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搜索文档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宣告成立
新京报· 2025-08-17 22:52
赛事概况 - 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7日闭幕,第二届赛事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1] - 赛事汇聚全球16个国家280支队伍,在26个赛项中完成487场比拼并产生26枚金牌 [3] - 主办方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机构,承办和协办单位涵盖政府、产业协会及企业 [3] 赛事亮点 - 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等环节展示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决策、运动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4] - 26个项目的冠军机器人集体亮相,体现当前顶尖竞技水平 [6]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主题曲《光年》引发热烈反响 [10] 联合会成立 -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联合会(WHRGF)在闭幕式上正式成立,由RoboCup等国际组织联合发起 [6] - 联合会目标包括打造顶尖赛事品牌、引领技术发展、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全球产业生态 [7] - 旨在推动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测试、安全规范等标准的国际化 [7] 技术交流与合作 - 首届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北京大师赛同期举办,吸引14个国家的RoboCup顶尖队伍参与 [8] - "智芯"装置象征科技与人文共生,其封存标志赛事阶段结束与新起点 [10] - 联合会将促进机器人竞技运动的专业化、大众化及国际化发展 [10]
赛事收官,北京机器人产业加速奔跑
新京报· 2025-08-17 22:48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汇聚16个国家280支参赛队伍,展示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舞台的趋势[2] -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2] - 运动会搭建真实场景舞台检验核心技术并探索未来应用场景,如机器人家政员等[3] - 运动会前北京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1500多个机器人亮相并发布百余款新品[3] 北京机器人产业 - 北京已培育57家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3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4] - 2024年北京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居全国第一梯队[4] - 北京计划到2027年突破100项关键技术,产出10项国际领先产品[4] - 北京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支持机器人在11个领域134个场景首试首用[4] 产业战略 - 北京自2019年起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4] - 北京通过国家级赛事和产业政策培育市场需求,推动产学研资合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5] - 北京意在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核心舞台和产业发展应用标杆城市[3]
机器人百米飞人大战,天工夺冠!
新京报· 2025-08-17 22:45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北京天工队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成绩夺得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冠军 [1] - 该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 [1] - 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 全程无需人工遥控 [1]
赛事保障揭秘|机器人赛事规则如何制定?对话裁判代表张继东
新京报· 2025-08-17 22:38
赛事概况 - 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7日闭幕 共产生26枚金牌 吸引全球16个国家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参赛 [1] - 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等联合主办 北京国资公司承办并全程保障 [1] - 赛事涵盖21个主体项目和5个外围项目 规则制定充分考虑技术发展和未来应用 [8] 规则创新 - 赛事规则为全球首创 无经验可借鉴 武术等项目规则从零开始制定 [1][5] - 武术规则采用"10+X"评分体系 基础分10分 额外动作赋予X分值以拉开差距 [6] - 突破人类赛事10分上限 鼓励参赛队伍编排更多武术动作 [6] 技术挑战 - 机器人需在10分钟内自主完成拳法、腿法、器械模拟等武术动作 上肢动作流畅但下肢协调仍存难度 [5][6] - 武术动作需编程师同步控制 单个动作需重复多次才能保持稳定 [6] - 裁判组提供文字版、照片和视频技术标准 要求参赛队伍严格遵循武术规范 [7] 裁判体系 - 裁判阵容包括国家级以上武术裁判和国际级技术代表 属行业顶级配置 [7] - 现场评判强调动作功力、功法、节奏和力点 对赛事组织和尺度把握要求极高 [7] - 规则制定过程中与工程师团队持续沟通 未来将优化动作编排建议 [7] 行业影响 - 北奥集团凭借"双奥"服务经验主导规则制定 积累人形机器人赛事标准化经验 [8] - 通过联合信息化部门、体育专家和厂商论证 推动赛事规则与科技水平同步发展 [8] - 预计未来规则将更详细公正 促进人形机器人运动技术迭代 [7][8]
药品分拣冠军机器人,未来将添加盘点、补货等新技能
新京报· 2025-08-17 20:28
