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新型“神经触手”探针刚柔可调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9
为了解决这个"植入难"问题,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名为"神经触手"的新型探针。这种探针里藏着一个微 小的液压系统,在植入阶段,它会像气球充气般变得足够刚硬,能精准穿刺脑组织;植入到位后,它则 恢复柔软状态,适应脑组织微环境。"这个巧妙的设计实现了两个关键目标:一是植入时对大脑的伤害 很小,二是能长期稳定地记录高质量神经信号。"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王 阳说。 实验证明,与传统微针导入植入方法相比,"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造成的损伤降低了74%以上,使后续 慢性炎症减轻了约40%。此外,在长期的小鼠实验中,这种新型探针记录到的神经信号始终清晰稳定, 捕捉到的有效神经元信号数量和质量都强于普通柔性电极。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9月8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联合其他单位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 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神经触手"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超74%。相 关论文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 在脑机接口和神经科学快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神经电极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与脑组织的良好机械 匹配度,被视为实现长期稳定神经信号采集的理想技术路径。相比传统 ...
脑机接口中文解码实现临床突破 失语患者有望“借机”重获“新声”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5
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语言解码领域,特别是针对中文这一复杂语言系统的研究走在国际 前沿,未来这一系统还能适用于各种不同语言的解析重建。 装上"中文操作系统" 近日,上海岩思类脑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岩思类脑")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 下简称"华山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iBRAIN脑电联盟、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 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电大模型,实现脑机接口中文解码临床突破,有望为因渐冻症、 卒中等疾病导致失语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 "今天是新的一天。"当这句清晰的电子合成音在华山医院的病房里响起时,意味着一位癫痫患者通过脑 电大模型,让大脑的思维直接转化为了可被听见的话语。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我国脑机接口 中文解码取得临床突破的真实画面。 7月,在华山医院,医生为患者植入8—10根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这些纤细的"神经探子"会深入不同脑 区,捕捉大脑思考时产生的脑电信号,并将它们输入脑电大模型。当患者"阅读"中文单词时,在与脑部 电极相连的电脑显示屏上,脑电大模型会以惊人的速度解读这些脑电信号,直接输出患者一句句完整 的"心里话"。 记者了解到 ...
二维材料MXene家族成员数量翻番 为下一代能源与电子器件开发提供契机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3
普渡大学团队也曾合成出含4种金属的MXene,但始终无法确认复杂结构中的金属分布。此次,团队利 用离子质谱逐层剥离MXene原子,首次清晰地描绘了不同金属在层间的位置。结果显示,当MXene含有 4—6种金属时,仍遵循"各归其位"的分布规律。然而,当金属种类达到7种及以上时,情况发生逆转: 各种金属不再分层,而是均匀混杂在一起,连此前难以引入的钨也能稳定存在。而钨进入二维材料后, 可能被用作制氢燃料的催化剂。 这一成果意味着未来可在更宽广的"元素调色盘"中自由组合,从而获得性能多样化的材料,为能源存 储、电子器件、催化以及电磁屏蔽等领域带来全新可能。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一种热门的二维材料家族迎来了"大扩容"。包括美国普渡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在内的研究团队在最新一 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将MXene材料家族的成员数量翻了一番,甚至在其中一种材料里引 入了创纪录的9种金属。这一突破不仅扩展了材料组合的可能性,也为未来开发新型能源和电子器件提 供了契机。 与标志性的二维材料石墨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不同,MXene含有多层金属与碳或氮原子。2011年, 人们合成的第一个MXene是二维的碳化钛薄片,其 ...
韩推出制药行业快速发展战略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3
韩国企划财政部、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产业通商资源部、保健福祉部、中小企业部、食品医药品安全 部等部门日前联合举办生物创新论坛,宣布了由多个部门联合制定的"K-BIO制药行业快速发展战略"。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韩国总统李在明出席该论坛并在致辞时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将成为韩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柱,政府应为 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持和帮助。李在明强调,韩国政府将加速推进研发项目的审 批认证,同时确保审批工作的客观性和透明性。在此过程中,政府对放宽生物医药产业管制持开放态 度。 技术革新方面,韩国政府将支持企业通过技术、人才和资本的结合,加速创新增长。重点领域包括:支 持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药开发,建设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自动化实验室,促进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的 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药技术的重大变革。 新战略以2030年为基准设立发展目标为:生物制药出口额翻番、研发成功3个重磅新药、临床试验数量 位居世界第三。为实现上述目标,韩国政府将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要有 利于基于新技术的药物上市。此外,还将放宽生物仿制药三期临床试验的要求。今后在审批审查中将运 用人工智能,同时大幅 ...
超声波头盔可进行无创深部脑刺激 定位精度较传统设备提升约千倍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1
此外,该技术也代表了神经科学领域的一次范式转变——以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式实现对深部脑结 构的精准调控,为理解大脑功能和开发靶向疗法开辟了新途径。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这款特殊头盔内置256个超声元件,可向大脑特定区域发射聚焦超声波,以调控神经元活动。它还配备 一个柔性塑料面罩,能够稳定头部位置,进一步提升瞄准精度。 研究团队在7名人类志愿者中测试了该设备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尽管受试者自身未察觉明显变化, 但大脑扫描图像显示出其神经活动发生了显著改变。 最新成果不仅拓展了神经科学研究边界,也为临床治疗带来全新可能。例如,该技术有望革新帕金森 病、抑郁症及原发性震颤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深部脑刺激疗法需进行开颅手术, 存在一定风险,而新型超声系统以相当的精度提供了无创替代方案。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与牛津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款新型超声波头盔,可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精确刺激人 脑深部区域,其定位精度较传统超声设备提升约1000倍,为神经科学研究及帕金森病等脑部疾病的治疗 开辟了新途径。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无创调节大脑功能的方法,以加深对脑部工作机制 ...
