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杭州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淳安再添逐梦青春“新地标”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07
青创集盒项目概况 - 江滨青创集盒是淳安县打造的首个青创工位社区综合空间试点,由闲置房屋改造而成 [1] - 项目设有20余间独立办公间,配备共享会议室、社区食堂、运动空间等设施 [1] - 融合青年共享休闲、茶咖消费、社群交友等多元需求 [1] - 已成功招引11个入驻项目,涵盖文旅直播、动漫摄影、无人机研培、轻食咖啡等新兴业态 [1] 入驻项目运营情况 - 墨啡养研咖啡馆主理人表示主要客群为楼内及周边年轻人群,轻食与咖啡产品均受青睐 [1] - 尽管创业者缺乏经验,但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和创意项目实现良好经营效果 [1] 政府扶持政策 - 实施"空间赋能+成本减免+场景优化"三重策略,提供租金减免和项目扶持 [1] - 通过免费或低成本办公场地降低青年创业起步压力 [1] - 建立创业资源库,提供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2] - 开展"家门口青年夜校"服务,组织艺术沙龙、兴趣俱乐部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 [2] 配套服务与生态建设 - 聘任"青小二"联络员和创业导师,提供培训、职业规划、咨询指导等店小二式服务 [2] - 常态化开展社群活动营造"松弛办公"与活力迸发的创业生态 [2] 县域青年发展战略 - 淳安县特色化推进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迭代青年发展政策与平台架构 [2] - 计划优化青创工位体系布点,贯穿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服务 [2] - 目标实现青年人才与县域发展的"双向奔赴",打造多元创业新地标 [2]
高新区(滨江)推出就业创业夏令营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07
恒生电子参与就业创业夏令营活动 - 恒生电子校园招聘经理涂燕子为大学生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及企业招聘标准 [1] - 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并获得实际求职技能 [1] - 公司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学生互动 提供简历指导及岗位推荐机会 [2] 高新区"家燕回巢"就业创业夏令营项目 - 项目自2017年起每年7月举办 累计开展60余场系列活动 [2] - 2023年活动覆盖人群扩大至杭州市户籍及杭州高校学生 并新增离校两年内未就业毕业生 [2] - 课程设置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 涵盖企业参观、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辅导 [1] - 新增DeepSeek与AI工具实操、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等实用课程 [2] - 联动11家创业陪跑空间 提供创业政策解析、财税知识辅导等服务 [2] 活动成效与参与企业 - 吸引众多高校毕业生在高新区就业 包括恒生电子、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参与 [1][2] - 通过企业参观、HR交流及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搭建就业桥梁 [1] - 提供互联网营销师等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1][2]
萧山区开出首个“园企融合”暑托班
杭州日报· 2025-07-17 11:07
暑托班项目背景 - 萧山区首个"园企融合"暑托班在浙商中拓集团大楼开班,解决企业员工子女暑期看护问题 [1] - 浙商中拓员工平均年龄32.5岁,存在暑期子女无人看护、缺乏高质量活动等普遍难题 [1] - 形成"企业提供硬件、萧经开链接资源、区教育局保障师资"的三方协同服务机制 [1] 项目运营模式 - 浙商中拓开放"职工之家"作为物理空间,开悦幼儿园提供专业师资与课程体系 [1] - 信息港管理局打通政策与资源通道,促成优质教育服务直达企业 [1] - 构建"家园企"共育闭环机制,成立"园企教育融合委员会"和五方评价体系 [2] 课程特色 - 开设"未来儿童职业启蒙课程",让孩子们化身"小小供应链专家""贸易小达人" [2] - 利用企业数智化教育基础和大楼真实空间,实现教育内涵重构和服务升级 [2] - 通过数智化平台实时推送孩子动态,开设线上育儿沙龙 [2] 项目意义与规划 - 萧经开"校(园)企教育共同体"揭牌,标志着创新服务范式的确立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园企融合""订单式"教育等多种服务路径 [2] - 着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参与、企业协同、多方联动的"人才服务共育共同体" [2]
技能赛场亮绝活 “青创舞台”向未来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5
