案,左线于10月20日率先推进,右线于10月31日接力始发 [3] 工程技术细节 - 双线隧道左线长1372米,右线长1379米,盾构机在地下约30米深处穿越粉质黏土层 [3] - 盾构机需下穿汉江、两岸堤防及地铁1号线等10处重要建构筑物 [3] - 盾构机始发580米后进入汉江江底,将穿越长达347米的水下段,占比超全线25% [3] - 施工需克服最大覆土深度41.2米、最大水压0.4兆帕等挑战 [3] 施工挑战与解决方案 - 汉江江底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淤泥层、沙层、坚硬基岩和交错发育的破碎带 [3] - 施工团队通过实时监测江面动态、优化盾构刀具,并采用"三轴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复合加固工艺应对挑战 [3] - 团队提出"五无"精品隧道理念,即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并将其贯穿于施工全流程 [4][5] 项目团队与设备 - 该盾构区间由中国中铁旗下中铁开投参与投资建设、中铁一局承建 [3] - 现场由一名"90后"项目经理指挥,其操控的盾构机重500多吨、直径超过两层楼高、整机长度达80多米 [4] - 施工团队依托翔实的地勘数据与实时掘进参数,进行动态研判和及时纠偏 [4]
全球聚力,为可持续发展谋破局之道——海内外嘉宾齐聚二〇二五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
科技日报· 2025-11-03 17:22
6年前,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一贯秉持开 放合作,坚持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同本国发展战略和国情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 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6年来,从健康、环境、能源等领域,到人工智能、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等话题,论坛围绕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聚焦全球挑战、凝聚全球智慧,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谋求破解之道。 过去近20年来,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终身会士、国际建模与仿真学会前主席穆罕默德·S·奥拜 达特一直与中国学者合作。他表示,本届论坛搭起了一座跨国界、跨领域的桥梁,与会者既分享前沿洞 见,也坦诚直面共同挑战。 "希望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领导作用,贡献标准、分享经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和科研发展。"国际 建模与仿真学会主席、法国阿莱斯国立高等矿业学院副院长格雷戈里·扎卡廖维奇说。 10月27日至29日,作为中国科协2025年"开放合作月"的重要活动之一,2025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 京举办。 一年一度,盛会启幕。中国科技会堂,新朋老友如约而至。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及36个国际、国别科技 组织的120多位境外嘉宾,相聚一 ...
龙江智造“空中重卡”成功首航,中国低空经济正式迈入吨级时代
科技日报· 2025-11-03 17:22
产品发布与性能 - 铂影T1400无人直升机于10月30日首航成功,具备大载重、高升限、全地形适应及超低成本等特点,重新定义工业级无人机性能标准 [1] - 产品最大起飞重量达1400公斤,最大有效载荷650公斤,最大续航时间超过8小时,搭载200公斤载荷时飞行距离达900千米 [1] - 产品专为极端环境设计,可抵御零下40摄氏度至55摄氏度温度,升限达6500米,具备起降6级、空中8级的抗风能力 [1] - 产品安全性能突出,配备130千瓦发动机实现单发失效后仍可运行,并拥有多余度飞行控制系统和智能避障技术构成三重安全防护 [1] 应用场景与效率 - 在农业领域,产品植保作业效率达每小时2000亩,是传统人工设备的近千倍 [2] - 在物流领域,产品每小时可向5公里内区域运送3吨物资,适用于高原牧区补给和偏远山村配送 [2] - 在应急救援领域,产品单机单次灭火面积超1000平方米,并可化身“空中120”同时搭载两名医护人员与一名患者 [2] 成本优势与市场反响 - 产品通过批量生产采用先进工艺、与供应商协同设计优化方案,实现了远低于同类产品的成本 [2] - 在2025年联合飞机全球招商大会上,产品累计签署5亿订单,并在2025世界无人机大会上已获1300架订单 [2]
3800万粒重量仅1克——“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国产化纪实
科技日报· 2025-11-03 17:22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至一万米处,此处水压极大,相当于1个成年人同时背着万 辆1.5吨重的小汽车所承受的压力。"奋斗者"号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但执行完任务后,能凭借自身 携带的固体材料无动力上浮至海面。 "这种固体材料既轻便又抗压,其主要成分是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以下简称'微珠')。"11月2日,山 西海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海诺")董事长申鹏展解释道,微珠被誉为"魔粉",3800万颗 微珠的重量加起来才1克,最小粒径仅有头发丝的1/30,但抗压强度极高,最大抗压超过180兆帕,是当 之无愧的战略新材料。 山西海诺的科研团队历经10多年试验,成功研发出微珠工业化制备工艺和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 了微珠的国产化替代。运用该技术生产的微珠,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日,山西海诺 的"一种空心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这是近年来国内微珠新 材料知识产权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 誓要突破微珠生产工艺垄断 初秋时节,科技日报记者走进山西晋城市高平马村工业园区的山西海诺,探寻微珠的工业化生产情况。 在展厅里,记者通过电子显微镜,目睹了"魔粉"的真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