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运脱碳
icon
搜索文档
迎来“历史性时刻”,印度欢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7 22:27
"对于印度国有造船厂科钦造船厂来说,这份订单意义非凡。"《经济时报》报道称,该造船厂建造了印 度首艘国产航母、印度最大吨位的挖泥船,同时还承担部分现役舰艇的维修任务。科钦造船厂最近与造 船业巨头HD韩国造船海洋达成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达飞海运集团信心,使其在经过数月的谈判后 坚定了签下该订单的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巨额订单"给科钦造船厂以及其他造船厂带来的"附加值"正是印度业界所期待的。 这一大单可能有助于其他印度船厂从大型船东手中获得更多订单,并进一步扩大规模。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印度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印度《经济时报》15日报道称,法国航运巨头、全球第三大集 装箱运输公司达飞海运集团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署了6艘液化天然气动力集装箱船的"巨额订单",价值 约3亿美元。不少印媒直呼,这是印度第一次获得如此大的国际订单,使得印度能够成为中国、韩国等 造船大国的"替代者"。 据报道,签署的集装箱船每艘将容纳1700个标准箱,并使用液化天然气推进,这与达飞海运集团对航运 脱碳的承诺保持一致。该协议可以说是印度造船商的一项重大成就,该行业近来致力于在全球建立自己 的地位。目前,印度造船业 ...
拿到法国航运巨头3亿美元船舶订单,印度欢呼
环球时报· 2025-10-17 06:56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苑基荣】"印度造船业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印度《经济时报》15日报道 称,法国航运巨头、全球第三大集装箱运输公司达飞海运集团与印度科钦造船厂签署了6艘液化天然气 动力集装箱船的"巨额订单",价值约3亿美元。不少印媒直呼,这是印度第一次获得如此大的国际订 单,使得印度能够成为中国、韩国等造船大国的"替代者"。 据报道,签署的集装箱船每艘将容纳1700个标准箱,并使用液化天然气推进,这与达飞海运集团对航运 脱碳的承诺保持一致。该协议可以说是印度造船商的一项重大成就,该行业近来致力于在全球建立自己 的地位。目前,印度造船业在全球排名第16位,市场份额不到1%,印度目标是到2030年进入前10名, 到2047年进入前5名。达飞海运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道夫·萨德表示,虽然公司的大型船只仍主要 由中国和韩国建造,但印度为小型船只建造提供了机会。 但在造船方面,印度也面临诸多挑战。有印媒分析认为,几个主要挑战包括基础设施成本高昂、劳动力 和零部件缺口大等,像发动机、推进系统和导航设备等关键部件,印度目前依旧严重依赖进口。数据显 示,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同行相比,印度造船厂的成本可能会高出25 ...
全球航运巨头共商绿色航运破局之道@The GSC 2025
搜狐财经· 2025-10-10 17:10
大会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3届会议(MEPC 83)于2025年4月7日至11日批准了《防止船舶污染公约》(MARPOL)附则VI的修正案,标志着全球首个航运业强制性排放限制与温室气体定价相结合的框架正式出台 [3] - 该框架是推动国际海运在2050年前后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关键举措 [3] - 「The Green Shipping 2025绿色航运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3日在上海明捷万丽酒店举行,核心主题为“加速脱碳,智领绿色航程”,旨在搭建汇聚全球顶尖航运企业、修造船厂、港口运营商及技术提供商的平台,聚焦海事行业绿色脱碳转型 [3] 主要参与方 - 大会主办单位为匠歆海事,联合主办单位为国际船舶海工网 [3] - 演讲嘉宾阵容涵盖多家行业领先企业高管,包括华光海运控股的海事服务总经理、太平洋航运集团的脱碳及环境合规总经理、Stena Shipping的中国总经理、洲际船务集团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监等 [5] - 其他重要参与者包括上海鼎衡航运科技副总裁、沪东中华造船开发研究所副所长、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新能源产品中心工程师、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市场总监、江苏华滋能源工程首席技术官等 [6][7] - 此外,CLNG总经理、中国船舶设计研究中心经营计划部部长、中国船级社高级工程师也将出席 [8] 全球政策与市场趋势 - 大会将深度剖析全球绿色航运趋势,洞察未来航运发展蓝图,把握市场先机与投资方向 [9] - 