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搜索文档
滨江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
杭州日报· 2025-05-27 10:20
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政策 - 发布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聚焦"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重点推动具身智能领域"揭榜挂帅"项目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 [1] - 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算力券"和最高5000万元"语料券""模型券""创新券",全过程支持人工智能研发创新 [1] 人才基金与金融支持 - "5050"人才基金首期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人才项目4.62亿元,资金放大效应达6.6倍 [2] - 人才基金升级至2.0版本,规模扩大至10亿元,采用"自主直投+合作基金"双轮驱动模式 [2] - 启动"5050"人才专项知识产权ABS项目,盘活人才和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 [2] 校企合作与科研创新 - 启动教科人"伙伴计划",四家科研院所与四家区内企业签约共建联合实验室 [2] - 联合实验室将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沟通合作,助力人才和科研成果交流 [2] 人才活动与创新创业赛事 - 2025滨江国际人才活动将举办AIGC应用发展圆桌会等30余场系列活动 [3] - 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训练营开营,发布多项创新创业赛事吸引青年人才 [3] 企业产品展示 - 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展示AR智能泳镜,可实时显示游泳时长、配速和趟数 [1] - 十余家人才企业展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农业等领域产品 [1]
将宏伟蓝图转变为幸福实景——我市干部群众热议市两会精神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25
城市建设与治理 - 杭州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聚焦超大城市治理,目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镇化率达84%以上 [2][4] - 杭州首创"小哥码",打造"小哥驿站"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3200余个,计划组建"服务外卖骑手商铺联盟"和"骑手友好一条街" [3] - 城市规划将预留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建设用地,建设通信、导航、气象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支持无人机发展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杭州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目标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6] - 企业对标世界一流,加大科技投入,深耕海外本土运营,加快战略性新兴领域布局 [5] - 杭州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推进"发数站"战略构建数据要素价值转化基础设施 [5] - "中国视谷"建设对标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打造"百亿级项目、千亿级企业、万亿级产业" [6] 文化发展与旅游服务 - 杭州"博物馆之城"建设取得突破,"十四五"期间国有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944个,接待观众5774.34万人次 [7] - 计划新建成杭州博物院、富阳泗洲造纸遗址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要国有博物馆 [7] - 杭州推出"轻松游"行李服务一件事改革,计划拓展地铁站点行李暂存功能,建设"轻松游"行李服务综合平台 [8]
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地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 "金手指"城市综合体 天元公学西站校区、浙大超重力实验室 世界级科创枢纽公园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浙大成果转化基地 近日,杭州云城传来好消息:杭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区正式落户云城,并启动建筑概念设计征集,以 前瞻性的设计托举高品质教育旗舰。 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我省名校,是少数没有设分校或校区的学校之一。为助力教育强省、科技强 省、人才强省战略,杭州外国语学校选址云城,具体位于云城双铁上盖区域东南侧。杭州外国语学校新 校区落子云城,不仅将赋能云城实现美好教育,更将以"名校引力",集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城西 科创大走廊及余杭区教育软实力,涵养区域科技文化竞争力,进一步助力云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 推动"站、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城市重要新中心建设。 在教育生态持续优化的同时,作为杭州城西科创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也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点发 展区块之一,云城正加速兑现发展蓝图:西站枢纽能级不断跃升,客流屡创新高,地铁、快速路四通八 达,城市综合体如青竹拔节,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全面投用,"国之重器"浙大超重力场实验大楼建 成交付,浙江人才大厦拔地而起,杭州资本云城科创中心加速布局,高品质 ...