中德电动汽车竞逐慕尼黑车展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51
2025年的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于9月8日在德国慕尼黑拉开帷幕。展会以"'动'悉一切"为主题,强 调展会是移动出行、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全球平台。中德两国车企积极参展,意图引领移动出行新 时代。 据主办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和慕尼黑展览中心的统计数据,世界各地共有748家展商前来参展,其中 57%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而中国是德国以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共有116家展商来自中国,其 中包括11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慕尼黑车展是一个展现其进军欧洲市场的重要平台。 而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美国车企和日本主要车企的缺席使得中国车企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例如,宝马推出iX3新电动汽车,这款续航里程达800公里的汽车正将目光瞄准中国市场;奔驰则押注电 动化转型的关键车型GLC EV,支持320kW超快充,WLTP续航超650公里;奥迪发布的纯电双座跑车 Concept C,首次在敞篷车上采用电动伸缩硬顶。 对于德国传统车企而言,这场主场技术秀不仅是对市场压力的回应,更是对豪华车定义权的捍卫。当奔 驰的能量回收系统、宝马的碳化硅技术、奥迪的固态电池相继落地,传统豪华车品牌正通过核心技术创 新重构电动时代的竞争优 ...
封禁中国用户 封不住中国AI产业发展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49
目前,为片面维持技术优势、防止他国借鉴其成果,美国绝大多数AI大模型均采取技术闭源的发展路 线。今年7月,据《纽约时报》报道,此前一直坚持开源发展的Meta,也将转向开发闭源AI模型。美国 著名AI政策专家伊桑·莫里克在社交媒体上感叹:"美国基本退出了前沿开源大模型的竞争。" 相比开源,闭源必然不利于技术迭代创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AI市场之一,拥有最齐全的工业门 类、最丰富的AI应用场景,Anthropic"主动退出"中国市场损失的不仅是"几亿美元"的经济利益,更是一 个至关重要、推动技术迭代发展的经验和动力来源。 相比美国,中国AI大模型则一直坚持开源发展理念,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今年7月,多家外媒报道称, 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创建的基准测试平台"LMArena"的排名,中国月之暗面、深度探索、 阿里巴巴等企业研制的Kimi K2、DeepSeek R1、Qwen3等开源AI大模型均超越了美国谷歌和Meta的同类 产品。"亚洲科技咨询"网站对此报道称,人工智能的未来或许确实是开源的,并且越来越由中国创新塑 造。 日前,美国人工智能(AI)巨头Anthropic发布公告,宣布将全面禁止中国控股企业使 ...
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9-10 07:47
据该公司副总裁杨浩亮介绍,作为太空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还可用于解决微 重力、空间辐射等空间环境关键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支撑我国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重大战略项 目实施。 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9日在广州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记者 从该公司获悉,这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 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 此外,此次发布的力擎一号、力擎二号发动机,是中科宇航自主研制的高性能、轻质化液氧煤油发动 机,采用针栓式喷注器及高转速涡轮泵技术,能为可重复使用火箭一、二级和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 器提供动力。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当日,中科宇航发布了多款火箭及发动机产品。据介绍,力箭二号运载火箭首飞箭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 步推进,目前已完成全箭总装,进入总测阶段,计划今年四季度执行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轻舟货运 飞船初样试飞船发射任务。力箭二号重型运载火箭采用通用芯级捆绑构型设计,通过集束式回收火箭实 现发射成本的大幅降低,未来将服务国家高密度发射需求,支撑每年60次的高频次发射。力箭三号运载 火箭作为全回收式 ...
“十四五”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
科技日报· 2025-09-09 22:35
"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加快"焕新"。"十四五"以来,相关部门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 点,累计建成了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 了50%。 另一方面,我国新兴产业加速"领跑"。李乐成介绍,去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 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的产量也位居世界前列。我国高能级的产业载体也不断壮大,累计培育形成了 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崔爽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 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 万家…… 9月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 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工业和信息 ...
南极生态正在经历突变
科技日报· 2025-09-09 18:41
南极曾是一片被时光遗忘的冰封秘境,遥远、纯粹,仿佛永恒静止。但如今,这幅宁静的画面正被 迅速撕裂。 冰盖消融:逼近不可逆临界点 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引发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来自澳大利亚、南非、瑞士、法 国、德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团队指出,南极正在经历快速且前所未有的"突变性转变":海冰以极快的速度 消融,漂浮的冰架加速瓦解,大陆之上的万里冰原正悄然逼近临界点,连深海中维系地球平衡的洋流, 也渐渐失去了往昔的"力量"。 部分论文作者曾亲赴南极目睹了这些令人震惊的变化。他们认为,这些变化不仅威胁着这片土地上 的生命,更会波及全球,影响延续数年。 南极海冰:消失速度远超北极 全球人为温室效应所产生的热量中90%被海洋吸收。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在卫星监测所得数据的最初35年间,南极海冰覆盖率略有增加,但 在过去十年中,南极海冰面积急剧下降。自2014年以来,南极周围的海冰已从海岸线平均后退120公 里。最显著的减少发生在2023年冬季,海冰覆盖范围远低于以往卫星记录与历史模型的预测,科学家称 这一减少速度"令人震惊"。自那时起,南极海冰范围持续徘徊在历史最低水平附近。 研究显示,过去十年南极冬季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