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广深铁路今启全新运行图 速度与密度双提升
科技日报· 2025-11-05 12:15
11月5日,记者从深圳铁路获悉,广深铁路今日零时起启用全新运行图。此次调图后,列车运行速度与密度实现双重升级。 速度方面,深圳往返广州东间开行最快需56分钟,较现在提升6.7%。两地中心城区(广州天河CBD至深圳福田CBD、罗湖区)实现"1小时通勤圈"。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通讯员 郭成海 . . . . 1元下了。 Exit CSDIX # 广州 中国外贸 6 R 116 201 al 0 1 , 密度方面,日均开行列车增至178趟,平均每13分钟一趟,最短发车间隔压缩至5分钟,广州北、广州新塘等站加密车次,形成"随到随走"的公交化运营模 式。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广深城际即刻出发 « 最好的时光" 就是双向奔赴的现在, 举到不是在见你的路上 调图后,广深铁路与广深港高铁、赣深高铁形成互补,覆盖广州北、广州白云、广州东、深圳、福田等14个站点,并通过地铁无缝衔接白云机场,实现"航 空+高铁+城际"立体交通网络。 针对通勤、商务等不同群体需求,广深铁路推出"定期票""单次票"等多元票制产品,其中30日/60次定期票最高可优惠38%,适合每日往返的通勤人士。 此外,单次票延续"全天有效"的弹性票制,原则上旅客持 ...
亚太首秀!特斯拉Cybercab亮相2025进博会
科技日报· 2025-11-05 10:54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没有方向盘、脚踏板,只有2个座椅,1度电可以跑约10公里,未来将服务于无人驾驶网约车队……在第 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特斯拉Cybercab亮相!本届进博会,汇集了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 务。 ...
【科技日报】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当选发展中国家妇女科学组织副主席
科技日报· 2025-11-05 10:34
王艳芬自2023年起担任OWSD中国委员会主席以来,积极发挥OWSD平台作用,开展女性科学家论 坛和各类培训,推动我国女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我国女科技工作者在国际舞 台的显示度。 "我很荣幸能够担任这一职务,这是一份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王艳芬说,"我将致力于促进亚太地 区科技界的团结协作,特别是为女性科研人员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据悉,OWSD成立于1989年,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其前身是第三世界妇女科学组织 (TWOWS)。我国是该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 11月3日至7日,发展中国家妇女科学组织(OWSD)第七届全体会议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举行。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OWSD执行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 校长王艳芬教授当选OWSD副主席。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组织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也是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推动全球科技发展与性别平等领域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王艳芬是生态学领域知名学者,长期从事草地生态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 响力。同时,她在国科大担任领导职务期间,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特别是 ...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10:01
此前国际研究团队曾用四苯等分子实现裂分,但材料稳定性不足。此次团队采用了双吡 咯并萘啶酮(DPND),这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 长期稳定工作。研究已证明,DPND可与硅电池兼容,实现能量倍增。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找到一种稳定 的有机材料,可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这项可将阳光"一分为二"的新技 术,有望显著提升光电转换效率。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ACS能源快报》。 "单线态裂分"是一种独特的物理过程,能让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相当于把阳光 的能量"分拆使用",从而把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研究团队表示,通过 在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薄有机分子层,入射的高能光子可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 能激发态,并向下方的硅层注入更多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7%,理论上限为29.4%。高能 光子(如蓝光)的能量常被浪费为热。引入"单线态裂分"机制后,这部分损耗的能量可被重 新利用,理论效率有望提升至45%。 团队表示,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 ...
浙江海盐实现电网故障高精度定位
科技日报· 2025-11-05 09:01
日前,记者从浙江省海盐供电公司获悉,该公司通过构建全域感知的智能量测体系,成功让电网具 有了"会思考"的能力。该体系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传统电网,实现了故障定位效率提升50%以上的成 效。 据了解,《基于图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智能研判与精确地理位置定位技术》已入选2025年电力信 息通信新技术大会典型案例,标志着该项技术创新获得了行业认可。目前,这套智能系统已在海盐电网 中得到全面应用。(记者江耘 通讯员张晏菱) 海盐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沈工介绍,智能量测体系采用图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有效处理配 电网的复杂拓扑结构和故障特征数据。通过构建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和图注意力网络的故障定位模型, 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高精度定位。与传统故障定位方法相比,图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复杂网络结构和多 变故障特征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故障位置,减少误判和漏判的情况发生。 ...
基于超导量子芯片的暗物质搜寻新架构提出
科技日报· 2025-11-05 09:01
现代天文学与宇宙学观测表明,暗物质约占宇宙总质量的25%。近年来,以轴子和暗光子为代表的 超轻玻色子暗物质成为备受关注的暗物质候选者。理论预言超轻暗物质可能的质量范围约为1—100微电 子伏特,并且与普通物质之间仅存在极微弱的相互作用。国际上已开展一系列超轻暗物质搜寻的实验研 究,但是仍面临测量范围与探测灵敏度难以兼顾的技术挑战:共振式探测器灵敏度高但探测带宽有限, 非共振式探测器虽覆盖范围广却灵敏度不足。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高级工程师周经纬、教授荣星等人基于超导量子比特体 系,提出一种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并成功在多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完成了原理性实验验证。研究 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提出利用超导量子比特直接搜寻超轻暗物质的实验架构——借助微纳加工 技术,在单个芯片上集成多个频率可调的超导量子比特,形成可扩展的暗物质搜寻架构。该架构可以实 现对暗物质多能区同步开展高灵敏扫描探测,从而有望解决测量范围与灵敏度难以兼顾的问题。研究团 队设计制作了3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可以同时对15.632—15.638、15.838—15.845及16.463—16.4 ...