活动概况 - 建德市举办首届美容师美发师职业技能竞赛 主题为"技能照亮前程" 近200名技能人才参与 [2] - 活动同步开展"百日千万"人才夜市 搭建技能人才展示交流平台 [2] - 竞赛分为美容 美发两个赛场 设置职工组 青工组 银发组三个组别 [2] 竞赛内容 - 青工组以创意发型展现青春锐气 银发组以厚重妆容体现技艺积淀 职工组融合创新展示综合实力 [2] - 采用"理论+实操"考核方式 全面检验选手专业素养 [2] - 活动促进技艺切磋和代际传承 最终选拔出一批优秀美容师 美发师 [2] 配套活动 - 人才夜市设置14个技能摊位 包括美容美发技巧传授 南宋御菓制作 非遗铜艺直播等 [3] - 宋代点茶和传奇原创社等青年小店成为夜市人气担当 [3] - 设置人才政策咨询台 提供农夫山泉 全新农业等企业政策解读 [3] 人才培养 - 建德市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育模式 [3] - 聚焦康养托育等重点领域 开展订单式培训 建立"建德师傅"孵化基地 [3] - 推动培训与就业无缝衔接 帮助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 [3] 未来规划 - 建德市将持续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为文旅共富发展注入"技能动力" [4] - 计划搭建更多展示舞台 让技能人才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2]
全周期护航筑梦路 “一站式”赋能创业程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5
园区概况 - 浙江逸龙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建德市洋溪街道 以"全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业孵化标杆 [1] - 园区为省级科技孵化器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园 通过系统性培育体系助力创业者从萌芽到腾飞 [1] - 目前园区已孵化企业300余家 其中大学生创业企业30余家 2024年总产值达6亿元 纳税900万元 [2] 全周期服务体系 - 初创阶段提供免租金工位和"1+N"导师帮扶机制 为企业减负引路 [1] - 成长期提供专业导师定期入企诊断 针对性解决供应链管理 品牌推广等痛点 使企业孵化周期缩短近40% [1] - 园区组织资源对接会 品牌沙龙等活动 成为企业突破瓶颈的助推器 [1] 成功案例 - 杭州一支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从零起步发展为60人团队 旗下两大原创服装品牌已崭露头角 形成杭州运营中心与建德仓储中心"双核驱动"格局 [1] - 园区帮助聋哑人李芳建立手作工作室 实现年销60万元的突破 [2] 人才培育 - 阶梯式培训体系覆盖基础技能到前沿趋势 年均500人次的电商实训打牢根基 [1] - 阿里系专家指导进阶课程破解运营难题 30余场国际论坛开拓视野 [1] - 每周三技能工作坊精准满足需求 保持团队竞争力 [1] -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每年输送百余名实习生 其中15人成为一支笔公司业务骨干 [2] 包容性发展 - 对残疾创业者实施"三免二减半"政策(前三年免租 后两年半价)和最高5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2] - 开发适配岗位 定制培训 已帮助37名残疾人稳定就业 [2] 未来发展 - 园区将持续优化服务体系 助力更多创业者实现个人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2]
杭州荣获“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4
世界遗产教育创新 -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申报的"助力世界遗产保护的杭州城市学研究项目"荣获2025"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之"探索之星奖",该奖项从全球150余个参评案例中选出 [1] - 奖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共同主办,聚焦遗产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1] - "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分为卓越之星奖、探索之星奖、未来之星奖三类,已构建全球性遗产教育创新生态网络 [1] 杭州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 杭州形成"研究先行、引领实践"的工作模式,开展西湖学、良渚学、运河学研究,支撑西湖文化景观、良渚古城遗址和大运河的申遗及公共教育 [2] - 构建世界遗产保护网络,成立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等机构,编纂出版《杭州全书》《南宋全书》700余册 [2] - 深化宋韵文化研究,推进南宋皇城综保工程,联合河南大学及开封市举办"两宋论坛",建立世界城市兼容性博物馆 [2]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融合 - 杭州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推动产城融合、文旅融合,赋能遗产地经济、社会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2] - 探索多方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城市文化遗产"主题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评选活动,培养城市学硕士、博士后及城市管理者 [2] - 杭州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为全球遗产教育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强调奖项是深化国际合作的新起点 [3]
梅城镇:人大“四微”闭环办好民生“微实事”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4
