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省民政厅】陕西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新格局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13
近年来,我省深化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支持引导政策措施,健全综合监管机制,激发社会组织 活力,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类型多元、健康有序的社会组织发展新格局。 ■ 2023年以来,我省实现547个直属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7家社会组织入围"全国 先进社会组织",8家社会组织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 ■ 5年来新登记科技类、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2474家,清理低效、无效社会组织2549家 ■ 全省社会组织累计减免经营困难会员单位会费4.28亿元。全省8694家社会组织实施帮扶项目3100 余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9.94亿元 11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情 况。截至目前,全省登记社会组织30290家,从业人员33.3万人。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社会组织责任担当。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省秦商总会等 聚焦光子等重点产业链群,在产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开展省级社会组织"市县行"活动, 省康养产业协会等省级社会组织精准对接市县发展需求。全省社会组织累计减免经营困难会员单位会费 4.28亿元。全省8694家社会组织实施帮扶项目31 ...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新增2项国家工业遗产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13
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以来,我省工业遗 产保护与传承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共有11个项目获得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这些珍贵遗产涉及航空航天、 纺织工业、时间科研、盐业生产等多个关键领域,系统勾勒出我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成为工 业文明演进的"活化石",为推动工业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记者:苏怡 赵茁轶) 11月3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正式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长安大 华纺织厂、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2个项目入选,陕西再添工业遗产新地标。同时,在第三批国家 工业遗产复核工作中,我省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蒲城长短波授时台、定边盐 场3个项目顺利通过复核,持续巩固工业遗产保护成果。 长安大华纺织厂始建于1935年,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纺织企业,对西北 纺织工业的奠基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航天七一〇七厂黄牛埔旧址是国家原"第一惯性器件厂"三线 建设期间的工业基地,承担了国家重点型号产品惯性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集中体现了老一辈航天人的 奉献精神。 ...
【西安】精准发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09
如今,在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御笔华府社区,嵌入式服务场景正在成为群众可触、可感、可享 的日常,融入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西安以打造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一老一小",通过以需定 建精准发力、挖潜扩能拓展空间、多元主体增加供给等措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普惠服务。 "插花式"布局 覆盖全龄段需求 "下楼就能吃上热乎饭,社区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说起公益食堂,御笔华府社区居民吴林森 连连称赞。 御笔华府社区有居民5000多人,65岁以上人口有近400人。 "在做饭吃饭方面,不少老人需要社区帮助。有的老人身体不好,不能按时按点做饭;有的老人比 较节俭,不注重营养搭配,凑合做凑合吃。"御笔华府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蓓说。 如何破解老人"吃饭难"问题?2024年3月,在社区党支部的统筹协调下,御笔华府社区引进爱心企 业陕西仁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养老服务站开设食堂提供低价老年餐。今年5月19日开始,食堂为65 岁以上居民提供免费午餐。 10月22日10时,托育中心里,老师给"小小孩"上早教课;11时,在莘莘园艺术空间,老年大学舞蹈 班学员舞姿轻盈;11时30分,公益食堂内,热气腾腾的 ...
【铜川】文化润民 让幸福可感可及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09
"老马,今天又去哪个班上课呀?" "今天去太极拳班,有活动可别忘记叫我……" 10月31日一早,在铜川市老年大学,71岁的学员马双铜与朋友交谈。"我参加了葫芦丝班、口琴 班、朗诵班,今年还报名了太极拳班,生活可充实了!"马双铜说。 在铜川市老年大学,可以看到一幕幕温馨的场景:国画课堂上,老人们专注地观赏、临摹,沉浸在 水墨的世界中;舞蹈室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老人们跟随音乐节拍,抖肩扩胸活动身体;朗诵室 里,老人们手捧书本,深情地朗诵诗词…… 开展"全民美育课堂"品牌活动;办好各类校园兴趣班;因地制宜办好老年大学……"群众在哪里, 文化就要送到哪里!"在铜川,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浸润在日常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铜川市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满足群众丰富多样的精 神文化需求,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推进,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老年大学点亮晚年生活 初一学生乔昕怡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剪纸,看到学校有这个兴趣班,马上就报名了。老师很有 耐心,我学到了很多剪纸图案。" 在铜川阳光中学,像这样的兴趣班还有很多。该校团委书记程琪告诉记者:"学校社团活动多种多 样,除了围棋、国画 ...
【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2作品1团队获群星奖
陕西日报· 2025-11-05 08:07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朱雀室内合唱团成立于2017年,是一支由西安市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文化系统干 部职工及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组成的青年合唱团体。在终评舞台上,合唱团精彩演绎了指定曲目《垦春 泥》与自选原创曲目《糜子熟咧》。尤其是《糜子熟咧》这部扎根关中沃土的作品,以质朴的歌声唱响 了丰收的喜悦。 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获奖彰显了陕西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的丰硕成果。陕西群众文化工作者将倾力打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为丰富人民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柏桦) 器乐合奏《丝路回响》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原创。作品以"丝路文化"为精神内核,在马头琴、板 胡、琵琶、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与现代电子乐的交融碰撞中,精彩再现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交融、文 明互鉴的历史图景,以此构筑起文明对话的当代语境,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乐章。 11月4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获奖名单揭晓。由省文化和旅游厅选送的广场舞 《鼓舞声声迎盛世》、器乐合奏《丝路回响》2个作品及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朱雀室内合唱团荣获群星 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这是陕西自201 ...
