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日报客户端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飞首尔航班锂电池自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14:19
事件概述 - 2025年10月18日 国航CA139航班由杭州飞往仁川 因旅客手提行李内锂电池自燃备降上海浦东机场 机组按程序处置 未造成人员受伤 [1] - 航班于9时47分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起飞 计划当地时间15时抵达首尔 实际于11时07分备降至上海浦东 [1] - 公司已调配飞机继续执行该航班任务 [1] 行业安全规定 - 根据民航局要求 自2024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 标识不清晰 已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1] - 锂电池产品严禁托运 随身携带时额定能量不能超过100Wh 超过100Wh但不超过160Wh经航空公司批准后可携带但不得超过两个 大于160Wh严禁带上飞机 [1] - 飞行过程中不得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 有启动开关的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应始终关闭 [1]
锐评|芯片巨头汇聚中国,此情此景让谁脸红?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13:44
全球半导体产业生态现状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吸引全球600多家芯片相关企业参展,展现产业链深度融合 [2] - 半导体产业全球化程度高,产业链复杂,涉及数千道工序、几十个学科、上百种精密设备和上千种特殊材料 [2] - 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扣,从荷兰光刻机、日本光刻胶到美国EDA软件、德国光学元件及中国设计封测市场均不可或缺 [2] 美国出口管制对行业的影响 - 英伟达CEO表示因美国出口管制,其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从95%降至0% [3] - 强迫企业放弃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中国市场将削弱企业研发投入能力,损害自身竞争力 [3] - 全球约一半AI专家来自中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会拖慢全球芯片及AI技术发展 [3]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路径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部封锁下走开放中谋求自主、以自主促进开放的上升之路 [4] - 本土骨干企业在“卡脖子”环节奋力追赶并取得突破,填补市场空白 [4] - 中国保持开放合作,科研院所、产业集群、资本市场与国际企业形成共生网络,欢迎全球企业共享市场机遇 [4] 半导体技术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 - 芯片制程提升逼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放缓,产业“天花板”日益浮现 [5] - 未来技术突破愈发需要全人类汇聚智慧、协同攻关 [5] - 开放包容、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正道,为中国芯片产业所坚持 [5]
7公里赏古道美景,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在妙峰山举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10:55
活动概况 - 首届北京人才山地徒步大会于10月18日上午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举行 [1] - 活动设有“秋思·7公里京西古道线”路线,起终点设在水峪嘴村幸福广场,串联京西古道、马致远故居等文化地标 [1] - 来自全市高新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优秀人才代表及国际人才代表共1300余人参加活动 [3] 活动亮点与特色 - 沿途设置“徒步护照”集章、古风变装、元曲演奏、“飞花令”诗词互动等趣味环节,将静态历史资源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 [3] - 参与者在牛角岭关城、铁匠铺等场景中与历史互动,在马致远故居内欣赏《西厢记》现场演奏并参与“秋思”主题茶歇与诗词互动 [5] - 沉浸式“人才集市”汇聚科技、非遗与美食内容,展示人形机器人、AR中医辅助诊疗、智能穿戴设备等科技产品,以及琉璃制作、剪纸教学等非遗体验和京白梨、老字号果脯等特色美食 [7] 战略意图与展望 - 门头沟区计划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聚焦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8] - 将深度挖掘地区生态、文化资源,实施更积极的人才政策,旨在打造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出彩的“京西福地” [8]
金象复星在西城设“体重管理支持角”,药店变身居民健康驿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10:32
公司战略与举措 - 公司在北京西城集团指导下创新打造“体重管理健康支持角” [2] - 公司依托旗下白塔寺药店连锁和琪卉妙应中医诊所开展业务 [2] - 公司深度参与10月17日-19日西城区“体重管理年”主题活动 [2] - 公司计划推动“支持角”服务覆盖西城更多社区药店 [5] - 公司加速从“卖药品”向“做健康管理”转型 [5] 业务模式与实施 - 业务通过“政企协同+工具指导”模式落地 [2] - 业务依托社区药店网点成为西城“医疗机构+社区药店+便民服务”体重管理体系关键环节 [2] - 业务配备体重秤、腰围尺等四大实用工具并对药店全员开展专项培训 [2] - 业务为居民提供免费体重监测和量身定制饮食运动建议等专业服务 [2] - 公司将服务延伸至主题市集现场演示工具使用并解答健康疑问 [5] 行业趋势与影响 - 举措旨在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战略及北京西城相关行动计划 [2] - 模式旨在解决健康服务“离居民远”的问题 [2] - 活动旨在推动科学体重管理走进居民生活 [2] - 整体举措旨在助力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5]