微重力条件下打印出人体肌肉组织
科技日报· 2025-11-05 09:01
科技日报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 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在模拟太空微重力的条件下,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结构精确的人体肌肉组织。这 种高保真度的组织模型对于研究疾病机制、测试新药至关重要,也为太空生物制造和人类健康研究开辟 了新路径。 科学家首次在类似太空的失重环境中成功制造出了活的人体肌肉组织。在地球上打印活体组织其实 非常困难,重力会导致未固化的"生物墨水"下垂、变形甚至坍塌。此次,科研人员通过一种特殊的"抛 物线飞行"来创造短暂的失重环境,成功完成3D打印实验。未来,我们可以在太空环境中建立"生物实 验室",进一步培养人体组织。这些高保真肌肉模型,能帮我们更精准地模拟肌肉萎缩疾病或衰老过 程,加速相关新药的研发和测试。 这项技术的成功标志着空间组织工程的重要进展。团队的长期目标是在空间站或未来的轨道实验室 直接培育人类组织和类器官。 在太空中制造的这些"迷你器官"不仅能用于研究失重引发的肌肉退化,还可作为研究肌萎缩等疾病 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微重力下打印的组织结构更接近真实人体,能为药物测试提供更准确的评估环 境,从而加速新疗法的开发。这一突破不仅服务 ...
18年科研攻坚,江西晚籼稻迎来“口感革命”
科技日报· 2025-11-05 09:01
【乡村行 看振兴】 近日,记者来到江西农业大学水稻育种基地内,看到一棵棵"泰优871"晚稻品相良好。随后,记者 又来到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实验室,与学院党委书记边建民共同守候在一个电饭煲旁。 边建民介绍,长江中下游晚籼稻品种品质一直以来存在"一短"(粒型短)、"三高"(垩白度高、直 链淀粉含量高、糊化温度高)、"一差"(口感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组通过科研攻关,在育 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成果。 "我们不仅创新提出了长江中下游优质晚籼稻品种选育的关键技术指标,还开发利用了提高长宽 比、降低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有利基因的连锁标记16个,结合垩白度、整精米率、食味等性状的 世代加压筛选,构建了'一长、一高、三低、一好'优质晚籼稻育种技术体系。"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贺晓 鹏说,团队创制了骨干亲本25个,包括荷丰A、万象A等6个长粒型优质不育系以及昌恢871、美特占等 19个优质恢复系,为优质晚籼稻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采访正酣,项目带头人、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贺浩华风尘仆仆赶回实验室,顾不上擦去眼镜上的汗 水,便披上白大褂投入工作。 "好啦!"随着电饭煲发出提 ...
走路骑车都能“赚钱” 北京碳普惠新政激励市民减排
科技日报· 2025-11-05 07:59
不久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北京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正式 施行,旨在进一步推动碳普惠机制从试点探索向规范化、纵深化发展。今后,北京市民选择绿色生活方 式,如走路、骑行,不仅能减排,还能通过碳普惠机制"变现",获得实际收益。 "《管理办法》将为构建全民参与、市场驱动的低碳治理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助力首都碳中和目标高质 量实现。"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于凤菊说。 市民参与渠道多样 碳普惠是一种对个人、家庭、社区及小微企业(机构)的自愿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 的创新机制。 早在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与北京市交通委就率先在绿色低碳出行领域启动试点,探索碳普惠机 制,运用北京市碳市场,为参与低碳行动的公众提供经济激励。例如,碳普惠"低碳出行"项目已吸引超 过570万市民参与,累计产生碳减排量超过46万吨,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协同 推进格局。 于凤菊介绍,前期碳普惠机制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对碳普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参与的积 极性不断提升,《管理办法》的出台有需求、有基础。《管理办法》旨在结合目前市场运行情况,明确 碳普惠体系建 ...
将阳光“一分为二” 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稳定“单线态裂分”效应
科技日报· 2025-11-05 07:56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团队在太阳能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找到一种稳定的有机材料,可 在硅太阳能电池中实现"单线态裂分"效应。这项可将阳光"一分为二"的新技术,有望显著提升光电转换 效率。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ACS能源快报》。 "单线态裂分"是一种独特的物理过程,能让一个光子分裂成两个能量包,相当于把阳光的能量"分拆使 用",从而把原本以热形式浪费的光能转化为额外电力。研究团队表示,通过在硅电池表面叠加一层超 薄有机分子层,入射的高能光子可在该层内发生裂分,生成两个低能激发态,并向下方的硅层注入更多 电荷,显著提高电流输出。 目前,大多数商业化硅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约为27%,理论上限为29.4%。高能光子(如蓝光) 的能量常被浪费为热。引入"单线态裂分"机制后,这部分损耗的能量可被重新利用,理论效率有望提升 至45%。 此前国际研究团队曾用四苯等分子实现裂分,但材料稳定性不足。此次团队采用了双吡咯并萘啶酮 (DPND),这种工业颜料类有机材料具备优异耐久性,能在空气和潮湿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研究已 证明,DPND可与硅电池兼容,实现能量倍增。 团队表示,这是首次在硅材料上用基于工业颜料的稳定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