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京报
icon
搜索文档
2025暑期亲子家庭出游指南:能长知识又能避暑的城市是哪一座
新京报· 2025-07-22 11:09
亲子旅游市场趋势 - 2025年暑期亲子客群在民航国内航线占比超34% 部分平台统计的亲子家庭出游人次占比高达60% [1] - 暑期旅游市场呈现"亲子主导 深度体验 结构性升级"三大核心特征 [1] - 亲子游需求聚焦"既能让孩子学点什么 又能让全家玩得痛快"的双重目标 [1] 热门亲子旅游目的地 - 北京 上海 成都 西安凭借博物馆资源 名胜古迹 主题公园矩阵和成熟配套保持传统优势 [5] - 昆明 哈尔滨 青岛 贵阳等"避暑+教育"双优城市成为新宠 主打舒适安全且节奏适中的体验 [4][6] - 贵阳 大连以"凉而不远 玩而不贵"特性快速吸引家长群体 [6] 亲子旅游产品升级方向 - 教育属性强化:家长更倾向选择文化底蕴深厚的目的地 如西安被称为"历史教科书实体版" [5][6] - 体验舒适度提升:行程安排避免军事化"景点拉练" 注重创造陪伴时刻和共享记忆 [6] - 城市选择维度多元化:结合休闲设施 气候环境 交通便利性 消费性价比等综合指标 [2] 新兴亲子旅游业态 - 博物馆成为重要载体 如浙江自然博物馆通过标本展示吸引亲子打卡 [1] - 互动式教育场馆兴起 成都新增自然博物馆 科技中心 互动剧场等寓教于乐场所 [5] - 文旅融合深化 如北京结合紫禁城探秘与环球影城娱乐 上海融合城市观光与迪士尼体验 [5]
地面温度60℃!首都机场停机坪上的“烤”验与“蒸”战
新京报· 2025-07-22 09:57
暑运期间机场地面作业情况 - 首都机场机坪地表温度接近60℃,高温环境下工作人员持续作业 [1][2] - 早高峰出港航班每天超过30班,行李分拣工作量大幅增加 [1] - 行李分拣需遵循"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原则,每个行李需完成四个标准动作 [2] - 14-20时及22-次日2时为航班进港高峰,行李传送带高速运转 [3] 高温应对措施 - 行李分拣大厅配备大型风扇降温,但中午室内温度仍极高 [1] - 公司设置"爱心角"提供防暑凉茶、药品和绿豆汤等降温物资 [4] - 工作人员利用工作间隙到休息区补充水分和短暂休整 [4] 机务维护作业 - 机务人员在60℃高温下进行飞机风挡玻璃维护和发动机保养 [1][2] - 技术人员需完成绕机检查、货舱门检查等标准程序 [4][5] - 放行人员和检修人员在高温中坚持完成飞机起降保障工作 [5] 作业时间特点 - 早高峰9点前为出港航班集中时段 [1] - 进港航班集中在下午和夜间两个时段 [3] - 午夜时分作业环境仍然闷热难耐 [3]
老年公寓企业爆雷调查:高息的诱惑和无保障的借贷
新京报· 2025-07-22 08:21
公司概况 - 浙江舜辰健康产业集团运营3个养老机构项目,总资产25亿元,机构体量和产业规模位于浙江省前列[3] - 公司关联18家企业,由徐燮锋和熊兰青家族控制,管理人员多为亲信,员工110余人[19] - 核心项目舜辰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23幢楼宇,3900余张床位,现居800多户老人,是宁波市政府"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1] 业务模式 - 通过"育养服务协议"规避监管,以服务费名义销售无产权养老公寓,协议承诺使用权可继承/转让/按比例退款[4][7] - 推出"银安卡"预存返现(5万元存3年每月返500元)、"预约定租"(年利率8%)等金融产品吸收资金[7][8] - 以年利率8%-14%向4000余名债权人借款,主要来源为老年公寓住户及其亲友[9][10][12] - 2024年宣称筹备上市,向员工出售原始股(承诺年利率4.8%保底),基层员工最低认购10万元[13] 资金运作 - 累计吸收资金规模未公开,单笔最大债权人金额超千万元,典型个案包括78万元拆迁款借款、42万元预约定租等[4][8][17] - 资金用途包括:温岭沁溪源项目(总投资5亿元)、收购舜星银苑老年公寓、总部大楼建设等[17][18] - 部分资金未入公司账户,由熊兰青直接取走用于公关费用,财务缺乏透明[24] 扩张与风险 - 2019年启动温岭沁溪源项目,规划86亩2500张床位,获台州市政府支持但销售遇冷,目前仅售出180余户,空置率超80%[17][25][27] - 2021年账面资金4亿元时仍持续民间借贷,管理层对停止融资存在分歧[24] - 2024年4月资金链断裂停止兑付,涉及4000余名债权人,政府已介入预重整并刑事立案[3][17][28] 营销策略 - 利用政府背书(展示领导调研照片、荣誉墙)、封闭社区氛围(98%住户参与借款)增强信任[8][15] - 通过楼组长会议、生活秘书上门(每10万元提成500元)层层动员,针对性挖掘拆迁户、高退休金群体[15][16] - 举办戏曲演出等大型活动塑造实力形象,爆雷前1个月仍吸收新增资金[28][32]
