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杨凌】智慧农业拓宽上合减贫之路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7
智慧农业技术创新 - 杨凌示范区采用"增氧控温"技术智能调控温度、湿度与乙烯浓度,实现猕猴桃"开箱即食",提升甜度并优化消费体验 [1] - 智能伸缩防护棚通过物联网与气象大数据联动应对极端天气,使猕猴桃品质与产量提升,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20%,单价提高近2元/斤 [1] - 无土栽培圣女果、10层立体种植生菜等科技应用在杨凌示范区普及,生菜生长周期缩短至30天 [1] 产学研合作与示范推广 - 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形成"实验室+田间"模式,在扶风县、眉县等地建立2000亩示范园区 [2] - 公司计划深化产学研合作优化技术体系,并扩大示范范围以助力减贫发展 [2]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通过技术推广和经贸促进,推动中国农技装备、品种及服务"走出去" [2] 国际合作与人才培育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承办180多期国际培训,覆盖130多个国家500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促进农业科技交流 [2] - 杨凌日光温室技术使乌干达冬季蔬菜产量提升50%,获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 [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塔什干分校等教育项目落地,培养"新农人"服务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 [3]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累计培训数千名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减贫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4] - 杨凌示范区持续深化与上合国家农业合作,构建紧密的农业技术共享网络 [4]
【汉中】锚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7
经济发展 - 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9% [2] -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68%,实际使用内资增长38.2% [2][3] - 制造业投资增长50.7%,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6.9% [3] 改革创新 - 转化科技成果56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 [2] - 一般贷款利率下降0.62%,工商业电价每度下降0.024元,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1.31亿元、用电支出4068万元 [2] - 围绕产业链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清单23项 [3] 项目建设 - 储备重点项目374个、总投资3264.5亿元,分别增长20%、4% [3] - 1月至4月新签项目231个、总投资133亿元 [3] - 全年计划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40个,总投资22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1.2亿元 [3] 产业链群 - 集中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3] - 签约产业链项目218个、总投资128.9亿元 [3] - 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创新链 [3] 生态建设 - 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全市优良水体达100% [4]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79%,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 [4] - 生态经济产值达1168亿元 [4] 民生保障 - 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2521人 [5]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7%、7.3% [5] - 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个、总投资39.5亿元 [5]
全省残联系统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康复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3
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与措施 - 省残联提出"纳入、依托、整合、鼓励"工作原则推进残疾人事业[1] - 陕西启动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2024年实施12个助残共富项目包括建设500个助残就业服务驿站[1] - 目标到2027年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培训供给增加,就业环境改善,收入水平提高[1] 残疾人技能培训与就业案例 - 宜君县水塔村助残就业服务驿站帮助残疾人张秀芳掌握毛线钩织技艺,10多天学会制作工艺品[1] - 汉滨区残联打造视障残疾人按摩技术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联系企业提供就业岗位[2] - 西安市莲湖区听障残疾人通过扭扭棒手工花制作实现就业,平均月收入超3000元[2] 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 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培育孵化20多家企业涵盖人力资源、电商直播等门类[3] - 中心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并对接市场资源,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销售残疾人产品[2] - 省残联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推动就业整市试点和职业技能提升计划[3] 残疾人康复与保障服务 - 神木明声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为听障儿童羽羽提供个别化训练,显著提升言语认知能力[3] - 省残联2024年提供基本康复服务53.67万人,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38万人[3] - 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为相关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3] 残联工作方向与目标 - 全省残联系统以"16671"工作思路统领,以助残共富促"千万工程"为抓手[4] - 重点促进残疾人康复、就业、托养等工作提质增效[4]
【省财政厅】陕西省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发布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3
在2024年陕西省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32.44%,国有企业占29.42%; 中、低收入占97.16%,高收入占2.84%。新开户职工中,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占18%,国有企业占 16.7%;中、低收入占99.44%,高收入占0.56%。提取金额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占 25.42%,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占40.81%;提取职工中,中、低收入占90.73%,高收入占9.27%。 2024年,全省住房公积金系统突出"服务品牌打造年"主题,加大住房公积金对购买保障性住房以及 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全年共为缴存人提取50.98亿元满足46.69万人租房需求, 为674名缴存人提取5663.85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 2024年,全省有242.8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提取额625.26亿元、同比增长6.35%,提取额 占当年缴存额的69.98%,比上年增加0.88个百分点。2024年末,陕西省住房公积金提取总额4618.85亿 元,比上年末增长15.66%。 2024年,全省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7.17万笔、419.7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26.39 ...