公司表现 - 银河通用Galbot队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药品分拣竞技中以336分夺冠,领先第二名超过100分 [1] - 公司在预赛、复赛、决赛中全部获得第一,初赛仅用4分25秒完成高难度红霉素软膏分拣任务,远快于20分钟限制 [4] - 决赛中机器人需从8个货架几百种药品中准确找到9种指定药品,公司表现优异 [4] 技术优势 - Galbot采用坐标加图像匹配技术方案,先对药店做三维重建,了解药品坐标,提高分拣效率 [2][3] - 机器人配备360°全向移动轮式底盘,身高1.73米可触及2.4米高度,也能蹲下捡拾物品 [2] - 算法经过大量数据训练,能更好处理网络不佳、药品倾斜、光线变化等异常情况 [4] - 机器人可实现漂移操作,移动速度比人类快,但取药确认过程较慢 [5] 商业化进展 - 已与美团合作,在北京十余家药店使用Galbot进行24小时药品分拣 [4] - 年底预计智慧零售店将扩展至全国100家 [4] - 银河太空舱项目已发布,最小仅9平方米,Galbot可承担全流程自主零售职能 [7] - 计划年底前在10个城市开设100个银河太空舱 [7] 未来发展 - 机器人抓取技能已相对成熟,在智慧药店运行数月无故障 [6] - 未来将赋予机器人更多技能,如盘点、补货、接待等任务 [6] - 通过合成数据管线生产更多训练数据,持续累积机器人技能 [6] - 机器人成本目前略高于人工,但未来有较大下降空间 [5]
宇树科技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4×100米接力冠军
新京报· 2025-08-17 19:57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于8月17日迎来收官日 [1] - 4X100米接力赛决赛成为全场焦点赛事 [1] - 宇树科技队以1分48秒78的成绩获得该项目冠军 [1] - 天工队以2分22秒79的成绩获得亚军 [1] - 行者泰山队以2分87秒68的成绩获得季军 [1] - 这是人形机器人首次在田径接力大赛中夺冠 [1]
“上海第三机场”有新进展,上海机场与南通国资成立合资公司
新京报· 2025-08-17 19:31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沪苏南通新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 [1] - 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民用机场运营、公共航空运输、建设工程施工、通用航空服务等业务 [1] - 公司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和南通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持股比例分别为51%和49% [1] 南通新机场定位与规划 - 南通新机场被外界称为"上海第三机场" [1] - 2020年9月民航局批复选址工程,确定南通市通州区二甲场址为首选场址 [1] - 该场址与上海虹桥及浦东两大机场的直线距离均约100公里 [1] - 2024年6月上海机场集团确认与南通市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协议 [1] - 南通新机场被定位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途牛计划回购最多价值1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
新京报· 2025-08-17 19:21
股票回购计划 - 公司董事会批准新的股票回购计划 计划回购最多价值1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票 [1]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 公司净收入约1.35亿元 同比增长15.32% [1] - 净利润约1452.6万元 同比减少66.24% [1]
熊友军:具身天工从能跑到好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对机器人产业推动很大
新京报· 2025-08-17 19:07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 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决赛中摘金,并在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赛中获得2金6银2铜的成绩 [2] - 具身天工Ultra是三项田径赛中唯一全自主导航完赛的机器人,依靠视觉感知、运动规划和智能决策能力实现全程自主奔跑 [4][5] - 公司发布具身世界模型体系、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跨本体VLA模型XR-1等创新技术,大幅优化机器人"大脑" [4] - 机器人速度提升的关键卡点在于关节可靠性、稳定性和发热控制,步频增加会导致关节电流和功率翻倍 [6] 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发展重心从"最能跑"转向"最好用",从考验下肢能力的跑步转向需要眼、脑、手协同的实际作业 [2][5] - 机器人优先落地"3D"场景(危险、肮脏、枯燥的重复工作),中国制造业体量大,即使20%场景需要机器人也足够多 [10] - 工厂场景对机器人技术要求高,需要操作能力、移动能力、物理世界理解和复杂任务规划执行能力 [9][10] - 步态是重要研究方向,商用或家居环境需要优美步态,未来将对步态做更好训练和升级 [5]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本体和"小脑"(运动控制)领域具备强竞争力,与全球最先进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 [12] - 在"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方面,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不大 [12] - 北京人形作为国家级创新中心,聚焦技术探索与开源开放,提供通用机器人平台和具身智能平台 [11] 体育赛事意义 - 体育赛事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交流与展示平台,促进大众科普和产业宣传 [7] - 赛事推动企业展示产品、对接资源,寻找客户和投资者,对产业有重要推动作用 [7] - 通过赛事可以看到同行和整个产业都在快速进步,是重要的技术交流机会 [4]
重庆首创机动车改色变更登记“远程审核”
新京报· 2025-08-17 15:44
车管服务改革 - 重庆车管所首创机动车改色变更登记"远程审核"模式,群众只需通过"警快办"App上传照片并邮寄证件即可完成登记,无需现场查验[1][2] - 重庆作为全国唯一省级城市试点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整合购车、缴税、投保等多个环节,简化流程[1][2] - 传统车管服务模式下,机动车改色需1-2个工作日现场查验,新车上牌需在多个部门间往返提交7项材料[1] 行业数据 - 近十年重庆年均新增上牌汽车55万辆、驾驶人69万人,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977万辆,汽车保有量653万辆,驾驶人超1164万人[1] - 长安汽车年销量达268.4万辆,其中新能源车73.5万辆,同比增长52.8%[3] - 赛力斯年销量49.7万辆,其中新能源车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3] 改革成效 - 重庆车管所推出四批次25项改革措施,推动服务从"线下跑"向"线上办"、"分散办"向"集成办"转型[2] - 改革为汽车产业注入"加速度",助力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实现销量与品牌效应"双提升"[3] - 重庆车管所连续六届十二年荣获"全国一等车管所",网上办业务全国前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