国家审定推出一批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 助力夏粮节本增效丰产丰收
新京报· 2025-07-22 07:39
小麦品种审定情况 - 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主任会议审定通过小麦品种153个 [1] - 高产稳产品种119个占比近八成比对照品种增产均在3%以上 [1] - 新科麦178比对照品种每亩增产53公斤增幅8.4个百分点 [1] - 抗赤霉病品种12个抗条锈病品种20个 [1] - 扬麦53同时抗赤霉病和中抗白粉病洛麦42同时中抗赤霉病和条锈病徐麦DH2同时中抗条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宛麦270同时高抗叶锈病、中抗赤霉病和条锈病 [1] - 优质品种37个占比25%较2024年提高3个百分点 [1] - 优质强筋、弱筋专用品种各5个中强筋品种27个 [1] 小麦品种推广成效 - 高产稳产品种数量占比超过75% [2] - 2024年审定的周麦49区试产量较对照增产8% [2] - 2021年审定通过的马兰1号每亩节水超50立方米累计推广面积超900万亩 [2] - 小麦优质品种数量占比20%以上 [2] - 强筋小麦中麦5782024年推广面积达到977万亩 [2] 其他作物品种管理 - 审定公告公布水稻品种13个玉米品种34个 [2] - 撤销审定水稻品种12个玉米品种17个 [2] - 品种审定"有进有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成为常态 [2]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生态之变:长江鱼类种群近5年翻了近一倍
新京报· 2025-07-22 07:15
长江生态保护成效 - 长江宜宾段鱼类种群从2019年48种增至2024年92种,长江鲟等珍稀物种频现[1][3][9] - 长江宜宾段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平,部分区域达Ⅰ类标准[1][4][9] - 禁渔后长江水生生物种类和资源量较禁捕前均显著增加[3][9] 退捕渔民转型 - 宜宾70多名退捕渔民转为渔政巡护员,开展常态化巡查[3] - 渔民唐胜容从捕鱼转为巡护,见证鱼类资源从枯竭到恢复的过程[2][3] - 合江门三江交汇口因鱼群聚集成为网红打卡地[3] 李庄古镇生态转型 - 李庄镇取缔3个采石场,引导17艘渔船上岸,关停转移排污企业[4] - 建成日处理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构建全覆盖污水处理网络[4][5] - 游客数量从2023年350万增至2024年500万,预计2025年突破600万[5] 以竹代塑产业发展 - 宜宾拥有334万亩竹林,计划打造2000个"以竹代塑"应用场景[6][7] - 现有51家相关企业,竹浆纸(塑)产能91万吨,2024年产值近70亿元[7] - 竹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特性,是塑料的理想替代品[6][7] 数字赋能环境治理 - 构建"智慧生态大脑",整合400+数据指标和600+监测点位[8][9] - 入河排污口智能平台使水环境异常处置效率提升70%以上[8][9] - 部署18个点位监控设备实现违法行为AI识别与预警[9]
法治守护一河清水, 赤水河流域协同立法筑起生态保护屏障
新京报· 2025-07-22 07:15
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协同立法 - 2019年起泸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参与云贵川三省协同立法工作 从"各管一片"转变为"协同立法"模式 [1][2] - 2021年7月三省同步施行《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及《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 实现区域立法从联动到共立的跃升 [2][3] - 立法聚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与区域协同等5个方面 建立跨区域协同执法机制 [3] 流域治理成效 - 泸州全市13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长江出川断面、赤水河入长江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4] - 古蔺县关闭66座小水电站、17个码头、32家石材加工厂 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 [6] - 赤水河古蔺段两个国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 城镇雨污分流管网覆盖率达92% [6] 白酒产业环保措施 - 某酿酒企业投资建设两座污水处理站 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 执行GB27631-2011直接排放限值 [5][6] - 吴家沟污水处理站日处理2000吨 针对高COD浓度废水增设深度处理系统 实现100%达标排放 [5] - 古蔺县关闭204家小酒厂、规范整改129家 推进酒业清洁生产模式 [6]