核心议题包括对国际航运碳排放政策法规的权威解读,如IMO、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碳强度指标(CII)等,分析其最新政策框架、合规要求及潜在影响 [10] - 探讨新规下的行业格局重塑与应对策略 [10] 减排技术与替代燃料 - 全面盘点当下最具潜力的减排技术路线图,重点关注双燃料发动机作为向净零航运过渡的“黄金支点”,包括LNG、甲醇、氨等燃料的技术成熟度、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11] - 探讨氢燃料技术在航运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绿氢作为终极燃料的可行性、挑战与产业化路径 [11] - 评估风能辅助推进技术的复兴潜力、经济效益与适用场景,探讨其是否能成为破局关键 [12] - 剖析空气润滑系统这项成熟节能技术的优化空间与规模化应用价值 [1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探讨智能航线如何利用AI与大数据规划最省油、最环保的航行路线 [15] - 展示如何通过联动港口AIS系统实现自动调整航速匹配泊位空闲(Just-In-Time Arrival),从而大幅减少锚泊等待,显著降低排放 [16] - 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在船舶设备健康管理中的潜力,如何利用虚拟模型提升运维效率,预防故障,优化能源使用 [17] - 分享船舶能效监测系统的集成与优化实践案例,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及转化为实际节能行动的经验 [18] 转型路径与实践挑战 - 分享跨行业、跨产业链协作推动航运业低碳转型的落地经验 [19] - 聚焦运营优化、船体优化等“无悔措施”的深入应用与潜力挖掘,以破解航运脱碳难题 [20] - 勾勒未来零碳船舶的设计理念、技术集成与商业化时间表 [21] - 探讨全球替代燃料加注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关键挑战、商业模式与投资机遇 [22] - 从船东视角探讨绿色航运在投资决策、技术选型、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与合规压力下的真实挑战与应对方案 [23]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完成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11
港口绿色燃料加注能力突破 - 大连港完成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 成为全球首个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绿色氨燃料等全品类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 [1] - 加注作业由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实施 该公司曾完成国内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首单灰色氨燃料加注及东北首单绿色甲醇加注 [1] - 本次作业填补了船舶绿色氨燃料加注品类的空白 完善了港口燃料供应体系 [1] 氨动力船舶技术进展 - 接受加注的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联合大连理工大学设计研制 搭载自主研发氨气双燃料发动机等核心设备 [1] - 船舶采用全压式氨燃料罐 最大氨能替代比例达91% 大幅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依赖并有效降低碳排放 [1] - 氨燃料储罐及尾气处理装置代表当前船舶动力技术最高水平 [1] 绿色氨燃料供应链建设 - 加注的绿色船用氨燃料源自远景科技集团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 采用100%绿色电力制备 [1] - 该绿氨产品为全球首个获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可再生氨认证 [1] - 绿氨成本下降空间大于绿色甲醇 在航运业具备发展潜力 [2] 行业标准与脱碳路径 - 本次加注为后续大型船舶氨燃料加注积累经验 有利于《船舶应用氨燃料槽车加注作业规程》团体标准制定 [2] - 氨因不含碳元素且燃烧仅产生水和氮气 被视作航运脱碳潜力股 [2] - 船用绿色氨燃料凭借零碳属性、储运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 成为航运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替代燃料 [2]
中集拿下超1.6亿美元大单
深圳商报· 2025-08-01 07:27