基层民主实践创新 - 梅城镇人大构建"微接待—微建议—微议事—微实事"四微闭环转化体系,实现民生诉求快速响应和即时办结 [1] - 依托"1+2+N"立体联络体系,实现91名人大代表分片进驻75个网格,通过"代表码""联络站码"全覆盖畅通民意渠道 [1] - 推行"三必访"原则(每月重点访、每年全覆盖)和双清单管理,将民情民意清单转化为"微建议"清单 [1] 民生问题解决机制 - 建立三级办理机制:村级事项计时办结、市级事项闭会期间交办、"事小面广"项目纳入"17微议事"候选库集中攻坚 [2] - 通过"代表+部门+群众"共商形成《议事纪要》,由镇纪委督办+财政专项保障推动项目落地 [2] - "代表领衔+专项监督"机制实行全流程监督(立项—实施—验收),采用"月调度+季研判"跟踪进展 [2] 民主监督与评价体系 - 实施"年终评议+结果公开"制度,对年度"微实事"项目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并公开结果 [2] - 提炼"调研—议事—转化—监督"四步工作法优化流程,持续完善民生工作机制 [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四微闭环体系为抓手深化"关键小事"办理,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3]
杭报集团“打造市域深融头部平台”获评第五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案例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4
行业动态 - 第四届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发布《中国报业创新发展报告(2024年度)》并公布60个入选案例 [1] - 浙江省共有4个案例入选,杭报集团"打造市域深融头部平台"项目入选"体制机制创新"案例 [1] -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该项目为全国市域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杭州"样本" [1] 公司战略 - 杭报集团通过"五位一体 全链贯通"战略打造媒体系统性变革"新旗舰" [1] - 杭州市宣传融媒中心秉承"打通、整合、集成"要求,从机制、内容、技术、管理推动系统性变革 [1] - 中心整合五大平台资源,联合市级媒体、区县宣传部和市直部门打造市域媒体融合"新旗舰" [2] 运营成果 - 2024年五大平台合计发稿5万余篇,总阅读量近48亿 [3] - "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全国城市发布周榜稳居前三,微博政务发布周榜稳居前五 [3] - "韵味杭州"抖音号在全国副省级和省会城市政务抖音号中位列第一 [3] - "学习强国"杭州学习平台传播指标全国领先,国际传播中心海外粉丝突破500万 [3] - "浙江宣传"杭州供稿中心录用稿件量居全省前列 [3] 行业影响 - "打造市域深融头部平台"项目在案例展中精彩亮相,展示主流媒体深融智融创新成果 [3] - 与会嘉宾和同行对项目内容高度关注,多家报业机构表示要加强交流合作 [3]
余杭打造更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智慧之城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4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余杭区推出首批城市机会场景"双清单" 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 包括需求清单和能力清单各20项 [1][2] - 智能仿生手、无人公交等科幻场景已在余杭实现商业化应用 提升市民生活便利性 [1] - "平扫CT+AI"技术可一次扫描筛查多种疾病 使癌症筛查效率提升数倍 [1] - 智慧养老机器人具备陪伴聊天、心率监测、用药提醒等功能 实现专业照护服务 [1] 城市治理创新 - 余杭采用机器人环卫工配合人工清洁 城市智治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现风险实时监测 [2] - 城市治理系统可提前6小时预警暴雨滑坡等灾害 为应急响应争取时间 [2] - 政府开放20项城市应用场景作为企业技术试验田 推动新产品落地 [2] 产业协同生态 - 构建"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创新生态 促进政企双向合作 [3] - 汇集20项硬核技术解决方案 覆盖低空物流、智慧医疗等六大领域 [2] - 通过场景化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2]
一把“老虎钳”拧紧文明之魂
杭州日报· 2025-07-16 11:14
公司发展历程 - 1979年5位创始人依靠3把老虎钳开启创业历程,1987年与航空航天部八零四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中国第一代吸油烟机并成功上市[2] - 公司46年发展历程中形成"老虎钳精神",代表孜孜不倦的创造精神,并持续赋予新内涵[2] - 总部园区建有3000平方米老虎钳党群文化馆,记录企业发展史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1] 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 - "老虎钳精神"催生岗位"比学赶超"氛围,通过技能大比武等机制培养人才,现有全国劳模1名、市劳模3名、市区工匠4名[2] - 建立网格化工会小组全覆盖组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 - 2023年针对新厂区5公里通勤难题开通免费班车,体现民主管理和员工关怀[3] 产品与技术创新 - 公司产品进入教育领域,其智能燃气灶等设备应用于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的食育课程[1] - 从传统厨电制造商转型为厨房解决方案提供者,产品覆盖吸油烟机、燃气灶等品类[2][4] 社会责任实践 - 发起"靓厨行动"为困难家庭改造厨房,已在临平、余杭等地完成300余间厨房改造[4] - 2022年联合杭州市慈善总会启动"暖厨计划",为全省近5000户家庭捐赠价值超2000万元厨房设备[4] - 2015年以来累计公益投入超亿元,覆盖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等领域[4] 战略发展方向 - 将文明建设视为企业发展核心要素,提出"文明建设与企业发展如同鸟之双翼"的发展理念[5] - 计划持续深化"老虎钳精神",通过精神文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