校园配餐明厨亮灶,扫除食品安全“死角”
新京报· 2025-07-21 22:18
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发布 - 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 适用于为中小学 幼儿园学生提供学生餐制作及配送服务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 [1] - 全国中小学食堂外包及送餐比例超50% 规范配餐服务对确保师生就餐体验和校园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1] - 《指南》覆盖食谱及原料管理 加工制作 备餐与配送 用餐服务 服务评价改进 应急处理等全链条规范指引 填补校园配餐领域标准空白 [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校园配餐由市场化企业在校外制作配送 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死角 [1] - 部分公司在食品安全 卫生管理等方面问题突出 导致学生健康受威胁甚至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1] - 行业透明度不足 提升透明度势在必行 [1] 关键监管措施 - 明确餐食加工过程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 向学校 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关键操作流程 [2] - 首次将对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要求覆盖到配餐企业 缩小配餐与学校自主供餐透明度差距 [2] - 要求企业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专职食品安全管理 检验人员 建立风险防控动态机制 [2] - 要求配备满足配餐量和配送方式的封闭式配送车辆与设备 车辆需备案并安装定位跟踪系统 [2] 行业影响 - 标准落地有利于规避风险隐患 提升人员设备配备标准 间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3] - 减少不符合资质 专业能力不足的"小作坊"进入 遏制"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3] - 构建覆盖配餐服务各环节的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 推动市场纳入更系统规范程序 [3] 实施挑战 - 校园配餐服务涉及环节多 流程长 《指南》属于推荐性国家标准 不能指望其完全扫除乱象 [3] - 需要配合市场监管 公众监督等方面精准加力 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3]
单霁翔游历“京西福地门头沟” 4条微度假文旅线路发布
新京报· 2025-07-21 20:56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7月21日上午,门头沟区发布文旅微度假专题片《老单游京西(第二季)》,以视频攻略 的形式推介了门头沟区4条京津冀微度假文旅线路。 据了解,《老单游京西》系列专题片是门头沟区推进地区形象塑造工程、推动文旅农林商体学多业态融合发展的 一项重要举措。第二季以"老单游京西 京西福地欢迎你"为主题,由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 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担任游历人,以亲身体验者的视角,对门头沟4条微度假文旅线路及周边资源进行深度探访与 生动介绍。该季节目共20集,每5集聚焦一条线路,构成一个完整单元,7月22日起,每天上午11:42在北京卫视播 出。 《老单游京西》(第二季)是以推介文旅线路为主,专题片包含了田园、探秘、文化、休闲4大主题。其中,"研 学农耕文化 亲近田园萌宠"的田园之旅,串联起了谷山村、樱花泉谷、神泉峡等特色景区。"体验最长飞拉达 探访 最灵举人村"的探秘之旅,集高空探险、山野徒步、休闲避暑与举人文化为一体。"游古寺 赏元曲 逛大山里的三里 屯"的文化之旅,汇集了戒台寺、檀谷、马致远故居、元曲习研所等文化地标。"感受最奇古长城 品尝最火农家 宴"的休闲之旅,则以明代军事遗迹 ...