船舶建造合同 - 公司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 两艘船合同总金额超1.6亿美元[1] - 该船型为全球最大中型气体运输船 采用氨燃料动力 容积超过51000立方米 预计2028年交付[1] 技术突破 - 新船首次实现氨燃料主发动机与氨燃料发电机组的同步配置 较传统设计显著提升能效[2] - 通过该项目 公司将全面掌握氨燃料动力系统在船舶上的系统匹配、安全控制、供气设计及调试流程[2] 行业地位 - 全球已订造并宣布氨燃料船舶共计130艘 另有225艘氨燃料预留船[2] - 公司技术实力获国际船东高度认可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成为布局国际航运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重要基石[2] 战略布局 - 公司已构建绿色甲醇生产、港口加注等核心能力 持续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2] - 此次合作为后续氨燃料加注船、氨动力大型气体运输船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奠定基础[2]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在辽宁大连完成
人民网· 2025-07-30 09:31
绿色氨燃料加注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大连成为全球首个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绿色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 [1] - 氨燃料凭借零碳属性、储运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成为航运业实现经营排放目标的重要替代燃料 [1] 技术细节与实施主体 - 加注作业由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实施 该公司曾完成国内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首单灰色氨燃料加注及东北首单绿色甲醇加注 [2] - 受注船舶为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 搭载自主研发氨气双燃料发动机等核心设备 最大氨能替代比例达91% [2] - 绿色氨燃料由远景科技集团提供 采用100%绿色电力制备 是全球首个获认证的绿氨产品 [2] 产业影响与区域优势 - 绿色氨燃料大规模应用将为零碳排放提供解决方案 推动全球航运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3] - 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拥有丰富风光资源和生物质秸秆资源 是全国主要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生产基地 [3] - 大连地处东北亚航运枢纽 背靠绿色产业腹地 是连接氢氨醇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纽带 [3]
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博鳌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30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 为期两天 [2] - 论坛主题为"智塑航运新生态 安全绿色共未来" 聚焦绿色技术演进 制度协同治理 数字转型路径等议题 [3] 政策与技术路线发布 - 《中国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技术路线图1.0》正式发布 设定2030年 2050年阶段目标 涵盖能源可行性 减排贡献 产业链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等系统路径 [2] - 中国船级社同步发布《国内水域新能源应用及船型(2025)》 规划内河及沿海船舶新能源技术路径 推动脱碳和智能数字化创新 [2] - 中国船级社联合业界研发8型内河/沿海典型新能源船型 覆盖内河 江海联运 三峡过闸 沿海客船 清洁燃料加注等领域 并向设计单位颁发4型船型原则性认可证书 [2] 行业实践与创新 - 中国船级社副社长介绍智能与绿色船舶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涉及智能航行 替代燃料 安全评估等领域 [3] - 大连海事大学展示氢能动力 智能船舶 绿色港口研究成果 提出打造产业链协同创新生态 [3] - 中远海运(青岛)公司展示自主研发设备如"洗舱精灵" 体现环保 安全与运营效率提升的技术突破 [4] 国际协作与经验分享 - 国际航运公会(ICS)呼吁加强国际协作与政策对接 推动全球航运脱碳 [3] - 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分享绿色走廊建设 智慧航运体系推进与国际人才培育经验 [3] - 贝仕集团强调船员培训体系优化 数字化平台搭建和可持续治理策略的投入 [4]
“洛阳动力”助全球首艘纯氨燃料船首航成功 航运脱碳获重大突破
河南日报· 2025-07-06 07:27