智库报告为人类2050蓝图提供中国智慧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9:16
论坛与研究成果发布 -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新动能”,汇聚多国前政要、学者与媒体代表[1] - 论坛上系统发布五项重磅研究成果,包括一份《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全球2050评估与未来展望》研究报告和四部新书[1] 全球2050年展望 - 报告指出2050年将是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科技跃迁与文明共存的关键节点[1] - 未来25年国际秩序将经历深刻重塑,经济格局呈现“东升西降”,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世界增长主引擎[3] - 能源转型与绿色投资将引领全球新增长周期,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将形成集群式突破[3] 中国2050年发展战略 - 报告深入探讨中国“2050现代化战略”演进脉络,在“两步走”战略指引下,中国已在制造强国、科技自立、基础设施、人口结构等关键领域形成系统性布局[3] - 该报告是中国首个系统性比较全球2050战略的重磅智库成果,为世界各国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了思想框架与经验参考[3] 新书成果核心内容 - 新书《欧美学术界感知中国式现代化》和《国际激烈角斗中的中国》记录了欧美学者与中国思想界的对话,解析中国在复杂国际博弈中的战略定力与制度优势[4] - 《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汇集多国学者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观察,从国际视野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影响[4] - 《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以“复利”逻辑剖析中国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根基,提出构建具有持续增长力与内生动力的国家治理模式[6] 研究成果的总体意义 - 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在“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学术与政策”等领域的系统性研究矩阵,标志着中国智库在全球话语体系重塑中的积极实践[8] - 专家认为这些成果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坐标,为各国政策制定提供了智识参考,展示了面向2050的学术远见与国际担当[8]
60余国非遗珍品汇聚大运河畔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6:21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举办,主题为“非遗携手美好生活” [2][3] - 活动涵盖开幕式、国际非遗展览、非遗对话、非遗市集四大板块,场地覆盖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及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部分区域 [3] - 来自全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传承人参与,近万件展品联袂登场 [2]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国际非遗展览呈现马来西亚“可峇雅”传统服饰、格鲁吉亚千年壁画复原纺织品、匈牙利布索面具等全球非遗精品 [3] - 中国非遗精品展区展出全长2.6米的琉璃《九龙壁》壁挂及按太和殿走兽1:2比例精制的《中国传统建筑翼角琉璃瑞兽》 [3] - 非遗市集融合土耳其烤肉、斯里兰卡红茶、阿根廷马黛茶等国际体验,以及北京“燕京八绝”、内联升布鞋、吉兔坊彩塑、吴裕泰茶叶、六必居酱菜等本土生活化非遗项目 [4] - 通州展出花丝镶嵌、风筝等运河非遗技艺,河北呈现秸秆扎刻、布糊画等民艺匠作,天津展示陈官屯冬菜、津门蔡氏贡掸等市井烟火非遗 [4] 创新举措与行业影响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推出10条“运河新声非遗共生”大运河非遗主题游线路,推动非遗旅游体验 [5] - 活动与抖音联合发起“非遗发展共创营”,连接非遗传承人与平台内容创作者,旨在通过创新表达讲好非遗故事,促进非遗在数字时代的传播与转化 [5][6] - 行业专家在“非遗对话·共创生活”活动中强调,非遗传播需超越简单翻译,深入文化语境转译,通过双向调研推动内容共创,以转化为“活在当下的文化生产力” [5]
银杏点亮的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6:21
抬起头,天空像被清水洗过一般,湛蓝透亮。几朵白云慢悠悠地飘荡,时而聚拢,时而散开。道路两 旁,一棵棵银杏树都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远远望去,成行的银杏树如同金色的长廊,在秋阳下闪烁着 温暖的光芒。那是秋天最盛大的一场宴会,而银杏就是这场宴会中最耀眼的主角。 最初只是一树绿意中零星点缀着几抹浅黄,如同夜幕中初亮的几颗星。不过几日工夫,那黄色便从树梢 渐渐染遍全树。当整棵树被完全染成黄色,每棵银杏都展现出独特的风姿,有的高大挺拔,像威严的卫 士;有的枝叶婆娑,如翩翩的舞者。路边的银杏树排成整齐的队伍,像披着金甲的勇士;公园里的银杏 树三五成群,枝叶相交如好友携手;偶尔一棵独处的银杏,也如沉思的诗人,在秋风中轻轻吟诵。 秋风渐起时,银杏叶开始飘落。站在银杏树下,我忽然懂得了成长的真谛。金秋会过去,银杏叶会落 尽,但来年它还会以更璀璨的姿态归来。而我们,也总会在告别和重逢中,走向更好的自己。 指导教师 张秀英 北京一七一中学初一(13)班 王奕童 秋天,像一位温柔的画师,轻轻挥洒笔墨。而银杏以它耀眼的金色,点亮了原本平凡的秋天。 ...