钱塘高铁新城驭潮声奔富路 揽山水入画屏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钱塘高铁新城战略定位 - 作为杭州八大重点发展区块之一,是"东智造、西科创"产业走廊核心支撑点,战略价值体现在区位交通与产业定位融合性 [3] - 通过空间重构、要素集聚与制度创新,深度重塑杭州产业经济地理格局,成为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关键引擎 [3] - 同步规划建设28.36平方公里国际化高铁新城,推动杭城东部空间和价值重塑 [5][6] 交通枢纽规划 - 钱塘站是杭州机场高铁全线面积最大新建车站及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重要枢纽,杭州第五座铁路枢纽 [5] - 站房设计6台11线高铁动脉与3台6线城际轨道交织,实现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无缝换乘 [5] - 长三角"超级地铁"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江苏段将经过钱塘区并接入钱塘枢纽 [5] - 5分钟直抵杭州机场T4航站楼,40分钟到达上海虹桥,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5] 产业发展规划 - 以创智产业为核心,结合品质居住与田园乡村特色,形成"一带两心、两轴四片"空间格局 [6] - 重点发展科创服务业与智造服务业,形成服务性总部高地产业社区,承担产业发展升级"超级加速器" [7] - 打造"城站融合+创新生态+产居一体"的未来产业社区,实现全方位"职住融合"生态系统 [7] 城市建设进展 - 锚定"路网贯通、安置提速、配套升级"目标,全力冲刺7条道路年底贯通 [3] - 青创路已正式通车,宏图路、义蓬东一路等7条道路雨污水管道铺设完成超80% [12] - 站房高架路全面开工,计划三季度开启承台施工作业 [12] - 首宗宅地已完成收储,两宗商业用地及42亩村级留用地计划年底前收储 [13] 生态与文化特色 - 首个地块绿地项目启园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打造融合生态、休闲与文化示范公园 [10] - 重点依托南沙大堤与水网体系打造环状景观生态带,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绿色城市 [10][11] - 站房采用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应用自然通风采光、可再生能源等技术建设低(零)碳枢纽 [10] - 创新设计12米挑高星空站厅,植入文化场景,将传统交通空间转为城市文化载体 [9] 招商与开发策略 - 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策略,采用"靶向招商+链式招商"双轮驱动和"脸谱画像"精准招商模式 [14] - 总体目标为"三年重点项目出形象、五年重点区块成片成势、八年产城人融合发展基本成熟" [15]
供销义盛社:迈出社会服务关键一步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基层治理创新 - 萧山区供销联社下属义盛社通过承接停车场托管业务开辟自营新赛道,实施标准化运营体系解决党湾镇5平方公里集镇区停车乱象[1] - 公司系统性调研后整合五处闲置公共停车场,科学规划标识标线使车位总量达490个,空间效能提升显著[1] - 智慧停车场投运后日均服务1.5万辆次车流,直接改善农贸市场与卫生院周边交通秩序[1] 精细化运营管理模式 - 建立网格化巡查制度实现全时段监测,重点追踪车位周转率与设施状态[2] - 道闸试运营期间通过人工干预解决升降异常等故障,延长30天免费通行周期并设置60分钟免费停车时长优化体验[2] - 运维专班保持24小时响应机制,采用应急拆解等技术手段保障车辆通行[2] 绿色基建与空间改造 - 联合第三方新能源公司在集合停车场部署24个快充桩,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与"双碳"目标落地[2] - 通过系统性改造腾挪3500平方米空间新建绿化公园,实现停车管理与环境优化双重效益[2]
建言献策担使命 凝心聚力谋新篇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滨江区政协工作成果 - 2024年滨江区政协开展各类协商履职活动186场,提交调研报告16份,报送社情民意信息63篇 [14] - 建成滨江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创新开设"滨青夜校·大师课" [14] - 探索形成区级平台"大课题"、街社平台"小切口"集成式协商议政格局 [14] 党建引领工作 - 构建"硅谷系列·书香政协"学习体系,全年开展集体学习66次 [15] - 首创重要协商活动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机制 [15] - 在滨江物联网小镇签署党建联建合作协议,聚焦科技人才健康福祉 [15] - 完善"双联系"制度,打造"同心同杭·青春聚力"党建品牌 [16] 产业发展与创新 - 围绕未来产业培育开展协商座谈26场,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 [17][18] - 组建课题组32次调研"中国数谷",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18] - 开展"忆十年·走大运"文史走读,助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8] 青年发展工作 - 召开青年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梳理86条建议 [18] - 开展5场青年专题协商,优化公交线网、创新托幼一体化发展等议题 [18] - "滨青夜校·大师课"服务青年600余人次,开设20位青年成长导师 [20] 协商平台建设 - 协商驿站向产业园区延伸,入选市政协典型案例 [20] - 开展"为民办实事"专题协商148场,参与1965人次,提出建议472条 [20] - 新建长河老街委员工作室等13家工作室,开展特色活动 [21] 委员队伍建设 - 举办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沉浸式教学 [23] - 吸纳行业号召力强的委员,扩大覆盖面 [23] - 15个界别开展52场特色活动,优化数字政协建设 [23]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六次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会议听取了各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杭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杭州市及市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决议草案讨论情况的汇报,并通过了这6个决议草 案,提交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会议听取了法制委员会关于《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说明,并 通过了该条例草案表决稿,提交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会议听取各代表团酝酿、讨论总监票人、副总监票人建议名单情况的汇报,并通过了该名单草案, 提交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通过了监票人名单。 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代表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讨论通过了2025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草案,提交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进行票决。 会议由主席团常务主席徐小林主持。主席团常务主席刘非、李火林、暨军民、马小秋、刘嫔珺、戚 哮虎、罗卫红、陈卫强、卢春强、骆安全、童定干、钮俊和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5月25日上午举行第六次会议。 会议听取了各 ...