行业突破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氨晖号"完成首航,标志着氨燃料船舶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1] - 氨燃料因高能量密度、不含碳元素且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被业界视为航运脱碳的"潜力股" [1] - 示范船验证了氨氢融合燃料在海洋运输、陆上交通、工业锅炉及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可行性 [2] 技术细节 - "氨晖号"搭载中船河柴自主研发的CHG234V8MPI燃气发电机组,包含1台200kW燃气发电机组和2台100kW推进电机 [1] - 船舶采用双桨推进系统,满载排水量50吨,额定航速10节 [1] - 公司针对氨燃料特性优化了内燃机点火系统、燃料供给系统及空燃比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 [1] 公司动态 - 中船河柴2024年年初承接纯氨燃料内燃机项目,凭借燃气内燃机领域技术积淀完成研发交付 [1] - 技术服务团队全程保障陆上联调及装船试航,解决技术难题并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1] - 公司计划加速推进纯甲醇、氨氢燃料等新型动力机型研发,重点突破兆瓦级低碳燃料机型的工程化应用 [2] 环保效益 - 示范船实现纯氨燃料稳定充分燃烧、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及氮氧化物有效控制 [2] - 项目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水上交通能源体系奠定重要基础 [2]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首航成功
新华社· 2025-06-28 12:43
氨燃料船舶技术突破 - 全球首艘纯氨燃料内燃机动力示范船舶"氨晖号"在合肥巢湖水域首航成功,标志着氨燃料在船舶领域的工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1] - 氨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不含碳元素、燃烧后仅产生水和氮气的特性,被视为航运脱碳的"潜力股" [1] -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50年氨将占航运能源需求的45% [1] - "氨晖号"由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深圳海旭新能源联合研发,搭载200kW发电机组和2台100kW推进电机,满载50吨,额定航速10节 [1] 核心技术研发成果 - 研发团队攻克纯氨燃料等离子点火技术、持续燃烧技术、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2] - 自主研制纯氨燃料燃烧器、多型号氨气高效催化裂解产氢装置等系统装备 [2] - 试验实现纯氨燃料稳定充分燃烧、二氧化碳近零排放和氮氧化物有效控制 [2] - 验证氨氢融合燃料可推广应用到海洋运输、陆上交通、工业锅炉及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 [2] 行业发展意义 - 纯氨动力示范船成功运行对构建清洁低碳的水上交通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未来纯氨内燃机发电机组若达到兆瓦级将大幅扩展应用范围 [2] - 日本、挪威等国多家航运公司已投入氨动力船舶研发 [1] - 氨燃料应用仍面临点火难、燃烧不稳定等技术挑战 [1]
中国动力(600482):业绩超预期 301对船厂限制大幅减弱 利空落地船周期有望企稳上行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17亿元同比增长15% 归母净利润13 91亿元同比增长78%接近预告范围上沿 [1] - 2024Q4归母净利润6 48亿元同比增长76% 2025Q1归母净利润3 96亿元同比增长349%超预期 [1] - 上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 53亿 31 01亿 35 72亿元 原2025-2026预测为18 75亿 29 59亿 [3] 柴油机业务 - 2024年柴油机业务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33% 毛利率21%同比提升5 2pct [1] - 低速机交付量同比增长6 31%(功率口径) 新签低速机订单同比减少20 09%(功率口径)但新接单毛利率提升4pct [1] - 低碳零碳主机占比提升5pct 公司具备LNG LPG 甲醇 乙烷 氨等双燃料低速机设计生产能力 [1] 维保业务拓展 - 实控人中船集团控股低速机设计公司WinGD 为公司提供技术和品牌支撑 [2] - 初步建立低速机全球服务网络覆盖亚太 欧洲 美洲主要港口 满足WinGD主机全球服务需求 [2] - 若维保业务100%覆盖WinGD品牌 估测每年可贡献约11亿元归母净利润 [2] 股权收购与估值 - 拟收购集团16 51%少数股权 对价下限参考2022年重组价226亿元 上限按最大发行量710亿元计算 [2] - 当前PE估值对应2025-2027年为23倍 15倍 13倍 [3] 行业政策影响 - 301新方案取消对中国造新船手持订单收费 对非中国船东收费力度降低 好于预期 [3] - 政策落地前船东下单观望导致新签订单大幅下滑 落地后积压需求释放将带动订单量及船价上行 [3]