首钢园的四季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6:20
公司业务与资产 - 公司拥有首钢园这一融合工业遗迹与现代活力的休闲园区资产 [1] - 园区内包含高炉铁塔、冷却塔、储气罐等工业建筑以及秀池、石景山等自然景观 [1][2] - 园区内存在由工业遗址改造的咖啡馆等商业设施 [1] 园区运营与特色 - 园区提供散步、骑自行车等休闲活动,吸引家庭客群(如父亲与孩子)在假期到访 [1] - 园区呈现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特点,高耸的炼铁高炉与秀美的石景山相映成趣 [2] - 园区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有草木复苏、柳枝垂水的景象;夏季有山林葱郁、繁花似锦的景象;秋季有银杏金黄、建筑沧桑的景象;冬季有冰雪覆盖、线条硬朗的景象 [1][2]
A股公司扎堆港股上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8 05:16
A+H上市热潮概况 - 近期A股上市公司扎堆奔赴港股上市,形成一道亮眼风景线 [1] - 9月以来已有20多家A股公司官宣筹划赴港上市或披露新进展 [2] -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10多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行业龙头 [2] 近期宣布赴港上市的代表性公司 - 10月13日,赛力斯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其港股上市计划再进一步 [1] - 9月29日,领益智造公告筹划境外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 [1] - 9月29日,长春高新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1] - 9月29日,极米科技提交上市文件,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刺 [1] - 9月26日,五芳斋、博瑞医药、海澜之家、海亮股份、科大智能等5家A股公司公告赴港上市新动态 [2] 企业赴港上市的核心动因 - 国际化布局是关键动力,香港资本市场有助于企业业务的国际化布局 [3] - 沪电股份拟筹划H股上市以优化海外业务布局,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3] - 海澜之家启动赴港上市是出于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的考虑 [3] - 海澜之家上半年海外市场门店数达111家,海外地区主营业务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 [3] 香港新股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 - 港股二级市场行情整体活跃,估值修复预期与流动性增强对一级市场发行更具吸引力 [4] - 今年5月港交所"科企专线"落地,为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全流程支持,进一步降低上市门槛 [4] - 中国证监会多次表示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用好境内境外两个资本市场 [4] - 截至8月底港股总融资总额达1375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接近6倍 [4] -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 [4] 市场展望与预测 - 德勤报告预计今年全年香港将有超80只新股上市,融资2500亿至2800亿港元 [5] - 香港新股市场将维持强劲势头,包括"A+H"项目 [5]
迎来“历史性时刻”,印度欢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7 22:27
核心观点 -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向印度科钦造船厂订购6艘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订单价值约3亿美元,被印度媒体称为该国造船业的“历史性时刻”和“巨额订单”,标志着印度首次获得大型国际订单,有望成为中国、韩国等造船大国的“替代者” [1] 订单详情 - 订单涉及6艘集装箱船,每艘可容纳1700个标准箱,并使用液化天然气推进,符合达飞海运集团的航运脱碳承诺 [1] - 达飞海运集团董事长表示,公司大型船只仍主要由中国和韩国建造,但印度为小型船只建造提供了机会 [1] 行业意义与影响 - 该订单使科钦造船厂得以进入全球造船供应链,可能有助于其他印度船厂从大型船东手中获得更多订单,并进一步扩大规模 [2] - 订单带来的“附加值”被印度业界期待,可能激励如马士基或地中海航运公司等其他大型航运公司未来加入 [2] - 订单也将“激励”零部件和设备供应商在印度打造生态系统 [2] 公司背景 - 科钦造船厂是印度国有造船厂,建造了印度首艘国产航母、印度最大吨位的挖泥船,并承担部分现役舰艇的维修任务 [2] - 科钦造船厂近期与造船业巨头HD韩国造船海洋达成合作,增强了达飞海运集团签署订单的信心 [2] 行业现状与目标 - 印度造船业目前在全球排名第16位,市场份额不到1% [1] - 印度目标是到2030年进入全球造船业前10名,到2047年进入前5名 [1] 政府支持政策 - 印度政府批准了6972.5亿卢比(约合565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计划,旨在提高工业能力并与老牌造船国家竞争 [3] - 印度出台了船舶建造财政援助计划,为使用绿色燃料或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船舶提供20%—30%的财政援助,科钦造船厂每建造一艘船将获得政府20%至25%的额外补助 [3] 行业挑战 - 印度造船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劳动力和零部件缺口大,关键部件如发动机、推进系统和导航设备严重依赖进口 [3] - 数据显示,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同行相比,印度造船厂的成本可能会高出25%至3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