【延安】推出“3166”机制织密未成年人成长保护网
陕西日报· 2025-11-05 07:10
10月21日,延安市第九中学,14岁的张齐(化名)在篮球场上奔跑、跃起、投篮。他笑容灿烂,眼 神中透着青少年的朝气。 谁也想不到,几个月前,他还是被民警多次约谈的"问题少年"。"偷东西差点毁了我自己。"谈起过 去,张齐语气懊悔。 他的转变,得益于延安市公安局推出的"3166"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面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新形势,延安公安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构建起"三级矫治教育阵 地、一个全流程管理系统、六项核心机制、六项关爱措施"的综合保护体系。这样的保护体系如耀眼的 星辰,为迷失的少年点亮归家的暖灯。 一张网, 让"失温"的孩子被看见 一个平台, 为矫治找准"导航" "过去,各部门信息不通,同一个孩子,公安有记录、学校有档案,帮扶却跟不上。"延安市公安局 法制支队民警李健坦言。 如今,这种情况彻底改变。 进入延安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管理平台,每一名重点关注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行为轨迹、风 险等级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一数字化中枢正是'3166'机制高效运转的核心。"李健说。 平台通过"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整合公安、教育等多部门的数据,借助算法精准"画像",为每个孩 子匹配差异化矫治方案。中风险者, ...
【咸阳】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陕西日报· 2025-11-05 07:10
10月27日,在咸阳渭河渭柳湿地,芦苇摇曳、流水潺潺,秋色宜人,市民或散步赏景、或驻足远 眺,静静享受着这份惬意与美好。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咸阳市渭城区深入推进河湖长 制,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体现。 渭河咸阳市渭城区段河堤长6.15公里,西起咸阳湖统一广场秦渭交界处,东至上林大桥。自河湖长 制全面推行以来,渭城区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遵循,通过"一河一策"织密治水网 络,构建起三级河长联动、智慧监管赋能、全民参与护河的格局,为河道安澜与生态提升打下了基础。 "以前巡查全靠脚力,现在有了无人机'空中助力',隐蔽处的问题也能一目了然。"咸阳市渭城区农 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水利科科长王照荣介绍,如今,"空中巡查+地面徒步"联动,使巡查效率和精准度 大幅提升。 今年汛期,该体系的实战效能凸显。10月12日21时06分,渭河咸阳水文站监测到最大流量达3370立 方米/秒,超过警戒线。工作人员通过全覆盖摄像头实时追踪水情,同步开展河道巡查与流域隐患排 查;同时,堤防巡查员与社区干部联动收集、研判水情信息,通过扩音喇叭循环播报避险提示。各部门 紧密协作,最终平稳处置此次险情。"你看这些救生圈,每月都 ...
【宝鸡】“小票根”拉动“大消费”
陕西日报· 2025-11-05 07:10
拿着博物院门票可以免费吃擀面皮、凭火车票享景点优惠、用音乐节门票住酒店有折扣……今年以 来,宝鸡以票根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商业、旅游、文化、体育、交通等资源,探索推动商旅文体等领域 融合发展,撬动消费、匹配供需、提振市场。一张"小票根",撬动了消费大市场,解锁了经济新活力, 助力宝鸡全力打好提振消费硬仗。 "我们创新推出'阶段性票根'和'常态化票根',将学生准考证、毕业证和音乐节、演唱会门票及马拉 松号牌等确定为'阶段性票根',将抵宝火车票及青铜器博物院门票等确定为'常态化票根',形成覆盖多 行业、多场景、多群体的票根体系,有效扩大活动普惠面。"11月4日,宝鸡市商务局副局长朱晓华说。 此外,"票根经济"活动联盟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推出常态化打折让利、满减特惠、免费体验等各类 票根优惠,为持票根消费者提供专属福利。据统计,宝鸡企业让利幅度普遍超过10%,形成了"短期让 利获客,长期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 宝鸡市还坚持在消费场景创新上下功夫,根据不同季节消费特点,打造"一季一主题",促进"票根 经济"接地气、有实效。 这种"体育赛事+文旅消费"的模式,让票根不再只是一张简单的入场凭证,更成为串联起吃、住、 行、游、 ...
【汉中】“汉中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陕西日报· 2025-11-05 07:04
近日,汉中市举办"汉中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标志着汉中稻米产业迈入品牌化引领高质量发 展的新阶段。活动现场集中签约3个合作项目,总金额5632.7万元。 汉中立足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稻米产业布局,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稻米加工 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51家;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8家、市级10 家。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120万亩左右,总产量55万吨。稻米产业已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促 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记者:杨露雅) "品牌发布只是起点。汉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完善'汉中大米'标准体系,创新品牌运营机 制,拓宽传播渠道,以品牌增值驱动产业增效、助力农民增收。"汉中市大米产业协会会长黄礼明说。 ...
秦创原助推陕西创新发展跃上新台阶
陕西日报· 2025-11-04 08:46
在创新支撑能力建设方面,陕西科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构建"一专班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体 系,形成支持创新全流程的政策包,"生态赋能"的乘数效应不断放大;支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 积极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建好用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372家高能级平台,布局建 设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基地,推动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边建设、边研发、边转化,努力抢占科技竞争 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区域科创高地加快建设,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列入国家"3+3"创新体系,滚动实 施重点项目168项。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2.61%,位居西部第一,创新产出水平指数排名全国第四。 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陕西基础研究综合实力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动态编制"四链"融合图谱, 建立"五个一批"高质量科技项目库和"四张需求清单",靶向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重点产业链技 术难题1100余项,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万件;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 特高压输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贡献了陕西力量。(记者:张梅) 记者从11月3日召开的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获悉:4年多来,陕西通过建 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