全国首个公路路产保护领域地方标准将在陕实施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3
行业标准发布 - 陕西将于5月17日起实施全国首个公路路产保护领域地方标准《公路路产保护管理规范》[1] - 该规范由陕西省公路局牵头编制,将地方实践经验转化为行业技术标准[1] - 规范覆盖公路路产建档、巡查、勘查、核查、检测及管理六大环节[1] 规范内容要点 - 明确"路产"定义涵盖公路、公路用地和附属设施,提出"一路一册"建档要求[1] - 规定路基、桥梁、涵洞等10类设施的登记标准,配套5项规范性附录[2] - 高速公路每日巡查不少于1次,普通国省干线每周不少于2次,桥下空间及涵洞每月不少于1次[2] - 巡查需2人以上组队,配备高可视性警示服及取证设备,记录采用电子形式留存[2] 技术管理要求 - 路产异常时需按技术规范开展现场勘查,形成包含记录、照片、视频的完整档案[2] - 对涉路施工和大件运输分类制定核查细则,细化20余项核查指标[2] - 超限检测站需设置电子抓拍系统,公示认定标准和处罚流程,建立应急预案[2]
奋楫扬帆 踏浪前行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3
发展指引与战略框架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陕西并提出"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战略指引 为陕西发展提供政治 战略 方法和精神指引 [3][5][6][7] - 陕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遵循 强化思想引领和战略对标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1][8][11] 经济与产业发展 - 汽车出口数量从2021年2万辆增长至2024年24万辆 4年增长8.5倍 贸易值增长7.3倍 成为外贸亮点 [15] -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包括现代能源 先进制造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12] - 陕北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 多元化 低碳化转型 突破"傻大黑粗"形象 实现煤炭高效利用 [17] - 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量突破2.5万列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19] 创新与改革举措 - 通过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发挥"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 聚集人才 资本 科技等创新资源 打破科技与经济转化堵点 [12] - "三项改革"试点单位突破200家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和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9] - 以教育科技人才互动和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推进全链创新 以外事外经外贸外资外宣联动推进全域开放 [18] 区域发展与民生改善 - 延安市吴起县南沟村发展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和生态农业示范园 带动文化旅游和特色农家乐等乡村产业 [20] -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 脱贫人口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21] - 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覆盖秦岭 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山清水秀成为常态 [21] 经济增长与政策推动 - 2024年一季度陕西GDP同比增长5.6% 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 向新向好态势 [22] - 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 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扩大有效投资 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 [13][24] - 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以创新强化动能 以攻坚实现突破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13][28]
【韩城】实施差异化灌溉管理
陕西日报· 2025-05-16 06:51
水利灌溉措施 - 韩城市调动水利部门开展第二轮灌溉,覆盖金城街道、板桥镇、芝川镇和芝阳镇等地,渠首累计引水量301.45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超过2.2万亩 [1] - 针对不同区域水源条件划分灌区与扩灌区,实施差异化灌溉管理,制定印发《小麦抗旱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等技术文件 [1] - 组织专业队伍对千余亩农田灌溉系统进行全面检修,维修加固泵房设备,疏通自流水明渠,确保水利设施运行无隐患 [2] 气象干预与旱情应对 - 韩城市气象部门在板桥镇、芝阳镇、桑树坪镇等5个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后全市普降小到中雨 [1] - 春季持续晴热少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累计有效降水量不足,叠加大风沙尘天气,土壤失墒严重,对小麦灌浆和春播造成较大影响 [1] 农业技术指导与组织管理 - 开展各类一线抗旱技术指导培训100余场次,组织农技人员包片指导灌浆期水肥管理 [1] - 西庄镇楼枝村组建"抗旱先锋队",采取"党员包片、群众参与"模式开展清淤引水、轮灌保苗等抗旱作业 [2] - 加强气象预警、田间巡查及旱情墒情监测研判,重点防范干热风与雨后青枯,科学调配水资源 [2]
邢善萍在西安市调研科技助残和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58
科技助残与残疾人就业创业 - 中航创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康复训练机器人研发,强调需求导向和技术攻关以促进残疾人康复和生活 [1] - 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帮扶,助力实现创业梦想 [1] - 闪亮星直播产业基地通过直播和教学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强调技能培训和岗位推荐的重要性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 - 强调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2] - 结合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人才、金融、场景供给适配,加快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以城乡未就业残疾人为主要对象,促进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
陕西发布二〇二五年第一号总河湖长令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54
全面深化河湖长制 - 加大涉水领域联合执法力度 推进水行政执法标准化建设 [1] - 动态调整山区河道管理名录 在有条件灌区干渠推行河长制 [1] - 持续完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 提升巡查管护质效 [1] 河湖一体化监管攻坚行动 - 清理整治阻水片林 高秆作物及围堤等碍洪突出问题 [1] - 核查水利部河湖库遥感图斑 推进问题整改 [1] - 排查整治涉河建设项目未批先建 违规审批等问题 [1]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 落实"四水四定"要求 健全节水配套政策体系 [1] - 严控水资源开发总量 加强取用水监管 [1] - 完成9条江河流域年度水资源调度任务 [1] 河湖水环境治理 - 巩固小水电分类整改成果 强化安全监管 [2] - 推进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 完成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任务 [2] -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监管 整治黑臭水体 [2] 河湖生态保护修复 - 监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完成200公顷黄河流域矿山治理 [2] - 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科学开展增殖放流 [2] - 建设规范化饮用水水源地 [2] 河道采砂管理 - 编制新一轮河道采砂规划 强化全过程监管 [2] - 开展"亮剑护河2025"非法采砂专项整治 [2] - 常态化暗访排查非法采砂问题 [2] 幸福河湖建设 - 完成402条河流评价 建立省级幸福河湖名录 [2] - 开展水利风景区认定复核 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 [2]
陕西新下达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1429万元
陕西日报· 2025-05-15 06:54
政策支持 - 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期间开工建设的民间投资项目可获最长2年贴息补助 [1][2] - 高技术产业项目的单个项目贴息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1][2] - 制造业项目的单个项目贴息总额不超过800万元 [1][2] - 其他项目的单个项目贴息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1][2] - 项目总投资需在1000万元(含)以上且贷款需求不低于500万元 [2] 资金发放 - 2025年第一批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补助资金1429万元已下达 [1] - 总计支持9个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建设 [1] 政策效果 - 贷款贴息有效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 - 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全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2] - 今年一季度陕西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3%,高于全国20.9个百分点 [2] 实施机制 - 由省发展改革委统筹,省财政厅成立预算并拨款 [1] - 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联审联评 [1] - 根据项目实际贷款金额进行分档补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