萧山靖江:科技赋能助残共富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助残共富科创园概况 - 科创园占地10亩,设有600工位,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包括视障者使用5倍速读屏软件处理电商客服、聋哑人完成商品打包、高位截瘫女孩通过电商培训实现月入5500元等[1] - 园区负责人张锡林因1985年受萧山区民政局480元医药费救助而立下助残誓言,现孵化多家残疾人企业,培育出视障者沈可等标杆人物[1] - 园区配备106个无障碍工位、直播室及实训教室,形成"培训-就业-孵化"闭环,如残疾人李可可创办淘宝卫浴店年销500万元[1] 技术创新与职业转型 - 科创园与阿里技术团队开发视障云客服系统,成为全国信息无障碍大会示范案例,助力数百名视障者职业转型[1] - 视障者沈可成长为阿里云客服视障团队带头人,带领500余名视障者进入数字经济领域[1] - 沈可团队编写的视障电商教材填补国内空白,建立"经验反哺"机制实现受助者向助人者转变[2] 教育与资源整合 - 科创园与浙江工商大学费玉莲教授团队合作,通过专家"传帮带"解决残疾人电商创业问题,联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开发定制课程,累计培训3538人次[2] - 靖江街道构建立体化支持体系,联合残疾人之家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链接区残联资源匹配就业机会[2] 社会影响与文明风尚 - "向光而行"美德工作室由沈可等人建立,成为精神高地,推动"尊严型助残"理念,形成助人者受尊重、受助者有尊严的文明风尚[2]
萧然清风 家家有“WEI”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家庭助廉活动核心理念 - 活动以"家家有WEI"为核心理念,倡导党员干部及家属坚守"畏"的底线、明晰"位"的定位、守护"味"的温情、展现"为"的担当 [1] - 通过沉浸式教育和多元化互动形式,避免沉闷说教,用情感、故事和互动唤起对"家"与"廉"的再认识 [1] - 设计"八个一"立体化教育矩阵,包括参观法纪教育基地、家风故事分享、廉洁短视频观看等8项具体活动 [1] 活动形式与参与反馈 - 设置"突发情境"互动问答环节,涉及家属不回家吃饭、查岗等现实敏感问题,现场点评引发深度思考 [2] - 采用数字化互动形式,家属通过弹幕发送家训,如"听老婆话,跟党走"等,融合传统家训与时代元素 [2] - 两名区管干部家属分享法学背景下的家庭廉洁实践,用家常话拉近"廉"与"家"的距离 [2] - 参与者反馈将"家庭助廉"视为终身践行的家庭作业,强调共同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 [2] 长期家风建设规划 - 萧山区纪委监委连续10余年开展家庭助廉活动,配套推出廉戏下乡巡演、家风故事征集等系列衍生项目 [3] - 未来计划持续创新载体形式,以"家力量"强化"廉防线",凝聚社会正能量 [3]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杭州日报· 2025-05-26 11:1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报道了杭州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的闭幕情况及会议成果,未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