从25亿造城到亏损10个亿:为什么有些古镇越来越不好玩了
新京报· 2025-07-21 19:49
古镇旅游行业现状 - 暑假期间古城镇成为家长带娃研学热门选择 具有文化底蕴和特色风情的古镇吸引力显著 [1] - 全国2800余座古城镇中近半数沦为"空城" 行业从2016年"古镇热"到2025年集体遇冷 [1][7] - 27000余家古城镇相关旅游企业中近4成处于清算 停业等异常状态 多数企业挣扎在亏损边缘 [7] 大庸古城案例分析 - 张家界斥资25亿重建大庸古城 定位为文化旅游新标杆 项目总用地240亩采用明清建筑风格 [1] - 2021年试运营后持续亏损 截至2024年末累计亏损超10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5.96亿元 [2] - 初期预计年营收5亿元 净利润2亿元 但实际运营中文化项目利用率低 《遇见大庸》剧场仅容纳300人 [5] - 飞行影院2024年上半年售票总量仅2300张 日均不足15张 附近10公里内存在两座同质化古城 [6] 行业问题根源 - 2016年政策推动下古镇建设"遍地开花" 房企借"文旅房产"模式推高周边房价 加剧同质化 [9] - 古镇商业业态高度雷同 清一色青砖灰瓦 仿古街上充斥烤肠 臭豆腐等标准化商品 [9][10] -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显示近九成受访者认为古镇相似性高 "过度商业化"是最突出问题 [10] 成功案例经验 - 客流TOP10古镇中9个是基于历史生态修复的古城 如乌镇 西塘 南浔等 [15] - 成功古镇共同特点包括"小桥流水" "拍照出片"等关键词 游客偏好转向沉浸式生活体验 [17] - 南浔"百间楼"保留生活化场景 台儿庄用灯光秀展现历史 乌镇通过戏剧节丰富体验 [21] 市场潜力与转型方向 - 2024年调研显示95.31%受访者近两年参与过古镇旅游 超半数游客至少到访两次 [19] - 行业需避免盲目复制 应注重文化独特性与运营能力 文化古城不可速成 [21]
通州张家湾镇“村BA”闭幕,“贾宝玉篮球秀”展示红学文化
新京报· 2025-07-21 12:49
赛事概况 - 通州张家湾镇第二届"村 BA"篮球联赛历时近一个月,于7月20日闭幕,覆盖20支队伍、进行48场角逐 [1] - 赛事融合"体育+文旅"模式,包含机器人太极扇表演、贾宝玉创意篮球秀等创新环节 [1] - 开幕式展示枣林庄小车会传统文化、人形机器人太极扇表演及智能发球机器人科技应用 [1] - 闭幕式上演《贾宝玉创意篮球秀》和古典舞《又见红楼》,结合红学文化与街球潮流 [1] 文化与社会影响 - 赛事通过非遗小车会、红学文化等本土元素增强村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 "体育搭台、文化唱戏"模式将赛场转化为非遗展示与文化传播平台 [1] - 冠亚军决赛引发全民健身热情,草根赛事超越竞技本身 [1] 经济与产业带动 - 赛事吸引大量人流,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 [2] - 奖品采用南大化村金耳菇、东永和屯村非遗花馍、张家湾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促进农特产品销路 [1][2] - 未来计划继续打造同类文体活动以推动产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